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GD 0222-20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防雷规范

Q/SY GD 0222-20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防雷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09:30:58



相关搜索: 规范 防雷 储罐 钢制 立式 gd 圆筒形 0222

内容简介

Q/SY GD 0222-20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防雷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GD0222-20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防雷规范
Lightningprotectionforvertical cylindrical
steel welded storagetanks
2012-02-03发布
2012-04-30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发布 Q/SYGD0222—2012
目次
前言·
T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储罐预防雷电危害的基本原则·
...1
1
.
储罐预防雷电危害的技术措施…· 5 防静电措施:
.
4
+*..2
运行维护检测·
6
.2 Q/SY GD0222—2012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科技研究中心、生产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建峰、郑娟、张建军、张吉泉、谭东杰、李智勇、杨晓峰。
II Q/SYGD0222-2012
立式圆简形钢制焊接诸罐防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油气管道站场存储易燃易爆物品钢制储罐的防雷和防静电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输油气管道站场及其配套油库储油罐的防雷。 本标准不能确保储罐避免所有的雷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
QX/T 110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Q/SY1268 输油气管道站场防雷设计导则 Q/SY1431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3 储罐预防雷电危害的基本原则
3.1石油和石油产品应贮存在密闭性的容器内,并避免油气混合物在容器周围积聚, 3.2油气可能泄漏或积聚的区域,应避免金属导体间产生火花放电 3.3在进行储罐选址时,应对当地雷电情况进行调研,尽可能避免布置在雷电多发区域。 3.4储油罐防雷、防静电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Q。
4储罐预防雷电危害的技术措施
4.1通则
4.1.1贮存易燃、可燃油品的储罐,铝顶储罐顶板厚度小于7mm和钢储罐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设防直击雷设备,其保护范围的确定按照GB50057执行。钢储罐顶板厚度不小于4mm时,不应装设防直击雷设备。
注1:此项技术指标来源于GB15599-2009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4.1.2金属油罐应设闭合环形接地,接地点应不少于两处,且应沿罐周均匀布置,沿罐壁周长间距应不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3m。
1 Q/SYGD0222-2012
4.1.3储罐防雷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扁钢,其规格不小于40mm×4mm;当采用镀锌圆钢时,其直径不小于10mm。引下线应取最短路径,转弯处采取圆弧过渡。 4.1.4储罐防雷接地引下线上应设有断接卡,断接卡应采用具有良好电气连接的防锈材料,暴露在明处,宜竖直安装在距地面高度0.3m~0.8m处。断接卡与上下两端采用搭接焊连接,连接处不应有渣、 气孔、咬边及未焊透现象,搭接长度不低于扁钢宽度的两倍。 4.1.5采用2个M12的不锈钢螺栓加防松垫片连接并固定断接卡与引下线,确保其连接可靠。 4.1.6与罐体相接的电气、仪表、信息系统配线应采用金属管屏蔽保护,配线金属管上下两端与罐壁应做电气连接。在相应的被保护设备处,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应的浪涌保护器。
4.2外浮顶罐防雷措施
4.2.1浮顶罐防雷接地,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3m,其沿罐壁周长间距不应大于18m,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2。 4.2.2浮顶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做电气连接。浮顶与罐体连接导线应采用2根横截面不小于50mm的扁平镀锡软铜复绞线或绝缘阻燃护套软铜复绞线,连接点用铜接线端子及2 个M12的不锈钢螺栓加防松垫片连接。 4.2.3利用浮顶排水管线将罐体与浮顶做电气连接,每条排水管线的跨接导线应采用一根横截面不小于50mm镀锡软铜复绞线。 4.2.4宜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将浮盘与罐体沿罐周做均匀分布的电气连接。
4.3固定顶罐防雷
4.3.1内浮顶罐的浮盘和罐壁间需要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钢制浮盘油罐连接导线应选用横截面不小于16mm的软铜复绞线,铝制浮盘油罐连接导线应选用直径不小于1.8mm的不锈钢钢丝绳。 4.3.2固定顶罐应装设阻火器,储罐顶部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阻火器等)的对接法兰应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铜质导线跨接。
