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1051—2016
代替Q/SY51—2007
油井维护作业工程质量技术监督
及验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ng
and inspectivefor oil well remedial work
2016—10一27发布
2017-01—01实施
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Q/SY 01051—2016
目 次
A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术语和定义 4 作业施工准备的监督与要求 5 作业施工过程监督 6 监督内容与记录
6
1
安全环保要求 8 交井条件 9 验收附录A(资料性附录) 作业井交接书附录B(资料性附录) 作业监督记录参考文献
7
8
9
10
Q/SY0105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代替Q/SY51一2007《油井维护作业工程质量技术监督及验收规范》。 本标准与Q/SY51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改为油井(直井);更新规范性引用文件,其中删除了GB3096—2008,SY/T6194—2003,SY/T5587.14— 2004,SY/T5324—1994和SY/T6228—1996,增加了GB22337—2008,SY/T5643—2010, SY5727—2014,SY/T5587.3—2013和SY/T5643—2010(见第2章,2007年版的第2章);
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增加了监督内容与记录(见第6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大庆油田分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维申、孙守国、王志明、韩树柏、王江宽、王延全、张守华、段永强、
刘德强、李秀美、朱克华、付彦超。
II
Q/SY01051—2016
油井维护作业工程质量技术监督及验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石油维护作业的术语和定义、施工准备的监督及要求、作业施工过程监督、安
全环保要求、交井条件及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油井(直井)维护作业的现场施工技术监督及质量验收,其他常规修井作业的主要工序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2337—2008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 SY5225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5727—2014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SY/T5550—2012空心抽油杆 SY/T5587.3一2013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 SY/T5587.5—2004 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5643—2010 抽油杆维护和使用推荐作法 SY/T5863—2012 潜油电泵起下作业方法 SY/T6084—2014 地面驱动螺杆泵使用与维护 SY/T6089—2012 蒸汽吞吐作业规程 SY/T 6127—2006 油气水井井下作业资料录取项目规范 SY/T 6377—2008 鱼顶打印作业方法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井维护作业 maintenance work 保证油井正常生产而进行的一般性维修作业,主要包括检泵、清砂、换管柱及简单解卡、打捞等。
4作业施工准备的监督与要求 4.1修井作业设计 4.1.1修井作业设计应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施工队伍应根据修井作业工程设计编写施工设计,并具有HSE的相关内容,无设计不许施工。
