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Q/SY 0600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注水工艺设计规范

Q/SY 0600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注水工艺设计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7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0-30 09:29:53



相关搜索: 规范 设计 地面 工程 油气田 工艺 06006

内容简介

Q/SY 0600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注水工艺设计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0600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注水工艺设计规范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code for water injection
2016-04-01实施
2016—01一27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 Q/SY 06006—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工艺 5. 1 注水工艺基本要求 5. 2 注水工艺流程管道 6. 1 管道设计 6. 2 耐压强度计算 6.3 管道敷设 6. 4 其他站场 7. 1 注水站 7. 2 简易注水站 7. 3 配水间 7. 4 注水井口 7. 5 聚合物配制站 7. 6 注聚站设备 8. 1 注水泵 8.2 储水罐 8.3 注聚泵 8. 4 加药设施
2
6
...........
......
7
8
聚合物配制站设备材料
8.5
9 Q/SY 06006—2016
前言
Q/SY06006《油气田地面工程注水工艺设计规范》是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新疆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庆鹏、黄强、李晓光、蒋旭、吴昊、丁宇、赵晓梅、郑德旺、孙国成、夏
新宇、高桂凤、梁金强。
II Q/SY 0600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注水工艺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地面工程项目中注水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总则、工艺、管道、站场、设备及材料。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及海上油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注水、注聚合物新建及改扩建项目。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8管道元件PN(公称压力)的定义和选用 GB 6479 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16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 50391 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 HG/T20592~20635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SY/T 0048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SY/T5270 高压注水管路配件设计技术规定 SY/T 6420 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SY/T 6662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非金属复合管术语和定义 GB503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
4总则 4.1油田注水(含注聚合物,下同)工程设计,应符合已批准的油田开发方案和总体规划或设计委托书的要求,可一次或分期进行。注水站的设计规模宜适应油田开发5~10年的需要,新建区块的注水能力宜适应油田综合含水率50%时的注水量 4.2油田(区块)注水用水量应按GB50391的有关规定计算。 4.3油田注水用水,可选用油田采出水、工业及生活废水、地表水及地下水。
1 Q/SY 06006—2016 4. 4 注水水质应符合油藏水质标准要求。 4.5在一个油田内,当注水管网实行区块分压注水时,注水站内泵型选择宜按不同压力等级进行设计,并满足不同区块泵压和排量的要求。 4.6聚合物注入工程设计,应按照油田开发方案规定的注入前置液及驱替液时间、注聚间隔时间注人浓度、注人量及注入压力等基础参数,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系统工程宜采用聚合物母液集中配制,目的液分散注人的工艺流程。 4.7油田注水工程站场的布局应符合GB50183及SY/T0048中的有关规定 4.8注水钢制储罐及金属管道应根据使用条件和储存、输送介质的性质要求,采取相应的内外防腐措施。 4.9注水工程所选用的各类高压阀门,其工作压力等级划分应符合GB/T1048的相关规定。
5 工艺 5.1注水工艺基本要求 5.1.1注水流程应根据注水生产工艺、井网布置形式、水源种类及注水压力,并与油气集输设计井站布局方式相结合,通过技术经济对比优化确定, 5.1.2满足油田注水水质、水量和压力的要求。 5.1.3采用成熟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5.1.4注水工艺流程与辅助工艺流程(润滑、冷却、加药等)应简洁协调、齐全完整、易于管理。 5.1.5注水工艺能耗应符合SY/T6420的有关规定 5.2注水工艺流程 5.2.1注水工艺流程可选用单干管多井配水流程、单干管单井配水流程、注水站直接配水流程,工艺流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面积注水井开发的油田宜采用单干管多井配水流程。
