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2688.1-2011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2688.1-2011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15:28:42



推荐标签: 苯乙烯 气相 试验 色谱 测定 杂质 工业用 纯度 烃类 12688 12688 烃类 杂质

内容简介

GB/T 12688.1-2011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ICS 71. 080. 15
G 16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88.1—2011 代替GB/T12688.1-—1998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Test method of styrene for industrial use-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purity and hydrocarbon impurities--
Gas chromatography
2011-11-01实施
2011-05-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2688.12011
前言
GB/T12688《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分为以下部分:一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3部分:聚合物含量的测定;一第4部分: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第5部分:总醛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第6部分:工业用苯乙烯中微量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第8部分: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第9部分:微量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2688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A.STMD5135-07《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纯度及杂质的标准试验方法》(英
文版)。本部分与ASTMD5135-07的结构性差异见附录A。
本部分与ASTMD5135-07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我国标准;一增加FFAP柱及其典型色谱条件;一增加了外标法和归一化法的定量方法;
采用氮气为载气;重复性限采用我国的规定。
本部分代替GB/T12688.1—1998《工业用苯乙烯纯度的测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与GB/T12688.1—1998相比主要差异为: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外标法和归一化法的定量方法;一范围中增加了杂质种类及测定范围。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伟、陆慧丽、姜连成、田江南、车金凤、胡秀卓。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688.1—1990.GB/T12688.1—1998。
1 GB/T12688.1—2011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苯乙烯的纯度和烃类杂质。 本部分适用于纯度(质量分数)不低于99%、烃类杂质浓度(质量分数)范围为(0.0011.000)%的
苯乙烯的测定。典型的烃类杂质包括: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正丙苯、间甲乙苯、 对甲乙苯、α-甲基苯乙烯、苯乙炔、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
虽然本方法也可应用于更低纯度的苯乙烯试样,但对全部杂质的定性和合适内标物的选定可能较为困难。
本部分并不是旨在说明与其使用有关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注意:苯乙烯为易燃物。在与过氧化物、无机酸和三氯化铝等接触时会发生放热聚合反应。高浓度的液态苯乙烯及其蒸气对眼睛和呼吸系统都有刺激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68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GB/T3723—1999,ISO3165:1976,idt)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方法原理
在本部分规定的条件下,将适量试样注人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色谱仪。苯乙烯与烃类杂质组分在色谱柱上被有效分离,测量所有蜂的峰面积,可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计算各烃类杂质的含量。用100.00减去烃类杂质的总量,以计算苯乙烯的纯度。也可采用归-一化法直接得到苯乙烯纯度及烃类杂质含量。
注:如果有气相色谱法不能测得的其他杂质,该方法测得的不是绝对纯度。 4试剂和材料 4.1内标物:正庚烷,甲苯或其他合适的化合物,纯度(质量分数)应大于99%。 4.2标准试剂: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正丙苯、间甲乙苯、对甲乙苯、α-甲基苯乙烯、苯乙炔、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各标准试剂纯度(质量分数)不低于99%。 4.3苯乙烯:用作测定校正因子的基液,纯度(质量分数)应不低于99.8%。 4.4氮气:纯度(体积分数)大于99.995%。 4.5氢气:纯度(体积分数)大于99.995%。
1 GB/T12688.1—2011
