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8002-2022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Q/SY 18002-2022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0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10:33:54



相关搜索: 检测 管道 海底 评价 技术规范 浅海 18002

内容简介

Q/SY 18002-2022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18002—2022 代替Q/SY18002—2016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each-shallow sea submarine pipeline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2022-11-24 发布
2023-02-01实施
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18002—2022
目 次
前言总则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总体要求内检测 5.1 检测内容与精度 5.2 检测方案 5.3 检测作业在位状态检测 6.1 检测内容与要求 6.2 地形地貌检测 6.3 位置检测外防腐检测 7.1 检测内容 7.2 检测要求检测评价 8.1 检测数据 8.2 管道评价附录A(资料性) 金属损失类型定附录B (资料性) 管道检测调查表示例附录C(资料性) 海底管道 在位状态检测成果表示例附录D(资料性) 海底管道外防展附录E(资料性) 检测与评价报告的内容参考文献
4
5
8
10
11
14
15
16
18 Q/SY1800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Q/SY1800 -2016《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与Q/SY18002一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缩短内检测周期”的条件要求,并增加了未投运的封存管道内检测周期要求(见
4.2,2016年版的4.1.1), b)修改了内检测内容的分类(见5.1.1,2016年版的5.1.1) c)更改了金属损坏“环向定位精度” 尺寸量化精度”和“定位精度置信度”要求(见表1,
2016年版的表2); d)更改了收发球筒的“长度”要求(见图3, 2016年版的表3) e)将“检测条件”的相关内容修改后纳入“检测方案”和“检测作业”(见5.2和5.3,2016年
版的5.2); f)更改了管道弯头的“曲率半径”要求(见5.2.4, 2016年版的5.2.5); g)增加了外涂层的检测要求(见
1
h)增加了管道内检测、在位状态和外防腐检测的评价内容、方法和要求(见8.2.2、8.2.3和
8.2.4); i)重新定义了“金属损失”(见附录A,2016年版的5.1.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直属工作组提出并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规划总院、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海洋工程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牟永春、杨泽亮、张维智、郝晓东、麦巍、李冰、王艳红、王峰、姜为民、卫晓、张文红、焦志斌、黄水祥、陈静、景苏明、李志彪、康煜媛、 王丹、郭紫薇、路川藤、陈建东、张彦龙、王志涛、张彦军、孙大权、张书红、赵飞。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6年首次发布为Q/SY18002一201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Q/SY18002—2022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1总则
本文件规定了滩浅海海底管道的内检测、在位状态检测、外防腐检测、检测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滩浅海油气田海底钢质管道的检测与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S131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内检测in-lineinspection 借助于流体压差使检测器在管内运动,检测管道缺陷(内外壁腐蚀、损伤、变形、裂纹等)、管
道中心线位置和管道结构特征(焊缝、三通、弯头等)的方法。
[来源:GB32167—2015,3.12]
3.2
在位状态检测in-placestateinspection 利用海洋测绘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海底管道周边地形地貌和空间位置状态进行的检测。
3.3
外防腐检测inspectionofexternalanti-corrosivesystem 利用潜水员或潜水器携带专业检测仪器设备对海底管道的外防腐系统(包括外涂层和栖牲阳极)
状况进行的检测。 3.4
基线检测baselineinspection 管道实施的第一次完整性检测,包括中心线、变形检测和漏磁内检测及其他检测活动。 [来源:GB32167—2015,3.6]
3.5
裸露 exposed 管体顶面暴露于海床面,管体底面仍在海床面以下或刚出海床面时的海底管道状态。
3.6
悬空 span
1 Q/SY18002—2022
部分管体底面高于海床面时的海底管道状态。
3.7
浅埋shallow-buried 管体顶面仍在海床面以下,但埋设深度小于设计深度时的海底管道状态。
3.8
金属损失metalloss 管道表面部分区域集中失去金属的现象。 [来源:GB32167—2015,3.16]
3.9
变形检测deformationinspection 为检测管体形状的改变(凹陷、椭圆度、屈曲、波纹、褶皱或影响管道截面圆度或平直度的其他
变化等)所实施的一种管道内检测。 3.10
检测概率probabilityofdetection(POD)特征能被检测出来的概率。 【来源:SY/T6597—2018, 3.14]
3.11
