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9770-2013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GB/T 9770-2013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1 15:14:51



相关搜索: 钢丝绳 输送带 普通 用途 9770 普通

内容简介

GB/T 9770-2013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ICS53.040.20 G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9770—2013 代替GB/T9770—2001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Steel cord conveyor belts for general use
(ISO 15236-1:2005,Steel cord conveyor beltsPart 1:Design, dimensions and mecha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veyor belts for
general use,NEQ)
2013-12-17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O
中 GB/T9770—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结构 4 带型 5 标记技术要求
2
6
1 检验 8 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附录A(规范性附录) 钢丝绳芯输送带的硫化接头附录B(资料性附录) 买方需提供的有用信息参考文献
16
18 GB/T977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9770—2001《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与GB/T9770—2001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1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产品分类(见第3章);修改了产品结构(见第3章,2001年版的4.1);增加了带型(见表1,2001年版的表1和表2);修改了产品标记(见第5章,2001年版的3.2);修改了有接头的钢丝绳根数(见6.1.2.2,2001年版的4.2.2.2);修改了带宽度的偏差(见6.2.1,2001年版的4.3.1);删除了带厚度的极限偏差(见2001年版的4.3.3.1);修改了带长度的极限偏差(见6.2.7,2001年版的4.3.1);修改了覆盖层性能要求(见6.3.1,2001年版的4.4.1);修改了钢丝绳的黏合强度(见6.5,2001年版的4.4.4);修改了检验要求(见第7章,2001年版的第6章);删除了直线运行性(见2001年版的4.4.6);增加了钢丝绳的动态黏合强度(见6.7);修改了钢丝绳间距的测量方法(见7.3.4,2001年版的附录A);修改了检验方法(见7.3,2001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不合格品判定规则(见7.4);修改了钢丝绳芯输送带的硫化接头(见附录A,2001年版的第8章)增加了买方需提供的有用信息(见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国际标准ISO15236-1:2005《钢丝绳芯输送带第1部分:普通用途输
送带的设计、尺寸和机械要求》编制,与ISO15236-1:2005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8/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橡六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维橡胶制品股份有
限公司、山东亿和橡胶输送带有限公司、青岛巨航胶带有限公司、青岛华夏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山东祥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新干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墩、沈会民、张国方、邢连营、封常升、李明霞、刘生平、昌桂芹、张静、朱汉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9770—1988,GB/T9770—2001。
I GB/T9770—2013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以下简称“带”)的结构、带型、标记、技术要求、检验、标志、 包装、贮存、运输和带的硫化接头(见附录A)。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为一20C~40℃的钢丝绳芯输送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 /T5282009,ISO37:2005 IDT)
GB/T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3512——2001,eqvISO188: 1998)
GB/T5752 输送带 标志(GB/T575) 2013,ISO 433:1991,MOD) GB/T5753 钢丝绳芯输送带 总厚度和覆盖层厚度的测定方法(GB/T5753-2013,ISO7590:
