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614-2010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GB/T 2614-2010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3 15:02:40



相关搜索: 热电偶 2614

内容简介

GB/T 2614-2010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ICS17.200.20 N 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14—2010 代替GB/T2614—1998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Nickel-Chromium/Nickel-Silicon thermocouple wires
2011-05-01实施
2010-12-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14—2010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2614一1998《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本标准与GB/T2614--1998相比的主要差异如下:
热电动势的允差参照ASTME230--2003的要求,而原标准中热电动势的允差采用的是 IEC584-2:1995的规定。 为了使用方便,本标准附录C列出了镍铬-镍铝热电偶丝单极对铂的热电动势,以利参考。 本标准根据GB/T1.1-2000和GB/T20000.3--2003要求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文字上的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华鑫合金有限公司、乐清市华东仪表厂、常州市璐城伟业合金厂、德州群
力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绍兴春晖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金属功能材料分公司、沈阳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谌立新、何伦英、袁勤华、吴兴华、王伯伟、张力群、邹华、李联文、张晓华、 赵普俊、殷成楼。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614--1981,GB/T2614—1985,GB/T2614—1998。
T GB/T2614—2010
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镍铬-镍硅热电偶丝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供应方式、包装及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工业镍铬-镍硅热电偶(K型热电偶)用合金丝(以下简称偶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基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701贵金属、廉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量方法 GB/T16839.1一1997热电偶第1部分:分度表 JB/T6819.2仪表材料术语测温材料
3术语和定义
JB/T6819.2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产品分类 4.1产品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
产品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产品分类及名义化学成分
名义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产品名称镍铬合金丝镍硅合金丝注:经供需双方协商,可供应镍-镍铝偶丝,除其单极对铂热电动势外,其余技术指标均与镍铬-镍硅偶丝一致
代号 KP KN
极性正极负极
Cr 10
Ni 90 97
Si 一 3
Al
4.21 偶丝等级
偶丝按使用要求和热电特性的不同分为I级、Ⅱ级和Ⅲ级。 4.3 偶丝推荐使用温度上限
各种直径的偶丝推荐使用温度上限如表2所示。
表2偶丝推荐使用温度
偶丝直径/mm
长期使用温度上限/℃
短期使用温度上限/℃
0. 3 0.5 0.8,1.0
700 800. 900
800 900 1 000
1 GB/T2614—2010
表2(续) 长期使用温度上限/℃
偶丝直径/mm 1.2,1.6 2.0,2.5
短期使用温度上限/℃
1 000 1100 1 200
1 100 1 200 1 300
3. 2
4.4产品标记
产品的标记按下列格式表示:镍铬-镍硅热电偶丝GB/T2614-KP-I-3.2 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 KP—产品代号(KP、KN); I—允差等级(I、Ⅱ、Ⅲ); 3.2—.产品规格。
4.5产品物理参数
产品有关物理参数参见附录A。 5技术要求 5.1 表面质量
偶丝表面应颜色均匀、光洁、无油污、无折叠、无裂纹、无毛刺及夹层。允许有不超过直径允差的细小划痕、凹陷及个别暗色斑点。 5.2尺寸
偶丝的直径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偶丝的圆度不应超过直径的允许偏差。
表3 偶丝直径及允许偏差 0. 8
单位为毫米
偶丝直径 0. 3 允许偏差
1. 6
2. 5
0.5
1. 0
1. 2
2. 0
3. 2
0. 06
0. 08
0.10
0. 05
0.04
注: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可供应其他规格的偶丝。 5.3 不均匀热电动势
各种规格的偶丝,当参考端温度为0℃,测量端温度为表4规定的温度时,整卷(盘偶丝的不均匀热电动势应不超过表4的规定。
表4 偶丝不均匀热电动势
不均匀热电动势/μV
测量端温度/℃
偶丝直径/mm
I级
Ⅱ级
亚级 30
196 700 800 1 000
0.3,0.5 0. 3 0.5,0.8,1.0
70 80 100
35 40 50
1.2,1.6,2.0,2.5,3.2 5.4热电动势 5.4.1.由偶丝构成的热电偶,当参考端温度为.0.℃时,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关系应符合GB/T.16839..1 1997中K型热电偶分度表的规定,允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热电偶在主要温度点的热电动势率及单极对铂分度表参见附录B)。 2 GB/T2614—2010
单位为微伏
表5 镍铬-镍硅热电偶热电动势及允差
I级
Ⅱ级
Ⅱ级
测量端温 热电动势度/℃ 标称值 允差 热电动势范围 允差 热电动势范围 允差 热电动势范围 196
± 47 5 876~5 782
5 829 -2 887 4 096 ±46 4050~4142 ±91 4 005~4 187
79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 000 1 100 45 119 ±167 44 952~45 286 ±312 44807~45431
1
2969~-2805
±82
-
-
±44 8094~8182 ±88 8050~8226
8 138 12 209 ±50 12159~12259 ±93 12116~12302 16 397 ±68 16329~16465 ±127 16270~16524 20 644 ± 85 20559~20729 ±160 20484~20804 24 905 ±102 24803~25007 ±191 24714~25096 29 129 ±117 29012~29246 ±220 28909~29349 33 275 ±131 33144~33406 ±246 33029~33521 37 326 ±144 37182~37470 ±270 37056~37596 41 276 ±156 41120~41432 ±292 40 984~41 568
-
-
48 838 52 410
±328 48510~49166 ±340 52070~52750
1 200 1 300
-
5.4.2 由镍铬与铂、铂与镍硅构成的热电偶,当参考端温度为0℃时,主要温度点的热电动势及允差应分别符合表6和表7的规定。 经供需双方协议,允许正负极配对供货,配对热电动势及允差应符合表5 的规定(镍铬-铂、铂-镍硅在主要温度点的热电动势率及分度表见附录B)。镍铬-镍铝热电偶丝正、负极对铂热电动势参见附录C。
表6 镍铬-铂热电偶热电动势及允差
单位为微伏
Ⅱ级
I级
亚级热电动势范围
测量端温 热电动势度/℃
标称值 允差 热电动势范围 允差 热电动势范围 允差 3 395
±30 3425~3365 ±54
196 79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 000 1100 1 200- 1 300

