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610—2013
A型巴氏硬度计
Type A Barcol Hardness Testers
2013-11-28发布
2014-05-28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G610—2013
A型巴氏硬度计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Tyep A
JJG 610—2013 代替JJG610—1989
Barcol Hardness Testers
归口单位:全国力值硬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
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沈阳天星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本规程委托全国力值硬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G 610—2013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虞伟良(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何力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石 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
究所)
参加起草人:
张凤林(沈阳天星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JJG610—2013
目 录
引言
(IⅡ) (1) (1) (1) (1) (1)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5) (6) (6) (7) (9) (10) (1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概述··· 3.1原理 3.2结构及型式 4 计量性能要求 4. 1 硬度计测量范围的上限值 4. 2 测量指示装置. 4.3 压针的技术要求 4. 4 硬度计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及示值重复性 5 通用技术要求 5. 1 外观· 5. 2 指示装置.· 5.3 压针及支脚 6计量器具控制 6.1 检定条件 6.2 检定用计量器具. 6.3 检定项目 6.4 检定方法:
1
检定结果的处理· 检定周期
7
8
附录A标准巴氏硬度块附录 B 维氏硬度值与巴氏硬度值换算表附录 C A型巴氏硬度计检定记录格式附录 D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I
JJG610—2013
引言
本规程按照JJF1002一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代替JJG610一1989《巴克尔硬度计》,与JJG610一1989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增加了引言;增加了引用文件;一增加了计算公式(见3.1);一增加了仪器结构示意图(见3.2.1);
修改了测量指示装置的表述及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见4.2,1989年版的第4 章);修改了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及示值重复性的要求(见4.4,1989年版的第6章);修改了硬度计示值误差及示值重复性检定的要求(见6.4.7,1989年版的第 13章);修改了标准巴氏硬度块的技术要求(见附录A,1989年版的附录2);增加了附录B维氏硬度值与巴氏硬度值换算表;增加了附录C A型巴氏硬度计检定记录格式;修改了附录D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见附录D,1989年版的附录1)。
II
JJG610—2013
A型巴氏硬度计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A型巴氏硬度计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2 引用文件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 JJG148一2006标准维氏硬度块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3概述 3.1原理
巴氏硬度的试验原理是采用规定形状的钢制压针,通过施力弹簧产生的试验力压人试样表面,当压足平面与试样表面紧密贴合时,测量压针相对压足平面的伸出长度。以 0.0076mm的伸出长度表示为一个巴氏硬度单位。
巴氏硬度与压针伸出长度的函数关系见公式(1):
H=100-
(1)
0.0076
式中: H—巴氏硬度,HBa; l压针伸出长度,mm。
3.2结构及型式 3.2.1硬度计结构
巴氏硬度计(以下简称硬度计)主要由压针、施力弹簧、压足及压针套、主轴、杠杆、测量指示装置等部分组成,见图1。
I
JJG610—2013
AA
S
?
10
11
9
图1巴氏硬度计结构示意图
1一测量指示装置;2一施力弹簧;3一主轴
4一主轴上部导向螺丝;5一机架;6一主轴下部导向螺丝; 7一压针;8一压足及压针套;9一复位弹簧;10一杠杆;11一支脚
3.2.2硬度计型式
硬度计型式按压针圆锥角及施力弹簧系数的组合进行分类,见表1。
表1硬度计型式、主要技术参数及适合测量的材料与硬度范围
主要技术参数
硬度计型式
适合测量的材料与硬度范围
压针圆锥角
施力弹簧系数
铝及铝合金、硬塑料、玻璃钢等材料,硬度范围约为(25 100)HBW
较大
26°
A
塑料、非常软的金属等材料,硬度范围约为(50~110)HRR。 极软的材料,如铅、皮革等。
较小
B
26°
40°
较小
c
注:根据压针圆锥角及施力弹簧系数的组合将硬度计分为A、B、C三种型式,硬度单位分别用
HBa、HBaB、HBaC表示。
计量性能要求
4
4.1 硬度计测量范围的上限值
当压针伸出长度为零时,测量指示装置的指示值应为硬度计测量范围的上限值 (100.0±0.5)HBa。 4.2测量指示装置
测量指示装置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1.0HBa。 压针伸出长度与测量指示装置指示值的关系应符合表2的要求。
2
JJG610—2013
表2压针伸出长度与测量指示装置指示值的关系压针伸出长度
测量指示装置指示值
HBa 75.0 50. 0 25.0
mm 0.19 0.38 0. 57
4.3压针的技术要求
压针的技术要求见表3。
表3压针的技术要求
表面粗糙度参数Ra
维氏硬度 HV1 ≥700
顶端平面直径
圆锥角
mm 0.157±0.02
μm 0.2
26°±15°
4.4 硬度计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及示值重复性
硬度计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及示值重复性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硬度计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及示值重复性
硬度范围 (42~88)HBa
示值最大允许误差
示值重复性 ≤2.5 HBa
±2.0 HBa
5 通用技术要求 5.1外观 5.1.1硬度计应有铭牌,铭牌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编号、制造者名称及制造日期等信息。 5.1.2硬度计的涂覆表面不得有划痕、剥落、碰伤及锈蚀等缺陷。 5.2指示装置 5.2.1模拟式指示装置的表蒙应透明,标度盘的标度标记应清晰、正确、易于读数,刻线宽度、分度间隔应均匀一致;指针不得与标度盘、表蒙有任何接触;指针尖端的宽度应不大于分度间隔的五分之一。在示值范围内指针的移动不得有任何卡滞或跳动现象。 5.2.2数字式指示装置的显示应清晰完整、连续、稳定。 5.2.3模拟式指示装置的最小分度值为1HBa,数字式指示装置的最低分辨力为 1 HBa. 5.3压针及支脚 5.3.1压针顶端应位于压针套小孔中心,无目视可见的偏移。压针顶端表面和压针圆锥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锈蚀、划痕等缺陷。 5.3.2压针在压针套内应移动灵活、无卡滞现象。支脚与支脚孔的配合应松紧适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