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1.040.03
CCS A 12 31
上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DB31/T 1526—2024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handling of government service items
2024-12-18 发布
2025-04-01 实施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1/T 1526—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4.1 合法依规 ....................................................................... 1
4.2 网上办理 ....................................................................... 1
4.3 智慧好办 ....................................................................... 1
4.4 信息安全 ....................................................................... 2
5 单个事项网上办理 ................................................................... 2
5.1 办理流程 ....................................................................... 2
5.2 身份核验 ....................................................................... 2
5.3 申请 ........................................................................... 2
5.4 受理 ........................................................................... 3
5.5 审查与决定 ..................................................................... 4
5.6 制证和送达 ..................................................................... 4
5.7 归档 ........................................................................... 4
6 集成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 4
6.1 办理流程 ....................................................................... 4
6.2 身份核验 ....................................................................... 4
6.3 统一申请 ....................................................................... 4
6.4 同步受理 ....................................................................... 5
6.5 审查与决定 ..................................................................... 5
6.6 统一发证 ....................................................................... 5
6.7 统一归档 ....................................................................... 5
7 特色服务 ........................................................................... 6
7.1 咨询帮办 ....................................................................... 6
7.2 申请材料预审服务 ............................................................... 6
7.3 免于提交的情形 ................................................................. 6
7.4 关联事项提醒 ................................................................... 7
7.5 “办不成事”问题反馈 ........................................................... 7
8 支撑保障 ........................................................................... 7
8.1 办理平台 ....................................................................... 7
8.2 电子档案 ....................................................................... 7
8.3 电子证照 ....................................................................... 7
8.4 电子证照库 ..................................................................... 7
I
DB31/T 1526—2024
8.5 电子签名 ........................................................................ 7
8.6 电子支付 ........................................................................ 8
8.7 办件库 .......................................................................... 8
8.8 数据流转 ........................................................................ 8
9 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 .................................................................. 8
9.1 投诉处理 ........................................................................ 8
9.2 意见征集 ........................................................................ 8
