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75.180.10 E 92 备案号:37491—20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5369-2012 代替SY/T5369-1994
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方钻杆、钻杆、钻链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rilling tools-
Kelly, drill pipe and drill collar
2012-12—01实施
2012—08-23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5369—2012
目 次
前言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I
钻具的管理 3.1 总则 3.2 新钻具的验收
亚
钻具的失效分析
13 中
钻具的发放与回收 3.5并队对钻具的管理、使用与维护 3.6 钻具的现场检测 3.7钻具的存放 3.8 报废钻具的普理旧钻具的检查与维修 4.1回收钻具的检查 4.2维修及验收 5钻具使用技术要求 5.1钻杆
5.2钻链 5.3方钻杆附录A(规范性附录) 钻链弯曲强度比计算
L
SY/T536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369—1994&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 方钻杆、钻杆、钻链》。与SY/T 53691994相比,主要的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部分引用文件(见第2章):对钻杆分级标记进行了修改(见3.1.4):一对“新钻具的验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补充(见3.2);对“钻具的失效分析”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见3.3)增加了“并队对钻具的管理、使用与维护”(见3.5):一对表6中不同规格钻杆接头的分级尺寸和紧扣扭矩重新进行了计算和补充:增加了“钻具的现场检测”(见3.6);一增加了“报废钻具的管理”(见3.8):增加了钻具的“维修及验收”(见4.2):一增加了钻具台肩面修孵量的确定方法(见5.1.2);增加了不同井况条件下推荐使用的钻杆信息(见5.1.5):对表11中的钻杆接头体最小长度进行了修改;对表13中不同规格钻链的紧扣扭矩重新进行了计算和补充:删除了SY/T5369-1994中的第6章:删除了SY/T5369-1994中的钻具生产厂家代号附录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任。 本标准由石油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管具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新虎、李方坡,刘永刚、许晓锋,宋顺平。 本标准代替了SY/T5369-1994
田
SY/T 53692012
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方钻杆、钻杆、钻链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钻具中的方钻杆、钻杆和钻链的管理、检查、维修与使用。 本标推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作业中使用的方钻杆、钻杆和钻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木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0544石油钻杆内涂层技术条件 SY/T5144钻链 SY/T5198钻具螺纹脂 SY/T5561 摩擦焊接钻杆 SY/T5956钻具报废技术条件 SY/T6509方钻杆
3钻具的管理 3.1总则 3.1.1钻杆采取分级管理或分级成套管理:
a) 分级管理钻具管理单位按钻杆分级标准对钻杆进行检验分级,并按钻井设计给施工井队配
备相应级别的钻杆 b) 分级成套管理:钻具管理单位按钻杆分级标准对钻杆进行检验分级后,再将同一级别的钻
杆按钻井设计成套配备给井队使用。
3.1.2 钻杆分级方法按国家或石油行业相关标准执行。 3.1.3建立钻杆分级档案,采用电子档案或纸质档案。每套或每根钻杆设一张卡片。卡片一式两份,一份由管具公司或相应单位存档,另一份随钻杆送并。推荐的卡片格式见表1~表4。
表1钻杆分级卡片(正面)
制造厂家
编号
公称尺寸
投产日期确定级别
解级检验日期
检验人
级别更动
SY/T5369-2012
表2钻杆分级卡片(反面)
使用时间
钻井进尺
累计进尺 m
备祥
旋转时间
队
井号
起止时间
m
店
表3钻杆成套分级卡片(正面)
公称尺寸成套日期级别重动
制造厂家编号别出棵数
钢级数量
投产日期
根
检验日期
剧出编号
确定级别
检验人
表4钻杆成套分级卡片(反面)
使用记录
进尺 m
累计进尺 旋转时间
井队
井号
总根数 使用编号
起止日期
h
3.1.4钻杆分级标记可使用距外螺纹接头锥面约0.5m的油漆环,具体分级标记方法见表5。
