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200 E 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891.2-—2020
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2部分:定量评价法
Oil & gas pipelin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Part 2 :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2021—02—01实施
2020一10-23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891.2—2020
目 次
T
前言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和定义
3
一般要求评价流程数据收集管道分段失效频率分析 8.1失效场景 8.2失效频率计算失效后果分析
1
2
5
2
6
3
1
?
8
3
9
9.1般要求 9.2泄漏速率与泄漏量 9.3油气扩散 9.4 火灾爆炸 9.5 人员危害影响 10 风险计算 10.1 个人风险 10.2 社会风险 11 结果分析· 11.1 结果展示 11.2 风险可接受标准 11.3 风险可接受性分析 12 管道风险减缓措施 13 报告编制附录A(资料性附录) 基于历史失效数据修正的方法附录B(资料性附录) 结构可靠性分析推导的方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 故障树分析法
.
1
X
N
11
·12 .· 13
1
SY/T 6891.2-2020 附录D(资料性附录)油气介质泄漏事件树附录E(资料性附录) 着火概率附录F(资料性附录) 管道失效后果计算流程图附录G(资料性附录) 热辐射及超压伤害准则参考文献·
+**·15 ·16 18 19 21
II
SY/T6891.2—2020
前言
SY/T6891《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半定量评价法;第2部分:定量评价法。
-
本部分为SY/T6891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华兵、杨玉锋、吴志平、常景龙、冯文兴、张强、王维斌、戴联双、贾韶辉、 冯庆善、宗照峰、吴斌、项小强、赵新伟、王联伟、王晓霖、齐先志、牛化昶、王新、魏然然、韩小明、 张希祥、刘硕。
III
SY/T 6891.2--2020
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2部分:定量评价法
1范围
SY/T6891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工作要求、评价流程和失效频率计算、失效后果计算、结果分析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输送管道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管段的定量风险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3046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SY/T6891.1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1部分:半定量评价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定量风险评价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 基于数学模型,量化失效可能性、后果的风险评价过程。
3.2
失效频率failurefrequency 失效事件发生的频率。 注:统计时间为年。
3.3
事件树分析 Feventtreeanalysis 根据一些规则用图形来表示由初因事件可能引起的许多事件链,以追踪事件破坏的过程及各事件
链发生的频率的方法。 3.4
致死率probabilityofdeath 表示个体死于暴露下的概率大小。 注:为0~1之间的无因次数。
3.5
个人风险 individual risk 假设个体100%处于某一危险地点且无保护,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
1
SY/T 6891.2—2020
3.6
社会风险societalrisk 能够引起大于或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F)。 注: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3.7
最低合理可行原则 aslowas reasonablypracticable (ALARP)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合理的费用投入下,将风险尽可能降低的原则。
4一般要求
4.1 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宜使用专业技术软件辅助评价工作。 4.2 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应反映管道的最新状况,数据应全面、准确。 4.3 当管道运行压力或介质、周边人口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再次进行评价。 5评价流程
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流程见图1。
数据收集
管道分段
失效频率分析
失效后果分析
风险计算
风险是否接收
风险可接受标准
风险减缓措施
是
报告编制
图1 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流程
6 数据收集
6.1 开展定量风险评价应至少但不限于收集的资料见表1。 6.2 收集数据的方式宜选用现场踏勘、与管道管理人员访谈和查阅资料等。 2
SY/T6891.2—2020
表1 数据收集清单
数据名称
序号
分类
a)管道初步设计报告。 b)管道基本参数,如管道的运行年限、管径、壁厚、管材等级及执行标准、输送介质、
设计压力、防腐层类型、管段处敷设方式、阀室、管道里程等。 c)施工情况,如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等。 d)管道通行带的遥感或航拍影像图和线路竣工图。 e)安全泄漏监测系统、安全预警系统等设置情况 a)气象条件,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b)管道高后果区、高风险段。 c)管道周边人口分布情况,人口数量按白天、夜晚分别统计。 d)地形地貌条件,包括周边地形条件、地面粗糙度等 a)阴极保护电位报表及当年的通断电电位测试结果。 b)管道清管杂质分析报告。 c)管道输量、管道运行压力报表。 d)管道泄漏事故历史信息,含打孔盗油等情况。 e)第三方交叉施工信息表及相关规章制度,如开挖响应制度。 f)管输介质的来源和性质、油气介质分析报告,包括燃烧热、饱和蒸气压等。 g)管道更新改造工程资料,含管道改线、管体缺陷修复、防腐层大修、站场改造等管道内、外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内、外检测及结果信息 a)管道地质灾害调查/识别及危险性评估报告。 b)管道安全隐患识别清单。 c)管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d)管道安全评价报告。 e)站场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及其他危害分析报告。 f)高后果区识别报告。 g)其他专项评价报告
