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科学
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
李卓东
(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吉林长春130042)
·191·
摘要:现如今,成市化进程的飞发展,耕地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而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团此我国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对于耕地保护越来越重视,并对原有的土地管理机制造行了更深入的强化与完善,加快转变了传统的管理观念,通过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对耕地保护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加强建立了新的土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促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固此,笔者针对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了研究讨论,总结出以下点结论,以供相关人页借鉴。
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新机制
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耕地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少,这也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固素之一。因固此,加强对我国耕地的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相关政附部门和领导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采取强硬式的政策手段,促使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就我国目前耕地保护制度来看,其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间题和不足,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对此,本文将重点对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并总结出一系列的建议措施,
1建立以城镇规划管理区外围主要对象的分级管理机制 1.1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工作的变化
在早期社会发展阶段中,我国实行的土地制度采用了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当时,我国已经建设了土地管理中心,并由传统单一管理模式逐渐向者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并且,国家也相继额布了一些新的土地管理制度,重点是对城乡中的土地资源进行统-管理,通过采取相关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农业耕地进行了很好的保护。然而,在后期的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发生了许多不良情况。我们知道,大部分的横向一体化均采取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但正是因为这一点,也给随意占用耕地提供了机会,再加之并未对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工作限定进行明确的划分,才会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频警出现扩张的现象爱。同时,随着这一间题的越来越严重,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1.2建立以城镇规划管理区为主要对象的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我们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或是建设管理中时,应该将工作重点逐步迁人到城市土地规划中去,只有确保各级土地管理工作质量,才能对全国耕地进行更好的保护。并且,对于部分城市中的一些边缘耕地来说,耕地数量在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面在这一改变过程中,农业结构同样也会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满足现代农业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各拼地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障整体耕地质量
第二加强建立完善的耕地保护管理体系,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所有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而省级单位则是要对负责区域内的土地活动进行产格的监管。同时,市级管理部门则是需要对本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实施有效管理。这样一来,当各地管理部门和领导者都带头起正确的积极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耕地保护效果
第三,当前社会日异月新的变化,越来越多高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在现代耕地保护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加大对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加快实现预期效果,还可以有效提高耕地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通常对应的区域并不大,固此我们应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信息管理数据库,通过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更好的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监督。另外,还要加大对土地管理系统的建设,确保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工作协调进行。
2新工作机制下几项关键性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探讨 2.1土地变更调查及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变更调查已经连续开展十多年了,土地变更调查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了基础保
障,也为政府科学决策、规划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支持。然面,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越来越受到质疑,如何及时准确掌握数据也成为当前土地变更调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原因仍然在于其工作机制完全基于普查数据的“泛“学上,没有找准变更调查的“变根”所在,对城市(镇)规划管理区的家底不清和变数不准。以城市(镇)规划管理区为重心的日常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后,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间题,但土地统计制度需做相应调整。笔者认为,应改变现行的变更调查数据全部由县级逐级上报方式,将数据来源改为两大口径,以农业结构调整、灾害毁坏和开发复垦为主的农村土地变化情况仍然由县级上报,而以建设占用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则直接从城市(镇规划管理区日常监管工作中获得。有两大手段保证日常监管工作中获得土地利用情况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一是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基础资料现势性与审批结果挂钩,这一点将在下节论述;二是购实城市(镇)规划管理区高分别率卫星通感数据,建立客观的数据变更渠道,
2.2建设用地审批制度
现行的建设用地报批和审批方式,用地地块资料由属地提供,上级部门由于并不掌握一套审批底图,主要是基于文字的书面审核,源洞很多,不能真实反映耕地被占用和耕地复垦情况。以城市(镇)规划管理区为重心的日常土地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规划管理区的调查资料为底图建立起一套自已的日审批工作资料,每审批一块用地都可及时落到工作底图上,与该区域的卫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做套合比较,真正做到审批有度、监管有据。为保证管理资料的现势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现行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还需作以下两方面的改进。一是建立审批与变更数据资料挂钩制度,审批完成后应要求下级部门及时在土地管理基础图件上标注审批地块信息,并于年底核实现状变更情况更新上报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作为下一年度的审批底图,超过建设动工年限未作变更的交由执法监察部门查处。二是废除或改进批次审批用地方式,批次用地是造成用地地块漂移、固地、土地闲置、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最直接原因。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方式更利于土地的管理和耕地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前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脚步飞速加快的同时,耕地数量也在逐渐减少,而这一现象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加强对耕地保护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建立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还要利用一切有效的新技术手段对耕地实施有效的保护,促使我国耕地的可持续发
参考文献
[1]丁成日.“土地开发权转移"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中国改革, 2007(6)
[2]马彦琳,马朝群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探讨J]国土资源, 2006(8)
[3]未敏.探索共同责任新机制构建土地管理新格局[].国土资源,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