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4180-2021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 工艺规范

JB/T 14180-2021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 工艺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5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9 16:56:44



推荐标签: jb 规范 汽车 锻件 工艺 钢质 14180

内容简介

JB/T 14180-2021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 工艺规范 ICS 77.140.85 J32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80—2021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 工艺规范 Steel forgings of automobile steering knuckle -- Technological design
principle
2022-04-01实施
2021-12-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4180—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艺要求
4.1 一般原则 4.2 锻件图的设计. 4.3 变形力(能)计算 4.4 变形温度. 4.5 设备的选择.. 4.6 模具的要求... 4.7 坏料的制备. 4.8 坏料的加热.. 4.9 模具的预热与润滑, 4.10 锻造工艺过程. 4.11 锻件的热处理 4.12 表面清理 4.13 检验
图1 典型转向节锻件图的设计图例 JB/T14180—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
司、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一汽锻造(吉林)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合肥汽车锻件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江杰信锻造有限公司、湖北文理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运军、陈天赋、安若维、周林、董立社、常艳昌、潘琦俊、陈登鹤、赵震、 吴玉坚、陶善虎、潘成海、吴华伟、晏洋、魏巍、王欢锐、金永洪、胡柏丽、胡成亮、李环宇、王战兵、 张振华、郦浩、周红、黄明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4180——2021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的工艺规范,包括锻件图的设计、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设备的选择、模具的要求、坏料的制备、坏料的加热、模具的预热与润滑、锻造工艺过程、锻件的热处理、表面清理及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以下简称锻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8541锻压术语 GB/T11880 )模锻锤和大型机械锻压机用模块技术条件 GB/T12362 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GB/T13320 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15822 (所有部分)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GB/T16924 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JB/T13276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 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85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卧锻转向节horizontaltypesteeringknuckle 按打击力的方向平行于转向节盘部最大投影面积所在的平面所生产的转向节锻件。
3.2
立锻转向节 vertical typesteeringknuckle 按打击力的方向垂直于转向节盘部最大投影面积所在的平面所生产的转向节锻件。
4工艺要求
4.1一般原则 4.1.1锻件的生产工序一般应包括:下料—加热锻造一热处理—表面清理一检验一包装。 4.1.2工艺排布应考虑整个制造物料流转过程的便利、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要求、设备状况等,并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1 JB/T14180—2021
4.1.3锻造工步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锻件的复杂系数、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锻造工艺、 锻造设备。 4.1.4坏料规格的选择应考虑金属的流动以及锻造时可能产生的缺陷。 4.1.5锻造工艺设计应考虑材料的变形抗力、金属流线、定位可靠性及设备偏心载荷等因素,宜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工艺过程和参数进行优化。 4.1.6锻造过程宜采用一火加热锻造。 4.1.7模具结构设计应考虑分模面落差、型腔排布、错模力等,避免模具结构对工步件转运、模具冷却与润滑等产生干涉。 4.2锻件图的设计 4.2.1锻件图的设计应以产品图样上的产品尺寸、形位公差以及表面质量要求为依据,锻件的公差及加工余量应符合GB/T12362的要求。 4.2.2分模面的选择应保证锻件杆部与盘部的流线连续、顺畅。图1所示为推荐的几种转向节分模面。 4.2.3锻件标识位置应在非加工表面,推荐选择上模,具体位置可与客户协商。客户无要求时,推荐标识位置如图1所示。 4.2.4机加工初始定位应在锻件图上标注出来。图1所示为推荐的几种转向节机加工初始定位。
a)平锻转向节
图1典型转向节锻件图的设计图例
2 JB/T14180——2021
b)立锻转向节(平面分模)
c)立锻转向节(曲面分模)
图1典型转向节锻件图的设计图例(续) JB/T14180—2021
d)带转向节臂的一体化转向节
说明:
分模线;
推荐的标识位置;
.***
一机加工定位基准;
一机加工压紧位置。
