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20.30 J 61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717--2010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
Hot chamber die casting machines for magnesium alloys
2011-07-01实施
2010-12-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5717—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领威科技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伊之密精密压铸科技有
限公司、宁波东方压铸机床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相尚、卢军、杨晓娟、李业军、陈忠芳。
H
GB/T25717—2010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镁合金热室压铸机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精度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镁合金压铸件的热室压铸机(以下简称压铸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3766--2001,eqvISO4413:1998)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05,IDT) GB/T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7932一2003,ISO4414:1998,IDT) GB/T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5706.1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基本术语和方法(GB/T15706.1--2007,
ISO12100-1:2003.IDT
GB/T15706.2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技术原则(GB/T15706.2-2007,ISO12100-2: 2003,IDT)
GB/T17421.1-1998 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 (eqvISO230:1996)
GB20906压铸单元安全技术要求 GB23821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23821--2009,ISO13857:2008,IDT) JB/T5365.1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重量法 JB/T5365.2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 显微镜法 JB/T6331.2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 声压级测定 JB/T8356.1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GB/T25717—2010
3. 1
顶出力ejectionforce 压铸机顶出铸件时,推杆板受到顶出机构所施加的静压力。
3. 2
项出行程ejectionstroke 压铸机顶出机构的最大运动距离。
3. 3
最大射料量(Mg) mostmetal shotweight 一次允许压射进入到模腔的最大镁合金液重量。
3. 4
喷嘴位置shotposition 喷嘴在定模安装板上所处的位置。
3.5
次空循环时间oncedrycycletime 压铸机按机动顺序所作的一次空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一次空循环时间指:合模、压射、压射回程、开
模、顶出、项出返回等诸动作时间的总和。 3.6
拉杠之间的内尺寸 spacebetweentiebars 压铸机拉杠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内尺寸。
3.7
压铸模厚度dieheight 压铸模合紧时的厚度,即压铸模合紧时压铸机动模安装板与定模安装板之间的距离。
3.8
压射室直径diameterofpressurechamber 压射室内孔直径。
3. 9
番能器 accumulator 液压管路中储存液体和气体压力介质的一种容器,压力液体将容器内的气体压缩,工作时气体膨
胀,储存能量输出,主要作为液体动力的补充来源。 3.10
蓄能器压降accumulatorpressuredrop 蓄能器释放能量后蓄能器内压力的降低值。
3. 11
模垫moldpad 空压射试验时,代替压铸模承受锁模力和压射力的垫块其工作表面的粗糙度Ra值为0.8um;工作表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2/300。
3.12
