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2773-2012 二氧化锆

HG/T 2773-2012 二氧化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546.5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15:14:57



相关搜索: hg 二氧化锆 2773

内容简介

HG/T 2773-2012 二氧化锆 ICS 71. 060. 20 G13 备案号:37830—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73—2012 代替HG/T2773—2004
二氧化锆 Zirconium dioxide
2013-03-01实施
2012-11-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773—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773—2004《二氧化锆》,与HG/T2773—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不生产的I类颗粒产品的指标要求(见2004年版的4.2);一删除了用户不要求的五氧化二磷含量指标(见2004年版的4.2);一Ⅱ类Ⅱ型一等品锆铪合量由98.0%调整为98.5%,合格品铪合量由97.0%调整为
98.0%;Ⅲ类Ⅱ型一等品二氧化硅含量由1.0%调整为0.8%,合格品二氧化硅含量由2.0%调整为 1.2%(见5.2,2004年版的4.2)。
修改了锆铪合量的测定方法,采用苦杏仁重量法与配合滴定法并列,以前者作为仲裁法(见
6.4,2004年版5.3。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俄罗斯标准rOCT21907-1976《二氧化锆》(俄文版)。本标准与 rOCT21907一197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锆谷科技有限公司、营口英格瓷阿斯创化
工有限公司、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宜兴新兴锆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小军、沈建章、韩文学、陈建立、郭风鑫、杨新民、陈潮钮、潘焕来、廉晓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2773—1996HG/T2773—2004。
H HG/T2773—2012
二氧化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锆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用作电子工业、陶瓷、耐火材料、光学玻璃、陶瓷色料等行业的二氧化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9587 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HG/T3696.1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1部分:标准满滴定
溶液的制备
HG/T3696.2 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2部分: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HG/T3696.3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3部分: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YS/T568.1—2008 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锆和氧化铪合量的测定苦杏仁酸重量法
YS/T568.3—2008 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YS/T568.4—2008 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氯化十四烷基吡
光度法
YS/T568.6--2008 3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钛量的测定 二安替吡甲烷分光光度法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ZrO2 相对分子质量:123.22(按2010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分类
二氧化锆分为三类: I类:电子工业用; Ⅱ类:光学玻璃用; Ⅲ类:I型为一般工业用,Ⅱ型为电熔法二氧化锆,用于耐火材料和陶瓷色料。
5要求 5.1外观:Ⅲ类ⅡI型为淡黄色颗粒或粉末,其他类型为白色粉末。
- HG/T2773—2012 5. 2 二氧化锆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1技术要求。
表1技术要求
指标
围类
项目
I类
Ⅱ类
I型
Ⅱ型
优等品 一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结铪合量(以ZrO计,以干基计)w/%≥ 99.5 99.5 99.5 99.0 98.5 98.0 氧化铁(Fe20,)w/%
< 0.01
0.005
0.02 0.05 0.10 0.001
0.10 0.8 0.8 0.22
0.10 1.2 0.8 0. 25
0. 05
二氧化硅(SiO,)w/% 氧化铝(AlO)w/% 二氯化钛(TiO2)w/% 氧化钙(CaO)w/% 氧化镁(MgO)w/% 氧化钠(Na20)w/% 灼烧减量w/% 氧化物(以CI计)w/% 水分/%
0.02 < 0.01 < 0.01 0.005 0.10 < -
-
-
0. 03 0.05 0.02
-
- -

