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321-2019 热熔胶型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施工技术规范

Q/SY 06321-2019 热熔胶型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施工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1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26 08:35:05



相关搜索: 施工 技术规范 机械化 收缩 热熔胶 补口 收缩 热熔胶 06321

内容简介

Q/SY 06321-2019 热熔胶型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施工技术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321—2019
(2019年确认)
热熔胶型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
施工技术规范
Spccification for hcat shrinkablc slecvc coating applicd
with machines on field weld joints
2019-1205发布
2019-12-0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SY063212019
再版说明
本标准于2019年复审,复审结论为继续有效。 本标准在发市复审结论的同时,按照《关于调整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编号规则的通知》(中油质
[2016】434号】的要求对标准编号进行了修改。
本次印刷与前一版相比,技术内容与前版完全一致。 本次仅对标准的封面进行了如下修改:
标准编号由Q/SY1700—2014修改为Q/SY06321—2019:一标准发布单位按照企业公章,修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Q/SY 06321—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补口材料
1
补口设备 5. 1 一般规定 5.2 机械化补口设备补口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开工前试验 6.3 表面预处理
5
..-..
5
.
19058E
表面喷射处理 6.5 补口区预热 6.6 底漆涂敷 6.7 热收缩带安装 6.8 收缩及回火质量检验健康、安全与环境交工文件
6.4
.
8
9
T Q/SY 0632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昌学、叶春艳。张鹏、白树彬,曹晓燕。 田风霞、高亚宁、王晓静
闫洁。
S E
II Q/SY 06321—2019
热熔胶型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熔胶型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施工及质量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埋地钢质管道黑乙烯防离层热收结带机械化补口的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成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粉尘测定 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 GB/T 8923.1 涂覆涂科尚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活度的口视评定 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
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 后的闲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18570.3涂覆涂料前润材表面处 表面 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
GB/T18839.2 徐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方法 磨料喷射清理 GB/T23257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 Q/SY1566 埋地钢质管道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套)防腐层补口技术规范 Q/SY1699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属层补口工艺评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
热收缩带回火 post heating or heating after shrinkin 热收缩带收缩至管体后继续加热使热焙胶充分焙融并使搭部位聚乙烯表面温度达到热熔胶焙
融温度以上的过程。 3. 2
机械化补口application of joint cdating withmachines 热收缩带补口时,补口部位表面处理。预热,热收缩带收缩。回火等工序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的补
口施工方法。 3.3
干膜安装application on dry film 将无落剂环氧底漆涂敷在补口金属部位,待底漆实干后,再进行热收缩带的安装。
3. 4
湿膜安装 application on wet film 将无溶剂环氧底漆涂敷在补口区域,在底漆表干前,进行热收缩带的安装。
1 Q/SY06321—2019
4补口材料
4.1补口用热收缩带及配套底漆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第三方检验报告,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工程的技术规格书或GB/T23257的相关规定。 4.2补口用热收缩带及配套底漆应明硫标识干膜或湿膜安装方式,产品规格、型号、批号、批次,厂家等信息。存放时,应按厂家提供的储存条件进行储存 4.3现场抽样检验应符合CB/T23257的相关规定。
5补口设备
5.1一般规定 5.1.1 配备的机械化补口设备应能满居补口工艺的要求,并经过工艺评定确认。 5.1.2进行补口施工时,所有设备均应保持完好的工作状态,不应带故障和超负荷运行。 5.1.3 加热温度应有仪表进行监测,监测仪表应定期标定。并在有效期内。 5.1.4遇到雨、雪等天气或设备停用时 均应对设备实施保护 5.2 机械化补口设备 5.2.1 自动除锈设备应满足: 出环形自动行起机构, 环保循环回收式喷沙机、空压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磨料应自动循环回收:喷砂教率应到20m 品以上 5.2.2 中频加热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中频加热设备应由中频电源,控制柜,感应加热线圈组成。 b) 中频电源应满足下划要求:
