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16:47:37



相关搜索: 苯乙烯 气相 试验 色谱 测定 杂质 工业用 纯度 烃类 12688 12688 烃类 杂质

内容简介

GB/T 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ICS 71.080.15 G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88.1—2019 代替GB/T12688.1—2011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Test method of styrene for industrial usePart 1:Determination of
purity and hydrocarbon impuritiesGas chromatography
2020-05-01实施
2019-06-0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2688.1—2019
前言
GB/T12688《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第3部分:聚合物含量的测定;第4部分: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第5部分:总醛含量的测定滴定法;第8部分: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第9部分:微量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第10部分含氧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268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2688.1一2011《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与GB/T12688.1一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可测定杂质的种类,调整了测定范围(见1.2、4.2、图1、图2,2011年版的1、4.2、图1、 图2);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6678(见第2章,2011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气相色谱仪的要求(见5.1,2011年版的5.1);修改了典型色谱操作条件(见表1,2011年版的表1);修改了公式(1)厂见公式(1),2011年版的公式(1)1 修改了图2(见图2,2011年版的图2);增加了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及相关内容(见第9章);删除了外标法及相关内容(2011年版的第8章)修改了重复性限,增加了再现性限(见第11章,2011年版的第11章)。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
油化工研究院、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新华粤华德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史阳阳、崔广洪、姜连成、范晨亮、刘朝霞、曾远森、车金凤、王敏、成红、乔建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688.1—1990,GB/T12688.1—1998,GB/T12688.1—2011。
1 GB/T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警示一一本部分并不是旨在说明与其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与
健康措施,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1范围
GB/T12688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业用苯乙烯的纯度及烃类杂质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纯度(质量分数)不低于99%、烃类杂质浓度(质量分数)范围为0.001%1.000%的
苯乙烯的测定。
注:典型的烃类杂质包括: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正丙苯、间甲乙苯、对甲乙苯、丙烯基苯、α
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苯乙炔及其他杂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方法提要
3.1内标法
在本部分规定的条件下,将适量含内标物的试样注人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色谱仪苯乙烯与烃类杂质组分在色谱柱上被有效分离,测量除苯乙烯组分外所有峰的峰面积,以内标法计算各烃类杂质的含量。用100.00减去烃类杂质的总量,以计算苯乙烯的纯度。 3.2 校正面积归一法
在本部分规定的条件下,将适量试样注人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色谱仪。苯乙烯与烃类杂质组分在色谱柱上被有效分离,测量所有峰的峰面积,以实测校正面积归一化法或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含量。
4试剂和材料
4.1内标物:正庚烷、甲苯或其他合适的化合物,纯度应大于99%(质量分数)。 4.2标准试剂: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正丙苯、间甲乙苯、对甲乙苯、丙烯基苯、
1 GB/T12688.1—2019
二氢噻哺、2-乙烯基噻盼、α-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苯乙炔,各标准试剂纯度不低于 99%(质量分数)。若标准试剂纯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对其在校准混合物中的组成进行修正 4.3 :苯乙烯:用作测定校正因子的基液,纯度应不低于99.9%(质量分数)。 4.4 氮气:纯度大于99.995%(体积分数)。 4.5 氨气:纯度大于99.995%(体积分数)。 4.6 氢气:纯度大于99.995%(体积分数)。 4.7 空气:无油,经硅胶、分子筛充分干燥和净化。
