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1274-2010 气举采油工艺设计规范

Q/SY 1274-2010 气举采油工艺设计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6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0 14:47:33



相关搜索: 规范 设计 工艺 1274 气举 1274

内容简介

Q/SY 1274-2010 气举采油工艺设计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274—2010
气举采油工艺设计规范
Designing specifications for the gas lift technology
2010一04一02发布
2010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1274—201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
气举采油方式确定 5 单井连续气举采油工艺设计 6 施工要求
X
.
7 气举井投产要求 8 并控要求
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 10 设计文件格式: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规连续气举气举阀分布及工作参数设计计算附录B(资料性附录)气举完井管柱结构设计图附录C(规范性附录) 气举采油工艺设计书格式及内容·
9
14
16 Q/SY 1274—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吐哈油田公司、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宇、王强、李勇、牛瑞云、袁灼平、冯仁东。
Ⅱ Q/SY 1274—2010
气举采油工艺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井连续气举采油举升工艺设计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规连续气举、邻井气连续气举、本井气连续气举和喷射连续气举采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5810一2003连续气举采油井设计及施工作业 SY/T6644一2006使用注人压力操作阀的连续气举井设计推荐作法 Q/SY1142一2008井下作业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气举 gas lift 向井内注入高压气体,经环形空间或油管进入举升管,从而降低井底流压,将地层流入井底的流
体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法。 3. 2
连续气举采油continuous flow gas lift production 将注入气通过气举阀连续不断注入油套环空或油管的气举方式。
3. 3
邻井气连续气举采油continuous flow gas lift by the gas from neighboring well 在油井附近有高压气井的区块,采用高压气井气源替代增压压缩机提供的工艺气,进行连续气举
生产的一种采油方式。 3. 4
本井气连续气举采油continuous flow gas lift by the gas from well-itself 油井同时具备独立的两套或两套以上油气层系,利用油井本身的高压气层进行气举开采油层,高
压气层的气体通过气举阀控制被注入油管内,进行气举的一种方式。 3. 5
喷射连续气举采油jet pump and gas lift combined 用气体喷射泵替代常规连续气举采油的气举工作阀进行注气生产,以高压气体作为动力介质,以
气体喷射泵作为能量转换装置,将井液举升到地面的气举采油方式。常利用气举阀卸载,一个喷射泵(或多级喷射泵)工作。 3. 6
注入压力操作阀injection pressure operated valve 通常也称套压阀,其进气口与油套环空相通,由注入气压力(套管压力)作用在阀波纹管有效面
1 Q/SY 1274—2010
积上使其开关的气举阀。 3.7
生产压力操作阀producing pressure operated valve 通常也称油压阀,其进气口与油管相通,由生产压力(油管压力)作用在阀波纹管有效面积上使
其开关的气举阀。 3.8
降低注气压力设计法the decreasing injection gas pressure design method 适用于注入压力操作阀的气举设计方法。通过逐级降低气举阀处的注气压力值,以保证通过下一
个工作气举阀注气以后关闭上部各卸载阀,达到卸载生产的目的。 3. 9
可变流压梯度法the variable flowing pressure gradient method 适用于生产压力操作阀的气举设计方法。随着深度的增加改变流压梯度,注气压力值保持不变,
阀处的流动油压的变化决定着气举阀的打开(或关闭)。 3. 10
注入气液比injection gas-liquid ratio 气举井每产出单位体积的液体,所需消耗的高压注入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数。
3.11
生产气液比producing gas-liquid ratio 气举井每产出单位体积的液体,所伴随产出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数。
3. 12
启动压力kick-off pressure 气举井开井投产时,注入高压气进人井筒,转入稳定生产前井口达到的最大注气压力。
3.13
工作压力 operating pressure 高压气体注人气举井,待油气从井口连续喷出趋于稳定后,转入正常生产时的井口注气压力。
3.14