发电机工频电转换为中电形式的。电源功率不宜小于70kW,输出电频率宜小
1
于10000Hz 中题发电机提供中题电形式的,电源功率不宜小于10kW。 输出电频率宜为400Hz
2)线圈直径应与施工对象的管径相配主热收缩带补口施工的要求
于热收缩带宽度;温度场的分布应满足
5.2.3 红外加热设备应满足: 出控制柜和红外加热器组皮:应具备自动空温、温度实时监测,均匀加热等功能:红外加热功率不宜小于 100kW。
6补口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工程开工前,应按Q/SY1699的要求进行补口工艺评定,确定补口施工工艺参数,制定补口施工规程。 6.1.2现场补口施工应严格按照补口施工规程执行。 6.1.3 现场补口使用的设备应符合补口施工规程的要求。 6.1.4 补口施工人员应经过机械化补口培训并持证上岗。 6.1.5 机械化补口在施工过程中不应损伤防腐层 6.1.6 加热过程中,中频加热线图不应污染管口 6.1.7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不得进行补口作业。 a O/SY063212019
a)雨天,雪天、风沙天。 b)风力达到5级以上。 e)相对湿度大于85%。
6.2 开工前试验
补口作业机组应在业主,监理等的见证下按照施工工艺规程进行开工前试验,开工前试验至少应
完成3道口的机械化补口施工,并在24h后对每一道口进行外观,漏点,剥离强度的测试,测试合格后经业主,监理批准进行社施
6.3表面预处理
6.3.1应将补口部位裸露钢管表面和主体防离层搭接区表面的油污、油脂和泥土等污物清理干净;清除钢管表面的毛刺、焊渣 飞型物,焊榴等快陷 6.3.2主体防腐层端部有翘违开裂等缺陷时,应进行清除,直至处理到防腐层黏结完好处:采用角磨机处理防腐层端部坡角,破自用度不大于30° 6.4表面喷射处理 6.4.1 在进行表面喷砂除锈时,钢管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5℃以上 6.4.2 将自动喷砂机吊装到补口区 喷砂机的行走机柜 购应居中放置。 6.4.3喷射清理用磨料和压缩空气 应干燥、 清洁 无杂质。磨料类型。 规格应符合GB/T18839.2 的规定,喷射清理的宽度应适利热收缩带收缩后的宽度。 6.4.4按工艺规程设定的工艺童数进行作业。 补口区管体部位喷身清理等级应达到GB/T8923.1规定的Sa2火级,锚纹深度40um~100μm。补口搭接区防腐层表面应形成均勾的粗糙表面,应无毛渣、 毛刺,且连续光滑表面不应大于1momm 6.4.5补口区喷射清理店用压缩空气。吹风机或毛刷清除表面灰尘,灰尘等级应达到GB/T 18570.3规定的2级, 6.4.6管口表面处理与底漆涂装间隔时间不超过2h,表面返锈或间隔时 时间超过2h时,应重新进行表面处理。 6.5 补口区预热 6.5.1中频加热设备吊装到补口区时,加热区应居中 6.5.2 应按补口施工规程设定中频 加热设备的工艺参数,对补口部位进行预热。 6.5.3中频加热预热完成后,应采用接触式测温仪测量预热温度。每天前3道口测量补口部位环焊缝处周向均勾分布的四个点的温度。之后每2h测量1道口并做必要的预热温度校准。预热温度应控制在工艺规程要求的范围。记录加热温度及时间 6.6 底漆涂敷 6.6.1 底漆途敷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配底漆并均匀涂敷。底漆途敷范围,工艺,厚度应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6.6.2冬季施工时,热收缩带配套底漆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预热。 6.6.3底漆采用手工途刷,途刷应均匀,涂刷后不应有漏涂和明显的流挂, 6.6.4采用干膜安装时,应在底漆实干后进行热收缩带的安装,干燥时间应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且干燥后应按质量检验的要求进行检查。底漆干燥时,可采用加热设备进行加热干燥。 6.6.5采用湿膜安装时,应在底漆表干前进行热收缩带安装。底漆涂敷范围和极化处理要求按工艺
3 Q/SY063212019
规程执行。 6.7热收缩带安装 6.7.1热收缩带安装前,应对热收缩带进行外观检查,基材应无破损,开裂:氧化变质等现象:边象应无裂纹:胶层厚度应均匀,表面无污染, 6.7.2底漆涂敷后,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热收缩带就位,并在热收缩带两端时钟12点,2点,4点。 8点和10点处放置磁性楔形支撑块,接口部位采用手工烘烤安装固定片。 6.8 收缩及回火 6.8.1 按工艺规程确定的加热设备和参数进行热收缩带的收缩及回大 6.8.2红外收缩及回火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将红外加热设备吊装到补口区。吊装过程中应避免损伤热收笔带和红外加热设备。 b) 按工艺规程确定的加热温座对热收端带进行加热收缩,收缩完成后,继续用红外加热设备
按工艺规程规定的 品度和时间对热收缩带回火。
6.8.3 中频回火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先用手工烘烤的方式从 人中间向两边级对 热收缩带进行收缩作业。 b) 收缩作业完成后, 采用中顺加热方式 时热收缩带进行国火
6.8.4 用指压法检查热收缩带热熔 胶的流动性 手指止 压痕应自动消失 6.8.5回火完成后,移开加热设备 待其胶屋 完全熔融状态下, 迅建辑压排除热收缩带下的气泡。
7质量检验
热收缩带补口质量检验应按Q/SY1566的规定执行。 8健康、安全与环境 8.1 补口区域表面喷砂除锈时,不应有磨料飞溅,且空气中粉尘含量不得超过GBZ/T192.2的规定。 8.2补口施工作业时,现场作业设备移动。起重应设专人监管。
备移动和起重范围内不应有
人员:工程车辆在边坡上作 车业时,应在车轮下方放置防请车 8.3沟下作业时,必要时,应设置挡板,支撑等,防止边坡 国:随保证所有设备与沟边的安全距离。 8.4补口作业人员应正确佩靠劳动保护用具。包括安全情,护镜、手套、耳塞、口罩或面罩,穿长袖工作服和工鞋等。 8.5采用的机械设备的转动和运动部位应设有防护罩。 8.6作业结束后,应将包装。度弃器具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 8.7设备应设有安全接地。
9 交工文件
交工文件应包括: a) 补口材料出厂合格证及第三方质量检验报告。 b) 补口施工工艺评定报告、补口施工规程
4
上一章:Q/SY 06335-2017 城市燃气项目建设规范 下一章:Q/SY 06306-2022 油气储运工程地下储气库自控仪表设计规范

相关文章

Q/SY 1700-2014 热熔胶型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施工技术规范 Q/SY GDJ 0331-2011 钢质管道热收缩带(套)中频加热补口施工技术规范 聚乙烯热收缩带补口应用现状及施工工艺 Q/SY GDJ 0330-2011 埋地钢质管道热缩压敏带补口防腐层技术标准 Q/SY GDJ 0334-2012 液体聚氨酯补口施工作业规范 Q/SY 06323-2019 埋地钢质管道液体聚氨酯补口防腐层技术规范 Q/SY 1694-2014 埋地钢质管道液体聚氨酯补口防腐层技术规范 Q/SY 06322-2019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补口工艺评定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