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080 E 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980—2019
石油馏分中碱性氮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Determination of basic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petroleum fractions-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method
2019-06-04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9802019
前言
本标准拨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章,本标准由中国石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
SCI)H口
本标维起草单位:申国石轴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本标准参加超章单位:中国石轴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化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石轴化工科学研究院,兰州三叶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
本标主要起草人戴颖娟,徐元德,钱梅。王俊梅,艾宏承,朱冬梅。李佳丽,关旭,商玉贵。 慈希伟,于婴。
本标准为育次发布。
-
NB/SH/T09802019
石油馏分中碱性氮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
警示: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是无意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因此,使用者在应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保护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石油馏分中碱性氮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碱性氮含量不大于2000mg/kg的石油馏分的测定。本标准也适用于大于2000mg/kg
的样品的测定。对于大于2000mg/kg的样品,可经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但未给出精密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27867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碱性氮basicnitrogen 以碱的形式存在的氮,例如烃基胺、芳烃胺、杂环胺(如吡啶)、醇胺(如乙醇胺)、酰胺等胺类
物质中的氮。
4方法概要
将试样溶解于二甲苯-冰乙酸混合溶剂中,用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进行电位滴定。根据滴定电位变化率的大小确定拐点位置。通过终点消耗的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试样中碱性氮的含量。
5方法应用
5.1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建立简便、准确可靠的试验方法来满足炼油化工工艺运行中对石油产品,特别是深色石油馏分碱性氮的检测需要。 5.2相较SH/T0162颜色指示剂测定氮含量的方法,本标准避免了蜡油、重油等深色石油产品,因颜色深无法通过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终点的情况;本方法使用二甲苯替代了毒性较大的苯作为溶剂。
1
NB/SH/T0980—2019
6仪器
6.1电位滴定仪:电池系统由玻璃电极、甘汞电极和铂电极组成,电位测量范围为±1999.5mV;或配置了玻璃参比电极,电极填充为氯化锂-乙醇溶液的;或配置了复合电极等其他电位滴定仪,可以进行滴定参数和电位评估设置;滴定管体积为10mL,滴定管精度为±0.1%(F·S);电磁搅拌器的速度可调。 6.2天平:感量为0.01g。 6.3分析天平:感量为0. mg 6.4烘箱:控温精度±1℃ 6.5微量滴定管:5mL, 精度0.01mL 6.6容量瓶:1000mL。 6.7烧杯:150mL。 6.8 锥形瓶:250mL。 6.9 量筒:50mL、100mL。 6.10 移液管:2mL、20mL、50mL。
7试剂与材料
7. 1 冰乙酸:分析纯。 7. 2 高氯酸:分析纯。 7. 3 乙酸酐:分析纯。 7. 4 二甲苯:分析纯。 7. 5 邻苯二甲酸氢钾:工作基准试剂 7. 6 1g/L甲基紫(结晶紫)指示剂:将01g甲基紫(结晶紫)溶于100mL冰乙酸中。 7. 7 二甲苯-冰乙酸混合溶剂:将二甲 苯和冰乙酸按体积 11混合。 7. 8 3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浓 度0.02mol/L 7.8.1配制:在1000mL容量瓶中加人2mL高氯酸与250ml冰乙酸,充分混合后,加人20mL乙酸酐,并用冰乙酸稀释至刻度 放置24h 7.8.2标定:称取0.02g 精确至0 1mg) 于105℃±5℃的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干燥的锥形 乡瓶中,加人 50mL冰乙酸 温热溶解。冷却后, 加入50mL二甲苯及5滴甲基紫指示剂,用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紫 色变为蓝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7.8.3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mol/L) 按式(1)计算:
(1)
(V.
