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5130-2016 输油气管道应急救护规范

Q/SY 05130-2016 输油气管道应急救护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4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10:41:52



相关搜索: 规范 管道 应急 救护 输油 05130

内容简介

Q/SY 05130-2016 输油气管道应急救护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5130—2016
代替Q/SY130—2007
输油气管道应急救护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medical supplies and equipment for pipeline
201701-01实施
2016—10—27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5130—2016
目 次
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2
应急教护保障等级应急救护原则 4.1 一般要求 4.2医疗保障能力和培训
3
4
健康风险评估和急救人员配备
4.3 5保障应急救护的具体要求
5.1 急救原则 5.2 急救箱 5.3 医务所(室)
承担2级应急教护的依托医院 5.5 承担3级应急救护的依托医院 5.6 承担4级应急救护的医院 5.7 健康档案 5.8 紧急呼叫系统 5.9 伤病员转运 5.10应急救护流程附录A(资料性附录) 初始风险评估附录B(资料性附录) 急救箱内容附录C(资料性附录) 二级应急救护站(所)药品、器材配备附录D(资料性附录) 输油、气场站急救设备配备附录E(资料性附录) 急救车辆急救设备配备附录F(资料性附录) 应急救护流程
5.4
10 12 13 Q/SY 0513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本标准代替Q/SY130—2007《输油气管道应急敦护规范》,与Q/SY130—2007相比,主要修改
草。 内容如下: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7年版的第2章);修改了应急教护保障等级(见第3章,2007年版的第3章);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医疗应急响应层级的职责(见第4章,2007年版的第5章);增加了根据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而建议的专业健康人员配备人数(见4.3);一删除了事故报告相关要求(见2007年版的第8章和第9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本标准起草单位: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波、李伟、郭智斌、才晓莉。
-
-
口。
II Q/SY 05130—2016
输油气管道应急救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油气管道建设及运行中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的救护等级、人员和培训、应急教护要求,并给出了相关设备、药品、器材等配备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输油气管道建设及运行人员的应急救护。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Q/SY1002.1一2013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
应急救护保障等级
3
3.1 根据对急症、创伤事件发生提供应急措施的时间、内容划分输油气管道应急教护保障等级。应急救护保障等级划分为:
-1级:在发生紧急情况的现场采取急救措施。 -2级:由专业人员采取院前救治。 3级:就近的医院进行专业诊治。 -4级:专业医院治疗。
各保障等级应急护措施和资源配备详见表1。
3.2
表1医疗应急响应等级安排
措施
资源现场人员初级急救人员急救箱
等级
伤后最大时限
1.保障病人安全的措施、呼叫;
4 min 10 min
2.采取初级生命支持(心肺复苏、出血控制): 3.评估是否需要采取2级措施; 4.与2级敦护人员沟通: 5.如有必要,启动应急响应
1.评估伤势以及是否需要进行医疗转运; 2.采取高级生命支持措施稳定病情(除额 ,静脉输液、镇 创伤治疗包、急教室、教
1h
高级急教人员护车、担架专业医护人员
2
痛药等); 3.与专业医护人员保持联系 1.安排医疗转运: 2.接收病人; 3.评估病情; 4.采取专业救护措施专业教护
4h
所在区城的专业医院 Q/SY 05130—2016
4应急救护原则 4.1一般要求
应急救护是HSE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见Q/SY1002.1—2013,其建立和规划过程中应由 HSE专业人员和医学专家进行指导。根据风险因素确定应急计划的范围,明确应急反应的组织方式和程序,建立组织机构图和联系方式,应急救护组织机构应纳人事故应急计划中,属地HSE负责人为应急教护体系中的行政指挥,应急组织中的人员应遵守各自的职责 4.2医疗保障能力和培训 4.2.1所有人员
为所有人员提供的培训内容应包括现场教护知识及心肺复苏(CPR)技能等。 4.2.2 初级急救人员
初级急敦人员通常为非医学专业人员。应进行初级应急救护培训,并每三年进行一次再培训。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
一心肺复苏。 出血控制措施。 一无意识病人的管理常识。 一休克处理措施常识。 低温和中署处理措施。 溺水处理措施。
-
一 -
伤痛处理措施。 烧伤、烫伤、吸人热气和烟气的处理措施一处理伤口时的个人卫生。 包扎、固定受伤部位。
-
-