9.3 服务评价 ........................................................................ 8
9.4 持续改进 ........................................................................ 8
附录 A(规范性)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流程.............................................. 9
附录 B(资料性) 《受理通知书》示例 .................................................. 11
附录 C(资料性) 《不予受理决定书》示例 .............................................. 12
附录 D(资料性) 《准予行政审批决定书》示例........................................... 13
附录 E(资料性) 《不予行政审批决定书》示例........................................... 14
附录 F(资料性) 《特别程序告知书》示例 .............................................. 15
参考文献 .............................................................................. 16
II
DB31/T 152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上海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
市黄浦区数据局、上海市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大数据
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碧显、朱俊伟、韩晶、刘晖、沈强、孙铭文、王国兴、杜永峰、朱翔宇、曹
玉妹、张召翠、康俊生、张晓东、高驯、曹嘉敏、冯妍、朱要梅、江怡、朱玉凡、夏雷、杨支猛。
III
DB31/T 1526—2024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上海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单个事项网上办理、集成服务事
项网上办理、特色服务、支撑保障以及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各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开展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 35282 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GB/T 36113 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投诉处置规范
GB/T 42583 信息安全技术 政务网络安全监测平台技术规范
DB31/T 1152—2019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31/TXXXX—XXXX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集成服务 integration services
根据服务对象办成一件事的需求,组织相关政务服务实施机构,以政务服务管理系统为载体,统筹
身份核验、收件统一、工作协同、数据共享等各类能力,整合单一事项、前后置关联事项或并联事项,
以最大限度提高服务效率的服务形式。
[来源:GB/T 40756-2021,3.14,有修改]
4 基本要求
4.1 合法依规
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应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提供规范化政务服务。
4.2 网上办理
政务服务事项应集中进驻本市“一网通办”平台,建立衔接有序、协同联动、信息共享、实时监督、
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运营、精准化管理。
4.3 智慧好办
1
DB31/T 1526—2024
聚焦高频事项,优化智能申报和审批服务,推行少填少交智能审,夯实智能帮办体系。
4.4 信息安全
按照GB/T 35282、GB/T 42583等标准的规定与要求,将安全防护能力、系统安全保障和网络环境安
全措施落实到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各个环节,确保网络建设、政务数据及平台的安全。
5 单个事项网上办理
5.1 办理流程
单个事项网上办理应符合附录A图A.1的流程。
5.2 身份核验
5.2.1 本人办理
5.2.1.1 个人应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完成实名认证,使用生物识别认证、信息关联认证等方式进行
身份识别,识别成功、确认为本人办理后,方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5.2.1.2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应通过电子营业执
照或法人一证通进行身份识别,识别成功之后,方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5.2.1.3 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等通过法人一证通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件进行身份识别,识别
成功之后,方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5.2.2 委托办理
5.2.2.1 应提供个人网上授权委托办理服务,授权验证通过后被授权人方可办理个人事项。
个人网上授权委托办理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
a) 通过生物识别认证等手段在线授权,成功后被委托人可代为办理相关事项;
b) 通过系统上传已签字、盖章的授权委托书电子文件并在线加盖电子签名,经审核成功后,被
授权人可代为办理相关事项。
5.2.2.2 应提供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和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网上授权委
托办理服务,通过电子营业执照或法人一证通等在线授权,授权验证通过后被授权人方可办理相关事项。
5.2.2.3 应提供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等网上授权委托办理服务,通过法人一证通或其他具有法律
效力的证件在线授权,授权验证通过后被授权人方可办理相关事项。
5.3 申请
5.3.1 申请表单填报
5.3.1.1 申请主体应在线填写申请表单,提交后即为正式办理申请表,不应要求申请主体另外上传申
请表复印件。如因归档需要,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自行将申请表单转化为符合归档规定的格式化文件。