4.6空气:无油,经硅胶、分子筛充分干燥和净化。 5仪器和设备 5.1气相色谱仪:应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进样分流装置。在进样量不超过色谱柱允许负荷量的条件下,对最后流出的含量为10mg/kg的被测杂质,其峰高至少应大于仪器噪声的2倍。
当采用归一化法分析样品时,仪器的动态线性范围必须满足定量要求。当采用外标法时,推荐使用自动进样器。 5.2记录系统: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5.3微量注射器。 5.4色谱柱: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见表1。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分离效果和定量要求的其他色谱柱和条件均可采用。 5.5电子天平:感量为0.1mg。 5.6 容量瓶:100mL。
表1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
色谱柱柱管材料固定液柱长/m 柱内径/mm 液膜厚度/μm 柱温/℃ 检测器
A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PEG20M
B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FFAPb
60 0.32 0.50 110
50 0. 32 0.50 100
FID 氮气 1.0~1.6 氨气
载气
载气流量/(mL/min)
补充气
补充气流量/(mL/min)
30
进样体积/μL 分流比检测器温度/℃ 进样口温度/℃ 氢气流量/(mL/min)空气流量/(mL/min)
0.5~1.0 80 : 1
0.5~1.0 100 : 1
240 230 30 275
240 230 30 275
aPEG20M为聚乙二醇20M。 b FFAP为聚乙二醇 20M与 2-硝基对苯二甲酸的反应产物。
6 取样
按GB/T3723和GB/T6680的规定采取样品。 7内标法 7.1分析步骤 7.1.1校正因子的测定 7.1.1.1用苯乙烯基液配制适当含量的典型烃类杂质的校准混合物溶液A。称量所有烃类杂质组分, 2 GB/T12688.1—2011
称准至0.0001g。计算各自的含量(质量分数),精确至0.0001%。配制的苯乙烯纯度和烃类杂质含量应与待测试样相近(可适当分步稀释)。 7.1.1.2按表1的色谱条件分析苯乙烯基液,检查是否存在干扰内标物的烃类杂质,如果该苯乙烯中的烃类杂质与所选的内标物同时出峰,须改用其他合适的内标物。 7.1.1.3在事先装有约75mL的校准混合物溶液A的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50μL(或适量)内标物,再用校准混合物溶液A稀释至刻度,得到校准混合物溶液B。若用正庚烷作内标,正庚烷的密度为0.684g/cm°,苯乙烯的密度为0.906g/cm,则该溶液中内标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为0.0377%。 7.1.1.4另取苯乙烯基液,按7.1.1.3的方法加入内标物,配制成含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用于测定存在于该苯乙烯中的烃类杂质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率。 7.1.1.5根据表1推荐的操作条件和各色谱仪的操作说明书调整色谱仪,并在仪器稳定运行后,把适量的校准混合物溶液B和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7.1.1.4)依次注入色谱仪,以获得2个色谱图。 各重复测定3次,测量除苯乙烯以外的所有色谱峰的面积,包括内标峰。典型色谱图见图1、图2。
pA3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 0
9
2
10
10
12 14
16
18 min
一正庚烷;乙苯; 3- 一对二甲苯:
1
2-
间二甲苯;异丙苯;邻二甲苯;正丙苯;
4- 5 6- 7
8- 间甲乙苯、对甲乙苯; 9 苯乙烯; 10 Q-甲基苯乙烯; 11 一苯乙炔与间、对甲基苯乙烯。
图1苯乙烯校准混合物溶液在键合PEG20M毛细管柱(A)上的典型色谱图
3 GB/T 12688.1--2011
pA7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
10
11
10
A
18 min
16
10
14
8
2
6
各色谱峰号所对应的物质名称同图1
图2苯乙烯校准混合物溶液在键合FFAP毛细管柱(B)上的典型色谱图
7.1.1.6按式(1)计算各烃类杂质的质量校正因子:
Wi
(1)
fi'
(A Ab)
w(A. At
式中: fi'- -烃类杂质i相对于内标物的质量校正因子; A,-一在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A—-在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内标物的峰面积; Ab 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中的烃类杂质讠的峰面积; Asb- 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中的内标物的峰面积:
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烃类杂质i的含量(质量分数),%;
Wa w, 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 各组分3次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5%,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分的
质量校正因子f:,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7.1.2试样测定 7.1.2.1按7.1.1.3的方法将内标物加入到苯乙烯试样中,计算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精确至 0.0001%。 7.1.2.2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将苯乙烯试样(7.1.2.1)注入色谱仪,测量除苯乙烯外所有的杂质峰面积。 7.2结果计算 7.2.1苯乙烯试样中各烃类杂质的含量按式(2)计算:
A".F". w,'
(2)
W;
A.