-
-
< 0.01 < 0.40 0.30 0.50 0.50 < 0.10
0.05
0.02
-
- 0. 30
-
-
-
0.10
注:中值粒径(Dso)、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在用户有要求时按本标准方法测定,其指标应符合用户要求。
6试验方法 6.1警告
本试验方法中所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者应小心谨慎,避免与皮肤接触,如接触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6.2 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一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G/ T3696.1、HG/T3696.2、HG/T3696.3的规定制备。 6.3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下,于白色衬底的表面Ⅲ或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6.4锆铪合量的测定 6.4.1苦杏仁酸重量法(仲栽法) 6.4.1.1方法提要
同YS/T568.12008第2章。 6.4.1.2试剂
同YS/T568.12008第3章。 6.4.1.3仪器、设备 6.4.1.3.1电热恒温干燥箱:能控制温度为105℃士2℃。 6.4.1.3.2铂:30mL。 6.4.1.3.3瓷:30mL。 6.4.1.3.4高温炉:能控制温度为900℃±20℃。 6.4.1.4分析步骤
称取约0.2g已于105℃士2℃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的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
2 HG/T2773—2012
铂中,加人3mL氢氟酸,在电炉上加热,至试样完全溶解。冷却后,加人2mL硫酸,在电炉上加热,蒸发至冒浓厚白烟,取下冷却。以下操作按YS/T568.1一2008第5.3.2条“加人10mL盐酸(3.3) 于铂皿中,...在900℃高温炉中灼烧至质量恒定.”进行. 6.4.1.5结果计算
锆铪合量以二氧化错(ZrO2)的质量分数Wi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w=-m2—1×100
(1)
m
式中: m2 瓷连同沉淀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i——空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5%。
6.4.2络合滴定法 6.4.2.1方法提要
在盐酸介质中,锆氧离子(ZrO2+)与指示剂二甲酚橙生成红色配合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锆与二甲酚橙的配合物被破坏,溶液呈黄色即为终点。 6.4.2.2试剂 6.4.2.2.1焦硫酸钾。 6.4.2.2.2盐酸羟胺。 6.4.2.2.3氨水。 6.4.2.2.4盐酸。 6.4.2.2.5盐酸溶液:1+1。 6.4.2.2.6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pZrO2)~3g/L;
配制:称取9.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精确至0.01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150mL水,在电炉上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标定:称取约0.25g已于105℃士2℃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的光谱纯二氧化锆,精确至0.0001g,置于盛有2g焦硫酸钾的瓷埚中,再称取4g焦硫酸钾覆盖在试样上,在800℃士25℃ 的高温炉中熔融15min~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用约10mL盐酸溶液(6.4.2.2.5)浸出熔块,全部转移至250mL烧杯中,盖上表面Ⅲ,加热溶解后全部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50.00mL上述溶液,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4滴酚酰指示液,加入氨水直至溶液沉淀完全(溶液变为红色)并过量数滴,盖上表面血,加热至沸,趁热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用热水洗至滤液加人酚酰指示液无红色为止,将沉淀物连同滤纸放回原烧杯中,加150mL水,15mL盐酸,放在调温电炉上加热煮沸直至沉淀溶解。再加人约0.5g盐酸羟胺,盖上表面皿,继续煮沸2min~3min。加入适量二甲酚橙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直至煮沸后溶液不再变为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人试剂的种类和量(标准滴定溶液除外)与测定试验溶液相同。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以每升相当于二氧化锆的质量β计,数值以克每升(g/L)表示,按式(2)计算:
mXwX50/250
..... (2)
p=(V-Vo)×10-3
.........
式中: m—光谱纯二氧化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3 HG/T2773—2012
w-—二氧化错的质量分数; V一一滴定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每人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大于0.2%,两人测定结果之差与两人测定结果平
均值之比不大于0.2%。 6.4.2.2.7二甲酚橙指示剂;
称取1g二甲酚橙与99g硝酸钾在研钵中混匀、研细,保存在具塞的广口瓶中。 6.4.2.2.8酚酰指示液:10g/L。 6.4.2.3仪器、设备 6.4.2.3.1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能控制在105℃士2℃。 6.4.2.3.2高温炉:温度能控制在800℃士25℃。 6.4.2.4分析步骤 6.4.2.4.1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0.25g已于105℃土2℃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的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盛有2g焦硫酸钾的瓷中,再称取4g焦硫酸钾覆盖在试样上,在800℃士25℃的高温炉中熔融 15min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用约10mL盐酸溶液(6.4.2.2.5)浸出熔块,转移至25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后,全部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4.2.4.2测定
移取50.00mL试验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以下操作按6.4.2.2.6“加4滴酚酷指示液..直至煮沸后溶液不再变为红色即为滴定终点”进行。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人试剂的种类和量(标准滴定溶液除外)与测定试验溶液相同。 6.4.2.5结果计算
错铪合量以二氧化锆(ZrO2)的质量分数wi计,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
p(V-Vo)x10-3
w
mX50/250 -X100
.....(3)
式中: P—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每升(g/L); V—滴定试验溶液消耗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一—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3%。
6.5氧化铁含量的测定 6.5.1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6.5.1.1方法提要
试样用硫酸-硫酸铵溶解,用抗坏血酸将试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时,二价铁离子与邻菲啰啉生成橙红色配合物,使用分光光度计,于最大吸收波长5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6.5.1.2试剂 6.5.1.2.1硫酸铵。 6.5.1.2.2硫酸。 6.5.1.2.3氨水溶液:1+1。 6.5.1.2.4硫酸溶液:1+1。 6.5.1.2.5抗坏血酸溶液:20g/L,贮存于棕色瓶中,保存期为14d。 4 HG/T2773—2012
6.5.1.2.6双掩蔽剂(0.2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mol/L柠檬酸三铵溶液);
