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37.060.10 N·43 备案号:34947--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426.6-2011 代替JB/T9426.8-1999等
电影摄影物镜
第6部分:电影摄影物镜性能测定方法
Lenses for motion picture camera
--Part 6: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arious functions
of lenses for motion picture camera
2012-04-01实施
2011-1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网
JB/T9426.6-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2 3
4测定方法
4.1 焦距的测定, 4.2 有效孔径的测定 4.3 F数及相对孔径的测定 4.4 鉴别率的测定, 4.5 透过率的测定, 4.6 杂光系数的测定 4.7 像面照度均匀度的测定 4.8 相对畸变的测定. 4.9 定位截距的测定... 4.10 像面位移的测定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影摄影物镜鉴别率检验标板 A.1 图案 A.2 标板的构成,
9
10
13 14 16 1.8 18 :18
网
JB/T9426.6--2011
前言
JB/T9426《电影摄影物镜》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定焦距和变焦距电影摄影物镜;第2部分:电影摄影物镜系列;第3部分:距离、光圈刻度标记:第4部分:35mm电影摄影物镜I型卡口物镜座: -第5部分:16mm电影摄影物镜C型螺纹物镜座;第6部分:电影摄影物镜性能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JB/T9426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9426.8-1999《电影摄影物镜焦距的测定方法》、JB/T9426.9-1999《电影摄影物
镜的有效孔径、F数及相对孔径的测定方法》、JB/T9426.10--1999《电影摄影物镜鉴别率的测定方法》 JB/T9426.11-1999《电影摄影物镜透过率的测定方法》、JB/T9426.12-1999《电影摄影物镜杂光系数的测定方法》、JB/T9426.13—1999《电影摄影物镜像面照度均匀度的测定方法》~JB/T9426.14-1999 《电影摄影物镜相对畸变的测定方法》、JB/T9426.15-1999《电影摄影物镜定位截距及变焦距电影摄影物镜像面位移的测定方法》,与JB/T9426.8~~9426.15--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各个原标准进行了整合:修改了标准名称;将物镜鉴别率的测定中所涉及的鉴别率标板的内容移至附录A;术语和定义在统一编写时,除对术语和定义增加了英文对应词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删减:在测定方法中,增加了标准画幅所依据的标准。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电影和电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阎继华。 本部分代替JB/T9426.8--1999、JB/T9426.9-1999、JB/T9426.10—1999JB/T9426.11-—1999、JB/T
9426.12-1999、JB/T9426.13—1999、JB/T9426.14—1999、JB/T9426.15-1999。
JB/T9426.8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346.8-1985; JB/T9426.8-1999。
JB/T9426.9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346.9-1985; -JB/T9426.9—1999。
JB/T9426.10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346.10—1985; JB/T9426.10—1999
JB/T9426.11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346.11-1985;
1I
网
JB/T9426.6--2011
JB/T9426.11—1999。 JB/T9426.12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346.12-1985: JB/T9426.12-1999。
:JB/T9426.13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 Y 346.13---1985; -JB/T9426.13—1999。
JB/T9426.14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Y346.14-1985: -JB/T9426.14-1999。
JB/T9426.15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 Y346.15--1985; -JB/T9426.15--1999。
II
网
JB/T9426.6-2011
式中: f焦距; D有效孔径。
3.5
相对孔径relativeaperture 物镜F数的倒数,用1:F表示。