5 仪器和设备
5.1 气相色谱仪:应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进样分流装置。对本部分所规定的最低测定浓度下的烃类组分所产生的峰高应至少大于噪声的两倍
当采用实测校正面积归一化法和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法分析样品时,仪器的动态线性范围应满足定量要求。 5.2 2记录系统: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5.3 3微量注射器或自动进样器,1μL~10μL。
色谱柱: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色谱条件见表1。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分离效果和定量要求的其他
5.4
色谱柱和条件均可采用。 5.5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5.6 容量瓶:100mL。
表1 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
色谱柱
A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PEG20M
B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FFAPb
柱管材料固定相柱长/m 液膜厚度/μm 柱内径/mm 柱温/℃ 检测器载气载气流量/(mL/min)补充气补充气流量/(mL/min) 进样体积/uμL 分流比检测器温度/℃ 进样口温度/℃ 氢气流量/(mL/min)空气流量/(mL/min)
60 0.32 0.50 85
60 0.32 0.50 80
FID
氮气 2.0~2.5
氮气 1.8~2.0
氨气 2.0~2.5
氮气 1.6~2.0
氮气 30
0.5~1.0 80 : 1 250 250 30 275
0.5~1.0 100 : 1 250 250 30 275
"PEG20M为聚乙二醇20M。 bFFAP为聚乙二醇20M与2-硝基对苯二甲酸的反应产物
2 GB/T 12688.1—2019
6样品
按照GB/T3723、GB/T6678和GB/T6680规定的安全和技术要求采取样品。
7内标法
7.1校正因子的测定 7.1.1校准混合物溶液A:含有适当含量的典型烃类杂质的混合物,用苯乙烯(4.3)配制。称量所有烃类杂质(4.2)组分,称准至0.0001g。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精确至0.0001%(质量分数)。配制的苯乙烯纯度和烃类杂质含量应与待测试样相近(可适当分步稀释)。亦可采用外购的有证标准样品。 7.1.2按照仪器说明书,在色谱仪中安装并老化色谱柱。调节仪器至表1推荐的操作条件,待仪器稳定后即可开始测试。 7.1.3在推荐的色谱条件下把适量的苯乙烯(4.3)注入色谱仪,检查是否存在干扰内标物(4.1)的烃类杂质,如果该苯乙烯中的烃类杂质与所选的内标物同时出峰,则应改用其他合适的内标物。 7.1.4校准混合物溶液B:在事先装有约75mL的校准混合物溶液A的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人 50L(或适量)内标物,再用校准混合物溶液A稀释至刻度。若用正庚烷作内标,正庚烷的密度为 0.684g/cm,苯乙烯的密度为0.906g/cm,则该溶液中内标物的浓度为0.0377%(质量分数)。 7.1.5含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另取苯乙烯(4.3),按7.1.4的方法加人内标物,用于测定存在于该苯乙烯中的烃类杂质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值。 7.1.6将适量的含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7.1.5)和校准混合物溶液B(7.1.4)注人色谱仪,以获得色谱图。各重复测定三次,测量除苯乙烯以外的所有色谱峰的面积,包括内标峰。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典型色谱图见图1。
1o
A
说明:
正庚烷; 2- 乙苯;
苯乙烯; 10 丙烯基苯; 11- 二氢噻喃; 12 2-乙烯基噻吩; 13- α-甲基苯乙烯; 14 间、对甲基苯乙烯; 15 苯乙炔。
1-
9
对二甲苯;间二甲苯;
3 4-
5 异丙苯; 6 邻二甲苯;
正丙苯;
2
8 间、对甲乙苯;
图1内标法典型色谱图
7.1.7按式(1)计算各烃类杂质相对于内标物的质量校正因子。
3 GB/T12688.1—2019
Wis
·(1 )
f: =
(A,/A,-A/A)
式中: f: Wis w; A; A. Aa Asbh A/Ash 各组分三次质量校正因子(f,)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分的
烃类杂质i相对于内标物的质量校正因子;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烃类杂质i的含量(质量分数),%;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在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在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内标物的峰面积;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中的烃类杂质的峰面积: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中的内标物的峰面积;三次重复测定的含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烃类杂质i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平均值。
质量校正因子;,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2试样测定 7.2.1按7.1.4的方法将内标物加人到苯乙烯试样中,计算内标物的含量,精确至0.0001%(质量分数)。 7.2.2 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将7.2.1得到的苯乙烯试样注人色谱仪,测量除苯乙烯外所有的杂质峰面积,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 7.3 结果计算 7.3.1 苯乙烯试样中各烃类杂质的含量按式(2)计算:
A.'fw.
