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5043-2010 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

GB/T 25043-2010 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1-19 08:35:51



相关搜索: 材料 树脂 连续 多轴 经编 经编 25043

内容简介

GB/T 25043-2010 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 ICS 59.100.10 Q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043—2010
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
Multiaxial warp-knitted reinforcement for resin-matrix prepreg
2011-05-01实施
2010-09-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5043—2010
前言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标准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国际
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振石集团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师卓、何亚勤、刘黎明、谈昆伦、方允伟、郝郑涛。
1 GB/T25043—2010
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代号、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料,经有机纤维沿经向缝编而成的多轴向增强材料。该材料主要用于制作连续树脂基预浸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549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7689.3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3部分:宽度和长度的测定 GB/T7689.5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
测定
GB/T9914.1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含水率的测定 GB/T9914.2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 GB/T9914.3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17470—2007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 GB/T18374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 GB/T25040—2010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3术语和定义
GB/T1837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连续树脂基预浸料resin-matrixprepreg 增强材料在连续的生产方式下由树脂系统浸渍后的一种用于制造复合材料的中间体。
3. 2
经编增强材料 warp-knitted reinforcement 由玻璃纤维无抢粗纱为主要纤维形式层叠而成,并以一组或几组有机纤维沿经向编织成圈、相互串
套而成的织物。按铺层方向可分为单向和多轴向经编增强材料。 4产品代号
代号按GB/T25040-一2010中第4章的规定,在括号内中用字母P表示连续树脂基预浸料。 示例1:由一层单位面积质量均为600g/m,排列角度为90°的无碱玻璃纤维无抢粗纱构成的幅宽为1270mm的
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单轴向经编增强材料代号为:E600,90°(P)-1270
示例2:由两层单位面积质量均为400g/m,排列角度为十45°和一45°的无碱玻璃纤维无抢粗纱构成的幅宽为 1270mm的连续树脂基预浸料用双轴向经编增强材料代号为:
1 GB/T25043—2010
5.7层合板力学性能
层合板力学性能应符合GB/T25040—2010中6.2.4的规定。 5.8幅宽
幅宽允差应不大于士5mm。 5.9长度
卷长不允许负偏差。 5.10端面整齐度
卷装端面最高处与最低处的垂直距离不大于10mm。 5.11外观
5.11.1 外观疵点的程度及分类见表4。
表4外观疵点程度及分类
疵点名称结头
疵点分类
症点程度纱线打结 >1次/m或
主要症点? 不允许
次要疵点△
缝编线断头
0
1次/m,>20cm/次 1次/m,≤20cm/次

断经 90°或α纱线
不允许 0 不允许 0
≥5mm,<8mm
间隙
≥8 mm >8 mm ≤8mm 废丝、杂质等
毛边杂物破洞
A
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 0
>1处/卷或 1处/卷,>3cm/处 1处/卷,≤3cm/处
污渍
5.11.2外观要求 5.11.2.1:凡临近的各类疵点应分别计算,疵点混在一起按主要疵点计。
5.11.2.2四个次要疵点计为一个主要疵点,每百米长度主要疵点应不超过6个,不得有不允许出现的疵点。 6 试验方法 6. 1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按GB/T1549的规定。 6.2 含水率
按GB/T9914.1的规定。 6.3可燃物含量
按GB/T9914.2的规定。 6.4树脂浸透速率
按GB/T17470—2007附录A的规定。 6.5单位面积质量
按GB/T9914.3的规定。
3
上一章:GB 50727-2011 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下一章:JC/T 2252-2014 喷涂聚脲用底涂和腻子

相关文章

FZ/T 64091-2022 碳玻混编经编多轴向增强材料 GB/T 27797.4-2013 纤维增强塑料 试验板制备方法 第4部分:预浸料模塑 GB/T 32788.5-2016 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树脂含量的测定 GB/T 36532-2018 纤维增强塑料 热固性模塑料和预浸料 固化特性测定 GB/T 36532-2018 纤维增强塑料热固性模塑料和预浸料固化特性测定 GB/T 32788.2-2016 预浸料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树脂流动度的测定 FZ/T 97027-2012 多轴向经编机 多轴向经编机针芯上下运动机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