5.3.1.2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提供电子表单智能填写服务,通过预录常用字段、复用证照、OCR(光学
字符识别)提取和数据校验等方式优化填表模式,实现线上直接填表或表单基本信息自动填入、业务信
息选择生成。
5.3.1.3 应为申请主体提供表单填写暂存功能,后续办理时可以进行续办填写,无需全部重新填写和
提交材料。
5.3.2 申请材料
2
DB31/T 1526—2024
5.3.2.1 申请材料分为申请主体自备、政府部门核发和第三方提供材料三类。
5.3.2.2 申请主体应上传自备材料,申请材料格式应符合 DB31/T 1152—2019 第 8 章的要求。
5.3.2.3 政府部门核发材料中可以通过系统共享获取的,应实现通过调用电子证照、数据电子凭证和
行政协助、电子材料共享复用等方式填报,无需申请主体提供;对于数据无法调用的,可扫描上传,文
件应格式应符合 DB31/T 1152—2019 第 8 章的要求。对确需原件回收的,应明确政务服务实施机构收件
地址。
5.3.2.4 相关单位提供的第三方材料,格式应符合 GB/T 18894—2016 中 8.3 的要求。
5.3.2.5 对于实施告知承诺的事项,应提供在线“告知承诺”格式化文书签订功能,代替实施告知承
诺事项原有应提交的相关材料。
5.3.3 材料上传
5.3.3.1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提前明确申请材料相关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申请材料的格式、大小(最
大值)以及是否需要加盖电子签名等。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比如文件大小超过系统可接受最大值等情
况,系统应作出相应提示。
5.3.3.2 系统应具备材料上传通道及电子签名功能,并提供多种材料上传方式,如文档在线上传、拍
照上传等。拍照上传时,应提供相应操作说明,系统对申请主体所拍照片进行智能化整合,形成符合办
事要求的文件。
5.3.3.3 申请材料上传之后,应给予结果提示或通知。上传成功,明确提示进入下一环节;上传不成
功,明确告知失败原因及解决办法。申请材料上传成功之后,即作为正式申请材料,不应要求申请主体
于线下另行提交申请材料。
5.3.3.4 申请材料因容量问题不能在线上传的应通过邮寄等方式线下提交。
5.3.4 申请提交
5.3.4.1 申请主体在线提交申请表单及材料,应在提交前作出提交确认的提示,申请主体点击“确认
(提交)”后方可提交申请。
5.3.4.2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提前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审查要点。系统应提供材料在线自动校验服务,
对申请主体提交的信息、材料进行有效性验证,确保信息准确、规范,符合受理要求。
5.3.4.3 校验成功后方可成功提交申请,应予以明确提示办理进度查询方式,并告知进入受理环节。
校验不成功则不能提交申请,应予以相应提示,并告知失败原因及解决方法。
5.3.4.4 申请提交成功后,事项所属业务系统应依托“一网通办”平台获取申请数据,无需二次人工
录入。
5.4 受理
5.4.1 业务系统收到申请主体提交的申请材料之后,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在承诺时间内作出是否受理
的决定。
5.4.2 申请受理后,应在线出具加盖政务服务实施机构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受理通知书,受理通知
书具体形式和内容见附录 B。
5.4.3 申请的业务事项依法不属于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的职权范围,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向申请主体在
线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告知不予受理的决定及理由,不予受理决定书具体形式和内容见附录 C。应告
知申请主体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并提供在线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的渠道。
5.4.4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收到申请材料之后,若需修改、补齐材料,应进行网上补正。
网上补正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3
DB31/T 1526—2024
a) 应在收件时间起 5 个工作日内出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主体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b) 应以短信、电话、移动端、PC 端等多渠道通知申请主体进行材料补正。
c) 通过网上补正渠道上传需补正的材料,无需重复提交申请。
d) 补正完成后,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向申请主体出具受理通知书并转入审查与决定环节;不符合
受理条件的应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告知不予受理的决定及理由。
e) 申请主体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申请。
5.5 审查与决定
5.5.1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对申请主体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在承诺时间内作出审查决定,并在
线出具办理结果,相关表单具体形式和内容见附录 D 和附录 E。对于审查不通过的,应说明理由,告知
申请主体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并提供在线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的渠道。
5.5.2 对即办件的审查,在工作时间内提出申请的,应在当日作出审查决定;在非工作时间内提出申
请的,应在提出申请后的 1 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5.5.3 事项审批办理涉及招标、拍卖、考试、检验、检测、检疫、听证等特别程序,应事先分别明确
各特别程序的起止时间,如特别程序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法定期限内,应予以说明,并通过特别程序告知
书线上反馈告知申请主体。特别程序告知书具体形式和内容见附录 F。
5.6 制证和送达
5.6.1 应对审查通过的申请及时制作电子证照、电子批文等审查结果,并将相关电子证照、电子批文
等电子送达至申请主体。
5.6.2 审查结果应实时发送并提供在线功能;对于需要纸质文书的申请主体,应提供窗口领取、
快递寄送、自助柜取件等获取渠道。
5.6.3 办理结果中的电子证照、电子批文等应归集入电子证照库、办件库。如申请主体对电子证照有
异议,可在线提出反馈。
5.6.4 应实现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发放、同步归集,推动电子证照逐步替代实体证照。
5.7 归档
5.7.1 事项办理中,应实时保存材料信息,做到办理全过程留痕;办理完成后,应将办事全过程的相