-
1 828 2 856 5 978 9 338 ±32 9306~9370 ±62 9276~9400 12 775 ±46 12729~12821 ±87 12688~12862 16 211 ±55 16156~16266 ±100 16111~16311 19 604 ±72 19532~19676 ±121 19483~19725 22 922 ±77 22845~22999 ±140 22 782~23 062 26 155 ±91 26064~26246 ±156 25999~26 311 29 317 ±94 29223~29411 ±170 29 147~29 487 32 419 ±106 32313~32525 ±192 32 227~32611 35 442 ±106 35336~35548 ±202 35240~35644 38 374
-1 882~1 774
±30 2826~2886 ±60 2796~2916 ±29 5949~6007 ±57 5921~6035
±218 38156~38592 ±230 41 016~41 476
41 246
3 GB/T 2614--2010
表7 铂-镍硅热电偶热电动势及允差 I级
单位为微伏
Ⅱ级
亚级
测量端温 热电动势度/℃
标称值 允差 热电动势范围 允差 热电动势范围 允差 热电动势范围
196 2 434 ~ 79
±16 ±28 1031~1087
2418~—2450
1 059 -- 1 240 ±16 1224~1256 ±31 1 209~1 271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 000 1 100 1 200 1 300
±15 .2145~2175 ±31 2129~2191 ±18 2853~2889 ±31 2840~2902
2 160 2 871 3 622 ±22 3600~3644 ±40 3582~3662
± 30 4 403~4 463 ±60 4 373~4 493
4 433 5 301 ±30 5271~5 331 ±70 5231~5371 6 207 ±40 6 167~6 247 ±80 6127~6287 7120 ± 40 7080~7160 ±90 7030~7210
±50 7959~8 059 ±100 7909~8109
8 009 8 857 ±50 8 807~8 907 ±100 8757~8957
±60 9167~9737 ±110 9 567~9787
9 677 10 464 11 164
±110 10 354~10 574 ±110 11 054~11274
5.5 稳定性
由各种规格的I级、Ⅱ级偶丝构成的热电偶,在空气中按表8规定的温度连续加热200h,其加热前后在该温度点热电动势变化的绝对值应不超过表8的规定。
表8热电偶稳定性
热电动势变化
偶丝直径 mm 0. 3 0. 5 0.8,1.0 1.2,1.6 2.0,2.5 3. 2
相当于温度值
测量端温度
μV 246 270 292 312 329 340
℃ 6. 00 6. 75 7. 50 8. 25 9. 00 9. 75
℃ 790±10 890±10 990±10 1090±10 1190±10 1290±10
试验方法 6.1 表面质量
6
表面质量用目力观察。 6.2 尺寸
偶丝的直径和圆度用分辨率不低于0.01mm的千分尺在偶丝的同一截面的两个垂直方向上进行测量,每卷(盘)偶丝至少应测量三个不同部位。
4 GB/T2614—2010
6.3不均匀热电动势 6.3.1I级、Ⅱ级偶丝
将在同一卷(盘)偶丝的两端上所取试样的一端与直径为0.5mm的铂丝(铂丝的R10o/R。》 1.3920)焊接在一起作为测量端,放进热电偶检定炉内。另一端作为参考端置于0℃。在表4规定的测量端温度中保温2h后,测量其对铂热电动势。同一卷(盘)偶丝试样间的对铂热电动势最大差值为不均匀热电动势值。 6.3.2Ⅲ级偶丝
将在同一卷(盘)偶丝的两端上所取试样的一端与直径为0.5mm的铂丝(铂丝的R10o/R。≥ 1.3920)焊接在一起作为测量端,放进低温槽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200mm。另一端作为参考端置于 0℃。在参考端温度为0℃,测量端温度为一196℃时,测量其对铂热电动势。同一卷(盘)偶丝试样间的对铂热电动势最大差值为不均匀热电动势值。 6.4热电动势
按GB/T1670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温度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热电动势测量温度
偶丝直径 mm 0. 3 0. 5 0.8,1.0
测量温度
C
—79,196,400,600,700 79,—196,400,600,800
400,600,800 400,600,800,1000
1.2,1.6,2.0,2.5
3.2
400,600,800,1 000,(1200)
注:括号内测量温度根据用户要求进行测量。 6.5稳定性
