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18842—2020
(2020年确认)
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调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route survey of submarine pipeline
in beach-shallowsea
2020-11-26发布
2020-11-26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18842—2020
再版说明
本标准于2020年复审,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 本标准在发布复审结论的同时,按照《关于调整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编号规则的通知》(中油质
[2016】434号)的要求对标准编号进行了修改。
本次印刷与前一版相比,技术内容与前版完全一致。 本次仅对标准的封面进行了如下修改:
标准编号由Q/SY1842—2015修改为Q/SY18842—2020;一标准发布单位按照企业公章,修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18842—2020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规定 5 选线 6 登陆段调查 7 工程地球物理探测 8 底质采样 9 工程地质钻探 10 原位试验· 11 船上和实验室土工试验 12 腐蚀性环境参数测定 13 场地工程地震影响分析 14 海洋水文气象资料收集与观测· 15 路由条件评价与成果报告编制
资料归档·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成果报告编参考文献
16
I
AS/0
Q/SY18842—2020
前 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直属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振纹、秦延龙、李春、许浩、曹文冉、罗小桥、 祁磊。
S V
III
AS/0
Q/SY18842—2020
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调查技术规范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滩浅海油气海底管道路由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成果报告书编制和资料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滩浅海油气田海底管道工程的选线和调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2海洋调鑫规范第2 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 GB/T17502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 明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繁规范【2009年版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登陆段 landing section 自平均大潮高潮线向岸延冲1000m:向海延仲500m
3. 2
潮间带 intertidal zone 有潮水涨落的地带,即平均大潮高潮线和平均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地带。
3.3
滩浅海段 beach-shallow sea section 登陆段以外水深不超过200m的海域。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要求 4. 1.1 调查的目的是为滩浅海海底管道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以及维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技术依据。 4. 1. 2 调查的任务是查明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区的海底工程地质条件、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腐蚀性环境参数和海洋规划与开发活动等方面的工程环境条件。
-
Q/SY18842—2020
4.1.3调查应按前期资料收集、实施方案制订、海上调查、实验室测试分析、资料处理解释、图件与报告编制、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等程序进行。 4.1.4路由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滩浅海区和潮间带地形地貌,以及其他自然的和人为的海底障碍物、 海底浅部地层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海底灾害地质及地震因素、海洋水文气象动力环境、腐蚀性环境、海洋规划和开发活动。 4.1.5调查方法包括潮间带地形测量、水深地形测量、侧扫声呐探测、地层剖面探测、磁法探测、 底质与底层水采样、工程地质钻探、原位试验、土工试验与腐蚀性环境参数测定、海洋水文与气象要素观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调查方法。 4.1.6调查范围要求调查走廊带的宽度在登陆段以预选路由为中心线两侧各500m,在滩浅海段一般为500m1000m,其他区域应按照GB/T17502执行 4.1.7导航定位选取坐标系和投影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坐标系宜采用WGS 斜大地坐标系:也可按任务委托方要求采用其他坐标系。
a)
b)% 宜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追叫按任务委托方要求采用其他投影方式。 4. 1. 8 导航定位技术要求应接照(GB/T17502执行。 4. 2 2成果图件要求
潮间带和滩浅海段成果图件包括水深图、海准地形图、地址类型图和综合图,应按1:1000 1:5000编制;登陆段成果图应符合 6.6的要求 4. 3 调查要求 4. 3. 1 调查船应能保持2节、3节、+节、5节航速持续稳定行进, 躺眠有充足的工作空间可用于拖电式测量设备的收放工作。 4.3.2对于复杂工程宜提供海底管道路由选线报告,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地震工程安全专项评价。 4.3.3 调查基本要求应满足GB/T17502的规定 4. 3. 4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可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PT)。
5选线
5.1 路由应避开军事用海区 海洋保护区、砂矿开采区、错地、 馈倒区 等区域,无法避开时应提出相应保护措施。路由宜与航线垂直穿越,避免与海底管道突越,确需交越日 时,宜垂直交越。 5.2路由应避开存在海底滑坡、软 弱持力层、海底泥石流、砂土液化等不 不良工程地质地段,无法避开时应对海床稳定性进行评 平价,并采取相应的稳管保护措施,路由线路上 有深而窄的冲沟,应对冲沟的发展进行推断和评判。对冲沟浅而宽,沉积物较稳定的地段,应对沉积物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 5.3选线应对影响海床稳定性的因索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海床稳定性结论。 5.4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选线应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地质资料、物探资料进行分析:选线收集的资料应满足GB/T17502要求, 5.5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路由选线应进行水深测量、浅地层部剖面测量和钻孔取样分析,测线2~3 条,测线间距100m,钻孔间隔100m。 5.6 潮间带及登陆段海底管道路由选线应按照GB50251和GB50253执行。
6登陆段调查