式中: W; 一试样中烃类杂质的含量(质量分数),%; A—试样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A,"- 一试样中内标物的峰面积; w,-—试样中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 GB/T12688.1—2011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可将其质量校正因子f:设为1.00。 7.2.2按式(3)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
(3)
w,=100.00-Zw
式中: W" 苯乙烯试样的纯度(质量分数),%; Zw;—本方法测得的试样中烃类杂质的总量(质量分数),%。
8外标法
8.1分析步骤 8.1.1校正因子的测定 8.1.1.1按7.1.1.1配制校准混合物溶液A。 8.1.1.2根据表1推荐的操作条件和色谱仪的操作说明书调整色谱仪,并在仪器稳定运行后,准确抽取相同体积的校准混合物溶液A和苯乙烯基液依次注人色谱仪,以获得2个色谱图。各重复测定3次,测量除苯乙烯以外的所有色谱峰的面积。 8.1.1.3用式(4)计算各烃类杂质的质量校正因子:
f: : W2
(4)
Az -Aa
式中: f:-—烃类杂质i的质量校正因子; Wi2- 一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含量(质量分数),%; A:2——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A。一一苯乙烯基液中烃类杂质i三次测定峰面积的平均值。 各组分3次质量校正因子(f:)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分的质量
校正因子f:,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8.1.2试样测定
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准确抽取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时相同进样体积的苯乙烯试样注入色谱仪,测量除苯乙烯外所有的杂质峰面积。
注:测定时,试样温度应与校准混合物溶液的温度保持一致。
8.2结果计算 8.2.1苯乙烯试样中各烃类杂质的含量按式(5)计算:
W=f.XA,
.(5)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计算时以相邻烃类杂质的校正因子代替。 8.2.2按7.2.2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 9归一化法
9.1分析步骤 9.1.1校正因子的测定 9.1.1.1按7.1.1.1配制校准混合物溶液A。 9.1.1.2按8.1.1.2进行测定,测量所有色谱峰的面积。按式(6)计算各组分相对于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5 GB/T12688.1—2011
Ami (Az - Ab)m
( 6 )
式中:
苯乙烯或烃类杂质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00);
f-
m:——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质量,单位为克(g);
一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苯乙烯的质量,单位为克(g); A——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苯乙烯的峰面积。 各组分3次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5%,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分的
m-
于,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9.1.2试样测定
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将适量苯乙烯试样注入色谱仪,测量所有烃类杂质和苯乙烯的色谱峰面积。 9.2结果计算
按式(7)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或烃类杂质的含量。
A.J ZA.f
w;"
X100.00
·(7)
式中: W苯乙烯试样的纯度或烃类杂质的含量(质量分数),%; A一试样中组分i的峰面积。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可将其校正因子于设为1.00。
10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其分析结果,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苯乙烯纯度精确至0.01%(质量分数),各烃类杂质含量精确至0.001%(质量分数)。 11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如表2所列。
表2重复性限(r)
重复性限(r) 归一化法
项 目
外标法
内标法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15% 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10%
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20% 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15%
0.001w;≤0.010
烃类杂质含量(质量分数)/%
w,>0.010
苯乙烯纯度(质量分数)/%
0. 04
0. 05
12 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有关样品的全部资料,例如样品的名称、批号、采样地点、采样日期、采样时间等; b) )本部分的编号; c) 分析结果; d) 测定中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的细节及其说明; e) 分析人员的姓名及分析日期等。
