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化工理
液氮、液氯事故状态下转存技术研究探讨
2013年第3期
崔蕴芳于英明丁珊修(青岛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接指挥中心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学智,
摘要:目前液氨、液氟泄漏事故发生时,多对泄漏物质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歌散,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废水,或
将泄漏装置投人吸收池进行酸碱中和吸收,该技术可较好地处置钢瓶泄漏,但难以适用于槽车、大型储罐及储槽。通过液氮、液氟转存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液氨、液氯对外扩散量,有效处置各类事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液氮;液氧;泄漏
一、液氨、液氯的危险性分析
液氨、液氟违点均在零度以下,常温下为气态,氟气与氨气
均为有毒气体,且具有离蚀性。氨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氧等接触会发生刷烈反应。氯气虽本身不继,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因其本身较为活泼,也会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综上所述,液氮、液氧在危险化学品中属高危产品,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一且发生泄漏就易造成极大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根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发生的51起重特大典型泄漏事故中,液氨占8起,液氯占7起,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1]
二、液氨、液氧事故处置措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岛市现有液氨、渡氟生产使用单位500多家,从小型的食
表1液氢,液氧重滑的增温方法
部位形式氯气滑漏培漏方法
罐体管道阀门选兰
缝原避压式堵霜,粘结式堵器孔润根塞式,避压式堵器裂口根塞式,避压式堵润隆累外封式堵混袋、套管式堵滞孔润根塞式,套管式堵据裂口根塞式,套管式堵润
闵门培漏工具组、指漏类具,注人式堵漏专用法兰夹具、注人式堵藩、粘结式堵据
Es#e
学6
we
复气泄漏堵弱方法
蛋压式培潘器,粘结式堵器
粘结式培滑、携塞式粘结式培漏、模塞式
套管式培器、股粘式捐事式培疆袋
套管式增潘、棋塞式套管式培漏、携塞式
网门堵漏工具组、漏类具、注人式培漏专用法兰卖具、注人式堵、粘结式增滑
O 68
智益氨/技乳转有技零示毫摄
品生产加工企业到大型氟碱集团公司,分布极广泛。一旦发生液氢、液氯泄漏事故,在事故状态下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非常重要。但是常用的应急处置措施也各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1、现场堵漏方法。液氮、液氯在事故状态下泄漏,通常会考虑对泄漏部分进行堵漏。但是在很多事故状态下,储存容器等会变形严重,无法实施堵漏操作。(表1所示)
2、喷淋释释方法。液氮、液氧均溶于水,在事故状态下通常可采用喷淋释的方法进行处置,通过对准漏物质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等驱散,可以较好地控制有毒气体扩散。但是溶于喷雾中的气体依然存在危害人身安全的危险,产生的二次废水如果未经处理进人水流、下水道等,会产生二次环境污染。例如,2009 年6月5日,广西河池化工集团公司合成氨厂因供气管道在维修过程中突然破裂,共造成10吨液氨泄漏。消防车对事故现场进行喷水稀释液氨,喷淋后形成的废水大部分被抽回应急处理池,部分通过排污口流人珠江上游支流龙江河,导致鱼群死亡。
3、中和处理方法。液氮、液氨的储存容器发生泄漏时,如果
堵漏方法不奏效,可将泄漏装置转移至安全地点处置。在安全区域内修建围堤或处置池,将中和药剂(对液氮可采用稀盐酸等酸性物质;对液氯可采用氢氧化钠、石灰等碱液)溶解于处置池中,然后将泄漏装置投人吸收池进行酸碱中和吸收进行处置。但是中和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间题:
一是中和处理所产生的反应热
存在二次事故的危险,也存在危险化学品外流的危险:二是此处置技术可较好地处置钢瓶泄漏,对于槽车、大型储罐及储槽,吸收液的温度及酸碱含量难于控制,罐体分离吊装过程中易造成二次事故或处置失败。
三、液氨、液氯转存技术研究及问题处理
液氨、液氧事故状态下,不及时采取措施随时就有爆炸、燃烧、中毒等危险,而传统的堵漏、喷淋、中和等处理方法各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考虑将泄漏装置内的液氨、液氯进行转移,减少对外扩散量,也就是进行液氨、液氟事故状态下转存技术的研究。
1、液氢、液象转存技术
将事故容器的气相接口、液相接口分别通过气相管路、液相管路与转存容器的气相接口、液相接口相连接。先由压缩机通过气相管路从转存容器中吸气,加压后向事故容器内排气,使事故容器内的液氨/液氯由液相管路流向转存容器;当事故容器内的液氨/液氧不再向转存容器内流动时,关闭液相管路,再由压缩机
(下转第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