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20.10 J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349—2011 代替GB/T14349—1993
板料折弯机 精度 Press brake--Testing of the accuracy
2011-06-16发布
2012-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麦数码防伤
发布
GB/T14349-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4349—1993《板料折弯机精度》。 本标准与GB/T14349--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精度检验的一般要求(见3.1);修改和增加了工作精度检验时对试件的要求(见3.2);修改了预调检验表示方式(见3.1.1);修改和调整了几何精度(见4.1);修改和调整了工作精度(见4.2)。
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冲剪机床厂、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安徽三力机床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力丰机床有限公司、沈阳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明、郭伟、蔡礼泉、陈道宝、杨承寿、陈文进、岳春娟、刘冰莲,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349—1993。
-
GB/T14349—2011
板料折弯机 精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料折弯机的精度检验、检验精度允许值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的板料折弯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923-2009锻压机械精度检验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检验说明
3. 1 一般要求 3. 1.1 在精度检验前应调整板料折弯机的安装水平,机床调平后,在纵、横方向均不应超过0.20/ 1000. 3.1.2 几何精度的检验应在无负载的条件下进行。 3.1.3 工作精度应在满负荷试验后进行检验。 3.1.4 在精度检验过程中,不应对影响精度的机构和零件进行调整。 3.1.5 精度检验和检验用量检具应符合GB/T10923的规定。 3.1.6 当实际测量长度小于允差规定长度时,应按实际测量长度折算,其折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微米位数。 3. 1.7 试件长度、宽度极限偏差为士2mm,试件厚度极限偏差为士0.3mm。 3. 2 工作精度检验条件 3.2.1 试件长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单位为毫米
工作台长度L ≤2 000 >2000~3200 >3200~5 000
试件长度1
L 2 000 3 000 4 000
>5 000
3.2.2 试件宽度不应小于100mm。 3.2.3 试件厚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
1
GB/T 14349—2011
表 2
公称力/kN ≤1 000 >1 000~2500 >2500~6300
试件厚度/mm
2 3 4 6
>6 300
3.2.4 试件材料为Q235A钢板,其抗拉强度≤450MPa。 3.2.5 试件件数不应少于3件。 3.2.6 试验用下模开口尺寸为试件厚度的8倍~10倍。 3.2.7 试件应放置在工作台中间位置。 3.2.8 试件折弯角度为90°。 3.2.9 从距试件的端部100mm处开始测量。 3.2.10 热切割的试件,需经机械加工去除热应力影响区。
4 精度检验
4. 1 几何精度 4. 1.1 工作台面的平面度 4. 1.1. 1 允差 4.1.1.1.1 工作台面平面度的纵向允差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单位为毫米
允 差 0. 06 0. 08 0.10 0.12 0.14 0.18
工作台长度 ≤2000 >2000~3200 >3200~4000 >4000~5000 >5000~6300
>6 300
4. 1.1.1.2 工作台面平面度的横向允差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单位为毫米
允 差
工作台长度 ≤3200 >3 200
工作台宽度≤500
工作台宽度>500~800
0. 02 0. 04
0. 03 0. 06
2
GB/T 14349-2011
4.1.1.2检验方法 4.1.1.2.1纵向
按照GB10923--2009的5.3.2.4.2,在距工作台端面50mm处起将水平仪或光学仪器按图1所示方位首尾相接(水平仪跨距可在100mm~500mm之间)放置在工作台面上,依次测取读数,然后用图解法确定其误差值(对于工作台有预凸或补偿装置的板料折弯机,本项不检查)。
图1纵向
4.1.1.2.2横向
按照GB10923-2009的5.3.2.4.2,将水平仪或光学仪器按图2所示方位放置在工作台面上测量,测取读数,全长上测量不少于3处,误差以测取读数的最大差值计(对于工作台有预凸或补偿装置的板料折弯机,本项不检查)。
000000
图2模向
4.1.2与上模贴合面的水平支承面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 4.1.2.1允差 4.1.2.1.1纵向
与上模贴合面的水平支承面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的纵向允差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 5
单位为毫米
工作台长度 ≤1 600 >1600~2500 >2500~4000 >4 000~6300