a)
b)井数多、采用行列式布井、注水面积较大的油田宜采用单干管单井配水流程。 c)注水量小、注水井分布于注水站附近、区块相对独立的油田宜采用注水站直接配水流程。
5.2.2渗透率差别大、井口注人压力差异大的多油层油田宜采用分压注水工艺 5.2.3 同一区块内少部分低渗透层的注水井,可采取阶梯式增压注水工艺;根据井网半径大小,可采用多井集中增压或单井增压工艺。 5.2.4注聚工艺流程应根据注聚井数量、注人压力差异情况确定采用单泵单井或一泵多井流程
6管道 6.1 管道设计 6.1.1注水管道管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单井支管应在满足该井开发配注水量通过的情况下,流速宜控制在0.8m/s~1.2m/s,压力
坡降宜控制在0.4MPa以内。 b) 注水干管、支干管应满足所辖井数所通过水量之和,并且在干管通过水量中包括一口井的
洗井水量。上述情况下,流速宜在1.0m/s~1.6m/s,压力坡降宜在0.5MPa以内。
6. 1. 2 注水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为地质开发给出的井口压力值与管道总水力坡降值相加之和。 6.1.3输送聚合物水溶液的站外管道水力坡降按GB50391的相关规定执行。母液外输管道的设计
2 Q/SY 06006—2016
流速不宜大于0.6m/s,单井注聚管线的设计流速不宜大于1.0m/s 6.2耐压强度计算 6.2.1注水用高压金属管道的选用应符合耐压强度计算的壁厚要求,并按附加值列项,正确合理地确定管道规格 6.2.2承受内压直管的高压金属管道厚度计算应按GB50391的有关规定执行。 6.3管道敷设 6.3.1注水管道的布置及选材规格应符合油田(区块)总体规划的要求,做到与油、气、电、水、 路相协调,经现场踏勘选线后确定。 6.3.2注水管道一般采用埋地敷设。 通过低洼地时,敷设方式应通过技术经济对比确定,位于沼泽季节性积水地区、沙漠和戈壁荒原地区以及山地丘陵和黄土高原沟壑地区等特殊地段的注水管道,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埋地、管堤、地面敷设或架空敷设。 6.3.3管道穿越铁路及道路的要求:
a)注水管道穿越铁路,应穿涵洞(或套管)而过,管道两侧所设截断阀应结合工艺要求,适当
靠近穿越处。穿越并应符合铁路管理部门的规定 b) 管线穿越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时,应设有保护套管,套管顶距路面不应小于0.7m,
套管两端伸出路基坡脚不应小于2m,管线与公路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60° c
管线穿越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砂石路及土路,可不设穿越套管。
6.3.4注水管道不应从已建的建(构)筑物下面穿过,在通过建(构)筑物时,管道距其净距不应小于5m,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注水管道与建(构)筑物间距尚应满足SY/T0048的要求。 6.4其他 6.4.1注水管道应在适当位置设有截断阀、放空阀。 6.4.2 管道的埋深、无损检验及试压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中具体说明。 6.4.3注水管道干管、支干管长度超过0.5km时,宜在管道起点、折点、终点以及每隔0.5km处设有管道标志桩。 7站场 7.1注水站 7.1.1注水站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注水站管辖范围应满足油田总体规划要求,并适应远期内注水水质及水量的变化
注水站宜设在负荷中心和注水压力较高或有特定要求的地区。 注水站站址应符合交通、供电、供水及通信等便利的要求。
b) c) d) 站址宜选在地势较高或缓区,并尽量避开河滩、沼泽、局部低洼地或可能遭受水淹的地区
对山区、丘陵及沙漠地区还应注意合理利用地形。 e) 站址应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f) 注水站宜与变电所、水处理站及原油脱水站等联合建站
7.1.2 注水站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注意节约用地。根据规划发展的要求,场区可留有扩建余地或在泵房内预留机泵扩建位置 7.1.3注水站除设置注水泵房外,值班室、化验室、维修间及库房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上一章:Q/SY 06007.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静设备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下一章:Q/SY 06004.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处理设备工艺设计规范 第6部分:泵

相关文章

Q/SY 06002.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2部分:工艺 Q/SY 06003.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集输工艺设计规范 第2部分:集输工艺 Q/SY 06002.7-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7部分:材料 Q/SY 06002.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5部分:储运 Q/SY 06002.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4部分:站场 Q/SY 06002.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06002.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6部分:设备选型 Q/SY 06002.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3部分:集输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