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0578-2014 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及评价

GB/T 30578-2014 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及评价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5 17:00:48



相关搜索: 储罐 风险 检验 评价 常压 基于 基于 30578

内容简介

GB/T 30578-2014 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及评价 ICS 23.020.10 G 9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578—2014
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及评价
Risk-Based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for
atmospheric pressure storage tanks
2014-12-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0578—2014
目 次
前言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符号
一般要求 5 风险分析 6基于风险的检验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
4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减薄损伤因子附录B(规范性附录) 确定常压储罐底板腐蚀速率的经验方法附录C(规范性附录) 失效后果的定量计算过程附录D(资料性附录) 常压储罐的检验内容及结果评价
15
21
32 GB/T 3057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
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河北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安徽华夏高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光海、贾国栋、王伟华、邵珊珊、王笑梅、刘德宇、梁华、业成、关卫和、蒋利军、 董雪林、徐成裕、耿会坡、李淑娟、李敏儒、赵彦修、闫河、方舟、李寰、穆澎淘、陶元宏、陈珊珊、徐如良。 GB/T30578—2014
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及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立式钢制圆筒形焊接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和评价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立式钢制圆筒形焊接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和评价,其他常压或低压(工作压力小
于0.1MPa)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和评价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应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应于本文件。
GB/T26610.1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1部分:基本要求和实施程序 GB/T26610.2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2部分: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 GB/T26610.4 1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4部分:失效可能性定量分析方法 GB/T26610.5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5部分:失效后果定量分析方法 JB/T4730(所有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10764 无损检测 则常压金属储罐声发射检测及评价方法 JB/T10765 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漏磁检测方法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26610.1、GB/T26610.2和GB/T26610.5界定的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 2符号
C(t)- 失效后果 D f total 总损伤系数,即各损伤因子之和 D hgw-- 脆性断裂损伤因子 Dlin 村里破坏次因子 Drad 外部损伤因子 Dirgow 应力腐蚀开裂损伤因子 Dthio 减薄损伤因子
-
Dhin 减薄次因子 FM 管理系统评价系数 Fc 平均失效概率 F(t) 失效概率 R(t)-- 风险
1 GB/T30578—2014
4一般要求
4.1常压储罐基于风险的检验是对储罐进行损伤机理分析和风险的定量计算,并根据风险(或损伤系数)的大小以及检验的有效性确定储罐的检验策略(包括检验类型、检测方法、检验部位和下次检验时间。 4.2常压储罐的风险分析仅包括对储罐壁板和底板的分析,检验时还应考虑对储罐顶板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的检验, 4.3如果常压储罐的介质、操作工艺发生改变,导致损伤机理和损伤速率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进行风险分析。
5风险分析
5.1定量风险计算
常压储罐的风险按式(1)计算:
R(t)=F(t) · C(t)
...(1 )
式中: F(t) 失效概率,按5.3的要求进行计算; C(t) 失效后果,按5.4的要求进行计算。 风险可以用数值或风险矩阵图表达。
5.2定量计算所需基础数据 5.2.1 失效概率定量计算所需基础数据
a) 储罐(包括涂层、保温和衬里)投用、修理、改造日期; b) 储罐涂层、保温和衬里安装质量; c) 储罐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 d) 储罐中可能存在的工艺介质种类(包括罐底水层)、各工艺介质的相对含量(包括腐蚀介质);
储罐各层壁板和底板的建造材料、名义厚度;储罐建造热处理工艺;
e) 0
g) 储罐底板类型、衬垫类型、阴极保护类型、土壤电阻率、排放雨水能力; h) 储罐水汲取设施以及是否安装蒸汽盘管加热器; i) 储罐历次检验的有效性和检验次数; j) 储罐建造、修理、改造所使用的设计规范或标准; k) 储罐泄漏探测系统的类型。
