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客流仿真评估指标体系优化及应用

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客流仿真评估指标体系优化及应用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9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16:41:40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客流仿真评估指标体系优化及应用 都市快轨交通·第29卷第5期2016年10月 doi: 10. 3969/j. issn. 1672 - 6073. 2016, 05, 014
《学术探讨
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客流仿真评估指标体系优化及应用
房虹冯爱军2刘彦君3
(1.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68; 2.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7;
3.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为更好实现客流仿真技术在轨道交通换乘车站评估中的合理、高效应用,在初步构建的轨道交通换案车站客流仿真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优化了换案车站客流仿真评估指标体系,并明确了各项指标计算方法、评价范图及评价标准。最后,通过北京地铁安华桥站客流仿真实例,验证了换案车站客流仿真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全面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轨道交通;客流仿真;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U23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6073(2016)05-0068-06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实现客流集散的重要场所,换乘效率的高低影响到整个线网的能力和总体服务水平。动态仿真模拟乘客的真实集散行为,展现不同场景下的客流分布和流动状态,发现影响疏散效率的瓶颈点,从而可对车站设施布局和客流组织的合理性进行有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是保障车站建筑方案及客流组织方案合理、高效的新型技术手段,已逐步被多个城市应用于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设计和运营优化。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应用性强的仿真评价指标体系,致使不同车站评估在指标的选取上存在很大差异,研究成果在横向对比上缺乏可比性,无法彼此形成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动态仿
收稿日期:2015-12-23修回日期:2016-09-14
作者简介:房宵虹,女,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规
划、设计工作,47260983@qq.com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Z141106001814027) 68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
真评估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设置了障碍。
初步构建的客流仿真评价指标体系及存在问题
2014年,依托北京市科委《轨道交通车站客流仿真技术研究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课题,通过实现车站客流仿真技术在车站设计、建设、运营不同阶段的应用,初步提炼并建立了一套覆盖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便捷性4类,包含客流密度、站台滞留人数、设施设备利用率等共计10项具体指标及其标准的评价体系(1-9)。
体系初步建立后,先期利用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王府并站和前门站进行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问题:1)4类评价类别划分有交叉,如客流密度既影响安全性文影响舒适性,难以明确界限:2)10 个指标较紧杂,某些指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部分指标本质区别不大:3)有些指标依靠客流仿真软件难以取得,有些即使取得也较难有量化标准;4)部分指标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意义,对车站设计方案优化价值不大,
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2
传统的枢纽设计主要是参考地铁设计规范及其他
建筑设计规范,采用静态和均态计算方法,对行人在车站内的微观行为特征以及突发情况考虑不足,无法准确判断车站内乘客的移动效率[3]。因此,动态仿真评价必须同时关注“平均”和“瞬时"两种状态,同时兼顾服务水平及突发事件下的紧急疏散。此外,针对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重新对指标类型进行划分,对重复、难以取得、意义不大的指标进行剔除,对指标的量化方法和量化标准进行明确,进一步对指
上一章:中小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AFC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下一章:基于土压平衡的新建框架桥配重顶进法上穿施工关键技术

相关文章

贵阳轨道交通L3地下车站公共区空调方案优化 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延误仿真模型及应用 轨道交通车站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 快速成网初期广州轨道交通客流思考 基于多源数据的北京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基于动态客流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能耗分析 GB/T 51150-2016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