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20.10 J 62 备案号:31943—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247.1—2011 代替JB/T5247.1—1998
台式压力机第 第1部分:技术条件 Bench mechanical power presses-Part 1: Specifications
2011-08-01实施
2011-05-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5247.1—201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II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4.1 基本要求. 4.2 基本参数. 4.3 基本性能. 4.4 安全与防护 4.5 寿命.. 4.6 刚性... 4.7 铸件、锻件和焊接件 4.8 零件加工 4.9 装配 4.10 电气系统 4.11 噪声. 4.12 润滑要求 4.13 外观要求, 4.14 标志. 5 检验规则.. 5.1 出厂检验... 5.2 型式检验. 6 检验方法. 6.1 基本参数检验, 6.2 基本性能检验.. 6.3 安全与防护检验 6.4 装配检验... 6.5 电气检验.. 6.6 噪声检验. 6.7 空运转试验 6.8 负荷试验, 6.9 精度检验 6.10 安全警示标志检验.. 6.11 外观检验 6.12 包装检验. 7防锈、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防锈 7.2 使用说明书
3
t
T
....
C
6
6
JB/T5247.12011
7.3 包装 7.4运输. 7.5贮存.. 8制造厂保证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身角刚度测试方法 A.1测试方法.. A.2角变形4a. A.3角刚度Ca... 图A.1 测试机身角刚度示意图表1压力机基本参数公差... 表2压力机飞轮加工后的跳动误差... 表3 压力机部装后飞轮的静态跳动误差表4 压力机空运转噪声限值
F
K
X
N
I
JB/T5247.12011
前言
JB/T5247《台式压力机》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技术条件;第2部分:型式及基本参数;第3部分:精度。
本部分为JB/T524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代替JB/T5247.1一1999《台式压力机技术条件》。 本部分与JB/T5247.1—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要求;增加了安全与防护的要求;修改了刚性要求;增加了曲轴材料性能要求; -增加了重要工作表面的刮研要求;增加了压力机飞轮加工后跳动误差;修改了装配质量的要求;修改了压力机噪声要求;修改了出厂检验项目:删除了压力机施力机构总间隙要求,该要求作为精度的检验项目:增加了第6章检验方法;增加了附录A《机身角刚度测试方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萧山金龟机械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来建中、陈海利、吴百人、朱平、李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5247——1991,JB/T5247.1—1998
III
JB/T5247.1—2011
台式压力机第1部分:技术条件
1范围
JB/T5247的本部分规定了台式压力机(包括精密台式压力机)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 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与贮存等。
本部分适用于台式压力机(以下简称压力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94 安全标志 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 标牌 GB/T23281 锻压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GB/T23282 锻压机械噪声声功率级测量方法 GB/T23482 开式压力机术语 GB/T24342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 GB/T 24343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纟 绝缘电阻试验规范 GB/T24344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耐压试验规范 JB/T 1829 —1997 锻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JB3350—1993 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要求 JB/T5247.2 台式压力机型式及基本参数 JB/T5247.3 台式压力机精度 JB/T6580.1—1999开式压力机技术条件 JB/T6580.2—1999开式压力机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JB/T8356.1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2348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压力机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应符合本部分的要求,并经规定程序批准后方能投入生产。 4.1.2压力机的参数和尺寸应优先选用JB/T5247.2所规定的参数值。 4.1.3压力机出厂时应备有必需的附件及备用易损件。附件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外购配套件应取得合格证,并应安装在压力机上进行运转试验。 4.1.4压力机应具备安装自动送料装置的条件。 4.1.5特殊附件或附件装置由用户与制造厂共同商定,随机供应或单独订货。
1
JB/T5247.1—2011
4.2基本参数
压力机基本参数公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压力机基本参数公差
序号 1 2 3 4 注1:行程次数公差应在电源正常和空运转时进行检验。 注2:公差折算结果小于1%时,以1%计。
公差 ± 1% 0~5% 0~5% 0~10%
基本参数名称滑块行程mm 最大装模高度 mm 装模高度调节量 mm 行程次数次/min
4.3基本性能
压力机基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滑块运行的各种操作规范应灵活与可靠; b)装模高度调节灵活,连杆与调节螺杆的锁紧可靠 c)对于可调行程的压力机,其行程长度的调整应灵活与可靠; d)当工作行程完成时,曲轴应可靠地停止在上死点,其偏差为土5°
4.4安全与防护 4.4.1压力机应具有可靠的人身安全保护装置,并应符合JB3350的规定。 4.4.2 压力机的操纵应安全、可靠,在单次行程规范时不发生连续行程的现象。 4.4.3要求飞轮单方向旋转时,应在适当的部位标出旋转方向的箭头。 4.4.4压力机在运转时容易松动的零件,应采取防松措施。影响工作安全的外露旋转零件(如飞轮)应有防护装置。 4.5寿命
压力机在两班制工作和遵守使用规则的条件下,至第一次计划大修前的使用时间为5年。 4.6刚性 4.6.1压力机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4.6.2双柱组合式压力机机身的角刚度应不低于许用角刚度[Cal],[Cai]应按式(1)计算:
(1)
[Cal]=0.000 25 Pg
式中: [Cal]一双柱组合式压力机机身的许用角刚度,单位为千牛每微弧(kN/urad); Pg 一压力机公称力,单位为千牛(kN)。
-
4.6.3固定台压力机机身的角刚度应不低于许用角刚度[Ca2],[Ca2]应按式(2)计算:
[Ca2]=0.001 P.