慢速调试slowspeedtesting 使压铸机作缓慢动作或低压而缓慢动作的一种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常用于调试或寻找故障。
3. 13
慢压射slowinjection 压射冲头从初始位置到液态金属到达内浇口时的动作过程。
2
GB/T25717—2010
3.14
快压射fastinjection 在慢压射结束后压射冲头将液态金属快速压射充填型腔的过程。
3.15
慢压射速度 slowinjectionspeed 在慢压射过程中压射冲头的平均速度。
3. 16
快压射速度 fast injection speed 快压射过程中压射冲头的平均速度。
3.17
最大空压射速度 maximum dry injection speed 在空压射情况下的最大快压射速度。
4 基本参数 4.1 压铸机主参数为锁模力。 4.2 压铸机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镁合金热室压铸机基本参数
项目内容锁模力/kN
基本参数
1000
1 600
2 000
2 800
4 000
拉杠之间的内尺寸(水平×垂直)/mm 动模安装板行程L
409X409
460×460
510X510
560X560
620X620
300
380
400
460
550
mm 压铸型厚度/mm (min~max) 压射位置(0为中心)
170~550
250~550
250~650
300~750
150~450
0,-80
0,-80
0,-100
0,125
0,125
mm 压射力/kN 压射室直径/mm 射料量(Mg)/kg
130 70,80,90
89 55,60,65
108 60,65,70
158 70,80,90
185 80,90,100 1.6,2,2.4
0.48,0.57,0.67 0.5,0.6,0.7 0.8,1.15,1.5 1,1.35,1.7
液压项出器顶出力/kN 液压顶出器顶出行程
108
70
108
158
185
95
70
100
100
120
mm
6
7 175 340
次空循环时间/s 压射行程/mm 离嘴行程/rmm 系统工作压力
5 150 250
6 150 315
7 200 340
230 340 14
14
14
14
14
MPa
3
GB/T25717--2010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压铸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1.2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应符合GB/T3766和GB/T7935的有关规定。 5.1.3电气系统应符合GB5226.1的有关规定。 5.1.4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有关规定。 5.1.5压铸机上应有铭牌和液压、气动等系统的指示操作、润滑、安全等标牌。铭牌和标牌的内容、标志应正确,并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压铸机上允许镶、铸出清晰的厂名和商标。 5.1.6压铸机应有可靠的润滑装置,锁模力在1600kN以上的压铸机应采用集中润滑系统,并应有检测功能和声光报警提示。 5.1.7压铸机压射缸应有工艺参数测试用传感器接口。 5.1.8液压系统应畅通无渗漏,在连续工作时工作液温度不应超过55℃,当超过上述温度时应自动报警。 5.1.9工作介质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压铸机液压系统清洁度应符合JB/T5365.2的规定,清洁度代码为23/20。 5.1.10各操纵机构调节阀杆装配后应灵活可靠、定位准确。 5.1.11对有承压通道的铸造零件,应经过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额定压力的1.5倍,保压时间为 3min,不应有渗漏及零件损坏等不正常现象。 5.1.12压铸机应有手动、半自动、自动工作模式。 5.1.13压铸机随机供应的技术文件至少应包括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明书、装箱单,使用说明书应符合 GB/T9969的规定。 5.2精度要求 5.2.1拉杠相互间的平行度应小于表2中的a1值。 5.2.2动模安装板与定模安装板工作表面间的平行度应小于表2中的α值。 5.2.3动模安装板、定模安装板与拉杠的垂直度0.2mm/1000mm。 5.3整机外观质量 5.3.1整机外观应清洁美观,外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凸起、凹陷等缺陷。 5.3.2油漆表面应色泽均匀,漆层牢固,无起泡、剥落等缺陷。 5.3.3外露焊缝应平滑、均匀、不应有脱焊、虚焊现象。 5.3.4外露加工表面不应有磕碰、划伤和锈蚀现象。 5.3.5 压铸机的零、部件外露结合面的边缘应整齐,不应有明显的错位现象。 5.3.6装人沉孔的螺钉不应有突出零件表面;固定销一般应略凸出于零件表面;螺栓尾端应略凸出于螺母端面。 5.3.7电镀、发蓝、发黑零件的保护层应完整,不应有褪色、脱落和锈蚀现象。 5.3.8机器上的各种管路、线路的外露部分,应布置紧凑、排列整齐、固定牢靠,不应与其他零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 5.4主要压射性能
最大空压射速度应大于6m/s。 5.5菁能器 5.5.1每压射一次,蓄能器的压力下降不得超过工作压力的10%。 5.5.2蓄能器系统应设有释放或切断蓄能器液体压力的装置,蓄能器只允许充氮气。 5.5.3蓄能器应符合GB150的要求。 4
