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
建材与装饰
地质·勘察·测绘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技术应用分析
黎小田
完潮南长沙410000)
(长沙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
要:成市土地日益成为成市最重要的资源,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日益迅建,但由于成市用地有限,建筑物必须向地下摘
拓展空间,图此基抗感挖题深,涌现了大量的深基抗工程。某要工程基抗开挖深度较大,场地地下管网较多,环境条件复杂,一互出现问题,必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页伤亡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保证基坑工程的安全成为工程师们日益关心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基抗开挖;水平位移;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3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建筑的基坑越挖越深,对深基坑工程进行监测,可以弥补设计中未考患到的实际间题,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其必要性庸置疑,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工程平面控制网一般分为测图控制网和专用控制网,基坑监测属于专门用途控制网,故皆应遵守控制网布网原则,即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要有足够的精度:要有足够的密度;要有统一的规格。大楼平面控制网布设概况如图1所示,
hat
路桥
abse
mN 869
PE3COYRTA
SO
ER Y4-
基街道办公代
图1中心大楼监测平面点位图
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支护结构周边体深部水平位移使用专用测斜仪进行观测沿基坑周边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开挖较深处适当如密)布置
A
侧向变形(测斜)观测横断面,在止水高压旋喷桩桩身中埋设测斜管,测斜管长度比基坑支护桩长3~5m。观测支护桩及土体在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期间的侧向变形
测斜管以钻机成孔埋设,将测斜管埋入高压旋喷桩体中,待管周土体与管体稳定后用测斜仪观测土体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埋设时测斜管的一对管槽应尽量与可能出现的最大水平位移方向平行。从观测管自下而上进行观测,每1m为一个测点,每次观测读数力求准确。及时绘制出不同时间、不同深度土体的水平位移曲线。
文章编号:16730038(2015)05012502
基坑开挖过程中,基本上每天观测一次,主体结构底板浇揭完毕后每3~4d观测一次,遇有支护结构位移过大、支护面发生裂缝、邻近地面不均匀沉降、未加支撑开挖等异常情况时适当加大频率,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且土方回填完毕、基坑外土体或支护桩侧向位移稳定,即停止观测。当基坑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30mm,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3d大于3mm/d时发出预警信号。
工作基点的布置埋设
该项目监测点分为工作基点、校核基点和监测点三类,采用假设坐标系法,其基准点的理设需在基坑周围较稳定的区域完成,基准点个数不应少于3个,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规定,该平面控制点布设9个,编号为SP01~SP09。其中 SP01~SP06为校核基准点·SP07~SP09为工作基点:控制区域为整个测区,为使测角、测距误差在横纵垒标上均匀分布,监测点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侧外方向确立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点位设置地点必须确保安全、稳定,常用的方法是在地面理设项上刻画”+"字形的钢钉点
3.1基准点的观测及工作基点的稳定性检查
①仪器设备选用。工作基点测量采用徕卡TS30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1mm+1ppm,测角0.5".②控制精度的要求平面
控制网采用二
级城市导线,其精度按照测量二级导线精度控制
指标执行,具体为:测角中误差±2",点位中误差±1mm,边长中误
差1/1000m
了达到上述精度要求,监测过程中原则上应固
定观测人员及仪器 SP05,SP06
且必须保证每次测量成果严格平差,③以 P08为基准点确定观测基准线,根据现场情况
确定一基准点为测站点。例如,图1中SP07为测站点,SP08为检查点,SP03为定向点。若基坑长度不大于200m,则假设sP07垒标为(500,200),5P03,SP07方向为坐标北方向,那么SP03为
(500+d(sP03, SP07), 200),8SP07SP030. 3.2基准点的稳定性检查
对基准点初次观测时,应在确保基准点布设完成且相对稳定之后进行,在SP07点设站,SP03点做后视并置零,具体步骤为:首先,将全站仪照准SP8测得一组角度值;然后顺时针旋转倒镜盟准SP08:再按递时针旋转照准SP03点,又测得一组角度值。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