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938-2013 油套管检测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SY/T 6938-2013 油套管检测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08:57:43



相关搜索: 检测 套管 作业 技术规范 6938

内容简介

SY/T 6938-2013 油套管检测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ICS 73.020 E12 备案号:43244—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938—2013
油套管检测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peration of casing-check logging
2014一04-01实施
2013-11-2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938-2013
目 次
前言
范用规范性引用文件通则 3. 1 人员要求 3.2 设备要求 3.3 井场和作业条件测井前准备
1
2
3

4. 1 现场安装 4.2仪器连接.. 4.3仪器通电检查 5仪器现场刻度与校验 5.1多臂井径测井仪 5.2电磁探伤测井仪 6 测井施工要求 6. 1 多臂井径测井 6.2超声成像测井 6.3电磁探伤测井 7资料质量要求 7. 1 多臂井径测井 7. 2 超声成像测井 7. 3 电磁探伤测井
H
5 SY/T 693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3/T1.1--2H标准化1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购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测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CPSC/TC1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剑峰、刘树勤、张玉模。张吉涛。任燕敏。黄玉科、侯伟东。杨萱。 SY/T6938-2013
油套管检测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套管检测测井的测井前准备,现场刻度与校验、施工和原始资料质量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多臂井径测井,超声成像测井。电磁探伤测井的现场测井作业。其他类型检查项目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6t川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3通则
3.1人员要求 3.1.1 测并作业人员应具有以下上岗资质:
a)测井作业人员均应通过培训取得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培训证书。 b)测井作业人员均应通过培训取得井控培训合格证 c)硫化氢井作业人员应通过培训取得硫化氢防护技术培训证书。 d)汽吊司机应通过培训取得起重机械一汽吊作业人员证
3.1.2工作期间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健康、安全和环保设施。 3.2设备要求 3.2.1 地面仪器:
a) 配备多臂井径测井、超声成像测井、电磁探伤测井专用电源和信号处理设备及与之相适应的
计算机系统。
b) 测井软件版本有效,供电,测量、记录系统自检应正常。 c) 用电设备应无漏电现象接地装置应完好。 d) 操作室清洁,物品摆放整齐,固定措施有效。
3.2.2 下并仪器:
a) 机械部件运转灵活,连接可靠,密封良好。 b) 电子部件加电、信号输人、信号输出正常。 c) 按照仪器车间刻度周期进行刻度,刻度结果符合仪器维修、刻度规程要求。
3.2.3 井口设备:
a) 井口滑轮、连接部件运转灵活。 b)井口卡盘、电缆清洁器、防喷器,通讯设备、工具等齐全。 SY/T6938—2013
c 井口滑轮、张力传感器,链条等承重部件无损伤。连接可靠。 3.2.4 绞车动力及绞车面板:
