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030.520 J88 备案号:45887—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1890—2014
低中温工业气体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waste heat recoyery equipments
for medium/low temperature industrial gas
2014-10-01实施
2014-05-06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1890-2014
目 次
前言范围..
.
7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2 余热锅炉
4.3 汽轮发电机组. 4.4 给水水源及排水 4.5 电气系统 4.6 热工自动化 4.7 总平面及交通运输, 4.8 建筑与结构, 4.9 消防与灭火 5验收和性能试验 5.1 般要求 5.2 建筑工程验收, 5.3 安装工程验收 5.4 启动及竣工验收. 5.5 性能试验.. 6运行和维护.. 6.1 运行管理.…. 6.2维护保养... 6.3安全防护.. 7铭牌、包装、运输和贮存 7.1铭牌.. 7.2 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烟气循环系统流程示意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烟气开式系统流程示意图. 附录C(资料性附录)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热力系统示意图
1 C
10
...... 11
11
12
12
12 12
·.
.·
13 .14 15
图 A.1 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烟气循环系统流程示意图 B.1 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烟气开式系统流程示意…. 图 C.1 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热力系统示意
....13 .14
15
JB/T 1189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西子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圣诺热管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雷、陈坚、周海平、高翔、姚琼、赵振、张力、袁振峰、戴保才、屠柏锐、 周朝晖、王峻、彭岩、宋纪元、周明正、薛选平、宋永胜、张明、曲良军、刘朝、车得福、李文刚、杨峻、俞自涛、李新华、许同华、孙海云、徐成浩、宋治国、陈静。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 11890--2014
GB/T 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3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9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 1083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DL 5009.1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 DL/T 504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68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72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53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DL 5190.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 DL 5190.3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 DL 5190.4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DL 5190.5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 DL 5190.6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6部分:水处理及制氢设备和系统 DL/T 5210.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 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 5226 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339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 DL/T 5352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5390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DL/T 5437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 JB/T 10325 锅炉除氧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主工艺装备key technological equipment 某产品生产过程中能产生低中温工业余热气体的工艺生产装备。
2
JB/T 11890--2014
3.2
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waste heat recovery equipments 利用主工艺装备产生的低中温工业气体余热生产蒸汽/热水进行发电/供热的成套装备。主要装备包
括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除尘器、引风机/循环风机、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设备、工业净水设备及其上述设备的配套电气和热控设备等 3.3
余热锅炉wasteheatboiler 利用低中温工业气体的显热和化学潜热及必要时补燃的热量生产蒸汽/热水的锅炉。
3.4
循环风机circulating fan 用于使余热锅炉烟气循环并冷却物料的风机。
3.5
烟气循环系统flue gas circulation system 鼓入主工艺装备物料冷却机的空气,被炽热的工艺物料加热后,通过烟道进入余热锅炉放热,再由
循环风机鼓入主工艺装备物料冷却机,这种不断循环的吸热、放热过程就完成了余热利用的转换。烟气循环系统由物料冷却机、余热锅炉、循环风机、除尘器、烟道等设备组成的系统。 3.6
烟气开式系统fluegas open system 一般情况下由主工艺装备产生的工业气体经烟道、余热利用装备、除尘器、引风机,再排入大气的
系统。 3.7
装备同步率simultaneous operating rate 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年运行时间与主工艺装备年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计算见式(1)。
Hy×100% Hs
Y-
(1)
式中: Y——装备同步率,%; Hy一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年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h); Hs——主工艺装备年正常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h)。
3.8
余热锅炉热效率thermal efficiency of waste heat recovery boiler 余热锅炉工质的有效吸热量与进入余热锅炉的工业气体热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2)。
D(o1 -ig) + D,(o2 -i2) ×100% ..
:(2)
Ig =
91
式中: ng——余热锅炉热效率,%; Dl——余热锅炉主蒸汽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io1 -主蒸汽比烩,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ig——余热锅炉给水(凝结水)比,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D2 余热锅炉低压蒸汽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i02 低压蒸汽比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Q1 -进入余热锅炉的工业气体热量,单位为干焦每小时(kJ/h)。
3
JB/T 11890--2014
粉尘特性、进出口温度、压力、流量、物料冷却机漏风率的测定值及运行特性等,经热力计算并考虑漏风及散热损失之后,确定与工艺生产装备配套的余热锅炉蒸汽流量、压力及温度,进而确定汽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或供热量;
b)必要时可对主工艺装备不适应余热回收之处进行改进。 4.1.2系统运行要求:
a)不影响原有工艺生产,原有产品的质量、产量,且不提高原产品可比综合能耗; b)余热锅炉热效率宜大于50%; c)成套装备同步率应大于90%。
4.1.3成套装备的配置:
a)一台主工艺装备宜配置一台余热锅炉,可两台或两台以上主工艺装备配置一台余热锅炉; b)一台余热锅炉可配置一套汽轮发电机组,当余热锅炉参数相近时,宜两台或两台以上余热锅炉
配置一套汽轮发电机组; c)主工艺装备应设置旁通或排空装置,解列后不应影响主工艺装备正常运行。
4.2余热锅炉 4.2.1技术条件:
a)主工艺装备参数:进入余热锅炉烟气的成分,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平均值、最小值、最
大值;主工艺装备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当无条件实测时,应采用相同或相近生产线运行参数。 b)进入余热锅炉余热烟气流量的年运行变化曲线。 c)蒸汽流量、温度、压力的一般要求及供热的要求。 d)余热锅炉烟气及蒸汽的接口条件。 e)余热锅炉负荷变化范围。 f)余热锅炉的热工测量、调节、保护及控制的要求。 g)余热锅炉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测试、验收、维护、检修的要求。 h)当地的气象、水文、地质和交通运输。
4.2.2技术要求:
a)根据技术条件,制造厂提出余热锅炉的基本型式、容量及参数; b)余热锅炉的容量根据主工艺运行最大工况下(应计入冬夏天气的影响及合理的实际漏风率)进
行设计; c)当进入余热锅炉的烟气带有可利用化学能时,余热锅炉宜装有可燃尽化学能的燃烧器: d)余热锅炉排烟温度根据介质成分、酸露点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般宜低于150℃;主生产
工艺对温度有要求时,以要求的温度为准; e)余热锅炉本体的压力降宜小于1300Pa,漏风率应小于2%; f)余热气体含有粘结性粉尘的锅炉应设置清灰装置,余热锅炉下部应设置出灰装置; g)余热气体含有易燃易爆气体成分的,应采取防爆措施; h)余热气体含有毒性气体成分的,烟气系统应配备气体泄漏报警装置; i)余热气体具有腐蚀性时,烟道及其烟气过流部件应采取防腐措施。
4.2.3烟气系统技术要求:
a)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烟气循环系统应根据工艺需要确定,一般由主工艺装备、余热气体抽取
装置、余热锅炉、循环风机、旁路装置等设备组成; b)余热回收利用成套装备烟气循环系统流程示意图参见附录A; c)在烟气循环系统条件下,余热锅炉出口烟道上应设置循环风机,其风量裕量应大于计算值10%;
其流体压力损失的裕量应大于计算值20%;
5
www。longn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