6 ICS 71. 080. 15
G 16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88.1—2011 代替GB/T12688.1-—1998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Test method of styrene for industrial use-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purity and hydrocarbon impurities--
Gas chromatography
2011-11-01实施
2011-05-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2688.12011
前言
GB/T12688《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分为以下部分:一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3部分:聚合物含量的测定;一第4部分: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第5部分:总醛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第6部分:工业用苯乙烯中微量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第8部分: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第9部分:微量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2688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A.STMD5135-07《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纯度及杂质的标准试验方法》(英
文版)。本部分与ASTMD5135-07的结构性差异见附录A。
本部分与ASTMD5135-07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我国标准;一增加FFAP柱及其典型色谱条件;一增加了外标法和归一化法的定量方法;
采用氮气为载气;重复性限采用我国的规定。
本部分代替GB/T12688.1—1998《工业用苯乙烯纯度的测定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与GB/T12688.1—1998相比主要差异为: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外标法和归一化法的定量方法;一范围中增加了杂质种类及测定范围。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伟、陆慧丽、姜连成、田江南、车金凤、胡秀卓。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688.1—1990.GB/T12688.1—1998。
1 GB/T12688.1—2011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业用苯乙烯的纯度和烃类杂质。 本部分适用于纯度(质量分数)不低于99%、烃类杂质浓度(质量分数)范围为(0.0011.000)%的
苯乙烯的测定。典型的烃类杂质包括: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正丙苯、间甲乙苯、 对甲乙苯、α-甲基苯乙烯、苯乙炔、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
虽然本方法也可应用于更低纯度的苯乙烯试样,但对全部杂质的定性和合适内标物的选定可能较为困难。
本部分并不是旨在说明与其使用有关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注意:苯乙烯为易燃物。在与过氧化物、无机酸和三氯化铝等接触时会发生放热聚合反应。高浓度的液态苯乙烯及其蒸气对眼睛和呼吸系统都有刺激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68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GB/T3723—1999,ISO3165:1976,idt)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方法原理
在本部分规定的条件下,将适量试样注人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色谱仪。苯乙烯与烃类杂质组分在色谱柱上被有效分离,测量所有蜂的峰面积,可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计算各烃类杂质的含量。用100.00减去烃类杂质的总量,以计算苯乙烯的纯度。也可采用归-一化法直接得到苯乙烯纯度及烃类杂质含量。
注:如果有气相色谱法不能测得的其他杂质,该方法测得的不是绝对纯度。 4试剂和材料 4.1内标物:正庚烷,甲苯或其他合适的化合物,纯度(质量分数)应大于99%。 4.2标准试剂: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正丙苯、间甲乙苯、对甲乙苯、α-甲基苯乙烯、苯乙炔、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各标准试剂纯度(质量分数)不低于99%。 4.3苯乙烯:用作测定校正因子的基液,纯度(质量分数)应不低于99.8%。 4.4氮气:纯度(体积分数)大于99.995%。 4.5氢气:纯度(体积分数)大于99.995%。
1 GB/T12688.1—2011
4.6空气:无油,经硅胶、分子筛充分干燥和净化。 5仪器和设备 5.1气相色谱仪:应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进样分流装置。在进样量不超过色谱柱允许负荷量的条件下,对最后流出的含量为10mg/kg的被测杂质,其峰高至少应大于仪器噪声的2倍。