将正负极偶丝焊成热电偶,并与二等标准铂10-铂热电偶捆扎在一起(标准偶的测量端应套上封闭的高温氧化铝管),装入热电偶检定炉内,试样插人炉内的深度应不小于300mm。炉温升到表8规定的温度后,开始测量其热电动势,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当其热电动势值变化稳定在60μV范围内时,所测得的热电动势作为第一次测量值E。,同时记录时间,以此为稳定性试验的起始时间,持续保温并每隔数小时对热电动势进行监测,200h内,所测得热电动势值E与E。最大差值8=IE一E。I为其稳定性值。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1.1出厂检验
偶丝应经过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 出厂检验项目: a)表面质量; b)尺寸; c) 不均匀热电动势; d)热电动势。
7.1.2型式检验
按本产品标准规定的全部试验项目进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5 GB/T2614—2010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常生产后,如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 正常生产时,每年应不少于一次检验; d)j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2抽样规则 7.2.1出厂检验应从生产的每卷(盘)偶丝的头、尾两端各取约1.1m进行检验,其中表面质量 [7.1.1a)]和尺寸[7.1.1b)]两项应对整卷(盘)偶丝检验。 7.2.2型式检验应从生产厂的成品库中任意抽取正、负极各不少于3卷(盘)的偶丝,在头部取约 5.5m、尾部取约1.1m进行检验。其中表面质量和尺寸应对整卷(盘)偶丝检验。 7.3判定规则 7.3.1出厂检验时,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卷(盘)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3.2型式检验时,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则应加倍抽样进行全部复验。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 8供应方式、包装及标志 8.1供应方式 8.1.1偶丝应经退火供应。偶丝表面应具有一层均匀的氧化膜。直径为1.2mm和直径为1.2mm 以下的偶丝,允许以光亮丝出厂,对于直径为1.2mm以上的偶丝,若要求供应光亮丝,应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并在合同中注明。 8.1.2每卷(盘)偶丝应由一根丝绕成,中间不得有接头、扭曲及结节。 8.1.3每卷(盘)偶丝质量应不小于表10的规定。
表10每卷(盘)偶丝质量
每卷(盘)偶丝质量
偶丝直径 mm 0.3,0.5,0.8
kg 0. 5 1. 0 2. 0
1.0,1.2,1.6,2.0,2.5
3. 2
注:对于大量使用偶丝的用户,每卷(盘偶丝质量可由供需双方协议。 8.2包装
除直径小于或等于0.5mm的偶丝可卷绕在线盘上外,其余规格的偶丝可绕成卷状,每卷至少捆扎两处,每卷(盘)用防潮材料包装。 8.3标志 8.3.1每卷(盘)偶丝的标志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制造厂名或商标; b) 产品名称、标记; c)产品编号; d) 尺寸规格; e) 每卷(盘)偶丝的毛质量和净质量; f) 出厂日期。
8.3.2 每卷(盘)偶丝的产品合格证书上应标明: 6
上一章:GB/T 1598-2010 铂铑10-铂热电偶丝、铂铑13-铂热电偶丝、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丝 下一章:GB/T 4990-2010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

相关文章

GB/T 17615-2015 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丝 GB/T 4993-2010 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 2904-2010 镍铬-金铁、铜-金铁低温热电偶丝 GB/T 1598-2010 铂铑10-铂热电偶丝、铂铑13-铂热电偶丝、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丝 GB/T 2903-2015 铜-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 4994-2015 铁-铜镍(康铜)热电偶丝 GB/T 29822-2013 钨铼热电偶丝及分度表 GB/T 36010-2018 铂铙40-铂铙20热电偶丝及分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