(2)
w; :
A.
式中: w; A," 试样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f:
试样中烃类杂质i的含量(质量分数),%;
烃类杂质i相对于内标物的质量校正因子;
w" 试样中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 A 试样中内标物的峰面积。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采用临近组分校正因子计算。
7.3.2按式(3)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
wp=100-w
·(3)
式中: Wp Zw; 本方法测得的试样中烃类杂质的总量(质量分数),%。
苯乙烯试样的纯度(质量分数):%:
实测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8
8.1 校正因子的测定 8.1.1 按7.1.1配制校准混合物溶液A。
4 GB/T12688.1—2019
8.1.2按7.1.2调整色谱仪,并在仪器稳定运行后,准确抽取相同体积的苯乙烯基液(4.3)和校准混合物溶液A注人色谱仪,各重复测定三次。典型色谱图见图2。测量所有色谱峰的面积,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
2
=
M
说明: 1-
苯乙烯;丙烯基苯;
乙苯; 2- 对二甲苯;
8 9 10 二氢噻; 11- 2-乙烯基噻盼; 12 α-甲基苯乙烯; 13 间、对甲基苯乙烯; 14- 苯乙炔。
间二甲苯;异丙苯;
3- N 5 邻二甲苯; 6 正丙苯; T
间、对甲乙苯;
图2面积归一化法典型色谱图
8.1.3按式(4)计算各组分相对于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Am; (A,-Ab)m
f:
·(4)
式中: f' 苯乙烯或烃类杂质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00); A
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苯乙烯的峰面积: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质量,单位为克(g);在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m; A; Aib 苯乙烯基液中烃类杂质i三次测定峰面积的平均值;
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苯乙烯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各组分三次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
分的质量校正因子于,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2试样测定
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将适量苯乙烯试样注入色谱仪.测量苯乙烯和所有烃类杂
质的色谱峰面积。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 8.3结果计算
按式(5)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或烃类杂质的含量。
A.J' EA.F'
X 100
(5)
W:
5 GB/T12688.1—2019
式中: W; A; 了";一—组分i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00)。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采用临近组分校正因子计算
苯乙烯试样的纯度或烃类杂质的含量(质量分数),%;试样中组分讠的峰面积;
-
9 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9.1 仪器核查
9.1.1采用本方法测定样品时,仪器性能对定量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在试验前应采用质量控制样品对仪器的定量准确性和分离性能进行核查。质量控制样品可按7.1.1配制或采用市售的有证标准样品。 9.1.2按7.1.2调整气相色谱仪。 将适量的质量控制样品注人色谱仪。测量所有组分的色谱峰面积,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 9.1.3根据表2所列有效碳数校正因子,按式(6)计算质量控制样品中苯乙烯的纯度及各杂质的含量 (质量分数)w;,以%计。
wW; = ZA.f. f;A,
X 100
.............(6)
式中: f 组分i的有效碳数质量校正因子,见表2; A;一一质量控制样品或试样中组分i的峰面积,
9.1.4对比质量控制样品各组分的测定结果和质量控制样品的标称值,苯乙烯纯度差值应不超过 0.04%(质量分数),其他杂质组分的回收率均应在90%~110%之间。满足该条件时才可进行样品分析。
表 2 各组分的有效碳数质量校正因子
组分非芳烃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正丙苯异丙苯丙烯基苯二氢噻嘴 2-乙烯基噻吩苯乙烯
有效碳数质量校正因子
1.000 0 0.919 5 0.927 1 0.9271 0.927 1 0.927 1 0.932 9 0.932 9 0.932 9 1.534 2b 1.234 0b 0.921 0
6 ICS 71.080.15 G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688.1—2019 代替GB/T12688.1—2011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Test method of styrene for industrial usePart 1:Determination of
purity and hydrocarbon impuritiesGas chromatography
