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100.40 G 71
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H CG0137—2021
代替Q/SH0069—2007
硬脂酸锌技术要求
2021-10-01实施
2021-08-09 发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SHCG013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Q/SH0069—2007《硬脂酸锌技术要求》,与Q/SH0069—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明确了氧化锌含量测定的灼烧温度为800℃±50℃。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静、李红玉。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7年首次发布为Q/SH0069—2007;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0
Q/SHCG0137—2021
硬脂酸锌技术要求
范围
1
本文件规定了硬脂酸锌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硬脂酸锌广泛用为橡胶制品的润滑剂、隔离剂;塑料加工的稳定剂、润滑剂、脱膜剂和色散剂等。 结构式:RCOOZnOOCR(R为工业硬脂酸中的混合烷基)。 本文件适用于硬脂酸锌的准入、采购、质量监督检验、入库验收和性能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17 化学试剂 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 GB/T 7531 有机化工产品灼烧残渣的测定 HG/T3667—2012硬脂酸锌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硬脂酸锌分为325目硬脂酸锌和食品级硬脂酸锌。
5 要求
5.1325目硬脂酸锌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1325目硬脂酸锌技术要求目
项
指
标
外观游离酸(以硬脂酸计),w/% 加热减量,w/% 熔点/℃
白色微细粉末 ≤1.0 ≤1.0 118~125
1
Q/SHCG0137—2021
6.7.1试剂与溶液 6.7.1.1醋酸钠-醋酸溶液; 6.7.1.2氢氧化钠溶液:16%水溶液; 6.7.1.3硫化钠溶液:1g硫化钠(Na2S.9H,O)溶于水中,加入6mL甘油(每次用时配制); 6.7.1.4铅标准液:1mL=0.01mgPb; 6.7.1.5镉标准液:1mL=0.01mgCd; 6.7.1.6锌标准液:1mL=0.01mgZn。 6.7.2标准液的制备
取8mL醋酸钠-醋酸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5mLPb、Cd、Zn标准液(1mL=0.01mg),然后各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和1滴硫化钠的溶液,摇匀。 6.7.3分析步骤
称取1g样品(准确至0.0002g),放入瓷皿中,在电炉上加热至不冒烟,再放入800℃的高温炉中,灼烧至呈白色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5mL(1:10)硝酸溶液残渣,在水浴上蒸发至近干,加入8mL 醋酸钠-醋酸溶液溶解,将溶液转移至25mL比色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1滴硫化钠溶液,摇匀,与同时制备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所呈浊度不得大于标准液。 6.8松密度 6.8.1 仪器安装
漏斗下口距量杯上口38mm。 6.8.2 分析步骤
取约120mL试样,放入100mL烧杯中,用平片封住漏斗出口,把试样倒入漏斗中,移去平片,使试样流入已知质量的100mL量杯中,同时用搅拌棒慢慢搅动(不能搅出漏斗出口),试样通过漏斗后,用平片刮去超出量杯顶端的试样,但不能摇动量杯,然后称重(准确至0.1g)。 6.8.3结果计算
松密度w,按式(1)计算:
m -m2 100
(1)
w, :
式中: m一样品与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 m2 量杯质量,单位为克(g)。
7 检验规则
7.1每批入厂的产品应附产品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由质量检验部门根据本企业规定的技术指标,按本文件方法进行检验。各使用企业要求每三个月按标准进行全项检验。 7.2检验的批次、采样和复检符合HG/T3667一2012中第6章的规定。
3
Q/SHCG0137—2021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
符合HG/T3667—2012中第7章的规定。
CHS/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