表5钻杆分级标记表示方法
钻杆级别新钻杆一级钻杆二级钻三级钻杆摄废钻杆
油漆环条数及颜色
无 2条白色 1条黄色 1条橘包 1条红色
3.2:新钻具的验收 3.2.1新钻具到货后,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订货技术协议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查验质量保证书和商检证书,核对生产日期、批号、数量、规格、尺寸、钢级、壁厚、管体内除层、接头类型、 螺纹处理(镀铜、磷化及冷滚压等)、耐磨带和材料理化性能等信息,并登记造册。 3.2.2新钻具应逐根进行外观检验,尤其是特殊螺纹钻具,无磁钻具、抗硫钻具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钻具。按不低于订货总量的10%抽检,进行接头螺纹参数检测和钻具的无探伤,普通钻具可以使用超市波或磁粉进行探伤,无磁钻具可以使用超声波或液体渗透进行探伤。特殊螺纹接头螺纹参数的检测依据生产商提供的检测方法进行。如果发现不合格钻具,应扩大抽检比例或逐根检验。 3.2.3每批钻具可抽取(1~2)根送具有国家相关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全面质量性能检测和评价。
SY/T53692012
3.2.4验收报告一式两份建立档案并存档。 3.2.5对于验收合格的钻具,应对钻具的进货日期,生产厂、钢级、规格、壁厚和长度等信息进行登记造册。 3.3钻具的失效分析 3.3.1当钻具处于下列三种状态之一时,可以认为失效:
)完全不能够工作时。 b)仍然可以工作,但不能够令人满意地实现预期的功能时。 c)受到严重损伤如刺漏、变形、粘扣,磨损或断裂等不能够可靠而安全地继续使用时。
3.3.2失效钻具根据其失效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修复的失效钻具一类是不可修复的失效钻具。 3.3.3对于可修复的失效钻具,应按第4章的要求进行修复:并做好修复情况记录。对于不可修复的失效钻具,应按报废程序处理,并在钻具上做报废标记,单独存放。 3.3.4钻具管理单位应对失效钻具的使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钻具失效原因。对于发生早期失效事故或造成复杂或重大失效事故的钻具,应委托国家或行业权威失效分析中心进行失效分析,查找失效原因。送检试样应包括全部失效区域,对失效部位,尤其是断口,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提供失效钻具的订货技术资料。使用历史、钻井工况等相关资料。 3.4钻具的发放与回收 3.4.1新,旧钻具出站前一律用打钢印的方式统一标记。标记内容包括钢级和编号等。 3.4.2:钢印打在外螺纹接头螺纹连接根部光面上,对于加工有应力分散槽的外螺纹接头:钢印应打在外螺纹接头表面的专门刻槽内。 3.4.3钻具螺纹修复后,仍在外螺纹接头上打钢印。钻杆切头对焊后,应在对焊后的接头上打钢印。 3.4.4:在钻具装卸,运输和回收过程中,钻具应戴好螺纹保护器。不得在地面上拖拉和碰撞,尤其是特殊螺纹接头的钻具,应注意螺纹连接部位的保护。 3.4.5钻具出站装车时应按内、外螺纹接头分别排顺,长短有别,内螺纹应朝向车头方向。 3.4.6经检验合格并有相应标记的钻具才能送井。钻具送井时,填写钻具合格证:并与分级卡片随钻具一起送井:送井钻具由井队验收。 3.4.7施工结束后,钻具应及时回收或现场查验,并对其内,外表面和螺纹部位进行清洗。 3.4.8短途转运方钻杆时,应使用专用架:长途运输时应装在套管内,两端栓牢。 3.4.9 应将需修理及不合格钻具回收:并进行钻具数量和规格的确认。 3.4.10 负责钻具转井的人员应检查需回收钻具卡片是否齐全。 3.4.11 回收钻具的内、外表面和螺纹部分应及时清洗并进行查验。查验内容包括:数量、规格、钢级、管体内涂层、接头类型、螺纹和耐磨带等资料信息。 3.4.12 回收钻具应逐根进行外观检验,壁厚测量及无损探伤 3.4.13 回收的钻杆应根据各项检测数据进行分级判定,按钻杆级别分类摆放:并做好分级记录。 3.4.14 对于检验不合格,又没有达到报废标准的钻具应按要求进行修复,并做好修复情况记录。 3.4.15 特殊结构和性能的钻具应单独回收,开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方法进行维护和检验。 3.4.16 对于在特殊环境工况,尤其是空气钻井和高酸性环境工作后回收的钻具,应做好记录,单独存放。必要时,可抽取(1~2)根钻具样品送具有国家相关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全面的质量性能检测、评价,以明确钻具的性能情况。 3.5并队对钻具的管理、使用与维护 3.5.1钻具到井场后,应核对其规格、数量与钢级,不符合钻井设计要求的不得下并。
3
