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713/T 321-2024 沂蒙山区域森林生态保育技术规程

DB3713/T 321-2024 沂蒙山区域森林生态保育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05.2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6 14:23:44



相关搜索: 森林 技术规程 生态 保育 沂蒙山区

内容简介

DB3713/T 321-2024 沂蒙山区域森林生态保育技术规程 ICS 65.020.40
CCS B 64 3713

沂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3/T 321—2024
沂蒙山区域森林生态保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forest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in Yimeng Mountains
文稿版次选择
2024 - 08 - 07 发布 2024 - 09 - 07 实施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13/T 32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临沂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I
DB3713/T 321—2024
沂蒙山区域森林生态保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沂蒙山区域森林生态保育修复的总体要求、水土保持保育修复、生态水系保育修复、
生态保育保护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沂蒙山区域森林生态保育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4.1 依据
森林生态保育修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水利、环保、林业、农业、旅游、
湿地等专项治理修复。
4.2 范围
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的系统性、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以江河湖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
单位为基础,综合行政区划,统一部署、同步设计、协同推进,科学合理确定生态保育修复实施范围和
规模。
4.3 目标任务
在重点森林分布区和生态脆弱区,进行水土保持保育修复、生态水系保育修复、生态保育保护工程
实施,以此保护和修复脆弱森林生态系统,提升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水土保持保育修复
5.1 荒坡造林
1
DB3713/T 321—2024
坡度大于25°的荒坡,造林树种选用黑松。采用鱼鳞坑整地,规格0.6 m×0.4 m×0.4 m;长方形
配置,行距1.5 m、株距1.0 m、造林密度为444 株/667m
2。
土层厚度大于30 cm的条件较好的荒坡,以侧柏和黑松为主,采用穴状整地,规格0.8 m×0.8 m×
0.6 m;长方形配置,行距为3.0 m,株距为3.0 m,造林密度为74 株/667m
2。
5.2 荒山造林
难以自然恢复植被的荒山,以黑松、刺槐为主要树种。采用小鱼鳞坑整地,规格长径0.6 m、短径
0.4 m,深0.3 m,造林密度为167 株/667m
2;品字形配置,上下应相互错列。
6 生态水系保育修复
6.1 生态蓄水池
6.1.1 生态蓄水池(罐)应布局在森林分布相对集中、用水困难的地块,尤其是有大量中幼龄林的区
域,地层致密坚实、不漏水;避开污染源;不应在散粒体、坡积物、滑坡体、裂隙发育的乱石窖上建池。
以有自然来水(天然降雨)的位置为宜,并可方便修建引水沟或管道。
6.1.2 根据地形和土质条件修建在地上或地下,即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两大类,按形状特点分为圆形、
矩形、方形等。设计应符合 GB 51018 的相关规定。
6.1.3 配套建设引水沟(渠、管)、沉砂池、拦污栅、护拦等设施。
6.2 生态水罐
单座生态水罐容积根据现场实际设计,一般按抗旱天数法确定。也可根据实地情况,采用砖混内嵌
玻璃钢蓄水罐模式。
6.3 生态溢流坝
6.3.1 在森林分布相对集中,有大量未成林造林地、规划造林地和中幼龄林成林养护保育的区域。选
址位置不应影响河道行洪。
6.3.2 根据行洪、蓄水、地形、地质以及建筑材料等条件确定坝型设计。设计应符合 GB 51018 的相关
规定,坝体结构应采用浆砌石坝、混凝土坝。
6.3.3 配套建设消力池、海漫、浆砌石护岸等设施。
6.4 生态保育管网
6.4.1 保育管网铺设路线应充分考虑水源地布设,管线布设按照以下条件:
a) 应选择最短线路,以减少水力损失,节约工程投资;
b) 宜避开村庄,以减少占迁赔偿以及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c) 宜减少转弯,以减少局部水头损失,减少镇墩数量,增加工程安全运行的可靠程度;
d) 宜靠近公路,减少施工临时道路,节约工程投资,便于施工。
6.4.2 保育管网灌溉方式为浇灌。水源为生态蓄水池蓄水、溢流坝蓄水,水源不足时需通过打井获取
水源,必要时应建泵房、配套水泵、供电线路和防雷设施。
6.4.3 管材宜采用螺旋缝钢管。
7 生态保育保护
2
DB3713/T 321—2024
7.1 封育管护
对覆盖度在30 %~50 %的疏林、幼林采取生态保育措施,实行封育管护。在林木生长季节,对幼、
中龄林进行抚育管理,包括踏穴培土、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抹芽定干、补植等,封禁期管护。
7.2 生态隔离网
在林缘、路旁,采用混凝土基础+钢丝网结构,立柱水平间距3 m。
7.3 生态绿篱
生态绿篱的种植宽度以2 m~3 m为宜。苗木应选择本土树种,宜选择不小于3 a生、胸径不小于5 cm
的苗木。宜乔木、灌木、草结合,结构合理,并与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如赤松、合欢、女贞、黄杨、
木槿、杜鹃、迎春、连翘、火棘、枸橘等。
7.4 生态保育通道
生态保育通道应进行路面硬化,配置排水沟,错车道。
7.5 自然恢复
对于轻度受损、恢复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采用切断污染源、停止人为干扰,减轻生态流量等方
式,依靠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组织能力,促进自然恢复和更新恢复。对天然林地、天然湿地
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一章:DB3713/T 335-2024 医院入出院智慧服务通则 下一章:DB3713/T 320-2024 木材加工(初加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相关文章

DB3713/T 260-2022 沂蒙黑山羊提纯复壮技术规程 DB3713/T 251-2022 沂蒙绿茶质量分级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DB11/T 1501-2017 平原森林节水保育技术规程 DB3713/T 343-2024 “亲情沂蒙”旅游服务规范 DB3713/T 232-2021 中华蜜蜂原生态活框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DB4112/T 321-2024 蓝莓露地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DB11/T 930-2012 平原地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技术规程 景观生态林 DB11/T 929-2012 平原地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技术规程 重点道路、河流、铁路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