a 传动系统运转灵活。 b) 制动装置可靠。 e 照明灯具完好,掩木、固定钢丝绳(链条)齐全。 d) 深度。速度。张力显示正常,报警提示功能正常。
每1Wd对张力系统校准一次.误差范围应在土U.5kN之内。 f) 维修后的张力计和绞车面板应配套校准。
3. 2. 5 测井电缆与辅助设备:
a 缆芯电阻应小于350/km(单芯电缆电阻小于20Q/km),缆芯对地及缆芯间绝缘电阻应大
手2MM0 b) 及时对深度系统进行校验,电缆深度误差范围应在土0.02%之内:测量轮与电缆匹配良好,
运转灵活。 c 集流环环间绝缘电阻应大于200MQ,转动时接触电阻应小于0.50。
3.3 井场和作业条件 3.3.1 井场条件:
)井场空间应满足测井作业车辆和设备摆放需要 b)井场吊升设备,照明灯具、安全防护装置应完好。 c) 协作人员到位,测井作业期间不应进行交叉作业。
3.3.2作业条件:
a) 作业并基础数据应齐全,准确。 b) 多臂井径测井前应进行清蜡、洗井作业,套管内应无结蜡、杂物,高黏度稠油井应采取降
黏措施。如井下管壁结垢,需要进行刮管处理。 e) 超声成像测井前应进行清蜡、洗井作业,套管内应无结蜡、杂物。测量井段套管内应无游离
气,如井下管壁结垢,需要进行刮管处理。 d)电磁探伤测井作业时,井场内不应有影响电压稳定的用电设备同时工作。
测井前准备
4.1现场安装
现场安装和带压测井设备安装按SY/T5600中的要求执行。 4.2仪器连接 .2.1# 按照测井设计的仪器组合序列,连接下井仪器。记录仪器号。 4.2.2安装扶正器。加重杆等辅助装置。 .2.3 检套仪器各部连接可靠,密封良好。 4.2.4多臂并径测并对不同内径规格的套管应选用探测臂与套管内径相应的测并仪。 4.2.5超声成像测并对壁厚,内径不同的套管应选用相应的探测器,移动仪器时不应使探测器受力。 .3 仪器通电检查 4.3.1 多臂井径测井仪
) 按下并仪器使用要求供开臂电压,打开扶正器及探测臂,工作电流应符合仪器技术指标。
2 SY/T 6938—2013
b)下井仪器在开臂过程中,示波器上应显示电机工作时的噪声信号。开臂完成后按要求给下
并仪器供工作电压。示波器上应显示相应的上传信号。 按下探测臂,对应探测臂的信号通道应有相应的数值变化。辅助信号通道显示的数值应与所在环境相符。
4.3.2 超声成像测井仪:
按要求给下井仪器供电,工作电压。电流应符合仪器技术指标。 b)仪器下部探测器开始匀速转动,在示波器上应观察到仪器工作时的上传信号。 ) 显示器上显示的成像画面应无倾斜条纹和干扰斑点。
4.3.3 电磁探伤测井仪
a) 按要求给下井仪器供电,工作电压,电流应符合仪器技术指标。 b) 示波器上应显示仪器工作时的上传信号。 9 显示器上显示的各壁厚及辅助曲线参数读数应与所在环境相符。
5 仪器现场刻度与校验 5.1 多臂井径测井收 5.1.1检查并径规应完好,在探测臂上安装井径规后给仪器供开臂电压,打开探测臂和扶正器。扶正器应打开至最大,各探测臂应与井径规内表面接触紧密。 5.1.2给仪器供工作电压,启动测井软件。检查各通道信号工作正带后进人刻度界面,输人当前井径规标称值,在各通道数据稳定后进行采集、记录。 5.1.3逐级更换较大尺寸的井径规并记录相应数值进行多级刻度,刻度完成后应对刻度数据进行校验。每个井径规上的井径数值误差范围应在土1mm之内。 5.1.保存刻度文件,收拢仪器扶正器和探测臂,完成刻度。 5.2电磁探伤测井仪 5.2.1需要现场校验的电磁探伤测井仅在测井前应使用校准器和校验软件进行现场校验。 5.2.2将仪器放置在平坦地面上,并远离铁质物体。 5.2.3安装校准器,进行校验测量,校验曲线应在误差范围内。
6测井施工要求
6.1多臂井径测井
6.1.1仪露下井前在井口进行深度对零,仪器对零时应避免仅器探测臂硅井壁。仪器下放通过井下工具或临近遇阻位置时应减速运行,速度不应大于601m/h。 6.1.2仪器下放到目的井段以下20m处或遇阻位置后停止下放进行开暨操作,开臂过程中及开臂后不应下放仪器。 6.1.3启动多臂井径测井软件,输人相关信息并设置相关参数。调用刻度和补偿文件,检查各测量信号读数,确认仪器工作正常后开始上提测井。测速不应大于(lm/h,如果井下液体黏度较大,或是并径变化剧烈。应适当降低测并速度 6.1.记录主测井曲线后,应至少测量50m重复曲线,在异常井段应进行验证测量,需要接箍校深时,应测出标准套管接箍。 6.1.5测并完成后收拢探测臂和扶正器。关断下井仪器电源,各种开关置于安全位置后上提仪器。
3 SY/T 6938-2013
