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4期
·第二届FANUCCNC征文大赛获奖文章选登·
CNC Seminar数控专栏
在FANUC系统上开发智能刀检
许立新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201206)
摘要: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与刀具状态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一个在FANUC系统上开发的智能检测刀具状态项
目。其核心是使用FANUC-PMC窗口功能读取主轴负载和速度数据运用数学手段分析。总结了4个检测方法:过滤法、最大值法、积分法和求导法,针对刀具的断刀、崩刃和磨损等状态进行检测。项目由两部分构成:(1)用FANUC-PMC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检测控制:(2)用FANUC-Picture制作管理界面显示刀检数据表和设定数据。项目特点:(1)在线实时检测;(2)不增加加工时间:(3)不增加硬件。
关键词:智能刀检;微积分法;ServoGuide;FANUC-PMC;FANUC-Picture
中图分类号:TP29:TG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287/j.cnki.10052402.2017.04.032
Develop intelligencetoolcheckontheFANUCsystem
XU Lixin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Lid., Shanghai 201206,CHN)
Abstract: The machining quality of NC machine too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ool condi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
intelligent tool detecting program based on FANUC system. The core is reading spindle load and spindle speed data with the help of FANUC PMC window function and to make a concrete analysis through math-ematical manipulation. It can be summarized as four categories of test methods: filtration method, maxi-mum value method, calculus method and derivative method. They can monitor and track the status of tool breakage, tool deformation as well as tool abrasion. This program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1) use FANUC -PMC to complete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detection; (2)use FANUC Picture to present a management interface so as to display tool detection datasheet and set data. The character of this program:(1)in process real time detection; (2)non time added machining time: (3)no hardware increase
Keywords : intelligent toolcheck ; calculus method; Servo Guide; FANUC PMC;FANUC Picture
大规模生产线的特点是生产节拍快,一个“快”字
7
结语
该补偿方案对机床操作者没有特殊的要求,简单
易行。并且在机床几何误差的某一单项或者某几个单项发生变化时,可以测量相应的误差值后,对补偿值列表进行快速的,有针对性的修正。但是,当刀具长度尺寸变化过大时,补偿的精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经过补偿后的21项几何误差究竟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和规律,仍是后续实验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总结的地方。另外,该补偿方案仍属于静态补偿的范畴,如何有效地、方便地进行动态误差补偿,实现实时补偿,仍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制造技术机床
万方数据
对设备提出了一系列的苛刻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变霞.数控机床精度及误差补偿技术[D].太原:中北大学, 2008.
[2]刘又午,刘丽冰,赵小松,等.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中
国机械工程,1998,9(12):4852
[3]杨建国,范开国,度正春.数控机床误差实时补偿技术[M].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1315-18
第一作者:肖博,男,1979年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机床电气控制与调试。
(编辑高扬)(收稿日期:2016-12-26)
文章编号:170439
如果您想发表对本文的看法,请将文章编号填入读者意见调查表中的相应位置。
.159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932—2025
代替 DB14/T 932-2014
红地球葡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5 - 04 - 18 发布
2025 - 07 - 18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932—202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控原则 ........................................................................... 1
