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聚并管线冲洗周期的试验性研究
刘璐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第四油矿六区八队,黑龙江大庆163511)
摘要:聚驱区块A的注聚并,通过节,点分析发现,注聚并管道粘损大是造成全局粘损超标的主要原固,定期冲洗注聚并管道可有效控制全局粘
损上升。本文通过注聚并管道冲流前后粘模史化情况,根据注聚并管道类型进行分类,探讨注聚并管道冲洗合理周期。关键词:全局粘损:粘损治理;注聚并管道:高温水投球
0引言
区块A聚驱区块投产初期全局粘损33.9%其中注聚井管道粘损20.6%。经前期节点取样分析配制站、注入站站内设备粘损均低于粘损管理规定要求注人并管道粘损为全局粘损不合格主要原因。文因不同注入并聚合物目的液液度差异注人并正常生产条件下营道粘损不方便取样落实实验过程设定站内设备粘损不变的理想状态下注人井全局粘损变化即为管道粘揭变化。
清配清稀系统全局粘损22.4%请配污稀系统全局粘摄 56.4%。全局粘损管理指标为25%清配污稀系统粘损远高于
25%污水中细菌对聚合物的生物降解致使管理难度增加。 1冲洗方式的确定
高压水冲洗、高压水投球、高温水投球三种方式对降低管道粘损均有效果。
高压水冲洗方式治理效果不佳有一定局限性仅适用于管道长度小于600米的注人并亦可在其他治理措施均使用后,作为辅助措施暂缓注人井管道节点粘损上升。
高压水投球治理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闻间短且工作量大,频繁冲洗亦将影响注人并日常生产。
高温水投球较其他方式治理效果最佳且持续时间长但单次治理成本偏高综合考虑为保证合理注人,高效注人应做好注人井全局粘损跟踪工作根据注入并粘损特点制定合理的管道冲洗周期。
注入井管道粘损为全局粘损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高粘损注聚井管道进行高温水投球冲洗有效降低了注聚井粘损。 2冲洗周期确定方式
为进一步探讨注聚井管道冲洗后的效果拟开展注聚井冲洗后的粘损跟踪工作即注聚井取样周期为一月两次根据取样周期落实注聚并全局粘损对粘损超过25%注聚井进行节
点粘损分析落实注聚井管道粘损。 3冲洗前后粘损变化情况
2015年区块A共冲洗122口其中清配清稀100口清
配污稀22口行合冲洗要求并口回水温度65C以上、管道粘损 10%以下注聚井共102口对其按管道长度进行分类。分为管道长度L≤500m单井28口,500m
1500m单井6口。
3.1“清配清稀”注聚井冲洗前后粘损对比
“清配清稀”注聚井根据管道长度优选18口井, L≤500m单#5口.500m1500m单井3口冲洗后1个月全局粘损平均下降7%根据周期取样跟踪注聚井粘损变化冲洗
后6个月金局粘损上升5%建议将冲洗周期暂定为6个月 3.2“清配污稀”注聚井冲洗前后粘损对比
2015年;清配污稽"注聚井管道冲洗22口按管道长度,跟踪注聚井粘损变化。
(1)管道长度L≤500m注聚
优选5口注聚井监测冲洗后粘损变化情况。冲洗前5口单井平均全局粘损39.6%冲洗后平均全局粘损26.5%下降了13.1%跟踪监测5个月后发现平均全局粘损回升至40.9%,建议冲洗周期为5个月。
(2)管道长度500m
优选6口注聚并监测冲洗后粘损变化情况。冲洗前6口单井平均全局粘损46.8%冲洗后平均全局粘损29.9%下降了16.9%跟踪监测4个月后发现平均全局粘损回升至47.8%,建议冲洗周期为4个月。
(3)管道长度1000m
优选4口注聚井监测冲洗后粘损变化情况。冲洗前6口单井平均全局粘损49.0%冲洗后平均全局粘损30.4%下降了18.6%跟踪监测3个月后发现平均全局粘损回升至46.0%,建议冲洗周期为3个月。
(4)管道长度L>1500m注聚井
优选3口注聚井监测冲洗后粘损变化情况。冲洗前6口单井平均全局粘损60.7%冲洗后平均全局粘损35.9%下降了24.8%跟踪监测4个月后发现平均全局粘损回升至49.9%,建议冲洗周期为2个月。
结语 4
①“清配清稀”注聚井建议冲洗周期为6个月。
②“清配污稀“注聚井注聚井管道长度小于500m合理
冲洗周期为5个月注聚并管道长度500m1500m合理冲洗周期为2个月。
2015年10月化置理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