2009,IDT)
GB/T5754.2 钢丝绳芯输送带 纵向拉伸试验 第2部分:拉伸强度的测定(GB/T5754.2- 2005,ISO7622-2.1984,IDT
GB/T5755 钢丝绳芯输送带绳与包覆胶粘合试验原始状态下和热老化后试验(GB/T5755- 2013,ISO7623.1996,ID)
GB/T 7983 输送带横向柔性(成槽性)试验方法(GB/T7983—2013,ISO703:2007,MOD) GB/T9867— -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混筒式磨耗机法)(ISO4649:
2002,IDT)
GB/T17044 钢丝绳芯输送带覆盖层与带芯层粘合强度试验(CB/T17044—2013,ISO8094: 1984,IDT)
GB21352—2008矿井用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 HG/T3056输送带贮存和搬运通则(HG/T3056—2006,ISO5285:2004,IDT) BSEN13827:2003钢丝绳芯输送带钢丝绳横向和纵向位置的测定(Steelcord conveyor
belts-Determin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steel cords)
3结构
钢丝绳芯输送带由上覆盖层、下覆盖层、钢丝绳芯和黏合胶层构成,见图1。
1 GB/T9770—2013
说明: 1- 上覆盖层;
黏合层;钢丝绳芯;下覆盖层。
2-
4
图1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横截面
4带型
钢丝绳芯输送带的带型见表1。
5标记
钢丝绳芯输送带的标记包含订货长度、执行标准、宽度、纵向拉伸强度、上覆盖层厚度、下覆盖层厚度和覆盖层性能。
在标记中以符号ST表示纵向抗拉体材料一钢丝绳。在该符号之后以牛顿每毫米(N/mm)为单位表示出带的标称拉断强度。
示例:一条钢丝绳芯输送带(ST),长1400m,宽2200mm,最小拉断强度3500N/mm,上覆盖层厚度10mm,下覆盖层厚度7mm,覆盖层橡胶性能类型代号H,其标记如下:
1400m钢丝绳芯输送带,GB/T9770-2200ST3500/10+7H
6技术要求 6.1 钢丝绳的配置 6.1.1 钢丝绳捻向的配置
带芯的左捻钢丝绳和右捻钢丝绳应交替配置,钢丝绳的根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6.1.2 有接头钢丝绳的配置 6.1.2.1 两边部各1根钢丝绳不得有接头。 6.1.2.2 有接头的钢丝绳根数不得多于总根数的5%。 6.1.2.31根钢丝绳的接头,不得多于一处,且应距带端10m以上。
2 GB/T9770—2013
表1 钢丝绳芯输送带带型系列表
带型号 500 6308001000|1250|1400|1600|1800|2000|22502500|2800|3150|3500|4000|4500500054006300|7000|7500 最小拉断强度KNmin 500 6308001000|1250|1400|16001800|2000|2250|2500|2800|3150|35004000|450050005400|6300|7000|7500 (N/mm) 钢丝绳最大直径dmx 3.0 3.5
5.05.05.66.05.67.27.28.18.68.99.710.911.312.813.515.0
3.0
4.01 4.5
mm 钢丝绳最小
拉断力Fa 7.6 7.0 8.912.916.120.620.625.525.626.240.039.650.556.063.576.391.098.230.4142.4166.2
kN 钢丝绳间距t
14.010.010.012.012.014.012.013.512.011.015.013.515.015.015.016.017.017.019.519.521.0
mm 覆盖层最小厚度5mm .0
5.05.05.56.06.5 7.0
4.0 4.0 4.04.04.04.0
8.0 10.010.010.0
mm 带宽 极限 B 偏差 mm mm 500 +10/ 33 650 +10/7 800 +10/ 1000 ±10 68 1200 ±10 83 113 1400 ±12 96 133 133
钢丝绳根数n
N/AN/AN/AE N/AN/AN/AN/AN/AN N/AN/AN/AN/AN/A/N/A
39
15
/A/N/AN/AN/A
sn
30
N
N/AIN/A/N/A 55 N/A/N/A/N/A
68
X
64
82 04
104
85 76
85
1
54
F
R
5
111
111 122 89
64
90
0
1600 ±12 111 151 151 126 1800 ±14 125 171 171 2000 ±14 139
140101
126 114
73
n
143 125 143 12
128 114 11
4
14
83
520
191 19. 159 159 139 159 44 159 177 2 143 128 130 130 121
100 92
00
2200 ±15 153211 211
125 109 110 102
176
176 .59 176 195
158 141
44
4
2400 ±15 167 1231 231 9 193
93 213
q
119 110
h
h
5
2600 ±15 181 251 251 209 209 182 209 189 209 231 2800 ±15 196 271
120
188 168 170 170 159
129
226 226 197 226 203 226 249 181 202 181 183 183 171 16 161 139 139 129
2
3000 ±15 210 291 291 243 243 211
243 268 195 217 195 195 195 183 172 172 149 149 139
43
212
