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180. 10; 77. 040. 20 E 92; H 26 备案号:35158-—20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858. 2--201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
第2部分:钻杆加厚过渡带漏磁探伤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for OCTG-
Part 2: Magnetic flux leakage inspection for drill pipe upset transition area
2012—03-01实施
2012-01一04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6858. 2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探伤人员探伤设备
1
2
3
3. 1 磁化器 3.2 探头 3.3 检测记录对比试块
4
探伤方法 5. 1 工件准备 5.2 探伤灵敏度校对 5.3 自动探伤操作 5.4灵敏度的重新校对缺陷评定和标记探伤报告
5
-
中-.
6
..
1
SY/T 6858. 2—2012
前言
SY/T6858《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套铣管螺纹漏磁探伤;第2部分:钻杆加厚过渡带漏磁探伤;第3部分:钻具螺纹磁粉探伤;第4部分:钻杆焊缝超声波探伤; -第5部分:超声测厚;
一
本部分为SY/T685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管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文红、康宜华、李磊、林凯、徐婷、卢强。
Ⅱ
SY/T 6858. 2201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
第2部分:钻杆加厚过渡带漏磁探伤
1 范围
SY/T6858的本部分规定了石油钻杆加厚过渡带漏磁自动探伤的方法、设备及缺陷的判定。 本部分用于检查石油钻杆加厚过渡带部位的横向疲劳裂纹、腐蚀、刺穿、机械损伤等。
2探伤人员
从事钻杆漏磁探伤的人员,应取得具有发证资格的行业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电磁(涡流)类等级资格证书,并具备钻柱结构、钻杆使用、钻杆井下受力的-一般知识。
3探伤设备
3.1磁化器 3.1.1采用直流磁化器。 3.1.2磁化器为穿过式亥姆霍兹(Helmholtz)线圈,其内孔直径不小于被测钻具端头最大外径,并保证顺利地让钻杆通过。 3.1.3磁化器的磁化强度(线圈匝数×通电电流)不小于100000安匝,且连续可调。 3.2探头 3.2.1探头需采用条状,检测磁敏感传感器沿轴向排列,且保证敏感探头阵列在轴线方向上无漏检。 3.2.2探头可测量漏磁场的切向分量或法向分量。 3.2.3条状探头在钻杆外围可均匀采用2条或更多条。 3.2.4条状探头在圆周方向固定,钻杆旋转推进。在保证120%交错覆盖率的前提下,运动螺距大小随条状探头数量、每条的有效覆盖长度、最小检测盲区等变动。 3.3检测记录
检测设备的信号记录系统应能完整记录检测的磁场测量曲线,满足对比试样测试和自动报警的要求。
4对比试块
4.1用于调整探伤灵敏度的对比试样,其长度不小于6m,结构尺寸(如厚度、曲率半径及钢级、扣型等)应与所检查的钻杆相同。人工缺陷为在加厚过渡带部位的直径为1.6mm的径向通孔和沿圆周走向的刻槽,刻槽长度为25.4mm±0.5mm,宽度小于0.5mm,深度分别为此部位最大管体壁厚的 5%和10%。 4.2对比试样可制作在钻杆的外螺纹一侧或内螺纹一侧(见图1)。
1
SY/T 6858. 2-2012
O AM18 4
钻杆
条状阵列探头
磁化线圈
图1钻杆加厚过渡带探伤示意图
5 探伤方法
5.1工件准备 5.1.1待探伤钻杆应经过高压水射流或其他方法清洗过。 5.1.2待探伤钻杆表面应清洁无泥沙以及影响探头贴合扫描的锈蚀、粘连等污物。 5.1.3待探伤钻杆用斜V型轮或斜对辑轮运送,并保证探伤要求的移动螺距。斜V型轮或斜对辊轮应能主动避让钻杆接头的通过,防止探伤部位的钻杆上下跳动。 5.2探伤灵敏度校对 5.2.1在试样上调节设备的增益,同时调节磁化电流大小,得到适当幅度的检测信号。 5.2.2对比标定用人工缺陷为Φ1.6mm径向通孔,参考5%壁厚深度、长25.4mm的周向外部裂纹。 5.2.3条状探头沿螺旋走向匀速扫描,并能绕轴摆动,顺利避让和跟踪钻杆的变径,使径向通孔检测的最大波高为满幅度的50%(或80%),灵敏度余量不小于20dB,且信噪比不得影响正常的报警和判别。 5.3自动探伤操作 5.3.1探头应正对钻杆侧边螺旋扫查 5.3.2扫查运动选择探头径向跟踪、轴向摆动、钻杆螺旋推进,并能在钻杆接头通过时自动控制扫查探头避让。 5.3.3扫查运动范围需无漏覆盖钻杆加厚过渡带检测区域。 5.3.4探头跟踪扫描过程中,要保证良好的接触,不应出现探头的跳动,扫查速度可根据检测效率要求进行调节。 5.4灵敏度的重新校对 5.4.14 每次工作之前都应按5.2的要求校对设备灵敏度。 5.4.2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校对设备灵敏度。
a)设备上有关灵敏度调节旋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b)更换过探头或者探头连线。
2
SY/T 6858. 2—2012
改动了磁化电流。 d)1 更换了电源。 e)i 设备或探头进行过修理。 f)连续工作了4h以上。 g) 操作者认为有必要时。 h)工作结束时。
c)
5.4.3重新校对灵敏度时,若发现灵敏度降低幅度超过可观察的信噪比幅度,应对上一次校对灵敏度之后所查钻杆全部进行复查;若发现灵敏度提高了可观察的信噪比幅度,则应对上一次校对灵敏度以来检查有缺陷的钻杆进行复查。
6缺陷评定和标记
6.1信号高度大于或等于对比试块上人工缺陷的幅度时应判为缺陷。 6.2信号高度低于对比试块上的人工缺陷的幅度,但圆周指示长度超过25.4mm时,仍应判为缺陷。 6.3允许采用其他方法综合判断缺陷性质,只要探伤人员能够判定为危害性缺陷,不受6.1和6.2 的限制。 6.4对探伤不合格(有缺陷)的钻杆做出标记,并标出缺陷的部位。
7: 探伤报告
探伤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钻杆规格。 b) 探伤设备型号、磁化电流(安匝数)、探伤灵敏度、对比试样。 c)探伤曲线及对缺陷的定性、定量描述。 d) 探伤人员姓名、证件编号。 e) 工作时间及地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
第2部分:钻杆加厚过渡带漏磁探伤
SY/T 6858. 2—2012
*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二区一号楼)
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排版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880×1230毫米16开本0.5印张13千字印1-1000 2012年4月北京第1版 2012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1·6731 定价:6.00元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