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37.060.10 N43 备案号:286442010
0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409--2010 代替JB/T9409--1999
电影放映物镜性能测定方法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arious functions
of motion-picture projection lenses
2010-07-01实施
2010-02-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网
JB/T9409--2010
目 次
前言
III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 术语和定义 4 试验方法 4.1 焦距.. 4.2 有效孔径 4.3 相对孔径及F数.. 4.4 鉴别率 4.5 透过率 4.6 畸变, 4.7 色差 4.8 像面照度均匀度 4.9 杂光系数. 4.10 光轴偏移
网
JB/T9409---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9409-1999《电影放映物镜性能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JB/T94091999相比,主要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以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电影和电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金南影视听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电影机械厂、广东珠江影视设备制造
有限公司、天津市电影机械制造厂、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美视晶莹银幕有限公司、马鞍山市影星银幕有限公司、南京新世界长江仪器有限公司、上海通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市星星电教银幕厂、秦皇岛昌隆银幕有限公司、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三一一厂、 张家港市三星银屏器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阎继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N43005-1990; JB/T9409—1999。
III
网
JB/T9409--2010
电影放映物镜性能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影放映物镜(以下简称物镜)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各种性能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16mm、35mm和70mm三种电影放映物镜。不适用于变形附加镜和变倍套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9407电影放映物镜鉴别率检验标板 JB/T9426.11电影摄影物镜透过率的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焦距 focaliength 物镜主点至相应焦点的距离称为焦距。物镜前侧与光轴成小角度?方向上的无穷远物点的像点距光
轴的距离为!时,焦距广可表示为:
(1)
tane
注:物镜放大成像的银幕侧称为前侧,光源侧称为后侧。
3.2
有效孔径 effective aperture 从物镜前侧光轴上无穷远点发出。并能通过物镜的平行光束垂轴圆截面的直径D,即为物镜的有效
孔径。 3.3
相对孔径 relative aperture 物镜的有效孔径D与焦距F之比即为物镜的相对孔径。相对孔径用1:A的形式表示:其中:
A
(2)
D
注:般来说对放映画面照度有贡献的有效相对孔径以1:N的形式表示:此处N=1/sinor:式中α为通过物镜后其
顶点在物镜后侧光轴上的圆锥光束顶角的1/2。当银幕处于无穷远时N与A-一致,
3.4
F效 F-mumber 相对孔径的倒数即为F数:表示F数的A用公式(2)表示。 注:对放映画面照度有贡献的有效F数即为3.3中注的有效相对孔径的倒数。
3.5
鉴别率 resolutiom 将带等间隔黑白线条的检验标板通过物镜放映于银幕时,与可分辨的最小间隔线条数相当的检验
1
网
JB/T9409---2010
标板上最小间隔的黑、白线对宽度的倒数,即为物镜的鉴别率。鉴别率用线对/mm表示。 3.6
透过率 transmittance 平行于物镜光轴的平行光束从物镜前侧入射,经物镜后出射光束的光通量更“与入射光通量Φ之比
值(用百分数表示),即为物镜的透过率。 3.7
畸变 distortion 使放映画面的横向倍率随视场大小而变化的像差,称为畸变(用百分数表示)。
3.8
色差 colour difference 物镜的成像位置和倍率因光波波长不同而变化的像差,称为色差
3.9
