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010 H 04
CISA
团
体
标 准
T/CISA 044—2020
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
Gree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for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2020-08-20实施
2020-07-22发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发布
T/CISA 044—2020
前 言
本标准参照GB/T1.1一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
研究院、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晶、杨晓东、姜维、施一新、白云、陈瑜、林高平、王姜维、张新、陆海军、彭杰、 仇金辉、姜琪、陈剑、侯海云、吕杰、李华、徐艺莎、刘勇。
T/CISA044—2020
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术语和定义、指标体系、指数计算、应用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长流程钢铁联合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计算,不包括矿山采选。其他钢铁企业可
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 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件必不可 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 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写1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1信息 息化和工业化融 GB/T32151.5 温室 气体排放 与 GB/T32161 生态设 T 计产品评价 则
日
5绿色制造制造 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GB/T33635 YB/T43604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 心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32161、GB/T3363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indexofgreenandhigh-qualitydevelopment 通过综合评估用以表征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参数,由本文件构建的指标体系计算
得出。 3. 2
钢铁企业绿色发展greendevelopmentofironandsteelenterprise 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以清洁生产为基础,重点抓好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全面实现低成
本、高质量钢铁产品制造、能源高效转换和及时回收利用、大宗废弃物处理-消纳和再资源化等三个功能具有低碳特点,能够与其他行业和周边社会实现生态化链接,从而保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 3.3
智慧创新intelligentandinnovationmanufacturing 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实施智能制造、提升产品质量的活动与水平,根据企业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能力、智能制造应用、智慧化水平、品种质量等多个维度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属于本文件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
1
T/CISA 044—2020
3.4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intelligentenergymanagementsystem 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能源介质与生产系统一体化、集控高效化、管理无人化,能够预测生产
过程能源平衡和负荷变化;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指导生产、提高能效、提升效益的能源管理系统。 3.5
智慧环保管理系统intelligent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 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废气、废水、噪声、降尘、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无组织排放视频监控,固
体废物(含危废)全流程管理信息化,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收集,环保设施运行监督监控,环保信息发布、环保报表等环保管理全覆盖,并能提供决策支持、提升环保绩效的环保管理系统。
4指标体系
4.1指标体系框架
本标准将绿色制造和发展质量作为一级指标,综合表征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企业的装备技术、资源利用、能源效率、环保绩效、区域环境、经营管理、智慧创新、产品与供应链、社会贡献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二级指标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
指标体系由3个指标层级构成。一级指标包括绿色制造和发展质量2项;二级指标共10项;三级指标共61项。指标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质量
绿色制造
资源利用 能源效率 环保续效 区域环境 经营管理 智慧创新 产品与供应链 社会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
装备技
术
VHi
图1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4.2指标体系评价
指标体系评价包括评分项和附加项。评分项满分为100分,附加项分为扣分项和加分项。扣分项为对企业在能源、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和风险的惩罚性评价,最多扣5分:加分项为对企业获得绿色 2
T/CISA 044—2020
发展、高质量发展类荣誉和企业响应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奖励性评价,最多加5分。