纵向允差 0.12 0.16 0.18 0.20 0. 22
>6 300
4.1.2.1.2横向
与上模贴合面的水平支承面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的横向允差应符合表6的要求。
3
GB/T14349—2011
表 6
单位为毫米
横向允差 0. 04 0.10
水平支承面宽度
50 >50~100
注:滑块的前端只许向下偏。
4.1.2.2检验方法 4.1.2.2.1纵向
按照GB10923一2009的5.4.1.2.1,当滑块停在下极限位置时,在工作台的A处放一个指示表(见图3),使指示表测头触及与上模贴合的水平支承面,读出示值,在B处重复上述检验。误差按A、B两处指示表的读数差值计。
中品
f9
图3纵向
4.1.2.2.2横向
按照GB10923一2009的5.4.1.2.1,当滑块停在下极限位置时,在工作台的A(见图3)处放-指示表(见图4),使指示表测头触及与上模贴合的水平支承面,前后移动指示表并读出示值差,在B处重复上述检验。误差按A、B两处中差值较大者计,A、B两处分别距工作台端面50mm处(对于工作台有预凸或补偿装置的板料折弯机不作检验)。
图4横向
4.1.3滑块行程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下动式为滑块行程对上横梁与上模贴合的水平支承面的垂直度) 4.1.3.1允差
滑块行程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的允差应符合表7的要求。
4
GB/T 14349—2011
表 7
单位为毫米
滑块行程 ≤100 >100~250 >250~500
允 差 0. 20 0. 25 0. 40
注:滑块向下运行时,只许滑块向内偏向机架一面。
4.1.3.2 检验方法
按照GB10923-—2009的5.5.2.2.1,在工作台的A处放一把角尺,指示表紧固在滑块上或上横梁上,使指示表测头触及角尺检验面(见图5),当滑块向下最大行程时读出示值差。在B处重复上述检验。A和B测量部位见图3,误差按A、B两处中较大的值计(下动式:在上横梁与上模贴合的水平支承面上紧固一角尺,将指示表固定在滑块上,使指示表的测头触及角尺检验面,当滑块向上运行至最大行程时,分别在A、B(见图3)两处测量,误差以读数差值较大者计)。
图5
4.2工作精度 4.2.1试件折弯角度 4.2.1.1允差
试件折弯角度的允差为士1°(在全长上)。 4.2.1.2 检验方法
按照GB10923--2009的6.2.3,将万能角度尺靠在折弯试件(见图6)的外表面上依次多处测量(每米至少三处),误差以测得的最大、最小角度与规定折弯角度90°的差值计。
5
GB/T14349—2011
图6
4.2.2 试件折弯直线度 4.2.2.1 允差
在1000mm长度上为0.65mm。 4.2.2.2 检验方法
按照GB10923--2009的6.2.1.2,将长度1000mm平尺的检验面靠在折弯试件(见图7)的棱边上,用塞尺测量两者之间的间隙,误差以任意一米长度内的最大间隙值计。
工件
8
平尺/
图7
4.2.3 :两次折弯试件
如试件材料应力差异较大,允许用两次折弯的折弯试件(见图8)对机床工作精度进行检验,方法应符合4.2.1.2和4.2.2.2。
0 A
nr
图8
6
ICS 25.120.10 J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349—2011 代替GB/T14349—1993
板料折弯机 精度 Press brake--Testing of the accuracy
2011-06-16发布
2012-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麦数码防伤
发布
GB/T14349-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4349—1993《板料折弯机精度》。 本标准与GB/T14349--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精度检验的一般要求(见3.1);修改和增加了工作精度检验时对试件的要求(见3.2);修改了预调检验表示方式(见3.1.1);修改和调整了几何精度(见4.1);修改和调整了工作精度(见4.2)。
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冲剪机床厂、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安徽三力机床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力丰机床有限公司、沈阳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明、郭伟、蔡礼泉、陈道宝、杨承寿、陈文进、岳春娟、刘冰莲,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349—1993。
-
GB/T14349—2011
板料折弯机 精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料折弯机的精度检验、检验精度允许值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的板料折弯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923-2009锻压机械精度检验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检验说明
3. 1 一般要求 3. 1.1 在精度检验前应调整板料折弯机的安装水平,机床调平后,在纵、横方向均不应超过0.20/ 1000. 3.1.2 几何精度的检验应在无负载的条件下进行。 3.1.3 工作精度应在满负荷试验后进行检验。 3.1.4 在精度检验过程中,不应对影响精度的机构和零件进行调整。 3.1.5 精度检验和检验用量检具应符合GB/T10923的规定。 3.1.6 当实际测量长度小于允差规定长度时,应按实际测量长度折算,其折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微米位数。 3. 1.7 试件长度、宽度极限偏差为士2mm,试件厚度极限偏差为士0.3mm。 3. 2 工作精度检验条件 3.2.1 试件长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单位为毫米