式中: m 0.2042 与1.00mL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O.)=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单位为克每毫摩尔(g/mmol);
V。一一空白试验消耗的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一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消耗的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7.8.4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修正
使用时,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温度应与标定时的温度相同;若其温差小于4℃,应按式
2
NB/SH/T0980—2019
(2)将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修正到使用温度下的温度;若其温差大于4℃,应重新标定。
c
c,=1+0.0011× (t,1)
(2)
式中: c,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修正后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标定温度下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使用时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标定时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温
t,
为摄氏度(
0. 0011-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每改变1℃时的体积膨胀系数, 单位为每摄氏度(℃-")。
8取样和样品准备
8.1按照GB/T4756或GB/T27867规定取样 8.2含蜡油或重油的样品可在加热(不高于80℃)熔化后,先加入40mL二甲苯完全溶解,再加人 40mL冰乙酸混合均匀 8.3大于2000mg/kg的样品
经适当稀释后
9 仪器准备工作
9.1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装配仪器,排空滴定管线气泡 9.2 2按照仪器说明书设置滴定参数
10 试验步骤
10.1 空白试验 10.1.1 取80mL二甲苯-冰乙酸混合溶剂于 :150mL清洁、干燥的烧杯中, 放人搅拌子,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并将电极及滴定头移至液面下。
注:建议采用使混合液平稳且不产生气泡 的最大 搅拌速度。 10.1.2待电位稳定后,用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进行电位滴定,滴定拐点位置出现,电位变化小于8mV/min后,停止滴定,记录消耗 耗的高氯酸一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10.2试样测定 10.2.1按照表1中规定称取适量试样(精确至0 g) 于150mL清洁 干燥的烧杯中,加人80mL 二甲苯-冰乙酸混合溶剂,放入搅拌于,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使其溶解,再将电极及滴定头移至液面下。
表1称样量
试样量,g 10~ 20 5 ~ 10 2~5
碱性氮含量,mg/kg
<10 10~ <50 50~<100
3
NB/SHV/T0980—2019
表1 (续)
碱性氮含量,mg/kg
试样量,g 1~2 0.5 ~ 1 0.2~ 0.5
100~<500 500~<1000 1000~<2000
10.2.2待电位稳定后,用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进行电位滴定,滴定拐点位置出现,电位变化小于8mV/min后,停止滴定,记录消耗的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11计算
试样中碱性氮含量X(mg/kg)按式(3)计算:
X=-, (V,-V) ×0. 014×10%
(3)
m
式中: c1 V2- 空白试验消耗的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滴定试样消耗的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0.014 与1.00mL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c(HC10.)=1.000mo/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
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滴定溶液修正后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氮的含量,单位为克每毫摩尔(g/mmol);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12报告
取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计算结果精确至1mg/kg。
13精密度 13.1概述
共有5个单位参加实验室间精密度协作试验,试验样品为9个碱性氮含量不大于2000mg/kg的石油馏分,分别来自炼油常减压装置常顶油、常一线、常三线、减一线、减三线、减四线、脱氮蜡油、 渣油、焦化蜡油。依据GB/T6683进行数据的分析统计。按下述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13.2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测试,所得的两次重复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式(4)计算的r值,其典型值见表2。
T=0.2850.X0.778
(4)
式中: X一两个连续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13.3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测试,所得的两个单一、独立测试
4
NB/SH/T0980—2019
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式(5)计算的R值,其典型值见表2
R= 1. 5044X0. 6884 ....................................... (5)
式中: X—两个单一、独立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13.4 精密度典型值
精密度的典型值详见表2。
表2 精密度典型值重复性(r),mg/kg
碱性氮范围,mg/kg
再现性(R),mg/kg
5 10 50 100 200 300 400 500 1000 1500 2000
1. 0 1. 7 6. 0 10. 3 17. 6 24. 1 30. 2 35.9 61. 5 84. 4 105. 5
4. 6 7. 3 22. 2 35. 8 57. 7 76. 3 93. 0 108.5 174. 8 231. 1 281.7
5
NB/SH/T0980—2019
参考文 献
[1]CB/T6683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精密度数据确定法 [2]SH/T0162石油产品中碱性氮测定法
2
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