1
基础数据
2
周边环境
运行维护
3
4
检测评价
5
管道风险
应急管理 管道维抢修情况及应急预案
6
7管道分段
当待评价管段需要分段时,分段方法按照SY/T6891.1执行。
8 失效频率分析 8.1失效场景 8.1.1管道失效场景应根据泄漏孔径大小分为破裂及孔泄漏两大类,管道的典型失效场景参见表2。 当管道直径小于150mm时,取小于管道直径的孔泄漏场景及完全破裂场景。 8.1.2当实际管道失效统计没有全部孔径失效统计数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失效场景。 8.1.3在管道定量风险评价中,应选择对风险有贡献的失效场景,失效场景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可不考虑:
a)发生的频率小于10-8/年。 b)导致小于1%的致死率。
3
SY/T6891.2—2020
8.1.4应沿管道选择一系列泄漏点,泄漏点的初始间距可取为50m,泄漏点数量的选取应确保当增加泄漏点数量时,风险曲线不会显著变化。
表2管道的典型失效场景
单位为毫米代表值 5 25 100 管道直径
失效场景小孔泄漏中孔泄漏大孔泄漏完全破裂
泄漏孔径范围d 0
d > 150
8.2失效频率计算 8.2.1管道失效频率应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
a)腐蚀,包括外腐蚀、内腐蚀、应力腐蚀开裂。 b)管体制造与施工缺陷。 c)第三方损坏,如开挖施工损坏、打孔盗油(气)等。 d)自然与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和水毁等。 e)误操作。
8.2.2管道失效频率分析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不同失效因素的特点,失效频率分析可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法:
a)基于历史失效数据修正的方法,参见附录A。 b)结构可靠性分析推导的方法,参见附录B。 c)故障树分析法,参见附录C。
9失效后果分析 9.1一般要求 9.1.1可采用事件树分析确定各种事件发生的类型及概率。油气介质泄漏事件树参见附录D;其中发生火灾爆炸概率值参见附录E。 9.1.2应按照时间顺序计算管道泄漏失效后的不利影响,包括泄漏、扩散、火灾/爆炸及人员危害影响。具体流程图参见附录F,后果计算模型按照AQ/T3046执行。 9.2 2泄漏速率与泄漏量
应对可能发生的油气泄漏事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计算泄漏速率和泄漏量。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泄漏速率应考虑温度、压力、流体热力学属性、孔径形状和大小、流动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合适的泄漏模型计算。 b)泄漏量通过泄漏速率与泄漏时间相乘来计算,计算结果超过总存量时取总存量。 c)输气管道泄漏量的计算应考虑上下游阀室或站场放空对泄漏量的影响。 d)输油管道泄漏量的计算应考虑管道高程变化对泄漏量的影响。
4
ICS 75.200 E 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891.2-—2020
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2部分:定量评价法
Oil & gas pipelin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Part 2 :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2021—02—01实施
2020一10-23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891.2—2020
目 次
T
前言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和定义
3
一般要求评价流程数据收集管道分段失效频率分析 8.1失效场景 8.2失效频率计算失效后果分析
1
2
5
2
6
3
1
?
8
3
9
9.1般要求 9.2泄漏速率与泄漏量 9.3油气扩散 9.4 火灾爆炸 9.5 人员危害影响 10 风险计算 10.1 个人风险 10.2 社会风险 11 结果分析· 11.1 结果展示 11.2 风险可接受标准 11.3 风险可接受性分析 12 管道风险减缓措施 13 报告编制附录A(资料性附录) 基于历史失效数据修正的方法附录B(资料性附录) 结构可靠性分析推导的方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 故障树分析法
.
1
X
N
11
·12 .· 13
1
SY/T 6891.2-2020 附录D(资料性附录)油气介质泄漏事件树附录E(资料性附录) 着火概率附录F(资料性附录) 管道失效后果计算流程图附录G(资料性附录) 热辐射及超压伤害准则参考文献·
+**·15 ·16 18 19 21
II
SY/T6891.2—2020
前言
SY/T6891《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半定量评价法;第2部分:定量评价法。
-
本部分为SY/T6891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由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华兵、杨玉锋、吴志平、常景龙、冯文兴、张强、王维斌、戴联双、贾韶辉、 冯庆善、宗照峰、吴斌、项小强、赵新伟、王联伟、王晓霖、齐先志、牛化昶、王新、魏然然、韩小明、 张希祥、刘硕。
III
SY/T 6891.2--2020
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2部分:定量评价法
1范围
SY/T6891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工作要求、评价流程和失效频率计算、失效后果计算、结果分析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输送管道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管段的定量风险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3046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SY/T6891.1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1部分:半定量评价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定量风险评价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 基于数学模型,量化失效可能性、后果的风险评价过程。
