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卷第1期 2012年1月
上海涂料
SHANGHAI COATINCS
Vol. 50 No. 1 Jan.2012
新车型试制阶段自车身涂装过程评价李中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0)摘要:介绍新车型试制阶段,对白车身涂装过程进行评价,以避免量产后因设计缺陷造成的
涂装问题。
关键词:新车型试制;白车身涂装;评价
中图分类号:TQ639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新车型设计时已引入同步工程,但是新车型在试制和试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设计缺陷,比如车身尺寸、工艺孔不合理、焊缝间隙不合格等可能造成操作困难,甚至影响车身通过性;焊缝密封胶外溢,将会造成涂装细密封外观不良,严重的会造成密封不严;车身携带的铁屑、焊缝密封胶、指压胶余胶会污染前处理电泳槽液,间接给车身涂装质量带来影响。白车身涂装仍需重点关注车身工艺孔尺寸、表面质量、焊缝间隙、密封胶涂布等问题,以保证车身通过
性良好,不影响涂装操作及质量。 1工艺孔评价
涂装所用到的车身工艺孔一般分为沥液孔、排
气孔、电泳防屏散孔、喷蜡孔,这些孔在不同的处理工序起到不同的作用,有些孔其至相负着重要的功能。
1.1沥液孔评价
白车身在前处理电泳过程中要经历脱脂、水洗、表调、磷化、电泳等十几道处理工序,上一道工序的残液如果在工艺规定的时间内不沥于,会引起槽液之间的污染,进而引起槽液参数变化,影响涂膜质量。
沥液孔设计时,在车身的最低处主要评价点如下:【收稿日期】2011-10-31
文章编号:1009-1696(2012)01-0028-03
第一,重点对机盖、四门、后背门或行李箱盖前后地板及地板纵横梁等部位的内腔进行分析,是否存在积液现象;
第二,结合生产线的节拍、沥液时间、沥液角度、入槽与出槽角度,分析积液部位现有孔的位置、形状和数量能否满足现有生产节拍、出槽角度等工艺条件下该位置的排液要求;
第三,视具体情况而定,沥液不净的部位开孔可以采用圆孔、方孔、椭圆孔,也可以通过起凸台、加强筋或开设导流槽来达到排液的效果;
第四,在增设沥液孔时要考虑孔的尺寸、数量、
位置及堵件是否沿用,还是重新开发。 1.2电泳防屏蔽孔评价
第一,重点对侧围的门槛、A柱、B柱、C柱、机舱及前后地板等部件的腔体结构部位进行评价,通过拆解检测内腔是否存在无法浸人电泳液的空腔;
第二,防屏蔽孔的开设要根据膜厚要求、板间间隙、板间搭接、施工电压、通电时间、槽液温度、泳透力、阳极面积及布局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第三,增开电泳防屏蔽孔的原则:与外板距离 200~250mm,孔直径20mm;与内板距离<200mm,孔直径30mm或30mm×50mm的长圆孔:与加强板距离100~200mm,孔直径10~20mm;与B柱加强板距离100~250mm,孔直径10~20mm;与第二层加强板距离<100mm,孔直径10~20mm。
第四,B柱这类3层或者4层板结构区域,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