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711-2014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技术规范

SY/T 6711-2014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08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3 17:04:00



相关搜索: 天然气 液化 接收站 技术规范 6711

内容简介

SY/T 6711-2014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技术规范 ICS 13. 100 ; 71. 00. 30 E 09 备案号:48219—2015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711—2014 代替 SY/T 6711-2008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liquefied natural gas receiving terminal
2015—03—01实施
2014一10一15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711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选址及陆域形成
1
4. 1 一般规定 4. 2 选址 4.3 陆域形成 5总平面布置 5. 1 一般规定 5. 2 平面布置 5.3 竖向布置 5. 4 建/构筑物·· 6 码头 6. 1 一般规定 6. 2 液化天然气船靠、离泊 6. 3 码头及栈桥 6. 4 卸料系统
.......
储罐 7. 1 一般规定 7. 2 储罐绝热 7. 3 储罐基础 7. 4 压力和真空保护 7.5 仪表系统 7. 6 储罐管线 7.7 罐内泵 7. 8 结构监测 7. 9 储罐的试验 8 站场工艺 8. 1 蒸发气回收及处理 8.2液化天然气增压 8.3气化…. 8.4 火炬及放空系统 9天然气外输· 9. 1 调压及计量
7
..

.....
.........
.....
............................
...................
..
.
..........
......
....... SY/T 6711—2014
9.2清管检测系统· 9. 3 加臭· 10 槽车装车系统 10.1 槽车装车区 10. 2 工艺管道系统 10.3 压力和流量控制 10. 4 装车臂 10. 5 接地、通讯 10. 6 收集罐 10.7 集液池 10.8 计量 10. 9 装卸作业
1
.1 11 12
12 12 12 12 12 12 13
工艺管道
11 11. 1 般规定
.
11.2 绝热 11.3 安装 11.4 检查与试验 11.5 置换 11.6 安全阀 11.7 防腐 12 仪表及控制系统 12. 1 一般规定 12. 2 过程控制系统 12. 3 安全仪表系统 12. 4 门禁系统 12. 5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12.6 广播呼叫系统 13电气设备 13.1 般规定 13. 2 电源要求 13.3 接线箱及就地控制盘 13. 4 接地和屏蔽 13. 5 防雷保护 13. 6 应急照明 14 健康安全环保 14. 1 -般规定 14. 2 评估 14.3检测系统 14.4灭火系统 14.5 涂装 14.6 人员逃生 I
....................
.3
13 14
.................
2
4
15 15 15 15 16 16 16
16 16 16

