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939-2013 多井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及评价规范

SY/T 6939-2013 多井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及评价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08:58:49



相关搜索: 规范 资料 评价 处理 解释 6939

内容简介

SY/T 6939-2013 多井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及评价规范 ICS 75.020 E 12 备案号:43245—20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939—2013
多井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及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rocessing- interpretation & evaluation
of multi-well logging data
2014一04-01实施
2013-11-2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939—2013
目 次
前言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资料收集 3.1测井资料 3.2 岩心实验分析资料 3. 3 其他资料 4关键井研究 4. 1 关键井的选择要求 . 2 标准层的选择要求 4. 3 关键井预处理 4. 4 相关性分析 . 5 建立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 4.6 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的验证测井资料处理
1
A
地质分层 5. 2 选择标准层 5.3 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 5.4 利用建立的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进行处理 6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 6.1储层分析 6.2地应力趋势分析 7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 7.1成果图表 7.2成果报告的内容
5. 1 SY/T6939—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H《标准化T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测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 (CPSCTC)提出开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下凌梅。侯庆功。张德峰。谢志明,张启子。 SY/T6939—2013
多井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及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井测井资料收集、区块关键井研究、资料处理解释,评价及解释成果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多井测井资料处理解释及区块评价。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多井测井处理解释 multi-well log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针对目标区块目的层段,利用多井测井资料,结合地震,岩心分析,测试及地质等相关资料,建
立测井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并使用建立的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对区块内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解释。 2. 2
连井剖面图 multi-wen profile 将多口井的测井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向及相同的地层层序连接绘制而成的剖面图件。
2. 3
等值线图 aisoline map 在二维平面上把一种参数的空间分布现象中具有相同值的点连接而成的图形。
2.
趋势分析trend analysis 各种测井数据在一个地质体内的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表现为一种内在的自然趋势。将
其拟合为一种数学曲面,称之为趋势面。这种趋势面是对某一实测面的最佳逼近。求解趋势面的过程称之为趋势分析。
3资料收集
3.1测井资料
目标区块内所有井的测井资料、数据处理与解释成果。 3.2岩心实验分析资料
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岩电参数、粒度、薄片、相渗、X衍射、有机碳、核磁共振实验、纵横波速度、毛管压力等。 3.3其他资料
其他资料包括:
1 SY/T6939—2013
一区块勘探部署图、构造井位图。 一地震处理成果资料。 地质分层数据。 一一综合录井、钻井取心及井壁取心等井筒资料
测试,试油(气)。投产及油、气、水分析等资料。
关键井研究
4.1关键井的选择要求 .1.1 选择的关键井在区块上应有代表性。 1.27 测井项目齐全:测井资料质量可靠。 4.1.3目的层段地层有钻井取心和实验分析资料,取心收获率应在90%以上:宜使用油基钻井液取心或密闭取心资料。 4.1.4有系统的生产测试和齐全的油(气)、水性分析等资料。 4.2标准层的选择要求 4.2.1 在目标区块分布广泛且稳定。 4.2.2 岩性。电性特征明显,便于全区追踪对比, 4.2.3↓ 具有足够的地层厚度。一般在2m~5m。 .2.4 选择泥岩和致密层作为标准层的极值层。 .3 关键井预处理 4.3.1 关键井测井曲线经过深度校正,所有测井资料、地质数据都有准确的深度和深度对应关系。 .3.2 岩心深度归位及岩心数据匹配如下:
a) 对于连续系统钻井取心资料,宜用地面岩心伽马射线测量记录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相关
对比。确定岩心和测井曲线间的系统深度误差。 b) 对于非连续系统钻井取心资料。也可用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孔隙度测井资料进行相关对比。
还可根据岩心分析密度与岩性密度测井进行相关对比,确定岩心归位深度, c) 对于密闭取心资料,除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相关对比外。还可以用岩心电阻率与电阻率测井进
行相关对比,确定岩心的归位深度。 d》针对若心分析数据与测井分辨率的不同,深度归位后的岩心分析数据要进行与测井分辨率
的匹配。
.3.3根据仪器类型。对测井响应应进行井眼及井斜的环境影响校正。 .3.若有多口关键井,为保证多口关键井数据的一致性,需进行标准化处理 .3.5建立岩心实验分析数据与测井响应深度相对应的数据体。 .4相关性分析 .4.1 绘制交会图
分层段绘制岩心分析数据之间、岩心分析数据与测井响应之间的频率交会图。直方图。 4..2分析远离趋势线的数据点
分析远离主要分布趋势,较分散的数据点,应剔除反映以下几种特殊性质的点参与相关性分析:
2 SY/T 69392013
a) 在孔隙性地层中存在裂缝。溶洞引起的孔隙结构变化 b) 井斜过大。井眼跨堤、钻井液滤液污染等的测井环境影响。 c> 存在特殊矿物引起的岩性变化, d) 薄互层。非均质地层及沉积相带改变造成的地层结构变化影响。 e) 天然气、凝析油气等储层中流体造成测井数据异常。
4. 4. 3 相关分析
利用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进行各种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 5 建立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 4.5.1# 岩性参数解释模型