将0.2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与0.5mol/L柠檬酸三铵溶液等体积混合。 6.5.1.2.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 6.5.1.2.8邻菲啰啉溶液:2g/L。 6.5.1.2.9铁标准溶液:1mL溶液含铁(Fe)0.01mg;
用移液管移取1mL按HG/T3696.2配制的铁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此溶液现用现配。 6.5.1.3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配有3cm比色皿l。 6.5.1.4分析步骤 6.5.1.4.1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6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移人0mL、1.00mL、3.00mL、5.00mL、7.00mL、9.00mL的铁标准溶液,加水至约40mL,加10mL双掩蔽剂,用氨水溶液或硫酸溶液调整pH约为2(用精密pH试纸检验)。加2.5mL抗坏血酸溶液,加2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加人5mL邻菲啰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
选用3cm比色血,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10nm处,以水调零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从每个标准比色液的吸光度中减去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以铁的质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6.5.1.4.2测定
称取0.06g~0.8g试样(根据铁含量选择适宜的称样量),精确至0.001g,置于100mL烧杯中。 加2g3g硫酸铵和3mL~5mL硫酸,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样品完全溶解,加水至约40mL。以下操作按6.5.14.1条“加10mL双掩蔽剂,...以水调零测量溶液的吸光度。”进行。同时作空白试验。从工作曲线上查出试验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 6.5.1.5结果计算
氧化铁含量以三氧化二铁(Fe2Oa)的质量分数w2计,数值以%表示,按式(4)计算:
(m)mo)×103×1.430×100
W2=
....(4)
m
式中: ml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o一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430一铁换算为三氧化二铁的系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I类、Ⅱ类不大于 0.001%;Ⅲ类不大于0.005%。 6.5.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5.2.1方法提要
试样用硫酸-硫酸铵溶解,在酸性介质中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其吸光度。从加锆基体溶液的工作曲线上查出铁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 6.5.2.2试剂 6.5.2.2.1硫酸铵。 6.5.2.2.2硫酸。 6.5.2.2.3硫酸溶液:1+5。 6.5.2.2.4氯氧化锆基体溶液:1mL溶液含二氧化锆(ZrO2)0.04g;
将氯氧化锆重结晶两次,称取11.00g重结晶的氯氧化锆(用水将氯氧化锆重结晶两次),加人
5 HG/T2773—2012
20mL水,10mL盐酸,加热溶解,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5.2.2.5铁标准溶液:1mL溶液含铁(Fe)0.1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铁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5.2.2.6二级水:符合GB/T6682-2008的规定。 6.5.2.3仪器、设备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有铁空心阴极灯。 6.5.2.4分析步骤 6.5.2.4.1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4个100mL容量瓶中,用移液管移人5mL~20mL氯氧化错基体溶液(根据称样量选择合适的加入体积),加人15mL硫酸溶液,再用移液管分别移人0mL、1.00mL、2.00mL、3.00mL铁标准溶液,用二级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选用空气-乙炔火焰,于248.3nm波长处,用二级水调零,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上述溶液的吸光度。从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中减去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以铁的浓度(mg/L)为横坐标,对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6.5.2.4.2测定
称取0.2g~0.8g试样(根据铁含量选择适宜的称样量),精确至0.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 2g~3g硫酸铵和3mL~5mL硫酸,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样品完全溶解,冷却后全部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二级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时同样制备空白试验溶液。
选用空气-乙炔火焰,于248.3nm波长处,用二级水调零,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上述溶液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试验溶液和空白溶液中铁的浓度。 6.5.2.5结果计算
氧化铁含量以三氧化二铁(Fe2O3)的质量分数w2计,数值以%表示,按式(5)计算:
(pl-)×0.1×10-3×1.430
(5)
X100.....
W2-
m
式中: Pi一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样溶液中铁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Po—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溶液中铁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一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430一铁换算为三氧化二铁的系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I类、Ⅱ类不大于 0.001%;Ⅲ类不大于0.005%。 6.6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按YS/T568.3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二氧化硅含量以二氧化硅(SiOz)的质量分数w3计,数值以%表示,按式(6)计算:
w3=wsiX2.139
(6)
.
...
式中: WSi——测定的硅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2.139—硅换算为二氧化硅的系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I类不大于0.004%,Ⅲ 类I型不大于0.01%;Ⅲ类Ⅱ型不大于0.1%。 6.7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按YS/T568.4—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
上一章:HG/T 4722-2014 C.I.酸性蓝 171 下一章:GB/T 27809-2011 热固性粉末涂料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

相关文章

HG/T 4524-2013 人造宝石用二氧化锆 HG/T 4201.1-2011 稳定二氧化锆 第1部分:钇稳定二氧化锆 HG/T 5923-2021 化纤用二氧化钛 HG/T 4525-2013 触媒用二氧化钛 HG/T 4526-2013 消光用二氧化硅 HG/T 3258-2010 工业二氧化硫脲 HG/T 2086-2013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 HG/T 4202-2011 非颜料用二氧化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