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聚欠注井堵塞机理及增注对策研究
李正烨李玉峰代俊伟
董般泽王强
郭胜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河南濮阳457001
摘要:本文针对油田注聚区块欠注和注入压力高的状况,研究聚合物注入速度、浓度及案心渗透率对注入性的影响,注入过程中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分析注聚欠注并注入特征,研究堵塞机理,认清注聚过程中压力强渐升高导致欠注的原因,提出对不同因素乎致欠注的注聚并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增注。
关键词:聚合物;储塞;增注;方法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研究较早的一项三次采油技术,并且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中均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并逐渐在大规模的工业推广。在聚驱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由于聚合物在油层孔道内的吸附滞留等造成地层堵塞,使油
田总体聚合物注入状况逐年变差。、注人特征及堵塞机理研究
在评价注人介质对地层的伤害程度时,通常采用渗透率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但对于聚合物而言,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方法般是采用压力值来判断,本文选取入口压力稳定性、侧孔压力/ 计算侧孔压力比值为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
1.聚合物浓度对注入性的影响研究
用中原油田注入水配制不同浓度(1200mg/L,1500mg/L 1800mg/L,2000mg/L,2200mg/L)的聚合物溶液,按浓度梯度注入岩心。选择气测涉透率在0.5μm左右的岩心以0.5mL/min的驱替速度进行试验。考案注人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时注人压力随注入孔障体积倍数的变化规律及各聚合物浓度对岩心堵塞程度的影响。
2.渗透率对注入性的影响
挑选A,B,C,D四组渗透率分别为0.1μm*,0.5μm,1.0μm*, 1.5μm的岩心,以0.5ml/min的速度注入浓度为1800mg/l的聚合物溶液,记录入口压力、1/3处(距入口端)的侧孔压力,2/3处(距入口端)的侧孔压力,计算Pbr值,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岩心渗透率大小对聚合物溶液注入性能的影响,
3.注聚过程中压力梯度变化规律研究
采用常规短岩心按调和平均方式排列拼接长岩心。拼接好后装入长岩心夹持器,以0.5ml/min注人1800mg/L的聚合物溶液,记录入口端压力、1/3处(据人口端)和2/3处(据人口端)的侧
1类;t
作业后欠注
油注转注聚新投注聚并水井转注聚井
23
2015年1月
Ⅱ类:聚合物堵基压力快速上升欠注
设备运维
孔压力,根据公式计算压力梯度,研究注聚过程中岩心前部(人口端到1/3处),中部(1/3到2/3处)后部(2/3处到出口端)注人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
二、注聚欠注井增注对策研究
对目前注聚欠注井层按照储层物性,聚驱前后的注入剖面变化,注聚过程中的压力上升幅度、注入量变化情况,可把欠注井层分为以下四类(见图1)。
针对各类欠注并,目前常用的增注方式是化学解堵。其增注机理是采用过硫酸氨水解生成强氧化剂双氧水,与聚合物发生自由基反应,导致聚合物骨架断裂,使聚合物溶液黏度大幅度降低,使其更容易通过小孔吼的地层通道,达到解除聚合物堵塞解堵的目的,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NH4),S,O,+2H,O(可逆)=2NH,HSO,+H,0 teHeH
+7nH,O,=3nCO. ↑ +9nH,O+nNH, ↑ +热量
Conn
但是,对于注聚过程中压力缓慢上升导致欠注的注聚并,采用化学解堵方法进行增注,效果较差,需要对化学解堵方法进行评价,根据欠注原固,寻找新的增注对策。
1.化学解堵技术解堵效果评价
选取渗透率相近的岩心,用注入水微驱替介质测岩心的水测涉透率K1,K1为岩心的原始水测渗透率,注人压力为P1,流量为 Q1,注3000mg/L的聚合溶物液,注1PV,静置1h,如此循环几次,直到注人压力大幅度上升,测聚合物堵塞后的渗透率K2,此时的注人压力为P2,流量为Q2,
2.升压增注技术研究
选用气测渗透率为0.495um的岩心,用双河区的注入水分别配制浓度为1500mg/L聚合物溶液,按照0.5ml/min,0.8mL/min, 1.0mL/min,1.25mL/min,1.5mL/min的注人速度由低到高注人岩心中,观察人口压力变化,主要考察注入压力对注人速度的变化关系。
3.化学解堵+提压增注技术研究
实验方法:选用化学解堵实验中的岩心,化学解堵后采用不同的泵排量进行驱替,提高驱替压力,研究化学解堵后提高驱替
压力对解堵效率的影响。
三、现场试验效果分析评价
在中原油田注聚区块欠注井采用化学氧化解堵实施4口井4层,有效2口并2层,累计增注聚合物 9981m。
Ⅲ类:有一定吸入量
注入过程中压力缓
慢上升欠注
IV类;不吸,吸入量极小
图1欠注井分类
参考文献:
[1]王鑫.延长注聚井解堵有效期技术[D]黑龙江;大庆石油掌院,2003
[2]洪世锋.油藏物理基确[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壮,199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