各项三级指标的名称、单位、指标解释或计算公式、最高分值与评分标准见附录A。 各附加项的分类、分值与评分标准见附录B。
5指数计算
钢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按式(1)计算:
GDI=G+D+A
( 1 )
式中: GDI- 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 G
级指标“绿色制造”的得分值;级指标“发展质量”的得分值;附加项的得分值。
D A -级指标绿色制造"的分值按式(2)计算:
G =
(2)
式中: Wi.j n,m 分别为该 级指标下 指标 数和 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个数。 一级指标“发展质量“的分值按式(3)计算
级指标的实际得分值;
级指标“ “绿色制造”
指标下第
丰
2s.j
D=
(3)
式中: Si.j n,m 附加项的分值按式(4)计算
级指标“发展质量”第分别为该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和某项二级指标 级指标的个数。
综下等
指标的 际得分值;
·( 4 )
式中: T 附加项第i项的实际得分值。
6应用与改进
6.1应用
本标准可用于钢铁企业内部对标挖潜。企业可将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各指标得分与本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或与其他企业的数据比较,对企业现状及水平进行评价。
本标准作为“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评审及复核的参考依据时,评审指标见附录C。 指数计算周期为一自然年;企业应用时也可自行决定评价周期,各指标计算公式应结合评价周期进
行调整。 6.2改进
企业可根据各级指标得分和综合评价结果,对标行业标杆及本企业历史数据,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不断提升钢铁企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3
T/CISA044—2020
表A.1 评分标准(续)
三级指标
一级二级号指标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序
最高分值
指标解释或计算公式
评分标准
1
研发、示范或推广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技术: a)非高炉炼铁技术(包括氢能冶
金); b) 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
装备 前沿技术 技术
CO:捕集、回收、存储和利用技术;高温熔融渣显热回收技术(回
3
1项及以上,得1分
c)
d)
收率 60%
工湿地生态废水处理技薄带铸轧技术
人炉矿(人造块矿和天然块矿总量/人 (炉矿实物总炼钢 人炉锁
高炉人炉矿品位
得2分;得1分
4
铁料量/
≤1070.得2分; ≤1080元得1分
吨钢钢铁料消耗量
人炉钢铁料 量指废钢生铁和 铁水消耗量废钢消 量/粗钢产量;指企业生
5
≥2000 电炉钢产量占比超过20%的企业修 300),得2分;
制造 资源 消耗量 kg/ 产每吨粗
吨钢废钢
钢 消耗的废钢量(包括
6绿色
转炉、电护等工序)含本企业门产发铝
50(电炉钢产量占比超过20%的业≥250),得1分
利用
热轧加工≤2.0,热轧及冷轧加工 ≤3.3.得2分;热轧加工≤2.5,热轧及冷轧加工 ≤3.8,得1分
吨钢耗新
水量 m/t 粗钢产量 钢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总新水量
热轧加工≥98,热轧及冷轧加工≥96,热轧、冷轧及镀涂加工≥94,或特钢企业≥92,得1分 ≤510.得2分: ≤525,得1分
钢材综合
成材率 %
8
合格钢材产量/锭坏耗用量×100%
燃料量/生铁产量;燃料量指人炉的
高炉燃料
2
9
比 kg/t 干焦、干焦丁、煤粉及其他燃料煤炭消费
采用实物量(干基进行计算,不含外购焦炭
≥>5,或完成当年压减任务,得2分; ≥0.得1分
总量下降 %
10
2
能源效率
率
电力折标系数采用当量值.且计算吨钢综合能耗时,应不包括自备电厂的能耗
吨钢综合能耗下降
≥1.得2分; ≥0.得1分
11
率
5
T/CISA044—2020
表A.1评分标准(续)
三级指标
序 级 二级号指标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最高分值
指标解释或计算公式
评分标准
焦化工序能耗≤105.得1分;烧结工序能耗≤48,或球团工序能耗≤24.得1分;高炉炼铁工序能耗≤380,得1分;转炉炼钢工序能耗≤一25,或特钢企业转炉工序能耗≤一17,得1分
焦化、烧结(或球团)、高炉炼铁、转炉炼钢(不含连铸、精炼)等主要工序产品单位能耗,电力折标系数采用当量值
主要工序 kgce 单位能耗
12
/t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 生物质能、地热能、波浪能、潮汐能、海 2 洋温差能等企业余能回收量/企业能源消耗总量 X100%;企业余能回收量包括转炉煤
>0.且比上年增加,得2分; >0,得1分
可再生能源利用
13
tce
能源效率
余能回收量占能源
消耗总量 % 气、余热、余压等的回收量,不含焦炉煤 ≥15,得2分;
14
≥10,得1分
气和高炉煤气。扣除余能回收装置的自耗量能源放散率=能源放散量/能源消耗总量×100%;能源放散量指由客观原因造成各种气体能源(主要指各种副产煤气与蒸汽、空分产品等)放空、放散量企业生产每吨粗钢的颗粒物排放量
比例
≤1.5,得2分; ≤2.得1分
能源放散
15
%
率
绿色制造 16
吨钢颗粒物排放量
≤0.3,得2分; ≤0.5.得1分
kg/t (指有组织污染源排放量,不包括无组
织排放量),不包括自备电厂的排放量
吨钢二氧化硫排放 kg/t
企业生产每吨粗钢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包括自备电厂的排放量
≤0.3.得2分; ≤0.5.得1分
量
吨钢氮氧化物排放 kg/t
≤0.65.得2分: ≤0.85.得1分
企业生产每吨粗钢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包括自备电厂的排放量
18
环保绩效
量
物料储存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得1分;物料输送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得1分;生产工艺过程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得 1分。 注:该项指标最高可得3分
企业无组织排放控
全面加强厂内物料储存、物料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的无组织排放控制,减少无组织排放
19
制
吨钢化学需氧量排 kg/t 放量
企业生产每吨粗钢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不包括自备电厂的排放量
≤0.03.得1分
2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