GB/T25717—2010
5.6整机噪声
在空运转条件下,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 应特别考虑以下因素:
一选择低噪声泵;气动能量的释放,考虑采用消声器和废气过滤器;一采取特别的紧固措施降低管路的振荡噪声;一采用加强带或降噪材料,减轻面板的振动,降低噪声水平; ——尽可能将产生噪声设备远离有人的区域;采用声学封闭或其他设备隔离噪声。
-
5.7安全要求 5.7.1安全卫生设计应符合GB5083的规定,压铸机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3、GB2894 的规定。保护装置应按GB/T15706.1、GB/T15706.2和GB20906的规定进行设计。安全距离应符合GB23821的规定。 5.7.2锁模机构应设有电气、液压安全联锁保护装置。 5.7.3压铸机应有防止机器误动作的可靠措施。急停装置应灵敏可靠。 5.7.4机器运行中的危险区域应加保护罩或保护网。 5.7.5压铸型危险区的安全防护要求: 5.7.5.1压铸机的锁模机构应在合型后保证压铸型可靠锁紧。合、锁模程序应与压射程序联锁,以避免未完成锁模程序前进行压射。 5.7.5.2为防止开模后动模安装板在合模方向上意外的运动,应设置防止误合模保护装置。 5.7.5.3压铸模区必须设置防护装置(防护门、防护罩或挡板),以对所有易遭受危险的人员(操作、调节、维修、润滑、清洁或其他有可能进入的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5.7.5.4各类防护装置的选用、设计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T15706.2和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 5.7.5.5防护装置应同控制系统保持联锁,在防护装置未进人正确位置时,压铸机不能启动合模动作。 5.7.5.6在压铸机循环的合模环节,分型面的防护门应能一直连续的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必须等到压射活塞开始返回时,分型面防护门方可打开。 5.7.5.7压铸模合模应采用双手控制。双手控制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9.2.6.2的型式的规定。 5.7.5.8 压铸机的设计应能保证在熔融金属被压射人铸型后至少达到工艺要求的最短时间后开模,在这段时间中,压铸机所有的其他控制均应处于联锁状态。 5.8熔炉安全设计要求 5.8.1熔炉设计应配备可靠的保护气体供应系统。 5.8.2熔炉炉盖内管线配置要能使保护气体平均分布于液面。 5.8.3炉体与炉盖的接合设计应确保镁液及保护气体不会泄漏。 5.8.4 控制系统应配备实时璃漏镁的检测与报著装置。 5.8.5应配备过量浇注保护装置,防止过量浇注镁液溢出导致危险。 5.8.6控制系统应配置紧急开关,紧急开关应能切断熔炉的主电回路。 5.9耐热零件要求 5.9.1鹅颈壶、压射头、活塞环、射嘴身、射嘴头等耐热零件应按规定的材质、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进行生产,保证使用寿命要求和安全要求。 5.9.2首次安装鹅颈壶、压射头等直接与镁液接触的耐热零件时,应先预热至450℃。 5.9.3暂停一段时间再开机时,压铸前应先将射嘴头头部的镁残留物清理干净。 5.10成套性 5.10.1镁合金压铸机的成套性范围包括:各种密封元件备件清单、专用工具及附件。
5
GB/T25717—2010
5.10.2根据用户需要,可向制造厂提供压铸件切边的压力机、浇料装置、取件装置、喷涂装置、液压抽芯装置、锁模力显示装置和压铸工艺参数测试装置等组成的成套机组。 5.11空运转要求 5.11.1 压铸机在出厂前应进行空运转试验,空运转时间不应少于4h。 5.11.2 开、合模速度应灵敏可调。 5.11.3 压射速度应灵敏可调。 5.11.4 压铸机紧固联接处不应松动。 5.11.5 电气控制系统应灵敏可靠。 5.11.6 压铸机在空运转条件下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 5.11.7 急停装置应灵敏可靠。 5.12负荷运转要求 5.12.1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实物压铸过程中,各种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5.12.2 每压射一次,蓄能器的压力下降值不应超过工作压力的10%。 5.12.3 在进行实物压铸过程中,应达到6.11所规定的要求。 6检测及试验方法 6.1线性尺寸表示的参数可用相应的长度测量工具直接测量。 6.2锁模力的检测 6.2.1检测条件
a): 被检测拉杠和试验块的温度为室温。 b)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应为额定工作压力。
6.2.2检测方法
采用传感式锁模力测试仪进行检测。 a): 把试验块安装在固定模板中心位置处。 b)在每根接杆上按图用专用扭力扳手装上测试仪。 c) 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d)合模8次,从显示器上读取应变量ε的平均值。
8
中
T
中
中
5
