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53.100 P 97 备案号:40575—2013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041—2013 代替JB/T6041—1992
轮式工程机械驱动桥主减速器齿轮副 技术条件
Driving axle in wheel typ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ear pairs of main reducer-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2013-04-25发布
2013-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6041—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T
规范性引用文件要求.. 3.1 一般要求, 3.2 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3.3 齿轮精度, 3.4 齿轮各部几何尺寸及位置精度 3.5 外观质量.. 3.6 齿轮副空载噪声 3.7 可靠性, A
2
3
试验方法 4.1 试验条件 4.2 材料及热处理检验. 4.3 喷丸或磷化检验. 4.4 齿圈跳动测定... 4.5 齿侧间隙测定.. 4.6 齿轮接触精度试验. 4.7 齿轮空载噪声测定 4.8 寿命试验 4.9 外观质量检验 5检验规则, 5.1 出厂检验 5.2 型式检验.. 6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6.1 标志. 6.2 包装.... 6.3 运输.. 6.4 贮存。 图1 齿轮接触斑点形状及位置图表1 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表2 齿圈跳动公差F值表3最小法向侧隙.
JB/T6041—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041—1992《轮式工程机械驱动桥 卡主减速器齿轮副技术条件》,与JB/T6041-
199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在第2章中增加和删除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删除了第3章标题下的悬置段(1992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齿轮副的推荐材料,删除了有关齿轮材料的表1(见3.1.1,1992年版的表1);修改了齿轮锻件的要求(见3.1.3,1992年版的3.1.3);
一
修改了齿部表面硬度和齿心部硬度(见3.2.1,1992年版的3.2.1);增加有关喷丸处理的内容(见3.2.2);删除有关质量保证的内容(1992年版的3.7.2); -增加应采用磁粉检测方法检测裂纹的要求(见4.9);修改了齿轮副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见5.1和5.2,1992年版的5.1和5.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宗兴齿轮有限公司、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熔盛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宗兴、韩屹丽、阎堃、邓新华、乔淑华。 本标准于1992年5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JB/T 60412013
轮式工程机械驱动桥主减速器齿轮副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轮式工程机械驱动桥主减速器齿轮副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轮式工程机械驱动桥主减速器弧齿锥齿轮副(以下简称齿轮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3478.1—2008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米制模数齿侧配合)第1部分:总论 GB/T3478.2一2008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米制模数齿侧配合)第2部分:30°压力角尺寸表 GB/T3480.5一2008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 GB/T5216—2004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GB/T11365—1989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GB/T15822.1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JB/T5928工程机械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 JB/T5929 工程机械驱动桥可靠性试验方法 JB/T5942 工程机械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5944 工程机械 热处理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51148 3轮胎式装载机可靠性试验方法、故障分类及评定
3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齿轮副材料应能满足主机性能要求,推荐选用符合GB/T5216—2004的20CrMnTiH、20CrMoH 和22CrMoH,也可选用能保证性能要求的其他材料。 3.1.2所用材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应进行理化试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3.1.3齿坏锻造应采用钢坏制造,锻造比不小于1.5,锻造后应进行等温正火处理,其余应符合JB/T5942 的规定。 3.2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3.2.1齿轮应进行渗碳淬火,并符合下列要求:
a)齿部表面硬度为58HRC64HRC; b)齿心部硬度为31HRC~42HRC; c)螺纹部分硬度为35HRC~42HRC; d)金相组织按JB/T5944的规定;
1
JB/T60412013
e)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按表1的规定。
表1 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
单位为毫米
模数 ≤6.35 >6.35~8.47 >8.47~12.70 >12.70~16.90
有效硬化层深度 0.95~1.35 1.20~1.50 1.40~1.75 1.70~2.00
3.2.2 齿轮的表面处理要求:
a)若进行喷丸处理,齿轮表面应呈浅灰色,无氧化皮,无锈迹 b)若进行磷化处理,轮齿磷化膜厚度为6μm~12μm。在 磷化膜若引起尺寸变化应在零件的允许公
差范围内,并且表面粗糙度应符合零件图样的要求。磷化膜表面应呈灰色或深灰色,结晶细密均匀,无锈迹、杂质沉积及指纹状等缺陷。
3.3 齿轮精度 3.3.1 齿轮精度为8级。 3.3.2 齿圈跳动公差F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2 齿圈跳动公差F.值
中点分度圆直径R
主动齿轮 0.04
从动齿轮
≤100 >100~200 >200~400 >400
0.05
以(0.04/50)R计算以(0.04/50)R计算
以(0.05/100)R计算
应符合GB/T11365—1989表4中8级精度的规定
3.3.3 齿侧间隙:
a)最小法向侧隙jinmin应符合表3的规定。 b)侧隙变动差Fvi值应符合GB/T11365一1989表9中9级精度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表3 最小法向侧隙
法向侧隙 0.152~0.203 0.178~0.229 0.203~0.279 0.254~0.330 0.305~0.400 0.3560.457 0.406~0.559
模数 ≤6.35 >6.35~7.26 >7.26~8.47 >8.47~10.16 >10.16~12.70 >12.70~14.51 >14.51~16.90
注:对最小法向侧隙有特殊要求的齿轮副,可按制造商的产品图样。 3.3.4 齿轮配对时,主动齿轮安装距修正量应能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超过土0.3mm。 3.3.5 齿轮副接触精度:齿面接触斑点,沿齿高方向为工作齿高的40%~70%,沿齿长方向为工作齿长的35%~65%。工作齿面的接触斑点应控制在齿的中部偏向小端,距小端2mm7mm为宜,非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