估计维修因子 estimated repairfactor(ERF) 最大允许运行压力与通过金属损失评价方法计算出的安全运行压力的比值。 [来源:SY/T6597—2018,3.44]
4总体要求
4.1管道投产前宜进行基线检测 4.2管道投产运行3年内应进行一次内检测,之后内检测的周期应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最长不宜超过5年。
如果管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缩短内检测周期: a)运行期超过15年的; b)管道沿线第三方活动 力(船舶通航、渔船拖网、海上工程作业等)频繁,威胁管道安全的, c)防腐系统损坏严重的 d)输送介质含硫化氢、 二氧化碳等腐蚀成分较高且管道腐蚀速率较快的; e)管道运行环境恶劣的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管道内检测并评估: a)管道所在地发生地震、海啸等引起重大地质灾害的 b)停运或未投运超过1年,再启用的封存管道; c)管道需要提压运行的 d)管道输送介质发生重大变化的。
4.3在位状态检测的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投产前应进行在位状态检测,运行期前2年须每年进行一次检测,之后根据检测评估结果确
定检测周期: b)当管道出现裸露、悬空等异常情况时,应缩短检测周期; c)当管道完成维修改造,或所在区域发生环境灾害及地形地貌发生重大变化,应进行在位状态
检测。
2 Q/SY18002—2022
4.4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海底管道外防腐检测并评估:
a)当管道出现裸露或悬空; b)当管道完成维修改造,或所在区域发生环境灾害及地形地貌发生重大变化
4.5检测服务方应编写检测实施方案,对检测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4.6检测工作应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对海上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现场质量检查、验收;对未达到技术要求的,应进行补测或重测,直至验收合格为止。 4.7管道检测应采用与管道设计相同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5内检测 5.1 检测内容与精度 5.1.1 内检测内容应满足对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评价、刺余寿命预测等完整性评价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管道中心线坐标位置 b)金属损失情况:包括腐蚀、机械损伤等引起的金属损失, 具体参见附录A; c)裂纹情况: d)变形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管道最小内径、热煨弯头的角度曲率半径及相邻弯头的间距、冷弯
角度等变形情况,以及管道椭圆度变形和褶皱 管道凹陷(鼓胀)、硬质结垢性污物、三通和阀门等内径异常管件等;
e)管道结构特征:包括焊缝(及异常)、三通、 弯头、管式阀、套管等。 5.1.2选择的内检测器的金属损失尺寸量化精度和定位精度应满足表 1的要求。
表1 金属损失尺寸量化精度和定位精度要求均匀金属 坑状金属 轴向沟槽 环向沟槽 轴向定位 环向定位
项目检测概率为90%的
金属损失 金属损失 10%t
损失 10%t
精度
损失 10%t
精度
10%t
检测阅值检测概率为90%的
距最近焊缝 ±0.1m
±10%t
±15%l
± 10%t
± 5°
10%
深度精度检测概率为90%的
±10mm
±10mm
:10mm
10m
长度精度注:1为管道公称壁厚。
5.2检测方案
5.2.1 内检测前应填写检测调查表,列出待检管道的相关参数和特征,格式参见附录B。 5.2.2应根据管道检测调查表结果,结合管道的使用年限、分布海域、输送介质特点、输送流量、压力等情况,判断管道内检测风险,制定可行的管道检测方案。 5.2.3 管道内检测器的发送和接收工艺流程应分别满足图1、图2的要求。 5.2.4检测器的选择应根据待检管道最小弯头半径、弯头间直管段长度和管道阀门最小内径情况。 5.2.5检测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清管策略;
3 Q/SY18002—2022
载止网
压力表① 截止阁
球阀
发球指示器
发球筒
2
X 截止阀
图1发送内检测器工艺流程示意图
正#
压力表 截止阀
口球阀
收球指示器
收球筒
截止阀
图2接收内检测器工艺流程示意图
b)检测方法; c)设备投入; d)组织管理; e)人力资源配置; f)检测实施计划; g)安全环保措施; h)应急预案; i)成果提交形式。
5.3 检测作业 5.3.1 根据管道检测调查表,对不满足内检测要求的管道系统应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实施内检测。 5.3.2 管道内检测收发球筒的长度尺寸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还应满足图3的要求。 M
上一章:Q/SY 05156.10-2017 原油管道工艺运行规程 第10部分:漠大原油管道 下一章:Q/SY 18535-2022 海底管道混凝土配重层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Q/SY 18002-2016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 Q/SY 18010-2024 滩浅海海底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价技术规范 Q/SY 18842-2020 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调查技术规范 Q/SY 1842-2015 滩浅海海底管道路由调查技术规范 Q/SY 08715-2019 滩 (浅)海海底管道安全规程 Q/SY 1715-2014 滩(浅)海海底管道安全规程 Q/SY 18559-2021 滩浅海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范 Q/SY 01023.4-2018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4部分:管道检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