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700—2014
热熔胶型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
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heat shrinkable sleeve coating applied
with machines on field weld joints
2014一08—22 发布
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700—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补口材料补口设备
5
5. 1 一般规定 5. 2 机械化补口设备补口施工 6. 1 一般规定 6. 2 开工前试验 6. 3 表面预处理 6. 4 表面喷射处理 6. 5 补口区预热 6.6 底漆涂敷 6. 7 热收缩带安装 6.8 收缩及回火质量检验健康、安全与环境交工文件
6
.
7
8
I
Q/SY 1700—2014
前創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昌学、叶春艳、张鹏、白树彬、曹晓燕、田凤霞、高亚宁、王晓静、
闫洁。
Ⅱ
Q/SY 1700—2014 规程执行。 6.7热收缩带安装 6.7.1热收缩带安装前,应对热收缩带进行外观检查,基材应无破损、开裂、氧化变质等现象,边缘应无裂纹;胶层厚度应均匀、表面无污染。 6.7.2底漆涂敷后,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热收缩带就位,并在热收缩带两端时钟12点、2点、4点、 8点和10点处放置磁性楔形支撑块,接口部位采用手工烘烤安装固定片。 6.8收缩及回火 6.8.1按工艺规程确定的加热设备和参数进行热收缩带的收缩及回火。 6.8.2红外收缩及回火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将红外加热设备吊装到补口区,吊装过程中应避免损伤热收缩带和红外加热设备 b)按工艺规程确定的加热温度对热收缩带进行加热收缩,收缩完成后,继续用红外加热设备
按工艺规程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对热收缩带回火。
6.8.3 中频回火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先用手工烘烤的方式从中间向两边逐级对热收缩带进行收缩作业。 b) 收缩作业完成后,采用中频加热方式对热收缩带进行回火。
6.8.4用指压法检查热收缩带热熔胶的流动性,手指压痕应自动消失 6.8. 5 ,回火完成后,移开加热设备,待其胶层完全熔融状态下,迅速辊压排除热收缩带下的气泡,
7质量检验
热收缩带补口质量检验应按Q/SY1566的规定执行。
健康、安全与环境
8
8.1补口区域表面喷砂除锈时,不应有磨料飞溅,且空气中粉尘含量不得超过GBZ/T 192.2的规定。 8.2补口施工作业时,现场作业设备移动、起重应设专人监管,且在设备移动和起重范围内不应有人员;工程车辆在边坡上作业时,应在车轮下方放置防滑木。 8.3沟下作业时,必要时,应设置挡板、支撑等,防止边坡塌;应保证所有设备与沟边的安全距离。 8.4补口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具,包括安全帽、护目镜、手套、耳塞、口罩或面罩,穿长袖工作服和工鞋等。 8.5采用的机械设备的转动和运动部位应设有防护罩 8.6作业结束后,应将包装、废弃器具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 8.7设备应设有安全接地。
93 交工文件
交工文件应包括: a) 补口材料出厂合格证及第三方质量检验报告。 b)补口施工工艺评定报告、补口施工规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