关信息、相关材料、办理结果等统一归档。
5.7.2 事项办理过程中已通过审查的材料应归档至电子材料库,不应要求申请主体线下再次提交纸质
材料。
5.7.3 电子文件的归档流程、数据组织要求、归档格式、归档接口等应符合 DB31/T 1152 的规定。
6 集成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6.1 办理流程
集成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应符合附录A图A.2的流程。
6.2 身份核验
集成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身份核验按照 5.2 执行。
6.3 统一申请
4
DB31/T 1526—2024
6.3.1 应根据申请主体申请事项、申请内容、已获取证照等不同情况,实施智能导引,为申请主体提
供集成服务一次性告知服务。
6.3.2 集成服务牵头实施机构应针对各事项另行设计申请表单,申请主体通过一张表进行申请,不另
外填写其余事项申请表单。
6.3.3 集成服务牵头实施机构应针对各事项提前明确申请材料集合,申请主体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
无需重复提交。
6.4 同步受理
6.4.1 统一收件
6.4.1.1 应通过集成服务事项专栏统一入口,在“一网通办”平台实现统一收件。申请材料收件后,
应核对材料完整性及准确性。如申请材料完整无误应拆分办件材料,将数据推送至各分事项业务办理系
统。
6.4.1.2 收件后,申请材料不完整或不准确,应进行申请材料网上综合补正,通过同一个办件查询页
面出具分事项材料补正通知书,具体补正程序及相关要求按照 5.4.4 执行。
6.4.2 分事项网上受理
6.4.2.1 申请材料推送至分事项业务办理系统之后,由相关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各自作出受理决定。
6.4.2.2 具有并联关系的集成服务事项分到相关政务服务实施机构之后,各自按照 5.4 执行。
6.4.2.3 具有前后置关联关系的集成服务事项分到相关政务服务实施机构之后,各政务服务实施机构
依次按照 5.4 执行,前置事项审查通过之后后置事项才能受理。如前置事项不予以受理或不予以审批,
后置事项也不能予以受理,流程结束。
6.4.2.4 各分事项的受理结果和受理凭证应及时反馈给申请主体、相关受理部门以及政务服务中心和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6.5 审查与决定
6.5.1 应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同步获取受理信息和相关前置部门的办理信息,实施行政协助、容
缺审查、联合踏勘、同步审批。
6.5.2 具有并联关系的集成服务事项,各政务服务实施机构按照 5.5 同步进行网上办理。
6.5.3 具有前后置关联关系的集成服务事项,各政务服务实施机构按照 5.5 依次进行网上办理。后置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对申请材料进行提前审核,前置事项一旦审查通过,后置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及时
办理,并作出审查决定。前置事项审查不通过则后续事项无法继续办理,流程结束。
6.5.4 各分事项的办理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申请主体、相关受理部门以及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
服务中心。
6.6 统一发证
6.6.1 各分事项审批结果应由各负责单位按照 5.6 进行制证和送达。
6.6.2 电子证照、电子批文等办理结果由办理平台统一电子送达至申请主体。实体证照、批文等办理
结果应由发证窗口综合发证或通过统一物流快递方式送达申请主体。
6.6.3 各分事项办结后,对于办理“一业一证”相关业务的,制证机关应及时制作行业综合许可证,
实体证照和电子证照应同步制发,及时归集至电子证照库。
6.7 统一归档
5
DB31/T 1526—2024
6.7.1 集成服务事项办理完成后,各分事项应按照单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归档要求进行统一归档。
6.7.2 行业综合许可证和综合收件凭证应由“一业一证”制证部门进行归档。
7 特色服务
7.1 咨询帮办
7.1.1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完善网上办事引导功能,优化页面设计、简化办事操作、提高系统稳定性,
规范在线咨询、引导服务,提供更加简明易懂实用的办事指南和网上办事操作说明,创新在线导办帮办、
智能客服等方式,辅助在线办理,解决网上办事看不懂、操作不便、容易出错、系统卡顿等问题。
7.1.2 咨询帮办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 咨询:应设立实时畅通的办事服务咨询和投诉建议渠道,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电话、
各单位咨询电话以及网上智能客服和在线实时人工客服为申请主体提供咨询、投诉、建议等
服务。网上智能客服应依托“一网通办”,定期更新完善常见问题知识库,不断提升知识库
的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提供 7*24 小时在线快速智能咨询服务。
b) 帮办微视频:应制作事项办理指导视频,将网上申请全流程通过录屏的方式按步骤教申请主
体办理业务,对于常见问题和容易填报错误的内容重点讲解和提示,并将其放至相应系统页
面的显著位置。
c) 线上人工专业帮办:在网上 PC 端或移动端等渠道提供工作时段专业帮办,通过文字、语音、
视频、截图、录音等提供在线交互帮办服务。
d) 线下帮办:可根据事项办理复杂程度及服务条件,协助申请主体网上办理相关业务。
7.1.3 在工作时段,“线上专业人工帮办”应达到 1 min 首次响应,90%解决率;“12345”热线三方
通话直转政务服务实施机构专业人员接听,接通率应达到 90%。在非工作时段,“12345”热线将申请
主体诉求以次紧急工单形式转派主管单位,相关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于下一工作日 10:00 前回复申请主
体。
7.2 申请材料预审服务
7.2.1 可根据业务需要及申请主体需要,开设申请材料预审服务,为有需要的申请主体提供线上非正
式申请材料核验,不应强制要求申请材料预审,不应因申请主体未申请材料预审而拒绝收取申请主体提
交的申请材料。
7.2.2 核验服务应通过网上人工服务对申请主体提交的所有材料或某一份材料是否满足审批条件进行
提前核验,如提前对各类图纸提供咨询指导等。
7.2.3 应明确预审服务的时限,并将预审意见通过短信、平台信息等方式告知申请主体。
注: 预审意见不代表行政机关正式决定。
7.3 免于提交的情形
7.3.1 在本市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申请主体提交的申请材料中,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
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以下简称“两个免于提
交”。
7.3.2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按照“两个免于提交”要求,明确提示申请材料是否可免于提交。
7.3.3 免于提交的材料通过调用大数据资源平台获取的,应根据公共数据“三清单”用数模式提出申