(2)
式中: [Ca2]- -固定台压力机机身的许用角刚度,单位为千牛每微弧(kN/urad); Pg——压力机公称力,单位为千牛(kN)。
4.6.4精密台式压力机机身的角刚度应不低于许用角刚度[Ca3],[Ca3]应按式(3)计算:
[Ca3]=0.001 2 Pg'
(3)
式中: [Ca3]—精密台式压力机机身的许用角刚度,单位为千牛每微弧(kN/urad) P—压力机公称力,单位为千牛(kN)。
4.6.5机身角刚度的测试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
JB/T5247.1——2011
4.7铸件、锻件和焊接件 4.7.1压力机上的铸铁件、锻件、焊接件和有色金属铸件,应符合JB/T1829一1997中3.3的规定。对不影响使用和外观的缺陷,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允许按规定的技术文件进行修补。 4.7.2重要铸造零件的工作表面,如滑动轴承、滑块与导轨的滑动面,不应有气孔、缩孔、砂眼、渣孔和偏析等缺陷。 4.7.3机身和曲轴应有材料性能的证明,曲轴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应不低于45钢的要求。 4.7.4机身、滑块、连杆和飞轮等重要铸件,应进行时效处理。 4.8零件加工 4.8.1零件加工应符合设计、工艺的要求,已加工表面不应有飞边、斑痕和其他机械损坏,除特殊规定外,均应将锐边倒钝。 4.8.2刮研的滑动面和重要平面(如导轨和轴瓦)的刮研点应均匀。采用检验棒或配合件作涂色检验时,每25mm×25mm面积内的接触点数不少于8点。对于轴瓦应在实际工作位置(如压入轴瓦座内)检验,检验时只允许在工作位置最高点和最低点左右各60°内检验(当包括油槽时,油槽处两倍油槽宽度不考核)。 4.8.3用刮研方法加工的重要工作表面,如机身工作台面等,采用涂色法与检验平板合研检验其平面度时,接触应均匀,且平均计算每25mm×25mm面积内接触点数应不少于8点。 4.8.4采用精刨、磨削或其他机械方法加工的滑动导轨、轴瓦和轴套的滑动面等应用涂色法检验其按触情况,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累计数值,在长度上应不少于70%,在宽度上应不少于50%。 4.8.5调节螺杆的球头与球头座、连杆轴销与连杆的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应不少于50%。 4.8.6滑块、曲轴和球头等重要运动副应采取耐磨措施。 4.8.7应进行压力机飞轮的静平衡试验和校正:去除全部毛坏表面加工的飞轮可不再进行静平衡试验。 飞轮的许用剩余不平衡量Uper应按式(4)计算。
Uper≤m
(4)
式中: Uper 一飞轮许用剩余不平衡量,单位为克毫米(gmm)
一飞轮工作角速度,单位为弧度每秒(rad/s);一飞轮质量,单位为克(g):
a m
G6.3—飞轮平衡品质等级,G6.3为6.3mm/s。 4.8.8压力机飞轮加工后的跳动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压力机飞轮加工后的跳动误差
单位为毫米
圆跳动误差
飞轮直径 ≤300 >300
端面 0.06 0.07
径向 0.04 0.05
4.9装配 4.9.1压力机应按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不允许装入图样.上未规定的垫片、套等零件。 4.9.2,压力机重要的紧固接合面应紧密接合。紧固后,用0.03mm塞尺进行检验,只允许塞尺局部插入,其插入深度不得大于宽度的1/5,可插入部分的累计长度不应超过可检周长的1/10。 4.9.3压力机电气线路的布置应合理,排列应整齐、美观,采用合适的管夹固定,不得与压力机的运
m
JB/T5247.1—2011
转零件发生碰擦。 4.9.4压力机部装后飞轮的静态跳动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压力机部装后飞轮的静态跳动误差
单位为毫米
圆跳动误差
飞轮直径
径向 0.06 0.08
端面 0.12 0.15
≤300 >300
4.10电气系统
压力机的电气系统应符合GB5226.1的规定。 4.11噪声 4.11.1压力机空运转时的声音应正常,噪声限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压力机空运转噪声限值
空运转连续行程时,
在空运转连续行程的A计权声功率级
空运转单次行程时,在规定位置的脉冲声 A计权声压级LpA1
压力机公称力 kN ≤31.5 >31.5
在规定位置的 A计权声压级LpA
LwA dB (A) ≤74 ≤82
dB (A) ≤64 ≤75
dB (A) ≤92 ≤93
4.11.2压力机噪声测量方法应符合GB/T23281、GB/T23282的规定。 4.11.3压力机空运转连续行程的声功率级只在型式检验时测量。 4.12润滑要求
压力机应有可靠的润滑装置,保证各运转部位得到正常的润滑。 4.13外观要求 4.13.1压力机的外表面不应有图样未规定的凸起、凹陷或粗糙不平。盖板和罩等接缝处应平整。外露管、线应排列整齐、牢固。外露的结合面不应有明显的错位,主要的外露加工表面不应有磕碰、划伤和锈蚀。 4.13.2压力机上所有零件和附件的未加工表面的涂漆应均匀、光滑、色泽一致,不应有漏涂、起泡、 流挂、折皱等现象。 4.13.3压力机的铭牌和各种标牌应明显、平整、整齐、固定牢固。 4.14标志 4.14.1"每台压力机均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4.14.2压力机应在显著位置安装产品标牌、安全警告标牌和压手警告标志牌,标牌的尺寸与型式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5.1.1每台压力机均须经制造厂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出厂时应附有合格证明书。 5.1.2压力机须按下列项目进行出厂检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