1--~-测试传感器; 2动模安装板; 3- 一测试传感器; 4---模垫; 5-定模安装模板。
图1锁模力的检测
6
ICS 25.120.30 J 61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717--2010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
Hot chamber die casting machines for magnesium alloys
2011-07-01实施
2010-12-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5717—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领威科技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伊之密精密压铸科技有
限公司、宁波东方压铸机床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相尚、卢军、杨晓娟、李业军、陈忠芳。
H
GB/T25717—2010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镁合金热室压铸机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精度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镁合金压铸件的热室压铸机(以下简称压铸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3766--2001,eqvISO4413:1998)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05,IDT) GB/T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7932一2003,ISO4414:1998,IDT) GB/T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5706.1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基本术语和方法(GB/T15706.1--2007,
ISO12100-1:2003.IDT
GB/T15706.2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技术原则(GB/T15706.2-2007,ISO12100-2: 2003,IDT)
GB/T17421.1-1998 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 (eqvISO230:1996)
GB20906压铸单元安全技术要求 GB23821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23821--2009,ISO13857:2008,IDT) JB/T5365.1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重量法 JB/T5365.2铸造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 显微镜法 JB/T6331.2铸造机械噪声的测定方法 声压级测定 JB/T8356.1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GB/T25717—2010
3. 1
顶出力ejectionforce 压铸机顶出铸件时,推杆板受到顶出机构所施加的静压力。
3. 2
项出行程ejectionstroke 压铸机顶出机构的最大运动距离。
3. 3
最大射料量(Mg) mostmetal shotweight 一次允许压射进入到模腔的最大镁合金液重量。
3. 4
喷嘴位置shotposition 喷嘴在定模安装板上所处的位置。
3.5
次空循环时间oncedrycycletime 压铸机按机动顺序所作的一次空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一次空循环时间指:合模、压射、压射回程、开
模、顶出、项出返回等诸动作时间的总和。 3.6
拉杠之间的内尺寸 spacebetweentiebars 压铸机拉杠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内尺寸。
3.7
压铸模厚度dieheight 压铸模合紧时的厚度,即压铸模合紧时压铸机动模安装板与定模安装板之间的距离。
3.8
压射室直径diameterofpressurechamber 压射室内孔直径。
3. 9
番能器 accumulator 液压管路中储存液体和气体压力介质的一种容器,压力液体将容器内的气体压缩,工作时气体膨
胀,储存能量输出,主要作为液体动力的补充来源。 3.10
蓄能器压降accumulatorpressuredrop 蓄能器释放能量后蓄能器内压力的降低值。
3. 11
模垫moldpad 空压射试验时,代替压铸模承受锁模力和压射力的垫块其工作表面的粗糙度Ra值为0.8um;工作表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2/300。
3.12
慢速调试slowspeedtesting 使压铸机作缓慢动作或低压而缓慢动作的一种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常用于调试或寻找故障。