6.1 登陆段陆域、潮间带调查走廊带宽度为以预选路由中心线两侧各500m的区域 2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18842—2020
(2020年确认)
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调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route survey of submarine pipeline
in beach-shallowsea
2020-11-26发布
2020-11-26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18842—2020
再版说明
本标准于2020年复审,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 本标准在发布复审结论的同时,按照《关于调整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编号规则的通知》(中油质
[2016】434号)的要求对标准编号进行了修改。
本次印刷与前一版相比,技术内容与前版完全一致。 本次仅对标准的封面进行了如下修改:
标准编号由Q/SY1842—2015修改为Q/SY18842—2020;一标准发布单位按照企业公章,修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18842—2020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规定 5 选线 6 登陆段调查 7 工程地球物理探测 8 底质采样 9 工程地质钻探 10 原位试验· 11 船上和实验室土工试验 12 腐蚀性环境参数测定 13 场地工程地震影响分析 14 海洋水文气象资料收集与观测· 15 路由条件评价与成果报告编制
资料归档·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成果报告编参考文献
16
I
AS/0
Q/SY18842—2020
前 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直属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振纹、秦延龙、李春、许浩、曹文冉、罗小桥、 祁磊。
S V
III
AS/0
Q/SY18842—2020
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调查技术规范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滩浅海油气海底管道路由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成果报告书编制和资料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滩浅海油气田海底管道工程的选线和调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2海洋调鑫规范第2 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 GB/T17502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 明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繁规范【2009年版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登陆段 landing section 自平均大潮高潮线向岸延冲1000m:向海延仲500m
3. 2
潮间带 intertidal zone 有潮水涨落的地带,即平均大潮高潮线和平均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地带。
3.3
滩浅海段 beach-shallow sea section 登陆段以外水深不超过200m的海域。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要求 4. 1.1 调查的目的是为滩浅海海底管道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以及维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技术依据。 4. 1. 2 调查的任务是查明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区的海底工程地质条件、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腐蚀性环境参数和海洋规划与开发活动等方面的工程环境条件。
-
Q/SY18842—2020
4.1.3调查应按前期资料收集、实施方案制订、海上调查、实验室测试分析、资料处理解释、图件与报告编制、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等程序进行。 4.1.4路由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滩浅海区和潮间带地形地貌,以及其他自然的和人为的海底障碍物、 海底浅部地层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海底灾害地质及地震因素、海洋水文气象动力环境、腐蚀性环境、海洋规划和开发活动。 4.1.5调查方法包括潮间带地形测量、水深地形测量、侧扫声呐探测、地层剖面探测、磁法探测、 底质与底层水采样、工程地质钻探、原位试验、土工试验与腐蚀性环境参数测定、海洋水文与气象要素观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调查方法。 4.1.6调查范围要求调查走廊带的宽度在登陆段以预选路由为中心线两侧各500m,在滩浅海段一般为500m1000m,其他区域应按照GB/T17502执行 4.1.7导航定位选取坐标系和投影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坐标系宜采用WGS 斜大地坐标系:也可按任务委托方要求采用其他坐标系。
a)
b)% 宜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追叫按任务委托方要求采用其他投影方式。 4. 1. 8 导航定位技术要求应接照(GB/T17502执行。 4. 2 2成果图件要求
潮间带和滩浅海段成果图件包括水深图、海准地形图、地址类型图和综合图,应按1:1000 1:5000编制;登陆段成果图应符合 6.6的要求 4. 3 调查要求 4. 3. 1 调查船应能保持2节、3节、+节、5节航速持续稳定行进, 躺眠有充足的工作空间可用于拖电式测量设备的收放工作。 4.3.2对于复杂工程宜提供海底管道路由选线报告,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地震工程安全专项评价。 4.3.3 调查基本要求应满足GB/T17502的规定 4. 3. 4 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可进行静力触探试验(CPT)。
5选线
5.1 路由应避开军事用海区 海洋保护区、砂矿开采区、错地、 馈倒区 等区域,无法避开时应提出相应保护措施。路由宜与航线垂直穿越,避免与海底管道突越,确需交越日 时,宜垂直交越。 5.2路由应避开存在海底滑坡、软 弱持力层、海底泥石流、砂土液化等不 不良工程地质地段,无法避开时应对海床稳定性进行评 平价,并采取相应的稳管保护措施,路由线路上 有深而窄的冲沟,应对冲沟的发展进行推断和评判。对冲沟浅而宽,沉积物较稳定的地段,应对沉积物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 5.3选线应对影响海床稳定性的因索进行分析判断并提供海床稳定性结论。 5.4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选线应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地质资料、物探资料进行分析:选线收集的资料应满足GB/T17502要求, 5.5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路由选线应进行水深测量、浅地层部剖面测量和钻孔取样分析,测线2~3 条,测线间距100m,钻孔间隔100m。 5.6 潮间带及登陆段海底管道路由选线应按照GB50251和GB50253执行。
6登陆段调查
6.1 登陆段陆域、潮间带调查走廊带宽度为以预选路由中心线两侧各500m的区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