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75.160.20 E31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8682013
喷气燃料洁净度的测定 便携式
自动颗粒计数器法
Determination of the level of cleanliness of aviation turbine fuelPortable
automaticparticlecountermethod
2013-10-01实施
2013-06-0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868—2013
前 言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英国能源研究院标准IP565/10《航空涡轮燃料洁净度的测定 便携式自动颗粒计数器法》。
本标准与IP565/10相比存在结构变化,即将范围中的警告前置:并将第5章和第6章进行了章条对调。
本标准与IP565/10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作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4756代替IP475(见7.1); ·增加引用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4039代替IS04406(见3.3)。 增加了自动摇动装置的内容(见9.1),以提高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本标准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喷气燃料洁净度的测定便携式自动颗粒计数器法》;增加了7.1条后的注。 在参考文献中增加了IP367和IP564两个标准,以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8854代替 ISO 11171。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
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翠君。
T
NB/SH/T0868—2013
喷气燃料洁净度的测定 便携式自动颗粒计数器法
警告:本标准涉及某些有危险的材料、操作及设备,但并未对所有的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
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确定相关规章限制的适用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粒径从4um~30μm的尘粒和微小水滴在喷气燃料中分散程度的方法,每毫升试样中累计计数最大可以测定到60000。
注1:在本标准中,将水滴作为颗粒,聚集颗粒作为一个单独的模糊个体来测定。尽管测得的只是颗粒的投射面
积,但本标准给出的是直径。
注2:本标准中粒径是指用GB/T18854所述仪器测得的颗粒尺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 GB/T14039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GB/T14039—2002,IS04406:1999,
MO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粒径particle size 通过检测室的颗粒投射面积的等效直径,以微米(μm)表示。
3.2
累计计数cumulativecount 每毫升试样分别通过各预设粒径通道(≥4μm、≥6μm、≥14μm、≥21μm、≥25μm和≥30μm)
的总颗粒数量。 3.3
ISO等级代号ISOCodes 按照GB/T14039所规定的结果表述方式,即x/y/z,其中x、y和z分别是每毫升试样中粒径为
≥4μm、≥6μm和≥14μm的颗粒数所对应的代码。
4方法概要
试样以30mL/min从试样容器中抽出,通过光学测量室后,进人废液容器。自动测试程序首先用 50mL试样冲洗光学测量室和管道,紧接着是三次测试,每次测试用样量均为10mL,最后给出的结果
-
NB/SH/T0868—2013
为三次的平均值。由于试样中夹带的颗粒液滴使光减弱,从而产生电压的下降。电压的下降与颗粒液滴直径是成比例的。试验完成局 转件会计算并显示每一预定粒径中颗粒/液滴的数量。 5仪器