通过对关键井测井资料及地层特征的分析,确定各种矿物骨架,泥质和地层流体的测井响应值建立岩性参数测井响应体积模型。 4.5.2物性参数解释模型
用岩心分析结果,建立孔隙度和渗透率物性参数的经验统计解释模型,并用实际资料确定各经验参数。 4. 5. 3 含油性参数解释模型
用岩石物理实验分析结果,建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5.其他地质参数解释模型
用岩心实验分析结果及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建立其他地质参数解释模型, 4.5.5解释标准
根据解释模型确定的储层参数,结合试油及投产资料,建立油、气,水层的判断识别标准 4.5.6储层评价模型
在建立的地质参数模型基础上,建立储层的评价模型,如概率统计模型。神经网络地层特征识别模型。 4.6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的验证 4.6.1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关键井建立的解释模型及解释标推进行验证:
a) 在区块上选择关键井以外测井、地质资料较全的井,用交会图,直方图及数理统计技术检验
测井计算的储层参数的精度。 b) 在关键井以外选择一定数量有试油,测试结果的井,验证建立的解释标准的合理性。 c)利用其他地质资料检验测井计算的储层参数分布规律的合理性。
4.6.2分析验证结果,修正解释模型,达到误差允许范用。
5测井资料处理
5.1地质分层
利用测井曲线,结合地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对比及地质分层。
P SY/T6939—2013
5.2选择标准层
对目标区块所有井选择与关键井相对成的标准层。 5.3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 5.3.1直方图,频率交会图法
用关键并标准层段经环境校正后的测井数据(如中子、密度。声波时差等)作直方图(包括多维直方图)、频率交会图作为测并数据标准化的划度标准。然后通过分析每1井同一标准层段的频率分布。逐一与区块刻度标准进行相关对比。检查各的数据。并确定进行校正所需要的一组转换值。刻度标准推荐用关键井标准层段频率直方图峰值的平均值。校正量为检查井与刻度标准之差 5.3.2趋势分析法
在利用趋势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应做出标准层测并响应特征值在平面上的等值分布图,定性分析特征值在平面上的分布趋势,以便确定趋势面次数。异常点位置。对于高次趋势分布。可通过分区划块,将其分为几个二次或三次曲面。对测并响应特征值进行处理,选择与实际相符的趋势图。 定量描述测井响应特征值在平面上的变化,准确标定各井点数据处理校正值。 5.3.3均值法
求出各井标准层测井数据平均值,以关键井标准层测井数据平均值为标准,进行比较,两者之差为测井数据处理的校正量。 5.利用建立的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进行处理
对目标区块内目的层段的所有井测井资料,完成标准化后,按建立的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进行处理。并绘制出目的层段单井处理成果图。
6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
6.1储层分析 6.1.1 根据关键井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计算月标区块所有研究井的储层参数。划分有效储层,对储集层进行含油气评价。 6.1.2绘制岩心分析与测并数据交会图,研究岩心含油级别与储层含油气之问的关系:绘制孔隙度。 渗透率与产液量交会图,研究储层物性与产能之间的关系。 6.1.3以试油、测试资料为依据。建立油、气、水层解释图版及油、气、水、干层的划分标准。达到储量计算要求。 6.1.分析区块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四性”特征研究储层“四性”关系。 6.1.5 判别复杂岩性及复杂孔隙结构的储层,对日的层段单井裂缝,孔洞进行统计分析 6.1.62 分析油气水层平面上的分布规律。评价油气水层,方法如下:
a)绘制连井剖面图.纵向上分析油气水层分布规律与变化。 b)绘制各种地质、储层参数等值线图。横向上分析地质、储层参数变化
6.2地应力趋势分析 6.2.1对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各向异性方向、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的崩落方向以及声、电成像测 1 SY/T6939—2013
井资料确定的诱导缝方向进行统计分析,综合确定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 6.2.2利用多极子阵列市波测井资料结合密度等曲线计算岩石力学参数。根据水平压裂测试资料确定构造应力系数,从而计算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 6.2.3根据单井地应力、裂缝分析结果。总结区块平面上分布规律。
7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成果
7.1成果图表
成果图表包括: a) 单井处理解释综合图(包括原解释结论及现解释结论)。 b) 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四性”关系图及交会图。
连井剖面图(如有断层应标注)。 d) 各种参数等值线图。 e) 测井综合解释成果数据表。 D 其他与多井综合分析有关的图表。
7. 2 成果报告的内容 7. 2.1 目标区块概述
对目标区块进行地质概述及测并信息概述。 7. 2. 2 关键井研究 7. 2. 2. 1 提供测并资料预处理成果。岩心归位图及环境校正图。 7.2.2.2选取关键井的标准层。 7.2.2.3 测井相分析。制作并剖面的岩相图。 7.2.2.4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四性”关系研究。制作“四性”关系图版 7. 2. 2. 5 :关键井的地质评价: 7. 2.2.6 检验计算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制作检验图版。 7. 2. 3 测井数据标准化
提供测并数据处理的校正数据表及依据的必要图件 7. 2. 测井资料处理
提供解释模型、解释标准及处理参数。 7. 2. 5 测井资料解释 7.2.5.1 对日标区块关键井以外的单井进行储层精细评价。分析若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四性”关系,制作“四性”关系图及单并再评价成果图。 7.2. 5. 2 进行井间对比。分析油气水层分布规律。制作连井剖面图。 7. 2. 5. 3 分析储层参数的空间展布,制作储层参数等值线图。 7.2. 5. 绘制油,气,水层解释图版 7.2.5.5 分析地应力方向。 7.2.5.6 分析测井沉积相。确定物源方向及储层展布。
上一章:SY/T 6938-2013 油套管检测测井作业技术规范 下一章:SY/T 6940-2013 页岩含气量测定方法

相关文章

SY/T 6617-2016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规范 SY/T 6641-2017 固井水泥胶结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规范 SY/T 6451-2017 探井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6178-2017 水淹层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6994-2020 页岩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7620-2021 随钻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6994-2014 页岩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6993-2014 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