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论与综述
中国酿造
我国柠檬酸发酵工业的创新与发展
高年发,杨枫
(工业缴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
2010年第7期总第220期
.1.
摘要:该文回顾了我国柠橡酸工业的创立过程与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柠橡酸的产景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对我国已挤身于世界柠橡酸强国行列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进面较深入地介绍了我国柠橡酸生产中菌种、发酵、提取和"三度"处理等方
面的创新技术以及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关键词:柠檬酸:吸交:变温色谱:废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0)07-0001-06
Innovation anddevelopmentof China'scitricacidfermentation industry
GAONianfa,YANGFeng
(KeyLaboratoryofIndustrialMicrobiology,MinistryofEducation,CollegeofBio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citric acid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 that citric acid industry of China stayed in the ranks of the world was further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of citric acid production including strain,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citric acid; absorption 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wastewater
柠橡酸又名枸橡酸,学名2-羟基-丙烷-1,2,3羧酸。其具有令人愉悦的酸味,入口爽快,无后酸味,安全无毒,被广泛用作食品和饮料的酸味剂:能与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形成络合物,被用作金属加工的整合剂和洗净剂(起软化水作用的洗净力补充剂);还能衍生形成许多衍生物,可用作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因此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工、清洗与化装品、有机材料等领域,是目前世界需求量最大的一种有机酸。
柠檬酸工业化发酵生产主要有表面(浅盘)发酵法、深层液体发酵法和固体发酵法。随着我国选育的耐高糖、耐高柠橡酸并具抗金属离子的黑曲霉高产柠檬酸菌株被成功应用于深层液体发酵,以及近年来我国开发的浓醒高发酵指数的深层发酵新工艺的日益完善与在全球的推广,采用黑曲霉柠檬酸产生菌进行深层液体发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柠橡酸生产的主流技术冈,目前世界柠橡酸年产量已达100~120万t(其中我国年产量为90万t)。本文着重回顾了我国柠檬酸发酵工业的创立与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柠檬酸生产技术的要点。
1柠檬酸工业生产的创新与现状
20世纪60年代末(1967~1968年),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采用了独特的薯干为原料的发酵工艺阅,在天津、上海和南通等地工厂的通力合作下,生产出“争气酸--中国柠檬酸。尽管1972年前(包括1972年)中国的总产量只有1030t,但这是采用我国自己研发的菌种和生产工艺与技术,创建了
我国柠檬酸工业。
此后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坚持不解地选育的耐高糖、耐高柠橡酸并具抗金属离子的黑曲霉高产柠檬酸菌株围,不断推出适合不同原料的高产菌株和配方,使浓酸高发酵指数的深层发酵新工艺日益完善。同时全行业励精图治,虚心学习、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几经磨难,终于在 20世纪末,使我国成为柠檬酸生产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数年的整合与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国柠橡酸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国已经进入世界柠橡酸生产强国行列。柠橡酸生产的发展见图1。
100m 08 10 度40 20 F
1973 1979 1985 1991 1997 2003 2008
时间/年
图1我国历年来的柠檬酸生产产量 Figure 1.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in China
我国柠橡酸是发酵行业中出口换汇最多的一种产品,80%~90%出口,柠檬酸出口趋势见图2。
收稿日期:2010-01-07
作者简介:高年发(1945-),男,江苏吴江人,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发醇酵和有机酸的分高和纯化等研究工作。
ICS 65.020.20
CCS B 05 DB2302
黑 龙 江 省 齐 齐 哈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2/T 098—2025
独杆卫矛栽植及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2025 - 01 - 22 发布
2025 - 02 - 21 实施
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02/T 098—2025