下井仪器上提距井门2mm处减速,连度不应大于600m/h。下井仪器提出井口后按5.1的要求进行测后校验。安装有井门防喷装置的井在距井口3m处由人力将仪器拉人防喷管内。 6.2超声成像测井 6.2.1仪器移动吊装时应装好旋转探测器保护套。仪器吊装至井口进行深度对零后方可卸下保护套。 仪器下放速度不应大于技术指标规定的最高速度,下放过程中注意观察张力变化且不应给旋转探测器电机供电:通过井下T具或临近遇阻位置时应减速运行:速度不应大于6Mm/h。仪器不应下放至遇阻位置。 6.2.2仪器下放到目的并段以下2m处停车。按仪器技术指标给下井仪器供电 6.2.3启动超声成像测并软件。输人相关信息并设置相关参数:根据并内介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测址档位。 6.2.采用上测方式测井,测速不应大于川m/h。 6.2.5记录主测并曲线后测量50m重复曲线,在异常并段应进行验证测量。 6.2.6测井完毕后关断下并仪器电源。各种开关置于安全位置后上提仪器。下井仪器距并口2m 处减速。速度不应大于m/h。安装有并防喷装置的井在距井口3m处由人力将仪器拉人防喷管内。 6.3电磁探伤测井 6.3.1仪器在井口进行深度对零后下并。通过井下工具或临近遇阻位置时应减速运行,速度不应大于m/h 6.3.2仪器下放到目的并段以下20m处或遇阻位置后停正下放按仪器技术指标给下并仪器供电。 6.3.3启动电醛探伤测井软件。输人相关信息并设置相关参数,检查各测量信号读数,确认仪器工作正常后开始上提测非,测速成不大于3m/h 6.3.记录主测井曲线后测量50m重复曲线。在并况异常并段应进行验证测量.验证测量时测速不应大于180m/h 6.3.5测并光毕关断下井仪器电源各种开关置于安全位置后提仪器。仪器距井口2m处减速:速度不应大于6m/h。安装有并口防喷装置的井在距并口30m处由人力将仪器拉人防喷管内。
7资料质量要求
7.1多臀井径测井 7.1.1在套管正常处。测井曲线读值与套管内径标称值对比,误差范围应在土2mm以内。 7.1.2非射孔井段接箍显示明显,不应连续漏测两个接箍,射孔并段应显示清楚 7.1.3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形状应相同,测量误差范用应在±2mm以内 7.2超声成像测井 7.2.1 在套管正常处:平均井径数值与套管实际内径值的误差应在土2mm以内。 7.2.2目的并段测速应小于0m/h.测速应稳定,相对变化在土10%以内 7.2.3 幅度图像和时间图像的主要特征能相互对比。 7.2.丰套管接箍处应有清晰显示。 7.3电磁探伤测井 7.3.1测井曲线在管柱无损伤、变形处应各为相对稳定的基值。多层管柱段的远探测曲线基值较单 > SY/T 6938—2013
层管柱段基值大。 7.3.2对单层管柱段或多层管柱的内层管
a 对应管柱接箍处和管外扶正器。封隔器等工具处,各探头曲线有明显正异常显示。 b) 对应纵向损伤处在纵向探头曲线上有明显负异带显示。
对应横向损伤处在横向探头曲线上有明显负异常显示 d) 对应纵横向损伤范用较大处:各探头曲线上均有明显负异常显示。
J
7. 3. 3 对多层管柱段的第二层管柱,远探测曲线:
a) 对应管柱接箍处和管外扶正器。封隔器等工具处,有明显正异常显示。 b) 对应纵向损伤处有明显负异常显小。
6
上一章:SY/T 6936-2013 液化天然气词汇 下一章:SY/T 6939-2013 多井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及评价规范

相关文章

SY/T 6790-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作业规范标准 SY/T 7338-2016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 套管螺纹连接气密封现场检测作业规程 SY/T 6823-2011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6972-2013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 SY/T 5726-2018 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范 SY/T 6692-2019 随钻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SY/T 5600-2016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SY/T 5600-2010 石油电缆测井作业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