3.2
失效频率failurefrequency 失效事件发生的频率。 注:统计时间为年。
3.3
事件树分析 Feventtreeanalysis 根据一些规则用图形来表示由初因事件可能引起的许多事件链,以追踪事件破坏的过程及各事件
链发生的频率的方法。 3.4
致死率probabilityofdeath 表示个体死于暴露下的概率大小。 注:为0~1之间的无因次数。
3.5
个人风险 individual risk 假设个体100%处于某一危险地点且无保护,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
1
SY/T 6891.2—2020
3.6
社会风险societalrisk 能够引起大于或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F)。 注: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3.7
最低合理可行原则 aslowas reasonablypracticable (ALARP)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合理的费用投入下,将风险尽可能降低的原则。
4一般要求
4.1 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宜使用专业技术软件辅助评价工作。 4.2 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应反映管道的最新状况,数据应全面、准确。 4.3 当管道运行压力或介质、周边人口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再次进行评价。 5评价流程
油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流程见图1。
数据收集
管道分段
失效频率分析
失效后果分析
风险计算
风险是否接收
风险可接受标准
风险减缓措施
是
报告编制
图1 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流程
6 数据收集
6.1 开展定量风险评价应至少但不限于收集的资料见表1。 6.2 收集数据的方式宜选用现场踏勘、与管道管理人员访谈和查阅资料等。 2
SY/T6891.2—2020
表1 数据收集清单
数据名称
序号
分类
a)管道初步设计报告。 b)管道基本参数,如管道的运行年限、管径、壁厚、管材等级及执行标准、输送介质、
设计压力、防腐层类型、管段处敷设方式、阀室、管道里程等。 c)施工情况,如施工单位、检测单位、监理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等。 d)管道通行带的遥感或航拍影像图和线路竣工图。 e)安全泄漏监测系统、安全预警系统等设置情况 a)气象条件,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b)管道高后果区、高风险段。 c)管道周边人口分布情况,人口数量按白天、夜晚分别统计。 d)地形地貌条件,包括周边地形条件、地面粗糙度等 a)阴极保护电位报表及当年的通断电电位测试结果。 b)管道清管杂质分析报告。 c)管道输量、管道运行压力报表。 d)管道泄漏事故历史信息,含打孔盗油等情况。 e)第三方交叉施工信息表及相关规章制度,如开挖响应制度。 f)管输介质的来源和性质、油气介质分析报告,包括燃烧热、饱和蒸气压等。 g)管道更新改造工程资料,含管道改线、管体缺陷修复、防腐层大修、站场改造等管道内、外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内、外检测及结果信息 a)管道地质灾害调查/识别及危险性评估报告。 b)管道安全隐患识别清单。 c)管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d)管道安全评价报告。 e)站场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及其他危害分析报告。 f)高后果区识别报告。 g)其他专项评价报告
1
基础数据
2
周边环境
运行维护
3
4
检测评价
5
管道风险
应急管理 管道维抢修情况及应急预案
6
7管道分段
当待评价管段需要分段时,分段方法按照SY/T6891.1执行。
8 失效频率分析 8.1失效场景 8.1.1管道失效场景应根据泄漏孔径大小分为破裂及孔泄漏两大类,管道的典型失效场景参见表2。 当管道直径小于150mm时,取小于管道直径的孔泄漏场景及完全破裂场景。 8.1.2当实际管道失效统计没有全部孔径失效统计数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失效场景。 8.1.3在管道定量风险评价中,应选择对风险有贡献的失效场景,失效场景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可不考虑:
a)发生的频率小于10-8/年。 b)导致小于1%的致死率。
3
SY/T6891.2—2020
8.1.4应沿管道选择一系列泄漏点,泄漏点的初始间距可取为50m,泄漏点数量的选取应确保当增加泄漏点数量时,风险曲线不会显著变化。
表2管道的典型失效场景
单位为毫米代表值 5 25 100 管道直径
失效场景小孔泄漏中孔泄漏大孔泄漏完全破裂
泄漏孔径范围d 0
d > 150
8.2失效频率计算 8.2.1管道失效频率应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
a)腐蚀,包括外腐蚀、内腐蚀、应力腐蚀开裂。 b)管体制造与施工缺陷。 c)第三方损坏,如开挖施工损坏、打孔盗油(气)等。 d)自然与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和水毁等。 e)误操作。
8.2.2管道失效频率分析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不同失效因素的特点,失效频率分析可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法:
a)基于历史失效数据修正的方法,参见附录A。 b)结构可靠性分析推导的方法,参见附录B。 c)故障树分析法,参见附录C。
9失效后果分析 9.1一般要求 9.1.1可采用事件树分析确定各种事件发生的类型及概率。油气介质泄漏事件树参见附录D;其中发生火灾爆炸概率值参见附录E。 9.1.2应按照时间顺序计算管道泄漏失效后的不利影响,包括泄漏、扩散、火灾/爆炸及人员危害影响。具体流程图参见附录F,后果计算模型按照AQ/T3046执行。 9.2 2泄漏速率与泄漏量
应对可能发生的油气泄漏事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计算泄漏速率和泄漏量。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泄漏速率应考虑温度、压力、流体热力学属性、孔径形状和大小、流动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合适的泄漏模型计算。 b)泄漏量通过泄漏速率与泄漏时间相乘来计算,计算结果超过总存量时取总存量。 c)输气管道泄漏量的计算应考虑上下游阀室或站场放空对泄漏量的影响。 d)输油管道泄漏量的计算应考虑管道高程变化对泄漏量的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