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G/T 4524-2013 人造宝石用二氧化锆

HG/T 4524-2013 人造宝石用二氧化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11:04:56



相关搜索: hg 宝石 人造 4524 二氧化锆

内容简介

HG/T 4524-2013 人造宝石用二氧化锆 ICS 71.060.20 G 13 备案号:41842—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524—2013
人造宝石用二氧化锆
Zirconium dioxide for artificial-zirconia gem use
2014-03-01实施
2013-10-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524—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锆谷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
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小军、黄超华、蒋东民、沈建章、陈潮钮、陈建立、邱素丽、郭凤鑫。 HG/T4524—2013
人造宝石用二氧化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造宝石用二氧化锆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人造宝石用二氧化,该产品主要用于人造宝石行业,也可用于电子陶瓷、光学玻璃、
涂料等行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958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HG/T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定
溶液的制备
HG/T3696.2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2部分: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HG/T3696.3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第3部分: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YS/T568.3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 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ZrOz 相对分子质量:123.22(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要求 4.1外观:白色粉末。 4.2人造宝石用二氧化锆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1技术要求。
1 HG/T4524—2013
wg--氯化物(以Cl计)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1.643-一氯换算为四氯化锆的系数。 5.5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按YS/T56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该方法为仲裁法。 二氧化硅含量以二氧化硅(SiO2)的质量分数W?计,按公式(2)计算:
Ws;X2.139
(2)
W2= 1-wio
式中: wsi"--- 按YS/T568.3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硅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W10—按5.10条测定的灼烧减量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2.139-硅换算为二氧化硅的系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2%。 5.6氧化铁含量的测定-1,10-菲哆啉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5.6.1方法提要
试样用硫酸-硫酸铵溶解,用抗坏血酸将试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时,二价铁离子与1,10-菲啰啉生成橙红色配合物,使用分光光度计,于最大吸收波长5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5.6.2试剂 5.6.2.1 硫酸铵(优级纯)。 5.6.2.2 硫酸(优级纯)。 5.6.2.3 2 氨水溶液:1十1。 5.6.2.4 硫酸溶液:1十1。 5.6.2.5# 抗坏血酸溶液:20g/L,贮存于棕色瓶中,保存期为14天。 5.6.2.6 双掩蔽剂(0.2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mol/L柠檬酸三铵溶液);
将0.2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与0.5mol/L柠檬酸三铵溶液等体积混合。 5.6.2.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 5.6.2.8 1,10-菲啰啉溶液:2g/L。 5.6.2.9铁标准溶液:1mL溶液含铁(Fe)0.01mg
用移液管移取1mL按HG/T3696.2配制的铁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5.6.3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配有3cm比色皿。 5.6.4分析步骤 5.6.4.1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七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移入0.00mL、0.50mL、1.00mL、2.00mL、4.00mL、6.00mL、 8.00mL的铁标准溶液,加水至约40mL,加10mL双掩蔽剂,用氨水溶液或硫酸溶液调整pH约为2 (用精密pH试纸检验)。加2.5mL抗坏血酸溶液,加2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加人 5mL1,10-菲啰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
选用3cm比色血,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10nm处,以水调零,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从每个标准比色溶液的吸光度中减去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以铁的质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6.4.2测定
称取约0.8g试样,精确至0.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3g硫酸铵和5mL硫酸,置于电炉上加热至试样完全溶解,冷却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40mL。以下操作按5.6.4.1条从“加
3 HG/T4524—2013 10mL双掩蔽剂....”开始,至“...以水调零,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为止。同时作空白试验。根据试验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得试验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 5.6.5结果计算
氧化铁含量以三氧化二铁(Fe2O3)的质量分数w3计,按公式(3)计算:
(m) =mo)X1. 430×10-= ×100 %
(3)
=
..
m×(1-w10)
式中: m1-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o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试验溶液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 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w10 按5.10条测定的灼烧减量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1.430-一铁换算为三氧化二铁的系数。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不大于0.0002%。 5.7二氧化硅含量、氧化铁含量、二氧化钛含量、氧化钠含量、氧化钙含量、氧化铝含量、氧化镁含量的测定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5.7.1方法提要
试样用硫酸-硫酸铵溶解,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试样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氧化铁含量、二氧化钛含量、氧化钠含量、氧化钙含量、氧化铝含量和氧化镁含量。 5.7.2试剂 5.7.2.1硫酸(优级纯)。 5.7.2.2硫酸铵(优级纯)。 5.7.2.3二氧化锆基体溶液:1mL溶液含二氧化锆(ZrO2)0.05g;
称取13.80g氯氧化锆,加人20mL水,10mL盐酸(优级纯),加热溶解,冷却后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7.2.4硅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硅(Si)0.10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硅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5.7.2.5铁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铁(Fe)0.10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铁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播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5.7.2.6钛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钛(Ti)0.10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钛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5.7.2.7钠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钠(Na)0.10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钠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5.7.2.8钙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钙(Ca)0.10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钙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5.7.2.9铝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铝(Al)0.10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铝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5.7.2.10镁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镁(Mg)0.10mg; 4 HG/T4524—2013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镁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现用现配。 5.7.2.11水:符合GB/T6682一2008中规定的二级水。 5.7.3仪器、设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5.7.4分析步骤 5.7.4.1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0.5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100mL烧杯中。加3g硫酸铵和5mL硫酸,置于电炉上加热至试样完全溶解,加水至约40mL。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同时制备空白试验溶液,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人试剂的种类和量与测定试验相同。 5.7.4.2工作曲线溶液的制备
按表2的要求移取相应体积的各元素标准溶液,分别置于四个100mL容量瓶中,在每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0mL二氧化锆基体溶液、2.0mL硫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表2各元素标准溶液移取的体积量
移取标准溶液的体积/mL 2
容量瓶编号
元素
3 3. 00 3. 00 3. 00 3. 00 3. 00 3. 00 4. 00
4 5. 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00 6. 00
I 0.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1. 00 1. 00 1. 00 1. 00 1. 00 1. 00 2. 00
硅铁钛钠钙铝镁
5.7.4.3测定
在仪器最佳的测定条件下,按表3选取各元素测定波长,利用工作曲线法测定各元素的光谱强度。 计算机根据所输入的相关数据,自动计算出各元素的浓度。
表3各元素的测定波长