1
Q/SY 01051—2016
4.1.2作业监督应认真阅读修井作业设计,按设计监督施工队伍进行现场施工,填写作业井交接书(参见附录A)。 4.2施工作业队伍 4.2.1施工作业队伍应具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准入证,人员组成和设备配置应满足作业施工需要,劳动保护用品齐全配套。 4.2.2上岗人员岗位清楚,施工目的明确,关键岗位应持有井控培训合格证。 4.2.3相关资料和数据记录,书写字迹工整。 4.3施工井井场 4.3.1安全标识
井场需要放置“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烟火、必须系安全带、当心触电、当心机械伤人、当心坠落、当心落物、当心井喷、高压工作区(需要高压施工时)”等安全标识,对使用380V以上电压的抽油机,还应在配电箱处挂“高压危险”警示牌。 4.3.2井场布置 4.3.2.1值班房、工具房、发电房、锅炉房距作业井口的距离不应小于30m,距水套炉不小于15m,排液用储液罐应放置距井口25m以外。 4.3.2.2井场平整,有防污染措施。 4.3.3施工流程系统 4.3.3.1井口施工管线应按设计连接,固定牢固,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 4.3.3.2压井、替喷、放喷、气举、气化水洗井的施工,流程连接应使用钢质硬管线并用地锚固定,放喷管线不应安装小于120°钢质弯头。 4.3.3.3出口管线应使用钢质管线,中间每隔10m~15m和转弯处用地锚固定,并安装压力表。 4.3.3.4天然气放空燃烧管线应符合SY/T5225的有关规定。 4.4施工设备 4.4.1修井机或通井机应满足施工提升载荷的技术和工况要求,运转正常。 4.4.2作业中的修井机或通井机都应安装适合作业机额定载荷范围的合格指重表或拉力计。 4.4.3作业施工现场应按设计要求配备由具有检测资质单位检测合格的井控设备。 4.4.4配有管钳、吊卡及带有扭矩控制的动力钳作业辅助工具,应满足起下油管、抽油杆和下井工具等要求。 4.4.5井架、天车、游动滑车、绷绳、绳卡、死绳头和地锚等安装应遵守作业设备安装规定,并符合 SY5727—2014的要求。 4.4.6天车、游动滑车和井口中心在一条垂直线上,空载时大钩与井口中心偏差值不超过40mm。 4.5下井油管、抽油杆准备 4.5.1搭制油管小滑车滑道,滑道面应平正,两轨道高矮一致。油管小滑车槽应具备防止磨损油管螺纹功能。 4.5.2油管和抽油杆的规格、数量和钢级应满足修井作业设计要求,应按钢级、外径和壁厚分类摆 2
Q/SY01051—2016
放,油管和抽油杆应分开摆放。 4.5.3油管桥架横梁不少于三道,每道横梁支点不少于三个,油管离地高度不少于0.3m,分层摆放;抽油杆桥架横梁不少于四道,每道横梁支点不少于三个,抽油杆离地高度不少于0.5m。油管、抽油杆用专用支架支撑,平整牢固,每10根一组,排放整齐;油管、抽油杆上不得堆放重物和人员行走。 4.5.4在运输过程中,新油管、新抽油杆的螺纹上要带有螺纹保护帽 4.5.5下井油管应用油管规通过,油管规选用应符合SY/T5587.5—2004中3.3.5的要求。 4.5.6 丈量油管、抽油杆累计复核误差每1000m应小于0.2m。
5作业施工过程监督 5.1洗井、压井 5.1.1洗井、压井液性能应符合设计性能指标,压井液的液柱压力以油层中部深度计算,在静压的基础上可附加1MPa~1.5MPa,高压井附加系数为10%~15%。 5.1.2施工管线按设计试压,不刺不漏。 5.1.3洗井、压井液的用量满足施工要求,排液用储液罐应放置距井口25m以外。 5.1.4采用循环法压井时,执行SY/T5587.3—2013中6.2.6的规定;采用挤注法压井时,执行SY/T5587.3- 2013中6.2.7的规定。 5.1.5其他要求应符合SY/T5587.5—2004中4.4的相关规定。 5.2起抽油杆 5.2.1缓慢开启油管闸门,放压至无溢流。 5.2.2打好方卡子,将抽油杆重力作用于方卡子上,使驴头卸载,摆放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将油管砸脱或抽油杆顿弯。 5.2.3装有脱接器、泄油器等的井起第一根抽油杆时要缓慢上提,直至使其顺利打开。 5.2.4起抽油杆遇卡时,不许强拉强提,提拉负荷不能超过杆柱悬重的30kN,否则,采取相应的解卡办法。 