当采用归一化法分析样品时,仪器的动态线性范围必须满足定量要求。当采用外标法时,推荐使用自动进样器。 5.2记录系统: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5.3微量注射器。 5.4色谱柱: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见表1。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分离效果和定量要求的其他色谱柱和条件均可采用。 5.5电子天平:感量为0.1mg。 5.6 容量瓶:100mL。
表1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
色谱柱柱管材料固定液柱长/m 柱内径/mm 液膜厚度/μm 柱温/℃ 检测器
A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PEG20M
B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FFAPb
60 0.32 0.50 110
50 0. 32 0.50 100
FID 氮气 1.0~1.6 氨气
载气
载气流量/(mL/min)
补充气
补充气流量/(mL/min)
30
进样体积/μL 分流比检测器温度/℃ 进样口温度/℃ 氢气流量/(mL/min)空气流量/(mL/min)
0.5~1.0 80 : 1
0.5~1.0 100 : 1
240 230 30 275
240 230 30 275
aPEG20M为聚乙二醇20M。 b FFAP为聚乙二醇 20M与 2-硝基对苯二甲酸的反应产物。
6 取样
按GB/T3723和GB/T6680的规定采取样品。 7内标法 7.1分析步骤 7.1.1校正因子的测定 7.1.1.1用苯乙烯基液配制适当含量的典型烃类杂质的校准混合物溶液A。称量所有烃类杂质组分, 2 GB/T12688.1—2011
称准至0.0001g。计算各自的含量(质量分数),精确至0.0001%。配制的苯乙烯纯度和烃类杂质含量应与待测试样相近(可适当分步稀释)。 7.1.1.2按表1的色谱条件分析苯乙烯基液,检查是否存在干扰内标物的烃类杂质,如果该苯乙烯中的烃类杂质与所选的内标物同时出峰,须改用其他合适的内标物。 7.1.1.3在事先装有约75mL的校准混合物溶液A的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50μL(或适量)内标物,再用校准混合物溶液A稀释至刻度,得到校准混合物溶液B。若用正庚烷作内标,正庚烷的密度为0.684g/cm°,苯乙烯的密度为0.906g/cm,则该溶液中内标物的浓度(质量分数)为0.0377%。 7.1.1.4另取苯乙烯基液,按7.1.1.3的方法加入内标物,配制成含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用于测定存在于该苯乙烯中的烃类杂质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率。 7.1.1.5根据表1推荐的操作条件和各色谱仪的操作说明书调整色谱仪,并在仪器稳定运行后,把适量的校准混合物溶液B和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7.1.1.4)依次注入色谱仪,以获得2个色谱图。 各重复测定3次,测量除苯乙烯以外的所有色谱峰的面积,包括内标峰。典型色谱图见图1、图2。
pA3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 0
9
2
10
10
12 14
16
18 min
一正庚烷;乙苯; 3- 一对二甲苯:
1
2-
间二甲苯;异丙苯;邻二甲苯;正丙苯;
4- 5 6- 7
8- 间甲乙苯、对甲乙苯; 9 苯乙烯; 10 Q-甲基苯乙烯; 11 一苯乙炔与间、对甲基苯乙烯。
图1苯乙烯校准混合物溶液在键合PEG20M毛细管柱(A)上的典型色谱图
3 GB/T 12688.1--2011
pA7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
10
11
10
A
18 min
16
10
14
8
2
6
各色谱峰号所对应的物质名称同图1
图2苯乙烯校准混合物溶液在键合FFAP毛细管柱(B)上的典型色谱图
7.1.1.6按式(1)计算各烃类杂质的质量校正因子:
Wi
(1)
fi'
(A Ab)
w(A. At
式中: fi'- -烃类杂质i相对于内标物的质量校正因子; A,-一在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A—-在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内标物的峰面积; Ab 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中的烃类杂质讠的峰面积; Asb- 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中的内标物的峰面积:
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烃类杂质i的含量(质量分数),%;
Wa w, 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 各组分3次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5%,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分的
质量校正因子f:,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7.1.2试样测定 7.1.2.1按7.1.1.3的方法将内标物加入到苯乙烯试样中,计算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精确至 0.0001%。 7.1.2.2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将苯乙烯试样(7.1.2.1)注入色谱仪,测量除苯乙烯外所有的杂质峰面积。 7.2结果计算 7.2.1苯乙烯试样中各烃类杂质的含量按式(2)计算:
A".F". w,'
(2)
W;
A.