2020-05-01实施
2019-06-0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2688.1—2019
前言
GB/T12688《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第3部分:聚合物含量的测定;第4部分: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第5部分:总醛含量的测定滴定法;第8部分: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第9部分:微量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第10部分含氧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GB/T1268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2688.1一2011《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与GB/T12688.1一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可测定杂质的种类,调整了测定范围(见1.2、4.2、图1、图2,2011年版的1、4.2、图1、 图2);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6678(见第2章,2011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气相色谱仪的要求(见5.1,2011年版的5.1);修改了典型色谱操作条件(见表1,2011年版的表1);修改了公式(1)厂见公式(1),2011年版的公式(1)1 修改了图2(见图2,2011年版的图2);增加了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及相关内容(见第9章);删除了外标法及相关内容(2011年版的第8章)修改了重复性限,增加了再现性限(见第11章,2011年版的第11章)。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
油化工研究院、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新华粤华德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史阳阳、崔广洪、姜连成、范晨亮、刘朝霞、曾远森、车金凤、王敏、成红、乔建军。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688.1—1990,GB/T12688.1—1998,GB/T12688.1—2011。
1 GB/T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警示一一本部分并不是旨在说明与其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与
健康措施,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1范围
GB/T12688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业用苯乙烯的纯度及烃类杂质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适用于纯度(质量分数)不低于99%、烃类杂质浓度(质量分数)范围为0.001%1.000%的
苯乙烯的测定。
注:典型的烃类杂质包括: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正丙苯、间甲乙苯、对甲乙苯、丙烯基苯、α
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苯乙炔及其他杂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3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方法提要
3.1内标法
在本部分规定的条件下,将适量含内标物的试样注人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色谱仪苯乙烯与烃类杂质组分在色谱柱上被有效分离,测量除苯乙烯组分外所有峰的峰面积,以内标法计算各烃类杂质的含量。用100.00减去烃类杂质的总量,以计算苯乙烯的纯度。 3.2 校正面积归一法
在本部分规定的条件下,将适量试样注人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色谱仪。苯乙烯与烃类杂质组分在色谱柱上被有效分离,测量所有峰的峰面积,以实测校正面积归一化法或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含量。
4试剂和材料
4.1内标物:正庚烷、甲苯或其他合适的化合物,纯度应大于99%(质量分数)。 4.2标准试剂: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正丙苯、间甲乙苯、对甲乙苯、丙烯基苯、
1 GB/T12688.1—2019
二氢噻哺、2-乙烯基噻盼、α-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苯乙炔,各标准试剂纯度不低于 99%(质量分数)。若标准试剂纯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对其在校准混合物中的组成进行修正 4.3 :苯乙烯:用作测定校正因子的基液,纯度应不低于99.9%(质量分数)。 4.4 氮气:纯度大于99.995%(体积分数)。 4.5 氨气:纯度大于99.995%(体积分数)。 4.6 氢气:纯度大于99.995%(体积分数)。 4.7 空气:无油,经硅胶、分子筛充分干燥和净化。
5 仪器和设备
5.1 气相色谱仪:应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进样分流装置。对本部分所规定的最低测定浓度下的烃类组分所产生的峰高应至少大于噪声的两倍