5 防控对象 ........................................................................... 1
6 防控技术 ........................................................................... 1
7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 3
附录 A(规范性) 葡萄园常用农药 ....................................................... 4
I
DB14/T 93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 932—2014《红地球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与DB14/T 932—2014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 “二次稀释法”(见3.1);
——删除了术语“萌芽期”、“花序分离期”、“始花期”、转色期(见2014版3);
——增加了“防控对象”(见5);
——删除了“主要病虫害”(见2014版4);
——增加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见6);
——删除了“防控目标”、“防控措施”、“注意事项”(见2014版6.1.1、6.1.2、6.1.3等);
——增加了“花期”、“落花后至转色期”、“转色期至采收”(见6.3、6.4、6.5);
——删除了“落花后至套袋前”、“套袋前果穗处理”、“套袋后至摘袋前”(见2014版6);
——更改了“采收后至落叶”、“休眠期”(见6.6、6.7,2014版6.9、6.10);
——增加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见7);
——更改了“葡萄园常用农药”(见附录A,2014版附录A)。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稷山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曲沃县智慧菜谷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敏、黄丽萍、荀志丽、胡增丽、赵旗峰、郑精杰、马小河、董志刚、贺晋瑜、
刘政海、谭敏、朱悦、郭雯岩、李洁。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14/T 932—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932—2025
红地球葡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地球葡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控对象、防控技术、生
产档案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红地球葡萄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
GB/T 24689.4 植物保护机械 诱虫板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次稀释法
先用少量水或稀释载体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或母粉,然后再稀释到所需浓度。
4 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施药等植
物保护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农药使用按GB/T 8321 (所有部分)、NY/T
1276规定执行。
5 防控对象
5.1 病害: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白粉病等。
5.2 虫害:绿盲蝽、蚜虫、蓟马、叶蝉、金龟子等。
6 防控技术
6.1 萌芽期
6.1.1 农业防治
1
DB14/T 932—2025
剥除老树皮、清理残枝枯叶,带出园外集中销毁,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6.1.2 化学防治
植株约5 %的芽眼鳞片裂开、露出绒毛,呈绒球状时,树干喷施3°Bé~5°Bé石硫合剂,按照二次
稀释法进行配药。
6.2 萌芽后至开花前
6.2.1 2 叶~3 叶期
6.2.1.1 物理防治
放置红糖、醋、酒、水质量比为1:4:1:16的糖醋液诱捕器,诱杀金龟子成虫,每667 m
2诱捕器
数量不少于6个。
6.2.1.2 化学防治
多雨天气或枝蔓湿润时间较长时,推荐施用波尔多液等广谱性杀菌剂1次,防治葡萄霜霉病;虫害
危害严重的果园,喷施杀虫剂1次,防治绿盲蝽,药剂选择参见附录A。
6.2.2 花序分离期
6.2.2.1 农业防治
及时抹芽定梢和新梢绑缚,改善叶幕通透性。
6.2.2.2 化学防治
重点防控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施药剂,按照二次稀释法进行配药,
药剂选择参见附录A。
6.2.3 开花前
6.2.3.1 物理防治
每2 hm
2~3 hm
2 放置20 W杀虫灯1盏,诱杀绿盲蝽成虫,杀虫灯使用按照GB/T 24689.2规定执行。
6.2.3.2 生物防治
放置性诱捕器干扰绿盲蝽等成虫交配,每667 m
2诱捕器数量不少于25个。
6.2.3.3 化学防治
重点防控灰霉病,虫害危害严重的果园,追加1次杀虫剂,药剂选择参见附录A。
6.3 花期
一般不宜施药。如遇阴雨天气,出现灰霉病、霜霉病浸染花序,应及时施药,药剂选择参见附录A。
6.4 落花后至转色期
6.4.1 农业防治
清理田间杂草,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推广果穗整形与套袋。
2
DB14/T 932—2025
6.4.2 生物防治
推荐使用木霉菌、苦参碱等生物制剂防治葡萄灰霉病。
6.4.3 化学防治
重点防控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等病害,绿盲蝽、蓟马等虫害。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施药,
杀菌剂1次~3次,杀虫剂1次,药剂选择参见附录A。若进行果穗套袋,首先对果穗整形,然后选择灰霉
病、白腐病防治药剂喷施果穗或沾穗,药剂处理后1 d~2 d套袋。
6.5 转色期至采收
6.5.1 农业防治