ESS
便携式自动颗粒计教器 YAPC) APC是一 利便携式或在实验室使用的非固定式的仪器。仪器包括一个光学测量室 台整体双头
5.1
泵、一个可自动转换的阻极电子管利校正可溯源 原牵按GB/T8854方法进行校正过的初始设备 5.2试样 容器
显示和打印颗粒测量数据的软件(见附录A)。仪器的
圆饼以上。 式样 需要选择一个内衬合适密封图的盖于。
采用玻璃或
上测试样品高于容器底部10mm
积至少为125
议使 皮璃容器,以避免因某些样品产生静电而使额粒 古附于容器内壁上。
A
5.3
径为0.45um滤膜的过滤器过滤正庚烷
1
6
6.1 6.2 正康光 分析纯,经公 称孔径为0.45 um的滤膜过滤。
含有介质试验粉尘的溶剂(MTD)
准备:用过滤 装置上的公称孔经为0.45um的滤膜过滤。过滤后的正庚烷购存在合适材料
:
制成的 容器 容器使用前 需用经过滤处理后的正庚烷清洗三次。 6.3
称孔径为0.45um的纤维 素或聚碳酸酯。
7 取样
除非仓室, ,一般按GB/T475 以及7.2条和7.3条的附加要求取样,至少取125mL式样。
7.1
注:请伴要尽快淡试,以免 因放滑时甸 品发生变化
长样
7.2试样容婴下能将污染带入试样。容器应选择带环氧树脂衬里的金属容器、棕色玻璃瓶成聚四氟乙烯(PTFE) 容器。 7.3 装样前 试样容器至少用被测试样冲洗三次
人
A
仪器准备
8
8.1 按照仪器生产商的操 8.2 确保操作模式选择和显示的ATLUR模式。这个模式在打印结果中也会显示。 8.3在试验过程中,下列检查在分前自动进行:
光源开启;光源强度;传感器状态:
2
NB/SHV/T08682013
电源电压。 以上检查若有不通过的,APC就会显示出来。
(5东式输送管安装部分)的清洁,每次试验前要用经过滤处理后
8.4为了确保金属进样管的正庚烷冲洗其外部。 8.5任何日常测试开始 11章所述步骤开启测
9试样准备
9.1试样准 翻转握动试样容器不少于60次(手动或用自动装置)
品:
9.2使用 洁的试样 美容器, 或使用被测试样清洗过三次内部的容器。或者用经过滤处理后正夷烷彻底清洗的试 容器 6.2), 然后在清洁的环境中干燥 9.3将 少5ml 的摇匀试样倒人试样容器 然后盖上清 吉的盖子。 9.4
减样 器中试样在试验结束后,至少有10%的剩 余量。
C
10 仪器的检验和校正
10.1 10.2 10.2 ISO等 级代号 如果所得结果不理后
操作者应检查 APC的校正日期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说明书至少每6个月对APC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 1章所述步骤 用校正液(6.1)运行一次试验。结果应不超过所用校正液规定值的1 个
无检查校正液的有效期,再用 经过过滤处
次试验;然后重复检验
需要联系仪器制造
果仍不者
注 每毫 样中颗粒累计计数与IS0等级代号 的对应值在GB/T14039中可查到
按仪器制造商的说明书额定的 30ml/min的流速。如流速不准确,联系仪 器制造商
10.2. 10. 3 正 #据仪器制造商说明书对APC进行的校正、至少每12个月一 次或在测试系 统维修后马上进行。 11 试验 11.1 在试验开始前,按9.1条~9.3条所述用试样混匀器翻转摇动试样最少1min(大约每秒 欣)。
注: 为防止量全送人,不要过分用力摇动试样。 11.2 如集 只做这 一项试验,且试 器和试样体积都符合要求,那么允许直接从样品容器中取样。
注:直接从 试样容器取羊,减少了局部污染进人试样的可能性。 但由于可能导致污染,而更该试样不适合再进行其
他试验。
11.3 确保清洁的试样俞送管在试验 11.4 确保试样输送雪不 业到试样容器的壁或底。 11.5 按仪器制造商的说明
试样后,抑送 奶位于燃料液面以下
自动测试程序。
11.6双头泵吸取50m 祥通入 寸赋样输送管和光学测量室,对其进行清洗。然后是每次吸取10mL试样进入光学测量室进行测试
次的测试结果及平均值,并打印
注1:结果可永久性储存和再次灯印 载下载到个人计算机或其他计算装置中。 注2:在三次测试结果中,≥4μm的二次 数据差值超过10%或200个/mL顺粒时,可能表示进样有问题。
11.7当前面所测试样中4μm的颗粒计数超过20.000个/ml时,在做下一个试样前,要用滤过的正庚烷(见6.2)对系统进行冲洗,即按11.3条~11.6条的步骤进行空白试验,以避免试样间交叉污染。
3
NB/SH/T0868—2013
注:用过滤后的正庚烷检测测量室及相连的管道,测试结果中≥4μm的颗粒计数应小于50个/mL。如果≥4μum的
颗粒计数大于50个/mL,则表明测量室及相连的管道被污染或正庚烷被污染。