前 言
草。
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齐齐哈尔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齐齐哈尔市园林绿化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克东
县昌盛乡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黑龙江
省齐齐哈尔种畜场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齐齐哈尔市不动产登记
中心、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翰尔族乡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华安林场、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翰尔族区共和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旭、王聪、宋艳辉、吴昊、陈聪、姚金、孙涛、费波、王佳仪、马吉良、孟
宪春、胡丹丹、穆景然、勾建伟、李思佳、杨雪、王健、刘洋、解志利。
I
DB2302/T 098—2025
独杆卫矛栽植及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独杆卫矛栽植及养护管理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苗木栽植、整形修枝、病虫害防
治、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齐齐哈尔市域内独杆卫矛栽植及养护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3.1
独杆卫矛
具有独立主干,干高1.5 m以上,胸径在3 cm以上,冠型丰满的卫矛。
4
产地环境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5 苗木栽植
5.1 苗木准备
4 月中旬将 2 年生的卫矛苗起出,剔除虫害苗、弱苗和不良苗,贮存在苗木窖中备用。过长根系要
进行剪除处理,小根长度≤10 cm 。
1
DB2302/T 098—2025
5.2
选地整地
5.2.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
5.2.2 整地
5.2.2.1 春整地
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采取旋耕灭茬、深松、起、镇等连续作业。
5.2.2.2
秋整地
进行深翻或深松起垄;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秋耙茬后起垄镇压。
5.2.3
施肥
宜施入适量腐熟的农家肥 1 t/667m
2~2 t/667m
2,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1868 中 9.3.1 的规定,施
肥后浅翻一次。
5.2.4
起垄
机械起垄常规垄,垄宽 60 cm~65 cm,压实后台高 14 cm~18 cm。
5.3
栽植管理
5.3.1
栽植时间
4 月末至 5 月初,当地温达 8 ℃以上。
5.3.2
栽植方法
采用大田垄作栽植,株距 100 cm~120 cm 的单株方式栽植。
5.3.3 苗木管理
5.3.3.1 浇水
栽后压实土,浇水。
5.3.3.2
中耕
2
DB2302/T 098—2025
全年 2 次~3 次,近树基部宜浅,远离树基部宜深,夏耕宜浅,春耕宜深。中耕深度 10 cm~15 cm。
5.3.3.3
除草
及时除草。
5.3.3.4
施肥
6 月上旬和下旬施肥各 1 次,施尿素约 3 kg/ 667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6 整形修枝
6.1 主干培养
及时疏除独杆卫矛基部萌孽,保留一个健壮直立枝作主杆,同时保留不影响主杆生长的辅养枝,待
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将辅养枝及时疏除。如顶芽受损,注意选留顶芽下侧芽抽生的 1 个健壮新梢作为新
的顶梢进行培养,主干达到预期高度后定干。
6.2 冠型培养
6.2.1 主枝培养
6.2.1.1 主枝长度
上部选留 3~5 个分布均匀的枝条作为主枝进行培养,长度 40cm~50cm 时保留 20 cm~30 cm 短截。
6.2.1.2
主枝短截
待顶部 1 对芽萌发后作为一级侧枝培养,50 cm~60 cm 时,保留 30 cm~40 cm 短截。
6.2.2 侧枝培养
6.2.2.1 侧枝长度
侧枝长 60 cm~70 cm 时,保留 40 cm~50 cm 短截,不再进行二次短截而形成树冠。
6.2.2.2
短截剪口
短截剪口下芽的方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个培育过程及时去除基部萌蘖及影响冠形的多余萌生枝
条。
7
病虫害防治
3
DB2302/T 098—2025
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须使用化学药
剂防治时,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NY/T 1276 的规定。
7.2
主要病害防治
7.2.1
白粉病
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嘧菌酯等杀菌剂,按药剂使用说明施用,交替轮换用药。
7.2.2
黑斑病
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按药剂说明施用,交替轮换用药。
7.3
主要虫害防治
7.3.1
球蚧
为害初期,选用菊酯类药剂交替喷施防治,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施用。
7.3.2
鳞翅目害虫
为害初期,喷施敌百虫、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按照药剂使用说明施用,交替轮换用药。
8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栽植育苗、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