工作台长度L ≤2 000 >2000~3200 >3200~5 000
试件长度1
L 2 000 3 000 4 000
>5 000
3.2.2 试件宽度不应小于100mm。 3.2.3 试件厚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
1
GB/T 14349—2011
表 2
公称力/kN ≤1 000 >1 000~2500 >2500~6300
试件厚度/mm
2 3 4 6
>6 300
3.2.4 试件材料为Q235A钢板,其抗拉强度≤450MPa。 3.2.5 试件件数不应少于3件。 3.2.6 试验用下模开口尺寸为试件厚度的8倍~10倍。 3.2.7 试件应放置在工作台中间位置。 3.2.8 试件折弯角度为90°。 3.2.9 从距试件的端部100mm处开始测量。 3.2.10 热切割的试件,需经机械加工去除热应力影响区。
4 精度检验
4. 1 几何精度 4. 1.1 工作台面的平面度 4. 1.1. 1 允差 4.1.1.1.1 工作台面平面度的纵向允差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单位为毫米
允 差 0. 06 0. 08 0.10 0.12 0.14 0.18
工作台长度 ≤2000 >2000~3200 >3200~4000 >4000~5000 >5000~6300
>6 300
4. 1.1.1.2 工作台面平面度的横向允差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单位为毫米
允 差
工作台长度 ≤3200 >3 200
工作台宽度≤500
工作台宽度>500~800
0. 02 0. 04
0. 03 0. 06
2
GB/T 14349-2011
4.1.1.2检验方法 4.1.1.2.1纵向
按照GB10923--2009的5.3.2.4.2,在距工作台端面50mm处起将水平仪或光学仪器按图1所示方位首尾相接(水平仪跨距可在100mm~500mm之间)放置在工作台面上,依次测取读数,然后用图解法确定其误差值(对于工作台有预凸或补偿装置的板料折弯机,本项不检查)。
图1纵向
4.1.1.2.2横向
按照GB10923-2009的5.3.2.4.2,将水平仪或光学仪器按图2所示方位放置在工作台面上测量,测取读数,全长上测量不少于3处,误差以测取读数的最大差值计(对于工作台有预凸或补偿装置的板料折弯机,本项不检查)。
000000
图2模向
4.1.2与上模贴合面的水平支承面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 4.1.2.1允差 4.1.2.1.1纵向
与上模贴合面的水平支承面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的纵向允差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 5
单位为毫米
工作台长度 ≤1 600 >1600~2500 >2500~4000 >4 000~6300
纵向允差 0.12 0.16 0.18 0.20 0. 22
>6 300
4.1.2.1.2横向
与上模贴合面的水平支承面对工作台面的平行度的横向允差应符合表6的要求。
3
GB/T14349—2011
表 6
单位为毫米
横向允差 0. 04 0.10
水平支承面宽度
50 >50~100
注:滑块的前端只许向下偏。
4.1.2.2检验方法 4.1.2.2.1纵向
按照GB10923一2009的5.4.1.2.1,当滑块停在下极限位置时,在工作台的A处放一个指示表(见图3),使指示表测头触及与上模贴合的水平支承面,读出示值,在B处重复上述检验。误差按A、B两处指示表的读数差值计。
中品
f9
图3纵向
4.1.2.2.2横向
按照GB10923一2009的5.4.1.2.1,当滑块停在下极限位置时,在工作台的A(见图3)处放-指示表(见图4),使指示表测头触及与上模贴合的水平支承面,前后移动指示表并读出示值差,在B处重复上述检验。误差按A、B两处中差值较大者计,A、B两处分别距工作台端面50mm处(对于工作台有预凸或补偿装置的板料折弯机不作检验)。
图4横向
4.1.3滑块行程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下动式为滑块行程对上横梁与上模贴合的水平支承面的垂直度) 4.1.3.1允差
滑块行程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的允差应符合表7的要求。
4
GB/T 14349—2011
表 7
单位为毫米
滑块行程 ≤100 >100~250 >250~500
允 差 0. 20 0. 25 0. 40
注:滑块向下运行时,只许滑块向内偏向机架一面。
4.1.3.2 检验方法
按照GB10923-—2009的5.5.2.2.1,在工作台的A处放一把角尺,指示表紧固在滑块上或上横梁上,使指示表测头触及角尺检验面(见图5),当滑块向下最大行程时读出示值差。在B处重复上述检验。A和B测量部位见图3,误差按A、B两处中较大的值计(下动式:在上横梁与上模贴合的水平支承面上紧固一角尺,将指示表固定在滑块上,使指示表的测头触及角尺检验面,当滑块向上运行至最大行程时,分别在A、B(见图3)两处测量,误差以读数差值较大者计)。
图5
4.2工作精度 4.2.1试件折弯角度 4.2.1.1允差
试件折弯角度的允差为士1°(在全长上)。 4.2.1.2 检验方法
按照GB10923--2009的6.2.3,将万能角度尺靠在折弯试件(见图6)的外表面上依次多处测量(每米至少三处),误差以测得的最大、最小角度与规定折弯角度90°的差值计。
5
GB/T14349—2011
图6
4.2.2 试件折弯直线度 4.2.2.1 允差
在1000mm长度上为0.65mm。 4.2.2.2 检验方法
按照GB10923--2009的6.2.1.2,将长度1000mm平尺的检验面靠在折弯试件(见图7)的棱边上,用塞尺测量两者之间的间隙,误差以任意一米长度内的最大间隙值计。
工件
8
平尺/
图7
4.2.3 :两次折弯试件
如试件材料应力差异较大,允许用两次折弯的折弯试件(见图8)对机床工作精度进行检验,方法应符合4.2.1.2和4.2.2.2。
0 A
nr
图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