11.8按要求记录样品号。
12报告
报告打印或显示每毫升试样的最终结果(三次试验的平均值)。 12.1累计计数:每毫升试样中粒径≥4μm、≥6μm、≥14μm、≥21μm、≥25μm和≥30μm的颗粒数
(个/mL)。 12.2IS0等级代号:按照GB/T14039的表述方式,所预设的三个粒径分别为:≥4μm、≥6um和≥ 14μm(见10.2.1中注)的对应代码。 13精密度 13.1概述
13.2条和13.3条中所给出的精密度数据,来自2007年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使用了7台仪器、7 个操作者和一组包含10个喷气燃料的样品组,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的(统计分析参考 IP367的程序进行)。由于在取样和运输中会带入颗粒,故本研究是在一个地方进行的。统计分析的偏差也与IP564进行了关联。
按以下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的置信水平)。 13.2重复性r
在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测得的两个试验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表1 中值。 13.3再现性R
不同实验室的不同操作者,使用不同仪器,对同一试样测得的两个单一和独立的试验结果之差不应大于表1中值。
注1:由于这些粒径范围的颗粒累计计数的数量相当小,以及与大颗粒沉淀有关的样品处理,而使得≥21μm、≥
25μm和≥30μm的粒径范围的精密度值较差。这也导致两种最大粒径范围(≥25um和≥30μm)的再现性结果不能满足IP367推荐的正常可接受的最小为30的自由度。
注2:由于修约后与ISO等级代号相关联的过程,是在非正态(非高斯)方式下进行的,因此对ISO等级代号重复
性和再现性的计算在统计学上是无效的。然而,ISO的等级代号由于对使用者来说,简单易用,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指导性的精密度值的表述见附录B,仅供参考。
1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对本标准的引用; b)测试产品的类型及完整的标签; c)试验日期和时间; d)由12.1条和12.2条得到的试验结果; e)经协商确定的或规定步骤的偏差。
4
NB/SH/T0868-—2013
一且有争议,还需报告所用仪器型号及安装的软件版本。
表1精密度
粒径/μm >4 >6 ≥14
颗粒累计计数/(个/mL)
/(个/mL) 0.07861(x+2000) 0.1545(x+500) 0.3485 (x+40) 0.5202 (x+5) 0.6023(x+2) 0.7937(x+0.5)
R/ (个/mL) 0.09959 (x+2000) 0.1993 (x+500) 0.4576(x+40) 0.7272(x+5) 0.9096 (x+2) 1.2781(x+0.5)
216~45061 74~22483 9 ~4105 2~1444 1~776 1~365
≥21(见13.3注1) ≥25(见13.3注1) ≥30(见13.3注1) 注:x是每毫升试样中颗粒累计计数的平均值。
NB/SH/T0868—2013
PRESS S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更携式自动颗粒计数器
A.1概述 A.1.1仪器是由
测量池连接在通过自动切换阀来控制双联泵系统的寸算机上组成的。
图A.1是一幅典型的结构 A.1.2 自 切换阀: 更测试 清洗和测定能够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进行,且维持机品单向流动,即直接从试验容器 人光学 测量池。 A.1.3 联泵: 计算机控 制下由恒速马达驱动的,以确保通过光学测 量池的名义上的恒定流速为
t
30m n A. 1. 4 A.1. 5
C
为670nm±5nm的激光二极管光源组成。
池:由一个光学传感器和一管的安装,包括:人接头上的透明挠性管;不同尺寸的试 容婴的可 调长度的金属管接器盖以避免落 人灰尘记录测量的所 有细节和结果(见附录B)。 结束,可自动打 印出结果,以瓶的试脸结果也可以打印出来(见厂商 的说明书)。
Smw 满卡
EHO
1
A.1.
双联泵
试样容器
图A.1 便携式自 自动颗粒计数器
N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