请使用。
7.3.4 免于提交的材料通过调用电子证照库获取的,调用系统应记录用证部门名称、用证人员姓名、
6
DB31/T 1526—2024
事项名称、事项编码、统一编码五要素,调用成功后获取的电子证照派生件编码,应与具体办件数据同
步归集至办件库。
7.4 关联事项提醒
7.4.1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对申请办理事项的前后置事项进行关联告知。
7.4.2 对有前置事项的办理事项,前置事项应在申请页面进行提醒。
7.4.3 对有后置事项的办理事项,后置事项应在申请主体提交申请后,在“一网通办”平台相关模块
中关联提醒。
7.5 “办不成事”问题反馈
7.5.1 应依托“一网通办”平台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7.5.2 对于简易问题,应即时办结反馈;对于一般问题,应于 3 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对于情况较复
杂、解决难度较大的事项,应在 7 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特殊情况如需延时办理,应明确办理时限并告
知当事人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延时办理最长不超过 10 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对于不能办理的事
项,限定在 3 个工作日内给予申请主体回复,说明不能办理的原因并做好解释工作。
8 支撑保障
8.1 办理平台
本市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应通过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进行,申请主体可通过电脑端、移动
端、自助终端等多种渠道进入平台进行事项办理。
8.2 电子档案
8.2.1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对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管理,按照 GB/T 18894 和 DB31/T
1152 执行。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电子文件不再以纸质形式归档和移交。
8.2.2 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3 电子证照
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作为法定办事依据和归档材料。应加强电子证照制发管
理工作,加快电子证照制证效率,提高制证准确率。
8.4 电子证照库
实体证照发证单位、电子证照制证单位应根据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制定的电子证照归集数据规则将相
关信息归集至电子证照库。包括但不限于实体证照发证时间、提交电子证照制作时间、电子证照制证完
成时间、电子证照与办件编码的对应关系等。
8.5 电子签名
8.5.1 符合法律规定的电子签名包括电子文件中以数据电文形式表现的签名和印章,与手写签名或者
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5.2 网上办事应实现办事材料在线电子签名,不宜要求另行提供纸质签名或盖章文件。
8.5.3 在线填写生成的文件,应在线加盖电子签名。
8.5.4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确定申请主体上传的自备材料已在线加盖电子签名,扫描、拍照后形成的
7
DB31/T 1526—2024
带有签字盖章的文件也已在线加盖电子签名。
8.6 电子支付
应具备电子支付功能,通过“一网通办”统一支付平台,实现事项办理在线缴费。
8.7 办件库
8.7.1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根据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制定的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归集数据规则及时将信息
归集至办件库,包括但不限于各环节时间、申请主体信息、申请材料、格式化文书、办理决定等内容。
8.7.2 应为各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开通办件库查询权限和数据导出功能,用于各政务服务实施机构自行
查询核对数据,查找问题。
8.8 数据流转
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主动将业务系统接入“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平台、办件库和业
务办理系统的互联互通。
9 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
9.1 投诉处理
应开通网上、电话、信函等多种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服务对象的投诉举报,按责转办,投诉处
置程序及要求按照GB/T 36113执行,定期向公众反馈投诉举报处理结果。
9.2 意见征集
应提供网上办理服务意见征集,根据公众关心的问题,动态调整意见征集主题,将征集到的意见及
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公示意见征集处理结果。
9.3 服务评价
完善“好差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结合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估、管理机构评级、监
督机关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公布评价结果。
9.4 持续改进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改进网上办理服务方式,优化网上
办理服务流程,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复查,持续提升网上办理服务质量。
8
DB31/T 1526—2024
附 A A A
录
(规范性)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流程
附录A规定了政务服务单个事项网上办理流程图和集成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
提出申请
身份核验
材料不合格
网上补正 申请材料需 修改或补齐
逾 材料审核 补正完成
补
期 正
未 未
补 完
正 成
认证 不通过
通过
申请表单填报
材料提交
在线校验
通过
申请提交
不予受理
受理
通过
审查与决定
审批 不予审批
通过
制发证
归档
结束
图A.1 政务服务单个事项网上办理流程图
9
DB31/T 1526—2024
提出申请
身份核验
认证通过 认证不通过
通过
申请表单填报
材料统一上传
材料不合格 在线校验
通过
申请统一提交
统一收件
逾期未补正
网上综合补正
修改或补齐
通过
补正未完成
材料审核
补正完成
分事项网上受理
不通过
不通过
审批
受理
部门 1
部门 1
不通过
不通过
不通过
审批
受理
部门 2
部门 2
不通过
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