3. 13
慢压射slowinjection 压射冲头从初始位置到液态金属到达内浇口时的动作过程。
2
GB/T25717—2010
3.14
快压射fastinjection 在慢压射结束后压射冲头将液态金属快速压射充填型腔的过程。
3.15
慢压射速度 slowinjectionspeed 在慢压射过程中压射冲头的平均速度。
3. 16
快压射速度 fast injection speed 快压射过程中压射冲头的平均速度。
3.17
最大空压射速度 maximum dry injection speed 在空压射情况下的最大快压射速度。
4 基本参数 4.1 压铸机主参数为锁模力。 4.2 压铸机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镁合金热室压铸机基本参数
项目内容锁模力/kN
基本参数
1000
1 600
2 000
2 800
4 000
拉杠之间的内尺寸(水平×垂直)/mm 动模安装板行程L
409X409
460×460
510X510
560X560
620X620
300
380
400
460
550
mm 压铸型厚度/mm (min~max) 压射位置(0为中心)
170~550
250~550
250~650
300~750
150~450
0,-80
0,-80
0,-100
0,125
0,125
mm 压射力/kN 压射室直径/mm 射料量(Mg)/kg
130 70,80,90
89 55,60,65
108 60,65,70
158 70,80,90
185 80,90,100 1.6,2,2.4
0.48,0.57,0.67 0.5,0.6,0.7 0.8,1.15,1.5 1,1.35,1.7
液压项出器顶出力/kN 液压顶出器顶出行程
108
70
108
158
185
95
70
100
100
120
mm
6
7 175 340
次空循环时间/s 压射行程/mm 离嘴行程/rmm 系统工作压力
5 150 250
6 150 315
7 200 340
230 340 14
14
14
14
14
MPa
3
GB/T25717--2010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压铸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1.2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应符合GB/T3766和GB/T7935的有关规定。 5.1.3电气系统应符合GB5226.1的有关规定。 5.1.4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有关规定。 5.1.5压铸机上应有铭牌和液压、气动等系统的指示操作、润滑、安全等标牌。铭牌和标牌的内容、标志应正确,并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压铸机上允许镶、铸出清晰的厂名和商标。 5.1.6压铸机应有可靠的润滑装置,锁模力在1600kN以上的压铸机应采用集中润滑系统,并应有检测功能和声光报警提示。 5.1.7压铸机压射缸应有工艺参数测试用传感器接口。 5.1.8液压系统应畅通无渗漏,在连续工作时工作液温度不应超过55℃,当超过上述温度时应自动报警。 5.1.9工作介质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压铸机液压系统清洁度应符合JB/T5365.2的规定,清洁度代码为23/20。 5.1.10各操纵机构调节阀杆装配后应灵活可靠、定位准确。 5.1.11对有承压通道的铸造零件,应经过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额定压力的1.5倍,保压时间为 3min,不应有渗漏及零件损坏等不正常现象。 5.1.12压铸机应有手动、半自动、自动工作模式。 5.1.13压铸机随机供应的技术文件至少应包括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明书、装箱单,使用说明书应符合 GB/T9969的规定。 5.2精度要求 5.2.1拉杠相互间的平行度应小于表2中的a1值。 5.2.2动模安装板与定模安装板工作表面间的平行度应小于表2中的α值。 5.2.3动模安装板、定模安装板与拉杠的垂直度0.2mm/1000mm。 5.3整机外观质量 5.3.1整机外观应清洁美观,外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凸起、凹陷等缺陷。 5.3.2油漆表面应色泽均匀,漆层牢固,无起泡、剥落等缺陷。 5.3.3外露焊缝应平滑、均匀、不应有脱焊、虚焊现象。 5.3.4外露加工表面不应有磕碰、划伤和锈蚀现象。 5.3.5 压铸机的零、部件外露结合面的边缘应整齐,不应有明显的错位现象。 5.3.6装人沉孔的螺钉不应有突出零件表面;固定销一般应略凸出于零件表面;螺栓尾端应略凸出于螺母端面。 5.3.7电镀、发蓝、发黑零件的保护层应完整,不应有褪色、脱落和锈蚀现象。 5.3.8机器上的各种管路、线路的外露部分,应布置紧凑、排列整齐、固定牢靠,不应与其他零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 5.4主要压射性能
最大空压射速度应大于6m/s。 5.5菁能器 5.5.1每压射一次,蓄能器的压力下降不得超过工作压力的10%。 5.5.2蓄能器系统应设有释放或切断蓄能器液体压力的装置,蓄能器只允许充氮气。 5.5.3蓄能器应符合GB150的要求。 4