SY/T 53692012 3.5.2钻具上下钻台时要戴好螺纹保护器,用小绞车送钻具下坡道,严禁让钻具自由下落,不应硬拖或碰撞钻具,不应损伤钻具内涂层。 3.5.3钻杆螺纹紧扣时,按相关标准进行紧扣扭矩控制。大钳不应咬在钻杆管体上,不应用液床大钳高速紧扣。钻杆接头的上扣推荐扭矩见表6。 3.5.4紧扣之前应检查密封台肩面和螺纹部位是否完好,如果发生影响螺纹连接的损伤,应及时更换,紧扣前应在内,外螺纹部位均勾涂抹螺纹脂,涂抹量以螺纹旋紧后台肩合缝处有少量螺纹脂均匀溢出为宜螺纹脂应符合SY/T5198的要求。 3.5.5上紧钻链螺纹时宜用链钳对扣,卸扣时不应用转盘卸扣。钻链新螺纹使用时宜进行4次磨扣,每次磨扣后应清洗螺纹脂,并涂抹新的螺纹脂:磨扣时不应使用液压大钳或旋合器紧扣。 3.5.6与钻链连接的配合接头的水眼直径不应小于钻链的水眼直径。 3.5.7、起钻时要检查钻具内:外螺纹及管体有无损伤、刺漏、弯曲等 3.5.8卡瓦使用并深应按卡瓦额定载荷的70%确定。卡瓦卡紧位置宜在钻杆内螺纹接头下方 0.3m~-0.5m范围 3.5.9钻具卸扣时应避免损坏螺纹和扭矩台肩面。 3.5.10钻具下钻台时应卸咸单根,并将提升短节、钻井工具、转换接头等工具卸掉。 3.5.11钻具下钻台后应立即清理干净内部的钻井液,才能摆放在台架或转运它处,严禁钻具水眼内残存钻井液。 3.5.12钻具在使用过程中应错扣起钻,并定期倒换,每次倒换数量不应低于全并同规格钻具长度的25% 3.5.13井场钻具应按规格分别摆放在距地面0.3m以上的管架上,均勾排放:每根钻具至少有2个支撑点:钻具内螺纹端朝向钻台方向。钻链和方钻杆应单独摆放,方钻杆应至少有3个支撑点。 3.5.14钻具上不应摆放重物及酸碱等腐蚀性物质,不应在钻具上进行电气焊作业不应将钻具作为焊接搭铁线 3.5.15钻具螺纹脂应加盖存放,避免落人杂物,不应向螺纹脂内添加稀释剂。 3.5.16深并、超深井等复杂井所用钻具应定期进行回收或现场检查和探伤。对经遇并下故障处理的钻具也应进行回收或现场检查和探伤。 3.6钻具的现场检测 3.6.1在钻井周期比较长或钻具不能及时回收的情况下,应对钻具进行现场检测。 3.6.2钻具的现场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无损探伤(包括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和液体渗透检测等)等。进行无损探伤的工作人员应具备国家或石油行业认可的相关检测资质。检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钻具的螺纹连接部位、钻杆内加厚过渡带消失部位和钻链操作槽等部位的裂纹缺陷。 3.6.3钻具的现场无损检测周期应根据钻具井下工作时间、钻具级别、地质情况:钻井工艺钻井参数及该区块钻具失效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推荐的钻具现场检测周期见表7。对于下部钻具组合,每次起下钻宜进行裂纹检测。气体钻井过程中,钻具的现场检测周期为普通钻井检测周期的 20%~40% 3.6.4钻具经过特殊工况(如顿钻、严重整钻、卡钻:高浓度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或钻具失效事故处理后:应对使用的钻具,尤其是靠近失效钻具附近的钻具进行现场探伤。 3.7钻具的存放 3.7.1钻具应按名称。规格、钢级、制造厂家、批次、级别分类人库保管,并根据待检验、待修、 完好。报废等分区存放。
4
SY/T5369-2012
N 66 12°E 20 z's Z'9 52 SC6 05.8 88 A 1L·62 60°61 Z 640192 1EE 22 18.82 99°16 S6
5 5 3 5
三 H 0
二 691 BE'z BLZ 827 S ZEt S6S 924 S6S EZ8 915 SL*9 S2 266 91S SL9 SL CE'O1
LSE 6 13 6
4
2108 92°18 5528 5256 E9°26 86 09·101 1L211 60°S11 89.911 98.611 5091 6 ZO·US1 84S1 921 18OSL O1 91-2S1 17 68S91 8#291 FO'EZ1 H 6 4 1 3 5 3 0 2 N R 53 2 12.62 81.86 9 OL"EE 8bLE 90.81
U
N EZ9 986
m 4 A O0 0 = 3 2 61 2 2 2 2 A
()一 业
E8 91 5 6*2 Z'O1 S65 6 CL8 ISHTT 56'5 6 L 16 1611
8 A 0 ZSE 12 5 LI 9G~08 SS'Z8 FE"ES 8°96 26 10:001 G1'E01 OEtLL 89.911 z811 1921 18'OST 61'E51 96·251 E2FT 61"EST FST FE·091 1E91 99.041
15
US e
X
- n 6 5n
N
W
2
M
*921
U-NY 65'S 65S 65'S 65°6 201 0Z'0L 29°EL OF SE91 E6°21 冒 sFt 车 stt 05 805 8:0S Elt 5.89 1·59 619 0ts 1'26 6.88 688 291 S6 688 978 669 9101 S6 688 Z92 26 2'58 5 L'S8 8101 8F01 801 111 Z·021 0221 皖0·221 02 皖E·891 E·89 E891
8 2 D D % Z5 ? 8 5 S D A
2 3 3 4 A 3 4 "1S 4 季 6SZ
9年
0 0 891 m 89 824 81 1181 S·061
m 3 m O
ON (Z) TEON (%) BEON (IKE) OON ct) OSON HAAS
EXG 国 X GSE: XG 国 X G w X C U X
4
丰
46 国
u/ay 06'6 8tS1 6261 91.67 2062 6SCE wu EE·09 E0"EZ 06°88 OETLI 皖00·ZZ1 OZ6E1
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