当采用实测校正面积归一化法和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法分析样品时,仪器的动态线性范围应满足定量要求。 5.2 2记录系统: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5.3 3微量注射器或自动进样器,1μL~10μL。
色谱柱: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色谱条件见表1。满足本部分所规定的分离效果和定量要求的其他
5.4
色谱柱和条件均可采用。 5.5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5.6 容量瓶:100mL。
表1 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
色谱柱
A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PEG20M
B 弹性石英毛细管键合FFAPb
柱管材料固定相柱长/m 液膜厚度/μm 柱内径/mm 柱温/℃ 检测器载气载气流量/(mL/min)补充气补充气流量/(mL/min) 进样体积/uμL 分流比检测器温度/℃ 进样口温度/℃ 氢气流量/(mL/min)空气流量/(mL/min)
60 0.32 0.50 85
60 0.32 0.50 80
FID
氮气 2.0~2.5
氮气 1.8~2.0
氨气 2.0~2.5
氮气 1.6~2.0
氮气 30
0.5~1.0 80 : 1 250 250 30 275
0.5~1.0 100 : 1 250 250 30 275
"PEG20M为聚乙二醇20M。 bFFAP为聚乙二醇20M与2-硝基对苯二甲酸的反应产物
2 GB/T 12688.1—2019
6样品
按照GB/T3723、GB/T6678和GB/T6680规定的安全和技术要求采取样品。
7内标法
7.1校正因子的测定 7.1.1校准混合物溶液A:含有适当含量的典型烃类杂质的混合物,用苯乙烯(4.3)配制。称量所有烃类杂质(4.2)组分,称准至0.0001g。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精确至0.0001%(质量分数)。配制的苯乙烯纯度和烃类杂质含量应与待测试样相近(可适当分步稀释)。亦可采用外购的有证标准样品。 7.1.2按照仪器说明书,在色谱仪中安装并老化色谱柱。调节仪器至表1推荐的操作条件,待仪器稳定后即可开始测试。 7.1.3在推荐的色谱条件下把适量的苯乙烯(4.3)注入色谱仪,检查是否存在干扰内标物(4.1)的烃类杂质,如果该苯乙烯中的烃类杂质与所选的内标物同时出峰,则应改用其他合适的内标物。 7.1.4校准混合物溶液B:在事先装有约75mL的校准混合物溶液A的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人 50L(或适量)内标物,再用校准混合物溶液A稀释至刻度。若用正庚烷作内标,正庚烷的密度为 0.684g/cm,苯乙烯的密度为0.906g/cm,则该溶液中内标物的浓度为0.0377%(质量分数)。 7.1.5含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另取苯乙烯(4.3),按7.1.4的方法加人内标物,用于测定存在于该苯乙烯中的烃类杂质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值。 7.1.6将适量的含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7.1.5)和校准混合物溶液B(7.1.4)注人色谱仪,以获得色谱图。各重复测定三次,测量除苯乙烯以外的所有色谱峰的面积,包括内标峰。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典型色谱图见图1。
1o
A
说明:
正庚烷; 2- 乙苯;
苯乙烯; 10 丙烯基苯; 11- 二氢噻喃; 12 2-乙烯基噻吩; 13- α-甲基苯乙烯; 14 间、对甲基苯乙烯; 15 苯乙炔。
1-
9
对二甲苯;间二甲苯;
3 4-
5 异丙苯; 6 邻二甲苯;
正丙苯;
2
8 间、对甲乙苯;
图1内标法典型色谱图
7.1.7按式(1)计算各烃类杂质相对于内标物的质量校正因子。
3 GB/T12688.1—2019
Wis
·(1 )
f: =
(A,/A,-A/A)
式中: f: Wis w; A; A. Aa Asbh A/Ash 各组分三次质量校正因子(f,)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分的
烃类杂质i相对于内标物的质量校正因子;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烃类杂质i的含量(质量分数),%;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在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在校准混合物溶液B中内标物的峰面积;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中的烃类杂质的峰面积:配有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中的内标物的峰面积;三次重复测定的含内标物的苯乙烯基液烃类杂质i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平均值。
质量校正因子;,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2试样测定 7.2.1按7.1.4的方法将内标物加人到苯乙烯试样中,计算内标物的含量,精确至0.0001%(质量分数)。 7.2.2 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将7.2.1得到的苯乙烯试样注人色谱仪,测量除苯乙烯外所有的杂质峰面积,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 7.3 结果计算 7.3.1 苯乙烯试样中各烃类杂质的含量按式(2)计算:
A.'fw.
(2)
w; :
A.