像面照度均匀度distribution of illuminate over the imagebearing side 像面的边缘照度与中心照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称为像面照度均匀度。
3.10
杂光系数straylightindex 用物镜放映时片窗中心区域全黑圆形图像与白图像(透明)在银幕上的影像中心照度之比(用百
分数表示),称为物镜的杂光系数。 3.11
光轴偏移runout ofopticalaxis 光轴和物镜筒之间的不一致。
4试验方法 4.1焦距 4.1.1测定条件 4.1.1.1焦距测定时应采用绿光(峰值波长546nm)。 4.1.1.2准直仪物镜的焦距应不小于被测物镜焦距的3倍,并且准直物镜孔径必须大于被测物镜孔径。 4.1.1.3对于变焦距物镜,应就最长焦距和最短焦距位置进行测定。 4.1.2测定方法 4.1.2.1将已知大小为y的物体板置于准直物镜的焦平面上,3应小于准直物镜焦距f的1/50。 4.1.2.2将被测物镜前侧正对准直物镜。并与其共轴,使该物体成像在被测物镜的焦平面上,测出此像的大小。 4.1.2.3 被测物镜的焦距f按式(3)计算:
(3)
F=foxy
V
4.1.3测定精度
焦距的测定应具有1%的精度。允许采用能保证此精度的其他方法测量。 4.1.4测定记录
记录焦距测量值时,还宜记录以下内容: a)被测物镜名称、相对孔径、焦距、制造编号和生产单位等; b)测量时使用的仪器名称、型号:光源的波长或波段; c)变焦距物镜测量时的焦距刻度位置。
2
网
JB/T 9409--2010
4.2有效孔径 4.2.1测定条件 4.2.1.1 采用显微镜法测试时,显微物镜倍率应为10倍~30倍。 4.2.1.2因为被测物镜的有效孔径由显微物镜的垂轴移动量求得,所以其移动距离应足够大。 4.2.1.3对于变焦距物镜。应就最长焦距和最短焦距位置进行测定。 4.2.2测定方法
可采用下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进行测量,推荐采用显微镜法。 4.2.2.1平行光束出射法
a)在被测物镜的后焦面上放置一带有针孔的黑屏,针孔直径应小于被测物镜焦距的1/100,且针孔
位置应与被测物镜的焦点重合: b)将针孔照明,使通过针孔的光线充满被测物镜孔径 c)在尽量靠近被测物镜的位置,测量被测物镜前侧出射的平行光束垂直于光轴的截面直径大小,
即可求得有效孔径。
4.2.2.2显微镜法
a)将被测物镜前侧与显微物镜相对,并调整被测物镜光轴与显微物镜光轴平行; b)移动显微镜。找到被测物镜最小通光孔径的位置,然后使显微镜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测
出此孔径的直径,即为有效孔径。
4.2.2.3准直仪法
a)从准直仪发出的平行光束,入射于被测物镜前侧,并充满被测物镜的有效孔径: b)在准直仪和被测物镜之间,垂直于光轴放置一玻璃刻尺,将刻尺定位于通过被测物镜可清晰观
察到刻尺刻度的位置 c)在此状态下观察并从玻璃刻尺读取到的亮斑直径,即为有效孔径,
4.2.3测定精度
有效孔径的测量应具有2%的精度 4.2.4测定记录
记录有效孔径测量值时,还宜记录以下内容: a)被测物镜名称、相对孔径、焦距、制造编号和生产单位等: b)测定方法~使用的仪器; C)变焦距物镜测量时的焦距刻度位置
4.3相对孔径及F数 4.3.1测定条件
对于变焦距物镜:应就最长焦距和最短焦距位置进行测定 4.3.2测定方法
按4.1规定测定焦距:按4.2规定测定有效孔径;然后按3.3和3.4的规定计算相对孔径和F数。 4.3.3测定记录
相对孔径和F数测定时。还宜记录以下内容: a)被测物镜名称、相对孔径、焦距、制造编号和生产单位等; b)测定方法、使用的仪器: c)变焦距物镜测量时的焦距刻度位置。
4.4鉴别率 4.4.1测定条件 4.4.1.1根据被测物镜的种类,选择符合JB/T9407规定的电影放映物镜鉴别率检验标板。 4.4.1.2检验在暗室内进行。采用投影装置将鉴别率检验标板图案放大投影于漫反射银幕上。
3
网
JB/T9409---2010
4.5.2.2直接测量法
a)把被测物镜放置在物镜夹持架上。调节被测系统光轴与平行光管的光轴重合,测出透过物镜后
的光通量”; b)取下被测物镜,测出直接入射于测光球的光通量; c)被测物镜透过率即为:@"/×100%
4.5.3测定精度
透过率的测定应具有3%的精度。 4.5.4测定记录
透过率的测定时,还宜记录以下内容: a)被测物镜名称、相对孔径、焦距、制造编号和生产单位等; b)测定方法,测量时使用的仪器名称、型号、规格,限制光阑的直径; c)变焦距物镜测量时的焦距刻度位置。
4.6畸变 4.6.1测定条件 4.6.1.1测定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标板,其尺寸如表1所示。
图2 表1
单位:mm 70mm用 1.0±0.1 21.0±0.1 42.0±0.1
尺寸 a b
16mm用 1.0±0.1
35mm用 1.0±0.1 10.0±0.1 20.0±0.1
9.0±0.1
C
4.6.1.2将被测物镜可靠地固定于投影装置上,使其光轴与投影光源的光轴基本-致,将检验标板图案投影于中心正对光轴的银幕上。检验标板画面的横向尺寸70mm时应为2m,35mm和16mm时应为1m。 4.6.1.3变焦距物镜应就最长焦距、最短焦距两位置分别进行测定。 4.6.2测定方法 4.6.2.1 测出图2所示标板上线条间距a、bc的对应放大投影像间距A、B、C。 4.6.2.2 由下式求得畸变△M:
AM, = M=M+×100%
(4)
Ma
_M。- Ma×100% Ma
AM.-
(5)
式中: M.-- A .Mp: M.: C
b
c
a
5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