油管效应tubing effect 井下作用在阀座孔眼面积上的油管压力,对气举阀的打开起辅助作用。
4气举采油方式确定
气举采油方式通常有常规连续气举、邻井气连续气举、本井气连续气举和喷射连续气举采油,其确定方法遵循以下要求。 4.1选择原则 4.1.1满足开发方案配产要求。 4.1.2技术先进可行。 4.1.3经济效益好。 4.1.4便于配套。 4.1.5便于现场操作管理。 4.2选择方法 4.2.1满足以下适用条件选用常规连续气举采油方式:
a)有充足的气源(一般为天然气)。 b)油井分布相对集中,便于地面建设。 c)地层能量充足,能保持地层压力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2 Q/SY 1274—2010
4.2.2满足以下适用条件选用邻并气连续气举采油方式:
a)采油区块有高压气井。 b)气井井口输出压力满足油井气举生产压力需要。 c)气井产气量可保证气举生产需气量要求,气井产能可满足油井长期生产要求。
4.2.3满足以下适用条件选用本井气连续气举采油方式:
a)油气不同层,并有有效的隔层。 b)气层具备足够压力,满足连续气举举升压力条件。 c)气层产气量达到连续气举举升要求。
4.2.4喷射连续气举采油:适用于替代含水上升后、举升效率低的常规连续气举井。
5单井连续气举采油工艺设计
5.1设计原则 5.1.1单井设计应满足开发方案、气举采油工程方案和单井地质设计要求。 5.1.2提高单井气举举升效率,在设计产量满足配产要求的情况下,设计注入气液比力求最小。 5.1.3充分地利用增压设备具备的工作能力或高压气资源的能量。 5.2设计基础数据 5.2.1油藏数据:油藏埋深、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油藏温度及地温梯度、产出油气水密度、地层原油黏度、气液比、含水率、油井实际测试工作点(产量及对应流压)、油井实际的流入动态特性等。 5.2.2完井数据:井深、井斜、套管组合、套管尺寸和钢级、完井方式。 5.2.3地面参数:供气压力、注入气组分、出油输送进站压力、注气管线和输油管线的尺寸及长度、 地面分布状况等。 5.2.4本井气连续气举采油设计除了以上设计基础参数外,还需对气层的产量和压力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预测,将预测到的气层压力、产量等条件作为气举阀分布的设计基础。 5.3油井动态 5.3.1流入、流出动态模拟执行SY/T6644一2006中4.2。 5.3.2油井产能分析:利用油藏工程精细描述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以及所预测的各项开发指标,对油井进行产能分析和预测,根据生产需要及供气条件等情况确定油井的设计产量,并由此计算出设计井底流压。 5.3.3动态曲线建立:通过实测的IPR曲线和一组满足要求的流出动态曲线的交点,可得出在不同气液比的情况下的井底流压、产量,见图1。
已知注人气液比Rgli和产量Q;便可求出相对应的注气量Qgi,绘出注气量与产量的曲线图,即气举井特性曲线,见图2,查出最合理的注气量与对应的产量,从而得出并底流压。此过程可由计算机模拟计算。 5.4气举管柱类型和气举阀的确定 5.4.1管柱类型选择:根据油藏的供液能力和油井工艺要求,选择开式、半闭式和闭式管柱类型,见图3。
开式管柱:下井的油管柱不带封隔器和单流阀的气举管柱。适用于油井井底流压高和由于出砂、 结垢等原因很难或不可能正常地取出封隔器。
半闭式管柱:下井的油管柱带有封隔器,不带单流阀的气举管柱。这种管柱广泛应用于常规连续气举作业。
闭式管柱:下井的油管柱带有封隔器和单流阀的气举管柱。适用于油层供液能力差,不可能形成液封的油井。 5.4.2气举阀类型:气举采油的核心工具是气举阀,气举阀按照操作压力的不同分为注入压力操作
3 Q/SY 1274—2010
Pur *
Rgll
IPR
Rgl2
Rgl3
Q
图1气举井流入、流出动态曲线图
Q 4
Qgi
图2气举井特性曲线图
阀和生产压力操作阀两种类型。 5.5气举阀分布及工作参数设计 5.5.1常规连续气举采油设计方法:
a)设计方法有适用于注入压力操作阀的降低注气压力设计法和适合于生产压力操作阀的可变流
压梯度法。 b)可选择设计软件或者人工方法,进行气举阀分布、阀孔尺寸、调试打开压力等工作参数的设
计计算。 c)降低注气压力设计法应符合SY/T5810一2003相关规定,可变流压梯度法详见附录A,附录
A是属于油套环空注气,油管出油的气举方式,介绍了两种不同类型气举阀的工艺设计方法。
5.5.2其他连续气举采油设计方法:
a)邻井气连续气举采油、本井气连续气举采油和喷射连续气举采油的气举阀工作参数设计方法
同5.5.1。 b)邻井气气举采油设计需对气源井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生产动态预测,以确保向气举井提供稳定
的供气压力和注气量。
4 Q/SY 1274—2010
至分离器
至分离器
至分离器
注入气
注入气
注入气
油管套管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油管套管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油管套管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TiI 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T 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四 I 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id I 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TII 工作筒(工作气举阀) 间
a
I 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T 工作筒 (卸载气举阀)
E
I 工作筒 (工作气举阀) TT 工作筒 (工作气举阀)