急教箱说明和使用。
4.2.3 高级急救人员 4.2.3.1 高级急救人员通常为专业机构人员。在“中等风险”或“高等风险”区域,应配备高级急救人员。 4.2.3.2 高级急救人员培训课程应包括初级急救人员要求的能力培训(技能水平)、在医疗监护下进行用药、各种注射剂的使用。应每年接受一次再培训。 4.2.4专业医护人员 4.2.4.1 能力和资质
专业医护人员为注册医生或护士,应具备丰富实践经验。本等级人员的资质和经验应经过专业评估。 4.2.4.2 具备的条件
专业医护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至少5年的工作经验。
2 Q/SY 05130—2016
一熟悉地方医疗资源并具备丰富的全科治疗经验。 具备事故、突发事件响应以及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经验。 具备良好的管理和沟通技能。
4.2.5 医学专家 4.2.5.1 具备医学专业高级职称,应熟悉急救各方面的内容,具备丰富的事故和突发事件响应经验,了解职业健康管理知识以及作业区域特殊疾病情况。 4.2.5.2具备良好的管理和沟通技能,熟悉作业区域附近所有可能用到的医疗设施,可以担任项目所在区城的医疗协调员和专业监督,负责编制员工健康管理措施。 4.3 健康风险评估和急救人员配备 4.3.1 急教人员根据健康风险评估确定。 4.3.2 健康风险评估应由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执行,是在具体工程项目的初始风险基础上,结合当地医疗保障资源进行评估,详见表2(初始风险按照HSE管理体系中的要求进行,主要内容参见附录A)。
表2 健康风险评估矩阵
初始风险等级
当地医疗保障资源
低 - 2 3
中 2 3 4
高 3 4 5
优良差
评估当地医疗保障资源应综合考虑:医疗运输时间、 医疗运输途径、 医疗能力、 血液来源、是否能获得合格的医疗用品、医疗供应链能力、路况、气候、海拔等方面。
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低;1~2分;中:3分;高:4~5分。 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可通过表3确定急救人员人数和能力要求。
4.3.3
表3盒 急救人员人数和能力要求急救能力要求
对应各级风险建议的人数
单位规模较小 (不多于200人)
高 2 ~ 4 - 3 ~ 4 1~ 2 4 ~ 6 2 ~ 4 1
中 2 ~ 3 - 3 ~ 4 1 4 ~ 6 1~2 0 ~ 1
低 0 ~1
高级急教员专业医护人员医学专家高级急教员专业医护人员医学专家高级急教员专业医护人员医学专家
1~2 一 2 ~ 4 -
中等 (200 ~ 500人)
较大(多于500人)
3 Q/SY05130—2016
保障应急救护的具体要求 5.1 急救原则
S
急救现场处理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现场指挥:一旦事件突然发生,指挥者应沉着冷静,如果现场伤病人员较多,应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分类和处理。 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沙、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一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血压、瞳孔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一开放气道:意外创伤和急危重病员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时,应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排除呼吸道阻塞,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采取间断吸入、持续吸人方法进行氧气吸入。 止血: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一开放静脉通道: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保证液体的输人,便于固定,从而保证抢救过程的顺利进行。 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携瓷碗等加以保护。 有骨折者可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室息。在急救医师到来前严禁进食水。 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救护过程及用药情况,将记录随病员一起转运。
-
5.2 急救箱 5.2.1 急救箱应选用结实的材料,并能防潮防尘,放在显著位置,有明确标识。 5.2.2药品数量和种类应充足有效,定期检查并及时补充,急救箱的基本配置参见附录B 5.2.3站场、施工现场及运输车辆应配备急敦箱。 5.3 医务所(室) 5.3.1 在无法取得能满足应急救护要求的社会依托时,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医务所(室)。医务所(室)的建设应执行GBZ1,配备的要求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选择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达到2级及以上应急救护水平的执业医师负责。每年应接受不少于两周的救护培训。 医务所(室)应保证应急救护专用。 医务所(室)内保持通风,冷热适度,明亮清洁,每日打扫卫生,物品摆放整齐。 医务所(室)能摆放一张床并留有活动空间。 一门要宽散,便于轮椅、担架、平车进出。 一门口应摆放椅子,供等候处置员工使用,保持清洁。 应有明显的急救诊疗室标识。 一门口应设置联系栏,公布工作时间和紧急联系方法。
-
5.3.2 承担2级应急救护的医务室和依托医院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清单参见附录C。 5.3.3 运行期各输油、气场站应最少培训两名工作人员为急敦员,维抢修队与所在的或附近的场站 一
上一章:JJF(冀) 160-2019 碳平衡法油耗仪 下一章:GB/T 17249.3-2012 声学 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指南 第3部分:工作间内的声传播和噪声预测

相关文章

Q/SY GDJ 0337-2012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应急救护规范 Q/SY 13738-2021 长输油气管道球阀采购技术规范 Q/SY 1738-2014 长输油气管道球阀采购技术规范 Q/SY 1671-2014 长输油气管道维抢修设备及机具配置规范 Q/SY 05671-2020 长输油气管道维抢修设备及机具配置规范 Q/SY 1264-2010 输油气管道紧急关闭测试规程 Q/SY 1268-2010 输油气管道站场防雷设计导则 Q/SY 1499-2012 输油管道工程项目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