图1典型转向节锻件图的设计图例(续) ICS 77.140.85 J32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80—2021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 工艺规范 Steel forgings of automobile steering knuckle -- Technological design
principle
2022-04-01实施
2021-12-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4180—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艺要求
4.1 一般原则 4.2 锻件图的设计. 4.3 变形力(能)计算 4.4 变形温度. 4.5 设备的选择.. 4.6 模具的要求... 4.7 坏料的制备. 4.8 坏料的加热.. 4.9 模具的预热与润滑, 4.10 锻造工艺过程. 4.11 锻件的热处理 4.12 表面清理 4.13 检验
图1 典型转向节锻件图的设计图例 JB/T14180—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
司、湖北三环车桥有限公司、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一汽锻造(吉林)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合肥汽车锻件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江杰信锻造有限公司、湖北文理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运军、陈天赋、安若维、周林、董立社、常艳昌、潘琦俊、陈登鹤、赵震、 吴玉坚、陶善虎、潘成海、吴华伟、晏洋、魏巍、王欢锐、金永洪、胡柏丽、胡成亮、李环宇、王战兵、 张振华、郦浩、周红、黄明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4180——2021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的工艺规范,包括锻件图的设计、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设备的选择、模具的要求、坏料的制备、坏料的加热、模具的预热与润滑、锻造工艺过程、锻件的热处理、表面清理及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以下简称锻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8541锻压术语 GB/T11880 )模锻锤和大型机械锻压机用模块技术条件 GB/T12362 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GB/T13320 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15822 (所有部分)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GB/T16924 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JB/T13276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 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85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卧锻转向节horizontaltypesteeringknuckle 按打击力的方向平行于转向节盘部最大投影面积所在的平面所生产的转向节锻件。
3.2
立锻转向节 vertical typesteeringknuckle 按打击力的方向垂直于转向节盘部最大投影面积所在的平面所生产的转向节锻件。
4工艺要求
4.1一般原则 4.1.1锻件的生产工序一般应包括:下料—加热锻造一热处理—表面清理一检验一包装。 4.1.2工艺排布应考虑整个制造物料流转过程的便利、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要求、设备状况等,并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1 JB/T14180—2021
4.1.3锻造工步的设计应充分考虑锻件的复杂系数、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锻造工艺、 锻造设备。 4.1.4坏料规格的选择应考虑金属的流动以及锻造时可能产生的缺陷。 4.1.5锻造工艺设计应考虑材料的变形抗力、金属流线、定位可靠性及设备偏心载荷等因素,宜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工艺过程和参数进行优化。 4.1.6锻造过程宜采用一火加热锻造。 4.1.7模具结构设计应考虑分模面落差、型腔排布、错模力等,避免模具结构对工步件转运、模具冷却与润滑等产生干涉。 4.2锻件图的设计 4.2.1锻件图的设计应以产品图样上的产品尺寸、形位公差以及表面质量要求为依据,锻件的公差及加工余量应符合GB/T12362的要求。 4.2.2分模面的选择应保证锻件杆部与盘部的流线连续、顺畅。图1所示为推荐的几种转向节分模面。 4.2.3锻件标识位置应在非加工表面,推荐选择上模,具体位置可与客户协商。客户无要求时,推荐标识位置如图1所示。 4.2.4机加工初始定位应在锻件图上标注出来。图1所示为推荐的几种转向节机加工初始定位。
a)平锻转向节
图1典型转向节锻件图的设计图例
2 JB/T14180——2021
b)立锻转向节(平面分模)
c)立锻转向节(曲面分模)
图1典型转向节锻件图的设计图例(续) JB/T14180—2021
d)带转向节臂的一体化转向节
说明:
分模线;
推荐的标识位置;
.***
一机加工定位基准;
一机加工压紧位置。
图1典型转向节锻件图的设计图例(续)
上一章:JB/T 14124.3-2021 多连杆肘杆式冷挤压压力机 第3部分:精度 下一章:JB/T 14122-2021 轨道式锻造装出料机

相关文章

JB/T 13276-2017 钢质汽车转向节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13848-2020 钢质汽车转向节臂锻件 技术要求 JB/T 9177-2015 钢质模锻件 结构要素 GB/T 30567-2014 钢质精密热模锻件 工艺编制原则 GB/T 29533-2013 钢质模锻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编制方法 JB/T 6031-2018 工程机械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14181-2021 共轨系统用喷油器壳体精密锻件 工艺规范 JB/T 9179.6-2013 液压机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第6部分:模块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