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516-2012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Q/SY 1516-2012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10:27:44



推荐标签: 完整性 1516 管理规范 设施

内容简介

Q/SY 1516-2012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516—2012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integrity management
2012—07—03 发布
2012一09一01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516—2012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5 管理要求 5.1 基本要求 5. 2 设备设施使用 5.3设备设施检维修 5.4材料与备件的质量控制 5.5设备监测(或检测) 5.6 设备可靠性分析 5.7 更新、改造和报废管理
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 6.1 审核 6.2 偏离 6.3 培训和沟通参考文献
6 Q/SY 1516—2012
前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宁夏石化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戎、裴玉起、杜民、谢国忠、刘东、张敏、谭其恒、包小平、陈秋菊、吴
承泽。
II Q/SY 1516—2012
4.3企业根据本标准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单位的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的执行。 4.4企业 HSE部门对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4.5企业基层单位按要求执行本单位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 4.6员工接受设施完整性管理培训,参与设施完整性管理活动,执行设施完整性管理程序。
5 管理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企业宜建立协调相关部门对设施完整性管理进行协调的组织,如设备管理委员会(即 MIQA 委员会),实施设施完整性的全过程管理。委员会由生产单位主管领导、生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基层单位设备管理人员等组成。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a)健全、维护、推动企业内部设施完整性管理及质量保证的程序。 b) 协调和审议设施完整性管理和质量保证相关事宜,并将相关要求传递至相关部门和生产
现场。
c) 提供设施完整性和质量保证的培训。 d)确认和提供设施完整性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所需的资源(人、机、料、法、环)。 e)组织开展完整性和质量保证的专项审核。 f)其他。
5.1.2设备设施从设计、制造、监造、入场检验、验收和储存、安装调试等环节应符合工艺安全管理的要求。 5.1.3设备启用前安全检查,应根据最终工艺危害分析报告(PHA报告)等相关资料,编制投产方案和检查表,参照Q/SY1245一2009执行启动前安全检查。 5.1.4设施投运3~6个月进行基准工艺危害分析(PHA),3 年~5 年进行周期工艺危害分析 (PHA),报废前进行工艺危害分析(PHA)。 5.1.5企业应建立关键设备台账和技术档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关键设备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审查。关键设备台账应结合关键设备投用以来的工艺设备变更、操作使用、故障事故、检维修等记录,补充完善和及时更新。工艺设备变更相关的工艺安全信息管理应符合Q/SY1237一2009的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应包括各类图纸、设备使用和保养手册、设备维修手册、合格证、设备零部件和易损件清单及图册等内容。 5.1.6设备设施的相关工艺安全信息应齐全、准确、规范,及时补充完善和更新,在设备调拨时,设备工艺安全信息应进行移交和更新,确保工艺安全信息完整性。 5.1.7企业应依据相关标准编制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规程和关键设备的维修规程,并对维修关键任务制定更加详细的维修规程。 5.1.8企业应通过培训,使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正确使用、维护好相关设备、设施、附件和工具。 5.1.9企业应实施监测(或检测)与检查,对发现的关键设备缺陷必须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确保关键设备安全运行。 5.1.10企业应通过收集设备故障和性能数据,对关键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保证生产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5.2设备设施使用
5.2.1企业应建立健全、贯彻落实设备的使用、保养的管理制度,现场应实施目视化管理。 2 Q/SY 1516—2012
5.2.2企业应制定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对相关操作人员按照Q/SY1234一2009的规定组织培训。按照Q/SY1239一2009的规定对已经制定的操作规程和员工实际操作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的偏差、缺陷和潜在的风险,要分析原因,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修订操作规程和对员工进行再培训。 5.2.3关键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对设备操作人员持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2.4设备操作人员要执行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做好设备的例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填写和留存设备运转或运行记录。 5.2.5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对设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故障、异常、事故),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 5.2.6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备用、停用、闲置和封存设备的管理。对备用、封存设备应定期组织维护和进行试运转。对停用恢复使用前、闲置重新使用前、维修后重新使用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试验、验收和确认。
5.3设备设施检维修 5.3.1检维修规程 5.3.1.1企业应对关键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关键任务编制维修规程,确保维修人员易获取和正确掌握维修规程。 5.3.1.2企业应成立维修规程编写小组,成员由了解相关维修工作的工程师和进行此项工作的人员组成。对于某些特殊工艺设备的维修规程,小组还应有工艺工程师和操作员等人员参加编写。 5.3.1.3企业应收集内部现有的维修规程及设备制造商提供的维修规程或维修手册,建立维修规程清单,并评价清单中维修规程的适用性。依据评价结果,结合现场安全信息、维修记录等,完善现有维修规程或重新编制。 5.3.1.4企业应对新编或修订的维修规程实施文件控制管理。确保任何新的或修订的维修规程的编制、审批、编号、发放、变更、作废、销毁和归档均受到有效控制,确保设备维修人员使用有效的书面或电子版的维修规程。
5.3.2 检维修培训
5.3.2.1企业应制定和落实设备检维修人员针对性培训矩阵,制定和实施维修培训计划,并将维修培训计划纳入本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中。 5.3.2.2为确保安全正确地完成维修关键任务,对维修人员培训可分为基本技能培训、现场维修培训、专项技能培训三种。企业应制定针对三种技能培养的培训计划并按培训管理要求组织实施,符合 Q/SY 1234一2009 的规定。 5.3.2.3基本技能培训应包括使用工具的能力、测量技能等以及作为维修人员应掌握的其他技能和安全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5.3.2.4现场维修培训应使维修人员了解现场工艺概述、主要风险及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a)工艺流程简图,标识出需要维修的关键设备 b)关键检修点相关危险描述。 c) 现场应急方案。 d) 各种报警应对措施(如火灾警报、疏散警报等)。 e) 作业区域巡视或设备巡视。 f)j 质量要求。