GB/T25717—2010
5.6整机噪声
在空运转条件下,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 应特别考虑以下因素:
一选择低噪声泵;气动能量的释放,考虑采用消声器和废气过滤器;一采取特别的紧固措施降低管路的振荡噪声;一采用加强带或降噪材料,减轻面板的振动,降低噪声水平; ——尽可能将产生噪声设备远离有人的区域;采用声学封闭或其他设备隔离噪声。
-
5.7安全要求 5.7.1安全卫生设计应符合GB5083的规定,压铸机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3、GB2894 的规定。保护装置应按GB/T15706.1、GB/T15706.2和GB20906的规定进行设计。安全距离应符合GB23821的规定。 5.7.2锁模机构应设有电气、液压安全联锁保护装置。 5.7.3压铸机应有防止机器误动作的可靠措施。急停装置应灵敏可靠。 5.7.4机器运行中的危险区域应加保护罩或保护网。 5.7.5压铸型危险区的安全防护要求: 5.7.5.1压铸机的锁模机构应在合型后保证压铸型可靠锁紧。合、锁模程序应与压射程序联锁,以避免未完成锁模程序前进行压射。 5.7.5.2为防止开模后动模安装板在合模方向上意外的运动,应设置防止误合模保护装置。 5.7.5.3压铸模区必须设置防护装置(防护门、防护罩或挡板),以对所有易遭受危险的人员(操作、调节、维修、润滑、清洁或其他有可能进入的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5.7.5.4各类防护装置的选用、设计和安装要求应符合GB/T15706.2和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 5.7.5.5防护装置应同控制系统保持联锁,在防护装置未进人正确位置时,压铸机不能启动合模动作。 5.7.5.6在压铸机循环的合模环节,分型面的防护门应能一直连续的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必须等到压射活塞开始返回时,分型面防护门方可打开。 5.7.5.7压铸模合模应采用双手控制。双手控制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9.2.6.2的型式的规定。 5.7.5.8 压铸机的设计应能保证在熔融金属被压射人铸型后至少达到工艺要求的最短时间后开模,在这段时间中,压铸机所有的其他控制均应处于联锁状态。 5.8熔炉安全设计要求 5.8.1熔炉设计应配备可靠的保护气体供应系统。 5.8.2熔炉炉盖内管线配置要能使保护气体平均分布于液面。 5.8.3炉体与炉盖的接合设计应确保镁液及保护气体不会泄漏。 5.8.4 控制系统应配备实时璃漏镁的检测与报著装置。 5.8.5应配备过量浇注保护装置,防止过量浇注镁液溢出导致危险。 5.8.6控制系统应配置紧急开关,紧急开关应能切断熔炉的主电回路。 5.9耐热零件要求 5.9.1鹅颈壶、压射头、活塞环、射嘴身、射嘴头等耐热零件应按规定的材质、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进行生产,保证使用寿命要求和安全要求。 5.9.2首次安装鹅颈壶、压射头等直接与镁液接触的耐热零件时,应先预热至450℃。 5.9.3暂停一段时间再开机时,压铸前应先将射嘴头头部的镁残留物清理干净。 5.10成套性 5.10.1镁合金压铸机的成套性范围包括:各种密封元件备件清单、专用工具及附件。
5
GB/T25717—2010
5.10.2根据用户需要,可向制造厂提供压铸件切边的压力机、浇料装置、取件装置、喷涂装置、液压抽芯装置、锁模力显示装置和压铸工艺参数测试装置等组成的成套机组。 5.11空运转要求 5.11.1 压铸机在出厂前应进行空运转试验,空运转时间不应少于4h。 5.11.2 开、合模速度应灵敏可调。 5.11.3 压射速度应灵敏可调。 5.11.4 压铸机紧固联接处不应松动。 5.11.5 电气控制系统应灵敏可靠。 5.11.6 压铸机在空运转条件下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5dB(A)。 5.11.7 急停装置应灵敏可靠。 5.12负荷运转要求 5.12.1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实物压铸过程中,各种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5.12.2 每压射一次,蓄能器的压力下降值不应超过工作压力的10%。 5.12.3 在进行实物压铸过程中,应达到6.11所规定的要求。 6检测及试验方法 6.1线性尺寸表示的参数可用相应的长度测量工具直接测量。 6.2锁模力的检测 6.2.1检测条件
a): 被检测拉杠和试验块的温度为室温。 b)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应为额定工作压力。
6.2.2检测方法
采用传感式锁模力测试仪进行检测。 a): 把试验块安装在固定模板中心位置处。 b)在每根接杆上按图用专用扭力扳手装上测试仪。 c) 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d)合模8次,从显示器上读取应变量ε的平均值。
8
中
T
中
中
5
1--~-测试传感器; 2动模安装板; 3- 一测试传感器; 4---模垫; 5-定模安装模板。
图1锁模力的检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