铝 308.215
元素测定波长/nm 251.611 259.940 334. 941 589.592 393.366 396.152 279.553

167.081
5.7.5结果计算
各元素氧化物含量以质量分数w计,按公式(4)计算:
(px-0)M×0.1×10-3
X100%
(4)
W
mX(l-W10)
式中: Pz一从工作曲线查得的试验溶液中各元素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从工作曲线查得的空白试验溶液中各元素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0 m-
5 HG/T4524—2013
w10——按5.10条测定的灼烧减量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M——各元素换算为其氧化物的系数(Msio.=2.139;Mre.0,=1.430;MTio,=1.668;MNa.0=
1.348;Mca0=1.399;MAl,0,=1.890;MMg0=1.658)。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二氧化硅含量为不大于 0.002%,氧化铁含量、二氧化钛含量、氧化钠含量、氧化钙含量、氧化铝含量和氧化镁含量为不大于 0.0002%。 5.8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5.8.1方法提要
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中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生成砖红色铬酸银沉淀指示终点。 5.8.2试剂 5.8.2.1氢氟酸。 5.8.2.2氢氧化钠溶液:4g/L。 5.8.2.3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0.05mol/L。 5.8.2.4氯化物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氯(CIl)0.10mg;
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氯化物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8.2.5铬酸钾溶液:50g/L。 5.8.2.6酚酸指示液:10g/L 5.8.3仪器、设备
微量滴定管:分度值为0.02mL或0.05mL。 5.8.4分析步骤
称取约0.5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带有聚四氟乙烯杯的压力溶弹中,加入3mL氢氟酸,盖上杯盖,旋紧高压套,在140℃土10℃保温约50min,至试样完全溶解。压力溶弹完全冷却后,将杯中的试样溶液用水转移至塑料烧杯中,准确加入10.0mL氟化物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约50mL,滴加2 滴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试验溶液为微红色(pH约为7~8)。加入2mL铬酸钾溶液,使用微量滴定管,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砖红色为终点(近终点时需剧烈搅拌)。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入试剂的种类和量(标准滴定溶液除外)与测定试验相同。 5.9结果计算
氯化物含量以氯(CI)的质量分数wg计,按公式(5)计算:
[(v-Vo)/1 000]cM×100 %
(5)
Wg
m
式中: V. 滴定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o-.. 滴定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一一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氯(C1)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35.45)。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2%。
5.10灼烧减量的测定 5.10.1仪器、设备
高温炉:能控制温度为900℃士20℃。
6
上一章:HG/T 2286-2010 碱性荧光黄GR(C.I.碱性黄2) 下一章:GB/T 9279.1-2015 色漆和清漆耐划痕性的测定 第1部分:负荷恒定法

相关文章

QB/T 4524-2013 宠物用清洁护理剂 GB/T 34213-2017 蓝宝石衬底用高纯氧化铝 GB/T 34213-2023 蓝宝石单晶用高纯氧化铝 GB/T 34213-2023 正式版 蓝宝石单晶用高纯氧化铝 HG/T 4151-2010 人造皮革用离型纸 HG/T 4269-2011 人造皮革用离型纸 鲜映性测定方法 HG/T 5923-2021 化纤用二氧化钛 HG/T 4525-2013 触媒用二氧化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