5防静电措施
5.1金属油罐应采取防静电措施,钢油罐的防雷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静电接地装置, 5.2金属油罐的自动通气阀、量油孔应与浮顶做电气连接。电气连接的导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10mm的镀锡软铜复绞线。 5.3储罐在盘梯进口处,应设置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设施。浮顶上取样口的两侧1.5m之外应各设一组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设施,取样绳索、检尺等工具应与接地设施等电位连接。 5.4浮顶与罐体之间的密封带应使用导静电材料。 5.5其他储罐防静电安全规范按照Q/SY1431执行
6运行维护检测
2 Q/SYGD0222-2012
6.1防雷装置检测
6.1.1防雷装置和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工作应由气象主管机构认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的两名或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 6.1.2防雷装置和防静电接地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应每半年检测一次。对雷击频发地区的防雷装置,宜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6.1.3检测储罐及防火堤内的避雷针、通讯铁塔、视频监视系统、高杆灯以及较高的金属构架的工频接地电阻,经评估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隐蔽部分锈蚀情况。检测方法按照QX/T110执行。 6.1.4检查引下线不应有明显的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测试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设有断接卡的引下线,应每年至少一次把断接卡断开测试其接地电阻。测试完成后,接触面应涂导电膏。检测方法按照QX/T110执行。 6.1.5检查储罐内各金属构件(搅拌器、升降器、仪表管道、金属浮体等)与罐体的电气连接状况检查储罐呼吸阀、量油孔以及安全阀等金属附件的电气连接状况,检查浮顶罐的浮船、罐壁、活动走梯等活动金属构件与罐壁之间的电气连接状况,测试其电气连接。 6.1.6当采取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时,其过渡电阻不宜大于0.032。 6.1.7储罐区大面积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采用电流电压表法(三极法)进行测量。 6.1.8安装伸缩式接地装置系统的储罐在每年非雷雨季节可将伸缩式装置收回待用,收回时应进行保养维护。 6.1.9每年雷雨季节前应测试伸缩式接地装置的完好性。 6.2浮顶罐密封的检测
6.2.1应定期对储罐的一、二次密封进行检查,确保密封运行安全可靠。 6.2.2一次密封与罐壁应贴合严密。当一次密封采用软密封,密封安装后下部突出应规则无扭曲;上部应平整,与罐壁应有良好的面接触。 6.2.3二次密封应平整,承压板之间应间隙均匀、搭接严密。橡胶刮板与罐壁应贴合严密,无翘曲、 损坏,且具有足够的调节能力以适应罐壁和浮顶周边环向间隙尺寸上的偏差。 6.2.4在浮顶外边缘板与罐壁之间的环形密封间距偏差为土100mm的条件下,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的密封件应仍能保持与罐壁良好接触。 6.2.5挡雨板、泡沫发生器完好,紧急排水装置无堵塞、渗漏现象
6.3可燃气体浓度的检测
6.3.1应定期检测储罐密封圈处的可燃气体浓度,雷雨季节应每月检测。容积大于10×10°m的储罐检测点不少于8个(周向均布),小于10×10*m的储罐检测点不少于4个(周向均布)。 6.3.2对可燃气体检测浓度超过爆炸下限25%的储罐应及时查找原因,具备条件的储罐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不能立即整改的储罐应在雷雨天重点加强消防监护。
3 Q/SY GD 0222-2012
6.4 消防系统
6.4.1建立防火档案和灭火预案。演练时应确定急救援人员、车辆能按规定时间到达现场 6.4.2灭火作战方案应对灭火时消防水及泡沫液的使用进行合理安排。
4
上一章:SH/T 3137-2013 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 下一章:GB/T 35522-2017 化学品 土壤弹尾目昆虫生殖试验

相关文章

Q/SY 05485-2017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在线检测及评价技术规范 Q/SY 1485-20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在线检测及评价技术规范 Q/SY 06507.7-2016 炼油化工工程静设备技术规范 第7部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 GB 50128-20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 Q/SY 1039-2011 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倒装法施工自动焊工艺规程 SY/T 6979-20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自动焊技术规范 Q/SY 05011-2016 在役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检测与评价 AQ 3053-2015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