3 Q/SY 1516—2012
g)环保要求。 h)其他。
5.3.2.5专项技能培训包括完成关键任务要求掌握的技能。与基本技能相比,要求更高程度的维修技能的培训。 5.3.2.6所有参与维修的人员(借调人员、承包商等)在执行维修任务之前,必须接受培训。
5.3.3检维修作业
5.3.3.1设备检维修单位在维修工作中应执行HSE相关管理要求,如动火、吊装等高危作业应实施许可管理、上锁挂签管理等。 5.3.3.2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安排人员对检维修过程进行跟踪,确保检维修按计划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跟踪信息如维修措施、进度、质量、现场管理等应及时传递给设备管理、生产运行等部门,以便协调维修、安排生产等。
5.3.4质量验收
检维修工作完成后,应对检维修质量进行验收,合格后方能投用。验收宜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组织,设备使用单位、维修单位共同参与验收。
5.3.5检维修资料
设备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应保存修理记录、跟踪记录、变更记录等资料,确保将来在设备完整性和安全方面的决策以及修理规程的修订具有完整准确的信息依据。
5.4材料与备件的质量控制
5.4.1需求计划
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依据生产经营工作需要、年度设备维修计划和备品配件消耗情况,制订材料与备件的需求计划。
5.4.2 采购计划和实施 5.4.2.1企业物资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复的材料与备件需求计划和现有的库存储备情况,确定材料与备件的采购计划。 5.4.2.2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采购市场供应商准入制度。严格供应商资质审查,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5.4.2.3企业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相关的供应商,并严格按照采购计划组织采购 5.4.2.4企业要严格采购合同管理,技术合同或协议应有质量和验收要求及HSE相关要求,明确双方的责任。
5.4.3验收
企业应制定材料与备件验收程序,并根据程序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应明确验收质量标准、验收人员,规范合格品标记、不合格品处理、信息反馈程序等。
5.4.4 储存 5.4.4.1企业应制定相应的仓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不同类别物资的质量控制办法、出入库交接手续及管理控制监督等具体规定。 4 Q/SY 1516—2012
5.4.4.2企业应根据供应商、生产商提供的信息以及相关经验,制定标准和措施,保证材料与备件安全可靠储存,主要包括储存期限、保护措施、检查等。 5.4.4.3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要明确库存物资日常保养规范及周期,严格库房月末库存盘点制度,及时掌握物资报损报废及库存物资呆滞情况。
5.4.5使用前确认
维修材料与备件应经检维修人员进行最终检验,确认准确无误后,才能安装使用,任何不相符的情况要及时书面报告。
5.5设备监测(或检测) 5.5.1企业应对关键设备实施以时间/状况为基础的监测(或检测),条件具备时可进行以风险为基础的监测(或检测):
a)以时间/状况为基础的监测(或检测),是指根据设备使用时间或设备状况以及国家法律法规
要求,制定监测(或检测)计划。 b)以风险为基础的测试与检查,是指根据设备故障概率、导致的后果,制定监测(或检测)
计划。
5.5.2企业应确定监测(或检测)机构和人员,应依据以下信息制定监测(或检测)计划。
a)设计基础。 b)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c) 预期的故障或老化模式。 d) 维修规程与经验。 e) 设备状况(性能、使用、腐蚀或磨损数据、维修、更换和检查结果)。 f) 测试与检查历史记录(方法、操作规程、结果和验收标准)。 g) 法规、规范和标准。
5.5.3监测(或检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原因或目的。 b) 范围(设备名称、具体位置)。 c) 方法、频率。 d) 程序。 e)人员资质。 f)} 验收标准。 g)安全事项。 h)其他。
5.5.4监测(或检测)人员必须依据计划执行,记录监测(或检测)数据并保存。在监测(或检测) 记录中应明显标记不合格数据,判断存在异常的位置、范围和严重性,并提供简图或图片。 5.5.5根据标准对比监测(或检测)数据,对不合格的数据需要进一步核实,确认不合格的设备应提出维修建议。维修建议应提供给相关业务和生产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跟踪。
5.6设备可靠性分析
5.6.1收集性能数据和失效数据
5.6.1.1企业应准确、完整地收集关键设备可靠性信息,可采用数据采集系统或书面收集系统。 5.6.1.2在可靠性分析计划中应包含所有的关键设备。为保证正常运行时间、质量、控制成本和安

5
上一章:SY/T 0003-2012 石油天然气工程制图标准 下一章:Q/SY 1381-2011 石油化工产品说明书编写规范

相关文章

Q/SY 08516-2017 设施完整性管理规范 Q/SY 1180.4-2015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4部分:管道完整性评价 Q/SY 05180.1-201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1部分:总则 Q/SY 05015-2016 城镇燃气管网完整性管理导则 Q/SY 05180.8-2018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8部分:效能评价 Q/SY 1180.8-2013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8部分:效能评价 Q/SY 05180.6-201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6部分:数据采集 Q/SY 05180.3-201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