.....
7
8
X
18
18 SY/T 6711--2014
14.7应急预案 15公用系统及其他辅助工程 15.1海水系统 15.2 仪表空气 15.3 氮气系统 16 施工管理和试运行 16.1 施工安全 16. 2 试运行 17 操作、维护和人员培训
19
19
19 19 19
C
19 20
20
17. 1 总则 17. 2 操作要求 17.3 维护 17.4 人员培训
20 20
2
21
SY/T 671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在对国外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调查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我国沿海大型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设计建设运营经验,广泛征求了国内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领域专家的意见,结合我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实际情况,将2008年版《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安全技术规程》(SY/T67112008)修订编制而成,根据2013年12月11日在青岛召开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安全技术规程审查会会议纪要,将规范名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安全技术规程》修改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技术规范》。
本标准替代SY/T 6711-2008《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安全技术规程》,与 SY/T 6711-2008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液化天然气术语》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为保持术语定义一致,本次修订参照《液化天然气术语》作了修订; “消防车库不应与汽车库合建”,考虑到我国在建接收站均没有将消防站和汽车库合建的实例,本次修订改为:“消防车库应位于人流、车流不影响消防车执行灭火任务时迅速通往火场的地段”; 2008年版规定了码头控制室和配电室的电气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电气设施,与GB3836- 2010《爆炸性环境》的相关规定有矛盾,本次修订予以删除;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9月14日发布的安委办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第16条规定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化天然气,本次修订删除了2008年版的11.4.4;对接收站过程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门禁系统、广播系统作了规定,但层次逻辑有些混乱,本次修订对条文内容作了调整; -现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没有采用爆破片设计的LNG储罐,本次修订删除了有关爆破片的内容; 2013年1月1日发布实施的JT/T844一2012《港口设施保安设备设施配置及技术要求》(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第5.1.1.1条规定港口设施周界应采用永久性实体围墙(围网,栅栏)封闭,围墙高度不应低于2.5m。本次修订将原围墙高度2.2m改为2.5m。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液化天然气分技术委员会(SAC TC355/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运安全卫生技术咨询中心、北京华夏诚智安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向东、陈峰、陈文煜、李庆祥、李志勇、王成硕、杨建新、牛军锋、刘新凌、李兆慈、冯景信、李银喜。
IV SY/T 6711—2014
具有液密性、气密性的次容器和建立在次容器之中的单容罐共同组成的容器。
3. 4
蒸发气boil-off gas 由于外界的热量引人以及在容器进料过程中的闪蒸等原因,引起LNG气化产生的气体。
3. 5
翻滚roll-over 容器(通常为储罐)中不同深度的LNG因温度和/或密度的差异而产生传热、传质,致使各液
体层发生快速的混合并伴随大量蒸发气从LNG容器中急剧释放的现象。 3.6
工艺装置 process plant 在本标准适用范围的作业区内,用于对液化天然气、天然气进行处理或气化的所有系统。
3.7
集液池impounding basin 在拦蓄区或泄漏收集区域内,或与拦蓄区或泄漏收集区域连接的,用来收集并安全控制泄漏液化
天然气的一种收集容器。 3.8
气化器vaporizer -种加热LNG,使LNG转变为气态天然气的热交换装置。
3.9
输气首站gas transmission initial station 输气管道的起点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
3.10
加臭剂 odorant 一种具有强烈气味的有机化合物或混合物。以很低的浓度加人天然气中,使天然气有一种特殊
的、通常令人不愉快的警示性臭味,以便泄漏的天然气在低于其爆炸下限浓度时即被察觉。 3.11
清管检测系统pigging and detection system 为提高管道输送效率而设置的清除管内凝聚物和沉积物的全套设备,其中包括清管器,清管器收
发筒、清管器指示器及清管器示踪仪
4选址及陆域形成
4. 1 一般规定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宜选在交通方便、易于疏散的地点;站址选在孤岛或人工岛上时,应对灾害状态下,人员逃逸、避让及紧急救助作重点关注,满足全天候逃生要求。 4.2选址 4.2.1接收站站址应具有满足站场设施安全运行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未经专门论证,严禁选在地质构造复杂和存在近晚期活动性断裂等抗震不利地段。 4.2.2接收站全容罐的罐外壁到建筑红线及居民区的距离应符合GB/T20368-2012中5.2.3.2的辐射热和5.2.3.3的气体扩散浓度的规定,使火灾蔓延到建筑红线外造成明显危害的可能性最小 4.2.3接收站站址宜选在易于排除雨水的地段,一般不应设在受洪水和内涝威胁的地段。在山区择址时,应避开山洪及泥石流对站址的威胁,并不应位于窝风地带。 2 SY/T 6711—2014
4.2.4接收站选址时应考虑对大型危险设施、重要军事设施、重点文物保护地区、飞机起落、雷达导航、天文观察等设施的影响。
4.3陆域形成 4.3.1接收站陆域形成前,.应进行地质勘探调研,选择可行的施工方案。 4.3.2在山地、丘陵地区采用开山填沟营造人工场地时,应注意避开山洪流经的沟谷,防止回填土石方塌方、流失,确保填挖方地段的稳定性。 4.3.3陆域形成设计应充分考虑土石方平衡,回填或吹填形成的陆域应选择合理、可行的基础处理方法,限制工后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量。 4.3.4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地基处理、回填料、承载力计算等应遵循GB 50007,SY/T 0329,SH 3076 中的有关规定,且应满足总体设计对承载力的要求。
5总平面布置
5.1一般规定 5.1.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其生产工艺特点、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地质、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相对集中布置,生产区与生活区和行政区应分区域布置。 5.1.2站场内平面布置应与竖向布置相协调。 5.1.3站场内储罐、气化器、再冷凝器、加压泵等重要生产设施不应布置在存在地震断裂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地段。 5.1.4站场内管线应在满足安全、维修方便的条件下合理布置,各类管线的线路力求做到流向合理、 流程顺畅、缩短物流距离,并应使管线之间,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在平面及竖向上相互协调,紧凑合理。 5.1.5站内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 工艺装置区、LNG储罐与其周围的消防车道之间,不应种植树木。 -LNG储罐区地面可植生长高度不超过 0.15m、四季常绿的草皮。 -站内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操作。
5.1.6总平面布置应考虑方便施工,并根据建设条件,注意施工场地的安排。 5.2 平面布置 5.2.1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罐区、装车区、工艺装置,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5.2.2接收站高架火炬和放空筒宜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并考虑风向影响,如布置在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应考虑接收站泄漏的蒸气云扩散至火炬被点燃的风险。 5.2.3槽车装车区宜布置在厂区边沿或厂区外,并宜独立成区。 5.2.4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入厂区的总变配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沿。 5.2.5站场内热动力设施和锅炉房宜布置在场区边沿。 5.2.6消防车库应位于人流、车流不影响消防车执行灭火任务时迅速通往火场的地段。 5.2.7 接收站出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尽可能位于不同方位。 5.2.8 站场内道路的布置应与竖向设计及管线布置相结合,并应与站场外道路有顺畅方便的连接。 5. 2.9 站场内储罐区及工艺区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受地形限制时,应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回车场的面积应按所配消防车辆的车型确定,但不宜小于15m×15m。
3
上一章:SY/T 6115-2012 自循环洗井设备 下一章:SY/T 5369-2012 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 方钻杆、钻杆、钻铤

相关文章

SY/T 7638-2021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经济运行规范 SY/T 6935-2019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 SY/T 6935-2013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 SY/T 7302-2016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陆域形成和土建工程技术指南 SY/T 6928-2018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运行规程 SY/T 6928-2012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运行规程 SY/T7434-2018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能力核定方法 SY/T 7434-2018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能力核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