封隔器
封隔器
-
中 单流阀
油层围
油层
油层
a)开式管柱
b)半闭式管柱
c)闭式管柱
图3连续气举管柱类型结构示意图
c)本井气气举采油设计需对气层的产量和压力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预测,以确保向本井气气举
井提供足够的气量和压力,并根据气层的变化规律设计出更换阀孔尺寸的合理时机。 d)喷射气举采油设计是用可投捞式气体喷射泵代替工作气举阀。
5.5.3设计工作参数要求:
a)设计出的各级气举阀深度可在±5m内调整。 b)气举阀阀孔尺寸系列:2.4mm,2.8mm,3.2mm,3.6mm,4.0mm,4.8mm,6.4mm,8.0mm。 c)各级气举阀调试架打开压力允许的误差范围为±0.03MPa。 d)封隔器距离最后一级气举阀的深度大于50m。
5.6完井管柱结构设计 5.6.1管柱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应满足气举井完井施工、气举阀更换、油井测试、油井清蜡及修井作业的要求。图B.1为连续气举、邻井气举和喷射气举采油典型完井管柱结构示意图图B2为本井气连续气举采油典型完井管柱结构示意图。 5.6.2选择配套的气举工作筒、气举阀、封隔器和钢丝滑套等气举完井工具,确定工具的型号和规格,且工作参数满足工艺要求。 5.6.3气举工作筒的选择根据压力等级确定:
普通的气举采油管柱推荐选用可耐压35MPa的常规偏心工作筒。 压裂气举生产一趟管柱,可根据压裂施工压力选择相应的耐高压工作筒腐蚀流体环境下的工作筒,选用可耐腐蚀性的整体锻造式工作筒或螺纹连接式偏心工作简。

6施工要求
6.1通井
a)下人套管刮削器刮削套管至人工井底,在封隔器坐封段处上下20m反复刮削三次以上,确保
5
上一章:Q/SY 1276-2010 工程建设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规范 下一章:Q/SY 1272-2010 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Q/SY 01274-2020 连续气举技术规范 Q/SY 01640-2018 稠油热采水平井采油工程设计规范 Q/SY 1640-2013 稠油热采水平井采油工程设计规范 Q/SY 01014-2017 柱塞气举技术规范 Q/SY 10555-2022 采油采气与地面工程数据规范 Q/SY 1124.12-2014 石油企业现场安全检查规范 第12部分:采油作业 Q/SY 0600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注水工艺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