5.2.5起抽油杆柱时各岗位要密切配合,防止造成抽油杆变形或落井。 5.2.6抽油杆应每十根一组,摆放整齐,并记录根数、规格,同时注意检查抽油杆损坏情况,发现损坏要单独摆放。 5.2.7其他要求应符合SY/T5643—2010的相关规定。 5.3卸井口装置、试提 5.3.1卸采油树前,首先将油套管闸门缓慢开启,无溢流趋势时方可拆卸采油树。将采油树的钢圈、 螺栓和钢圈槽清洗干净,涂抹上密封脂,摆放在距井口5m内的固定位置备用。 5.3.2确认顶丝退出后方可试提,试提应缓慢提升,如果井内遇卡,在油管螺纹抗滑脱范围内上下活动管柱,直至悬重正常无卡阻现象,再继续缓慢提升管柱。油管挂提出井口后,停止提升,卸下油管挂并清洗干净,摆放在距井口5m内的固定位置。 5.3.3安装符合设计要求、试压合格的防喷器,现场试压合格。 5.4起油管及配套工具 5.4.1在压力较高井作业时,井筒内修井液应保持常满状态。不压井作业应有可靠的防喷配套设备。 5.4.2按管柱设计和功能要求,使其泄油。
3
Q/SY 01051—2016 5.4.3根据动力提升能力、井深、井下管柱结构要求,管柱从缓慢提升开始,随着悬重减少,才可加快提升速度。 5.4.4当井下工具配件及管柱直径较大时,在起出井口前,应卸开自封。 5.4.5使用动力钳卸油管螺纹时,待螺纹全部松开后,才能提升油管,防止油管从接箍中弹出,损坏油管螺纹。 5.4.6起井下工具和最后几根油管时,提升速度要小于或等于5m/min,防止刮碰井口、拉断拉弯油管或井下工具。 5.4.7起出油管应按先后顺序排列整齐,每10根一组摆放在牢固的油管桥上,摆放整齐,丈量准确,做好记录。 5.4.8起出单根管和井下工具时,应放在小滑车上顺道推下。 5.4.9起油管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油管和井下工具有无异常,有无砂、蜡堵、损坏等情况。 5.4.10潜油电泵起电缆时,将起出的电缆留出1m长度放在滚筒中心,其余的整齐地缠绕在滚筒上,其他要求应符合SY/T5863—2012中4.2的规定。 5.4.11起完井下管柱后,将井口安装好,应检查深井泵、活塞在井下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核对油管根数与油管记录是否相符,检查油管螺纹(外、内螺纹)损坏情况,如损伤需单独摆放。 5.5通井、刮管作业 5.5.1通井规外径应小于套管内径6mm~8mm,长度不小于800mm。 5.5.2通井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控制为不大于20m/min,下到距离设计位置10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 5.5.3刮管时应平稳操作,管柱下放速度控制为不大于30m/min,下到距离设计位置50m时,下放速度小于或等于10m/min。 5.5.4通井、刮削过程中,掌握悬重变化,控制悬重下降不大于30kN。 5.5.5其他要求应符合SY/T5587.5—2004中4.1的规定。 5.6鱼顶打印作业 5.6.1根据井下落物情况、油层套管尺寸选择质量合格的铅模,正常情况下铅模外径比套管内径小 6mm ~ 8mm。 5.6.2下井前,绘制铅模草图并拓图留存。 5.6.3下第一根油管时扶正管柱,下放速度不超过5m/min。 5.6.4铅模下至鱼顶以上10m左右时,开泵冲洗鱼顶,冲洗执行SY/T5587.5—2004中4.4.5和4.4.6的规定。 5.6.5停泵后再缓慢下放管柱,铅模一般加压20kN~30kN,最大不能超过50kN,不应重复打印。 5.6.6起出铅模后清洗干净,用文字、拓图或照片、绘图把印痕描述清楚 5.6.7其他要求执行SY/T6377—2008的相关规定。 5.7下油管及配套工具 5.7.1如需洗井、压井,按5.1执行,井口按设计要求装防喷器或自封等装置,防止井喷和井下落物。 5.7.2深井泵及井下工具配件应摆放在工具台架上(或房内),保持其无损、整齐、平放、清洁,下并前应在地面按质量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否则不得下并。 5.7.3下井油管应清洁完好,油管长度丈量3次,每1000m误差小于0.2m,按设计配制管柱。 5.7.4下井油管、泵和工具等的螺纹应清洁,连接前在螺纹上要均匀涂抹密封脂或密封胶。 5.7.5油管外螺纹应放在小滑车上或戴上螺纹帽拉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