3.6
鉴别率resolution 物镜重现图像最小细节的能力,用所能分辨的等间隔黑白线条图案的像中最小一对线条宽度的
倒数来度量,单位用每毫米内所具有线对数来表示,即线对/mm。 3.7
径向鉴别率radialresolution 在测定画面中心以外各点的鉴别率时,由与画面各点和画面中心的连线方向一致的线对所测的
鉴别率。 3.8
切向鉴别率tangentresolution 在测定画面中心以外各点的鉴别率时,由与画面各点和画面中心的连线方向垂直的线对所测的
鉴别率。 3.9
透过率 transmissivity 平行于物镜光轴的平行光束从物方入射,物镜的出射光通量和入射光通量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3.10
杂光stray light 摄影时,来自被拍摄物体一侧的光,由于物镜表面、内部以及光阑等的反射或散射而形成的非成像
光线在物镜成像面上扩散,这种非成像的光线称为杂光。 3.11
杂光系数stray light index 置于亮度均匀的扩散面光源上,在光轴上的黑体通过物镜所成像的最小光通量与移除黑体后所
成的像的同一位置的光通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12
照度均匀度uniformity of image plane illuminance 无限大面扩散光源,被物镜所成的像面上各视场位置的照度与中心视场照度的百分比。
3.13
像高imageheight 给定物点经物镜后所成像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3.14
负畸变barrel distortion 若实际像点位置向光轴方向位移则畸变为负畸变,也称为桶形畸变。
3.15
正畸变 Pincushion distortion 若实际像点位置向离开光轴方向位移则畸变为正畸变,也称为枕形畸变。
3.16
相对畸变 relative distortion
2
网
JB/T9426.6--2011
物镜的物平面上不同高度的线段经物镜成像后其垂轴放大率不同,物体的实际像高和理想像高之差与理想像高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17
定位截距flangefocaldistance 光轴上无穷远目标被物镜所成的最佳像面到物镜座定位面的距离,也称为法兰截距。
3.18
像面位移Image plane shift 变焦距物镜在变焦过程中,光轴上无穷远目标被物镜所成的像面到最佳像面的轴向移动量。
3.19
变焦距物镜最佳像面thebestimageplaneofzoomlens 从变焦距物镜各个焦距的成像面中选择一个像面,使变焦距物镜在整个变焦过程中在此面的成
像质量相对来说最为理想。
注:变焦距物镜最佳像面所对应的焦距值由生产单位给出。 4测定方法 4.1焦距的测定 4.1.1测定方法的种类 4.1.1.1测定方法1为放大率法。 4.1.1.2测定方法2为节点移动法。 4.1.2测定条件 4.1.2.1测定时使用波长为546nm的单色光光源。 4.1.2.2当被测物镜的最大相对孔径大于1/5.6时,其光圈(F数)刻度应置于5.6;当被测物镜的最大相对孔径小于等于1/5.6时,其光圈刻度应置于相应的最大F数的位置。 4.1.2.3被测物镜的距离刻度圈应置于无穷远位置。 4.1.2.4准直物镜的误差应足够小,不致影响测量值。准直物镜的焦距一般不小于被测物镜焦距的三倍,其口径应大于被测物镜的孔径。 4.1.3用放大率法测定 4.1.3.1测定装置 4.1.3.1.1焦距的测量在光具座上进行,其装置如图1所示。
Z
21
光源:2- -聚光镜:3- 毛玻璃:4 一滤色片:5- 分划板;准直物镜;7— 被测物镜;8-物镜夹持器;9-显微镜。
T
图1
4.1.3.1.2分划板上有数对对称的标准间距的平行刻度线(以下简称线对)。其线条间距具有0.001mm 的精度,最大的线对间距与准直物镜焦距之比应小于1/46。 4.1.3.1.3显微镜可附有几种倍率的物镜及测位目镜显微器。
3
网
JB/T9426.6—2011
4.1.3.2测定步骤 4.1.3.2.1把分划板置于准直物镜的焦平面上,分划板上的线对成像在正对于准直物镜的焦平面上。 4.1.3.2.2 测定时选用线对的线条间距应满足公式(4)的要求。
(4)
K
5f
式中: Y一所选用线对的线条间距,单位为毫米(mm); f—一准直物镜的焦距,单位为毫米(mm);
被测物镜的焦距,单位为毫米(mm);
I-
一标准画幅对角线长度,单位毫米(mm)。
4.1.3.2.3按4.1.3.1.1图1规定的位置,把被测物镜正对准直物镜装在物镜夹持架上,并调整使其与准直物镜同轴。 4.1.3.2.4选用合适倍率的显微物镜,调节显微镜依次对准所选定线对两条线的像,用目镜测微器进行读数。 4.1.3.2.5目镜测微器两次读数的差值乘以分划值,即得到线对两线条的像的间距。
注:不同倍率的显微镜与不同目镜测微器组合后,具有相应的分划值。 4.1.3.3计算
被测物镜的焦距按公式(5)进行计算。
(5)
广
式中:
被测物镜的焦距,单位为毫米(mm);
f
fo 准直物镜的焦距,单位为毫米(mm);
线对线条的间距,单位为毫米(mm); -线对线条的像的间距,单位为毫米(mm)
-
4.1.4用节点移动法测定 4.1.4.1测定装置 4.1.4.1.1焦距的测量在光具座上进行,其装置如图2所示。
1
光源:2— -聚光镜:3— 毛玻璃;4—滤色片:5— 一可变狭缝;6— 一准直物镜:一被测物镜(或分划板);8- 物镜夹持器:9—显微镜;10——回转台:11-微调平台。
-
图2
4.1.4.1.2显微镜的数值孔径为0.1以上。 4.1.4.1.3物镜夹持器可随微调平台沿准直物镜光轴方向移动,并可以随回转台绕回转轴回转(转轴轴心应与准直物镜光轴垂直相交)。 4.1.4.1.4显微镜应具有目镜测微器和沿准直物镜光轴方向移动的测量机构(以下简称轴向测量机构)。 4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