式中: W; 一试样中烃类杂质的含量(质量分数),%; A—试样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A,"- 一试样中内标物的峰面积; w,-—试样中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 GB/T12688.1—2011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可将其质量校正因子f:设为1.00。 7.2.2按式(3)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
(3)
w,=100.00-Zw
式中: W" 苯乙烯试样的纯度(质量分数),%; Zw;—本方法测得的试样中烃类杂质的总量(质量分数),%。
8外标法
8.1分析步骤 8.1.1校正因子的测定 8.1.1.1按7.1.1.1配制校准混合物溶液A。 8.1.1.2根据表1推荐的操作条件和色谱仪的操作说明书调整色谱仪,并在仪器稳定运行后,准确抽取相同体积的校准混合物溶液A和苯乙烯基液依次注人色谱仪,以获得2个色谱图。各重复测定3次,测量除苯乙烯以外的所有色谱峰的面积。 8.1.1.3用式(4)计算各烃类杂质的质量校正因子:
f: : W2
(4)
Az -Aa
式中: f:-—烃类杂质i的质量校正因子; Wi2- 一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含量(质量分数),%; A:2——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A。一一苯乙烯基液中烃类杂质i三次测定峰面积的平均值。 各组分3次质量校正因子(f:)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分的质量
校正因子f:,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8.1.2试样测定
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准确抽取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时相同进样体积的苯乙烯试样注入色谱仪,测量除苯乙烯外所有的杂质峰面积。
注:测定时,试样温度应与校准混合物溶液的温度保持一致。
8.2结果计算 8.2.1苯乙烯试样中各烃类杂质的含量按式(5)计算:
W=f.XA,
.(5)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计算时以相邻烃类杂质的校正因子代替。 8.2.2按7.2.2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 9归一化法
9.1分析步骤 9.1.1校正因子的测定 9.1.1.1按7.1.1.1配制校准混合物溶液A。 9.1.1.2按8.1.1.2进行测定,测量所有色谱峰的面积。按式(6)计算各组分相对于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5 GB/T12688.1—2011
Ami (Az - Ab)m
( 6 )
式中:
苯乙烯或烃类杂质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00);
f-
m:——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质量,单位为克(g);
一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苯乙烯的质量,单位为克(g); A——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苯乙烯的峰面积。 各组分3次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5%,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分的
m-
于,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9.1.2试样测定
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将适量苯乙烯试样注入色谱仪,测量所有烃类杂质和苯乙烯的色谱峰面积。 9.2结果计算
按式(7)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或烃类杂质的含量。
A.J ZA.f
w;"
X100.00
·(7)
式中: W苯乙烯试样的纯度或烃类杂质的含量(质量分数),%; A一试样中组分i的峰面积。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可将其校正因子于设为1.00。
10分析结果的表述
以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其分析结果,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苯乙烯纯度精确至0.01%(质量分数),各烃类杂质含量精确至0.001%(质量分数)。 11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如表2所列。
表2重复性限(r)
重复性限(r) 归一化法
项 目
外标法
内标法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15% 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10%
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20% 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15%
0.001w;≤0.010
烃类杂质含量(质量分数)/%
w,>0.010
苯乙烯纯度(质量分数)/%
0. 04
0. 05
12 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有关样品的全部资料,例如样品的名称、批号、采样地点、采样日期、采样时间等; b) )本部分的编号; c) 分析结果; d) 测定中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的细节及其说明; e) 分析人员的姓名及分析日期等。
6
上一章:HG/T 4244-2011 830nm热敏CTP版用红外吸收菁染料 下一章:GB/T 7994.1-2014 搪玻璃设备试验方法 第1部分:水压试验

相关文章

GB/T 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第1部分:纯度及炷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571.2-2018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第2部分∶纯度和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571.2-2018 工业用乙二醇试验方法 第2部分:纯度和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H/T 1492-2020 工业用1-丁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SH/T 1492-2020 工业用1-丁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H/T 1798-2015 工业用1-己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