搭建防鸟网,减少葡萄果实伤口数量,降低果实病害发生几率。
6.5.2 物理防治
悬挂黄板诱杀叶蝉成虫,每667 m
2黄板数量不少于20张。诱虫板使用按照GB/T 24689.4规定执行。
6.5.3 化学防治
间隔15 d~20 d施药1次,重点防控霜霉病、白腐病。药剂类型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根据病害发
生情况,配合使用内吸性杀菌剂,药剂选择参见附录A。实施果穗套袋的葡萄园,摘袋前施药1次,保
证成熟、采收期间的果实品质与安全。
6.6 采收后至落叶
重点防控霜霉病、白粉病,推荐施用波尔多液等广谱性杀菌剂,药剂选择参见附录A。
6.7 休眠期
6.7.1 农业防治
清园,包括清理落叶、落果、枯枝,剥除老树皮,带出园外集中销毁。
6.7.2 化学防治
清园后,树干喷施5°Bé石硫合剂。
7 生产档案
对红地球葡萄的生产过程,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农药来源、农药名称(包括商标名、
有效成分、登记证号)、规格、采购数量、使用地点、防治对象、施用浓度、施用方法、施药时间、用
药次数、安全间隔期、操作员、技术负责人等。重点监控是否使用了违禁农药、是否有超剂量施药、是
否符合安全间隔期要求等情况,具体操作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
3
DB14/T 932—2025
附 A A A
录
(规范性)
葡萄园常用农药
表A.1列出了葡萄园常用农药的防治对象、农药通用名、含量及剂型、用药剂量或施用浓度、施用
方法、每季最多施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表A.1 葡萄园常用农药
防治 对象 农药通用名 含量及剂型 制剂用药量 或施用浓度 施用方法 每季最 多施用 次数 安全间 隔期(d)
霜霉病 氨基寡糖素 2%可湿性粉 剂 600 倍液~800 倍液 发病前或初期,连续喷雾施药 2 次~3 次,间隔 7 d~10 d 3 10
哈茨木霉菌 3 亿 CFU/g 可湿性粉剂 200 倍液~250 倍液 发病初期使用,茎叶喷雾 -- --
乙铝·氟吡 胺 71%水分散 粒剂 400 倍液~500 倍液 发病初期,连续施药 2 次~3 次,间隔 10 d 3 14
波尔·锰锌 78%可湿性 粉剂 500 倍液~600 倍液 谢花 20 d 后开始施药,每隔 10 d 左右施用 1 次 2 21
波尔多液 80%可湿性 粉剂 300 倍液~400 倍液 谢花后 20 d 后或发病初期,间 隔 10 d 左右施药 1 次 -- --
硫酸铜钙 77%可湿性 粉剂 500 倍液~700 倍液 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 兑水均匀喷雾 4 34
啶氧菌酯 22.5%悬浮 剂 1200 倍液~1800 倍液 发病前或初期,连续喷雾施药 2 次~3 次,间隔 7 d~10 d 3 14
双炔酰菌胺 23.4%悬浮 剂 1500 倍液~2000 倍液 发病初期,连续喷雾施药 2 次~3 次,间隔 7 d~14 d 3 3
灰霉病 木霉菌 2 亿孢子/g 可湿性粉剂 200~300 g/667 m 2 发病初期,连续喷雾施药 3 次, 间隔 5 d~7 d -- --
苦参碱 0.3%水剂 600 倍液~800 倍液 发病初期,连续喷雾施药 2 次~3 次,间隔 7 d~10 d 3 10
井冈霉素 24%水剂 1000 倍液~2000 倍液 发病初期,连续喷雾施药 2 次,间隔 7 d~10 d 2 7
解淀粉芽孢 杆菌 QST713 10 亿 CFU/g 悬浮剂 160 倍液~240 倍液 发病前喷雾施药,可连续用药 3 次~4 次,间隔 7 d~10 d -- --
唑醚·啶酰 菌 38%水分散 粒剂 1000 倍液~2000 倍液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连续 用药 3 次,间隔 7 d~10 d -- 7
嘧环·咯菌 腈 62%水分散 粒剂 1000 倍液~1500 倍液 发病初期喷雾施药,连续用药 2 次~3 次,间隔 7 d~10 d 3 14
双胍三辛烷 基苯磺酸盐 40%可湿性 粉剂 30~50 g/667 m 2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用药, 间隔为 7 d~14 d。 2 10
异菌脲 500 g/L 悬 浮剂 750 倍液~1000 倍液 发病初期,连续喷雾施药 2 次~3 次,间隔 7 d~10 d 3 14
白腐病 波尔·锰锌 78%可湿性 粉剂 500倍液~600倍液 葡萄谢花20 d后开始喷施,每 隔10 d左右喷施1次 2 21
唑醚·啶酰 菌 38%水分散 粒剂 1500倍液~2500倍液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连续 用药3次,间隔7 d~10 d -- 7
抑霉·嘧菌 酯 27%悬浮剂 1000倍液~1500倍液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连续喷雾 施药2次~3次,间隔10 d 3 14
4
DB14/T 932—2025
防治 对象 农药通用名 含量及剂型 制剂用药量 或施用浓度 施用方法 每季最 多施用 次数 安全间 隔期(d)
戊唑醇 250 g/L水 乳剂 2000倍液~2500倍液 发病初期喷雾施药,间隔10 d~15 d 3 7
戊菌唑 10%乳油 2500倍液~5000倍液 发病初期 3 30
白粉病 多抗霉素 10%可湿性 粉剂 800倍液~1000倍液 发病初期,喷雾施药2次~3次, 间隔7 d~10 d 3 7
蛇床子素 1%水乳剂 1000倍液~2000倍液 发病前或初期,连续喷雾施药2 次,间隔7 d~10 d -- --
嘧啶核苷类 抗菌素 2%水剂 133倍液~400倍液 开花前、幼果期,连续喷雾施 药2次,间隔7 d~8 d 2 7
唑醚·氟酰 胺 42.4%悬浮 剂 2500倍液~5000倍液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间隔14 d 连续喷雾施药 3 7
石硫合剂 29%水剂 6倍液~9倍液 花前发病初期,连续喷雾施药2 次,间隔10 d 2 15
绿盲蝽 苦皮藤素 1%水乳剂 30~40 mL/667 m 2 低龄若虫期,喷雾 2 10
氟啶虫胺腈 22%悬浮剂 1000倍液~1500倍液 低龄若虫期,喷雾 2 14
蚜虫 苦参碱 1.5%可溶液 剂 3000倍液~4000倍液 发生初期,喷雾 3 10
噻虫嗪 25%水分散 粒剂 4000倍液~5000倍液 发生初期,喷雾 2 7
氟啶虫胺腈 22%悬浮剂 1000倍液~1500倍液 发生初期,喷雾 2 14
蓟马 乙基多杀菌 素 60 g/L 悬浮剂 1000倍液~1500倍液 发生高峰期前,喷雾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