260 260 225 260 233 260 286 208 232 208 208 208
3200 ±15 224 311
160 160 1149
1F
3
注:N/A 由于成槽性的缘故而不适用,
3 GB/T9770—2013
6.1.2.4任意两根钢丝绳的接头,在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6.2尺寸偏差 6.2.1带的宽度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带宽(B)及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B
500±10 650±10 800±10 1000 1 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 200 2 400 2 600 2 800
3000 3 200
±10 ±10 ±12 ±12 ±14 ±14 ±15 ±15 ±15 ±15 ±15 ±15
6.2.2 覆盖层厚度,下偏差为0.5mm。 6.2.3带厚度的均匀性,即带厚度的最大测定值与最小测定值之差不大于平均厚度的10%。 6.2.4带芯钢丝绳在带厚度方向的偏心值不得大于1.5mm。偏心值大于1.0mm但不大于1.5mm的钢丝绳根数不超过钢丝绳总根数的5%。 6.2.5钢丝绳平均间距极限偏差应为土1.5mm,单个钢丝绳间距大于土1.5mm的钢丝绳根数不得大于钢丝绳总根数的5%。 6.2.6带的边胶宽度应不小于15mm。 6.2.7 带长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带长度的极限偏差
带的交货条件提供的带是整根带
带的供货长度与订货长度之间的最大容许差值
+2.5% 0
每段带的长度极限偏差为士5%,各段带长度之和的总极限偏差为+2.5%
提供的带是几段带
用户提供的订货长度应包括制作带接头及外部试验所需要的长度。 6.3 覆盖层物理性能 6.3.1 覆盖层物理性能(老化前)
覆盖层物理性能(老化前)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覆盖层物理性能(老化前)拉伸强度/MPa
性能类型 H D L
拉断伸长率/%
磨耗量/mm
> 24 18 15
< 120 100 200
450 400 350
注:H用于输送对带子有强烈损害的尖利磨损性物料;D用于输送高磨损性物料;L用于输送中度磨损物料。
6.3.2 覆盖层老化性能
覆盖层在70℃老化箱中按GB/T3512进行7天加速老化后,其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中值应 GB/T9770—2013
不低于老化前相应值的75%。 6.4 覆盖层与带芯层间的黏合强度
当试验按GB/T17044进行时,覆盖层与带芯层间的黏合强度应不小于12N/mm。 6.5 钢丝绳的黏合强度
当试验按GB/T5755进行时,钢丝绳的黏合强度应满足表5的要求。
表5 钢丝绳的黏合强度
单位为牛顿每毫米
带型号 500 630 800 1000125014001600180020002250|2500|2800|3150 35004000|45005000|5400|6300|70007500 老化前≥ 60 60 67.5 75 82.5 90 90 99 105 99 123 123136.5 144 148.5160.5178.5184.5 207217.5240 老化后≥ 50 50 57.5 65 72.5 80 80 89 95 89 113 11326.5 134 138.5150.5168.5174.5197207.5230
6.6 成槽性
成槽性的指标是试验中带的挠度F与带宽度L之比,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三等长托辊输送机上使用的输送带的F/L最小值
F/L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0.23 0.26
侧托辑槽形角/(°)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7 钢丝绳的动态黏合强度
当试验按GB21352一2008的附录A进行时,在经受10000次周期性变负荷循环试验后不出现钢丝绳被拔脱现象。
7 检验
7.1 检验项目 7.1.1产品出厂时,应检验带的断面尺寸、覆盖层物理性能(不包括老化性能)、钢丝绳的拉断力和黏合强度、覆盖层与带芯层间的黏合强度。 7.1.2 型式检验时,应检验第6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6.1除外)。
5
上一章:GB/T 31125-2014 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 环形法 下一章:GB/T 11408-2013 硫化促进剂 二硫化二苯骈噻唑(MBTS)

相关文章

GB/T 28267.1-2021 钢丝绳芯输送带第1部分∶普通用途输送带的设计、尺寸和机械要求 GB/T 28267.1-2021 钢丝绳芯输送带 第1部分:普通用途输送带的设计、尺寸和机械要求 GB/T 28267.1-2012 钢丝绳芯输送带 第1部分:普通用途输送带的设计、尺寸和机械要求 HG/T 3646-2014 普通用途抗撕裂钢丝绳芯输送带 GB/T 7984-2013 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 GB/T 32457-2015 输送带 具有橡胶或塑料覆盖层的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规范 HG/T 3973-2023 一般用途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 GB/T 21352-2022 地下矿井用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