式中: w; A," 试样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f:
试样中烃类杂质i的含量(质量分数),%;
烃类杂质i相对于内标物的质量校正因子;
w" 试样中内标物的含量(质量分数),%; A 试样中内标物的峰面积。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采用临近组分校正因子计算。
7.3.2按式(3)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
wp=100-w
·(3)
式中: Wp Zw; 本方法测得的试样中烃类杂质的总量(质量分数),%。
苯乙烯试样的纯度(质量分数):%:
实测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8
8.1 校正因子的测定 8.1.1 按7.1.1配制校准混合物溶液A。
4 GB/T12688.1—2019
8.1.2按7.1.2调整色谱仪,并在仪器稳定运行后,准确抽取相同体积的苯乙烯基液(4.3)和校准混合物溶液A注人色谱仪,各重复测定三次。典型色谱图见图2。测量所有色谱峰的面积,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
2
=
M
说明: 1-
苯乙烯;丙烯基苯;
乙苯; 2- 对二甲苯;
8 9 10 二氢噻; 11- 2-乙烯基噻盼; 12 α-甲基苯乙烯; 13 间、对甲基苯乙烯; 14- 苯乙炔。
间二甲苯;异丙苯;
3- N 5 邻二甲苯; 6 正丙苯; T
间、对甲乙苯;
图2面积归一化法典型色谱图
8.1.3按式(4)计算各组分相对于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Am; (A,-Ab)m
f:
·(4)
式中: f' 苯乙烯或烃类杂质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00); A
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苯乙烯的峰面积: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质量,单位为克(g);在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烃类杂质i的峰面积;
m; A; Aib 苯乙烯基液中烃类杂质i三次测定峰面积的平均值;
校准混合物溶液A中苯乙烯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各组分三次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组
分的质量校正因子于,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2试样测定
在与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相同色谱条件下,将适量苯乙烯试样注入色谱仪.测量苯乙烯和所有烃类杂
质的色谱峰面积。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 8.3结果计算
按式(5)计算苯乙烯试样的纯度或烃类杂质的含量。
A.J' EA.F'
X 100
(5)
W:
5 GB/T12688.1—2019
式中: W; A; 了";一—组分i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苯乙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00)。 对少数不能获得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烃类杂质组分,采用临近组分校正因子计算
苯乙烯试样的纯度或烃类杂质的含量(质量分数),%;试样中组分讠的峰面积;
-
9 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
9.1 仪器核查
9.1.1采用本方法测定样品时,仪器性能对定量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在试验前应采用质量控制样品对仪器的定量准确性和分离性能进行核查。质量控制样品可按7.1.1配制或采用市售的有证标准样品。 9.1.2按7.1.2调整气相色谱仪。 将适量的质量控制样品注人色谱仪。测量所有组分的色谱峰面积,其中苯乙烯与丙烯基苯若未达到基线分离,丙烯基苯的色谱峰应按照拖尾峰斜切处理。 9.1.3根据表2所列有效碳数校正因子,按式(6)计算质量控制样品中苯乙烯的纯度及各杂质的含量 (质量分数)w;,以%计。
wW; = ZA.f. f;A,
X 100
.............(6)
式中: f 组分i的有效碳数质量校正因子,见表2; A;一一质量控制样品或试样中组分i的峰面积,
9.1.4对比质量控制样品各组分的测定结果和质量控制样品的标称值,苯乙烯纯度差值应不超过 0.04%(质量分数),其他杂质组分的回收率均应在90%~110%之间。满足该条件时才可进行样品分析。
表 2 各组分的有效碳数质量校正因子
组分非芳烃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正丙苯异丙苯丙烯基苯二氢噻嘴 2-乙烯基噻吩苯乙烯
有效碳数质量校正因子
1.000 0 0.919 5 0.927 1 0.9271 0.927 1 0.927 1 0.932 9 0.932 9 0.932 9 1.534 2b 1.234 0b 0.921 0
6
上一章:HG/T 4701-2014 电池用磷酸铁 下一章:GB/T 13549-2016 工业氯磺酸

相关文章

GB/T 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2688.1-2019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第1部分:纯度及炷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2688.1-2011 工业用苯乙烯试验方法 第1部分:纯度和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H/T 1492-2020 工业用1-丁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SH/T 1492-2020 工业用1-丁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SH/T 1798-2015 工业用1-己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6017-2021 工业用丁二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6017-2021 工业用丁二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