5.2.2 失效后果定蛋计算所需基础数据
a) 储罐系统工艺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PFD)、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 b) 储罐系统中的泄漏探测系统、隔离系统、减缓系统信息资料; c) 储罐的规格参数(直径、高度、容积等); d) 储罐的操作压力、操作温度; e) 储罐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工艺介质种类、各工艺介质的相对含量;
2 GB/T30578—2014
f) 储罐的经济相关数据; g) 围堰的容积; h) 泄漏探测时间; i) 距地下水的距离。
5.3 失效概率 5.3.1 失效概率的计算
在常压储罐失效可能性的定量计算中,其失效概率,即失效可能性,按式(2)计算:
F(t)=Fc·Dtotal ·Fm
·( 2 )
式中: FG Dttoal—总损伤系数,按5.3.3的要求进行计算;
平均失效概率,按5.3.2的要求选取;
管理系统评价系数,按GB/T26610.4的要求进行计算。
FM 根据常压储罐失效概率计算结果按表1确定失效可能性等级。
表1 失效可能性等级划分
失效概率F(t) 0.00000 失效可能性等级
1 2 3 4
5.3.2平均失效概率
常压储罐底板和壁板的平均失效概率为小、中、大3种泄漏孔和破裂共四种损坏形式出现的概率,按照表2选取。表2中四种损坏形式的尺寸范围和介质泄漏分析计算所采用的标准尺寸见附录C中 C.3.
2推荐的常压储罐平均失效概率值
表2
不同尺寸的泄漏孔和破裂的平均失效概率Fc
常压储罐部件
破裂(FG.t) 2.00×10-s 1.00×107
大(Fc.3)
中(FG.2)
小(Fc.1) 7.20×10-4 7.00×105
0 5.00×106
底板壁板
0 2.50×10-s
5.3.3 损伤系数 5.3.3.1 常压储罐损伤系数是与储罐使用时间和检验有效性(包括检验次数)相关的函数,其计算通常考虑以下4种损伤因子:
减薄损伤因子- D;
a)
3 GB/T30578—2014
b)外部损伤因子-—Dd; c)应力腐蚀开裂损伤因子—D d) 脆性断裂损伤因子 Dbritoy
5.3.3.2总损伤系数Df-total
当只存在一种损伤机理时,总损伤系数即为该损伤因子的值;当存在多种损伤机理时,总损伤系数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a)局部减薄时,总损伤系数按式(3)计算:
Di-total =max(Dhio,Drd) +Drw+Dri
(3)
b)均勾减薄时,总损伤系数按式(4)计算:
Detotel Dte+Ded +Do +Dhrio
(4)
通过式(3)或式(4)确定总损伤系数时,如果某个损伤因子小于或等于1,则取0。 如果D-total计算结果小于或等于1,则Dttotl取1。
5.3.3.3各损伤因子的确定方法 5.3.3.3.1减薄损伤因子Din与衬里破坏次因子Din和减薄次因子Din相关,根据内部衬里情况,分别按式(5)和式(6)计算:
a)当内部有衬里时:
D=min(Din,Dn)
.(5)
b)当内部无衬里时:
Diow =Dhin
(6)
减薄次因子Din的计算见附录A,衬里破坏次因子Di参照GB/T26610.4的要求进行计算。 5.3.3.3.2应力腐蚀开裂损伤因子D,参照GB/T26610.4的要求进行计算。 5.3.3.3.3外部损伤因子Dd,参照GB/T26610.4的要求进行计算。 5.3.3.3.4脆性断裂损伤因子D,参照GB/T26610.4的要求进行计算。 5.4失效后果 5.4.1 失效后果的计算
失效后果的定量计算方法按照附录C进行,一般包括以下过程: a) 选取泄漏代表性介质及其物性; b) 选择泄漏孔尺寸; c) 计算理论泄漏速率; d) 估算泄漏总量; e) 确定泄漏类型; f) 估算检测和隔离系统对泄漏量的影响; g) 确定最终的泄漏速率和泄漏量; h) 计算失效后果。
5.4.2 失效后果等级划分
失效后果等级划分见表3。
4 GB/T30578—2014
表3失效后果等级划分
失效后果C(t)范围/万元
失效后果等级
C(t)≤Q Q A B c D E
C(t)>1 000Q
注:Q(单位:万元)为失效后果可接受水平的基准值,由使用单位根据其失效后果的承受能力确定。
6基于风险的检验
6.1总则 6.1.1 确定常压储罐的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储罐壁板和底板的风险,以最大风险确定风险等级,按不同部件分别确定检验内容和方法。 6.1.2根据不同的损伤机理选择相应的检验内容和方法时,在满足降低风险的要求下应当选择合理的检验有效性,降低检验成本。 6.2 风险或损伤系数的可接受水平 6.2.1 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由使用单位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当定量计算出的风险达到或接近使用单位可接受水平时,应当实施检验以降低储罐的风险值。 6.2.2允许使用单位将损伤系数作为是否实施检验的依据,当储罐的损伤系数达到或接近目标值时,可以对储罐实施检验。使用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目标损伤系数,一般情况下,常压储罐的损伤系数的目标值不大于415。 6.2.3对于以失效后果为风险主要来源的储罐,应当考虑其他的风险控制措施。 6.3 检验时间
储罐的检验时间按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a) 如果风险评估时,储罐的风险或损伤系数已经达到或超过使用单位可接受水平,应当立即实施
检验; b) 如果风险评估时,储罐的风险或损伤系数未达到使用单位可接受水平,还应当计算储罐的风
险或损伤系数达到使用单位可接受水平的时间点,下次检验时间设在该时间点之前。
6.4检验类型及选择原则 6.4.1 储罐检验类型包括:
a)开罐检验;
上一章:GB/T 30719-2014 液氢车辆燃料加注系统接口 下一章:GB 19159-2012 车用液化石油气

相关文章

T/CCSAS 042-2023 在役常压储罐检验与适用性评价技术规范 SY/T 6926-2012 常压和低压储罐检验的推荐作法 GB/T 30582-2014 基于风险的埋地钢质管道外损伤检验与评价 CNAS-GI011:2024 典型非法定监管机械设备(常压储罐、常压罐车的罐体)领域检验机构认可指南 GB/T 37327-2019 常压储罐完整性管理 GB/T 26610.2-2022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2部分: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 GB/T 26610.2-2014 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 第2部分: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 GB/T 21451.1-2015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 第1部分:常压罐中的液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