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7086-2013 手持式电动工具装配工艺导则

JB/T 7086-2013 手持式电动工具装配工艺导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85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0 14:20:50



推荐标签: jb 装配 工艺 电动工具 手持式 7086

内容简介

JB/T 7086-2013 手持式电动工具装配工艺导则 ICS25.140.20 K64 备案号:44050—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086--2013 代替JB/T7086—1993
手持式电动工具装配工艺导则
The guide for assembly process of hand-held motor-operated electric tools
2014-07-01实施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7086—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设备和工具.. 3.1压床(油压、气压) 3.2 机动旋具. 3.3 校验工作台 4装配前的准备。 4.1 装配工作场地及工位器具 4.2 待装零(部)件的质量 4.3 装配用工装 4.4 装配前的辅助工作 4.5 装配工 4.6 工艺文件 5装配工艺过程

5.1 产品部装准备.. 5.2 产品部装 6调试.
质量要求 8 注意事项.
>
例行检验与包装.. 9.1产品例行检验 9.2 产品定期检验. 9.3 产品包装.
9 JB/T708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7086一1993《电动T具装配T艺导则》,与JB/T7086一199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
下:
范围从原来的“电动工具”改为“手持式电动工具”(见第1章)。 删除原标准中4.5.2~4.5.4对装配工的规定。 删除原标准中5.4.3.1“定子装入机壳可使用热套或冷套两种方法,通常只有塑料机壳才使用热套形式,塑料机壳预热温度据使用材料决定一般不超过60℃,而铝质机壳通常适用于冷套形式” 增加“定子装入机壳内时,注意不得压到定子引线。使用压床压入定子时,应调整好适当的压力和工夹具的准确度,保证定子位置正确”(见5.2.3.1)。 删除原标准中5.4.3.5“开关装入时需作检查,不得使用接触不良或有缺陷的开关。”的内容。
一增加了“电容等电子元件安装应按图样规定。对于X型联接的工具,不应直接接在电源线上,
对于I类工具,3脚电容或电感也不应接在接地端子上”(见5.2.3.3)。 一增加“电源线与护套安装时应牢固可靠,接入开关的电源引入线应尽量短,对于Y型和Z型联接,可以采用焊接、熔接、压接及类似连接件来连接外接导线。而且,对于Ⅱ类工具,导线应放置或固定:不是仅仅依赖锡焊、压接或熔接将导线维持在其应有位置上,例如采用焊接工艺时,在焊接前已经钩住(见5.2.3.4)。 增加了“各类引线应按工艺文件规定布置到位”(见5.2.3.5)。 删除5.4.4.1c)“轴与齿轮配合处的尺寸符合图样要求”。 修改了调试的规定“电动工具总装白检遇到问题时,产生原因及调试方法按表1判定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不能通过简单调试或更换元件解决问题时,应返工或报废”(见第6章)。 删除了原标准中7.8对电源线、7.9对刀片、7.10对砂轮罩和7.11对砂轮主轴旋转方向的要求。 增加了“工具的运动零件和危险零件就应安置和包封得在正常使用时能提供足以防止人身伤害的保护”(见7.7)。 一增加了“工具上的保护性的外壳、盖板、护罩等零件应安装牢靠,并且不借助工具就不能拆下”
(见7.8)。 增加了“所有的工作部件,包括作为工具一部分的专用零件或附件,应固定得不可能在正常使用期问由于脱离工具的正常约束而活动或松脱,以致引起危险”(见7.9)。 增加了“产品总装后,工具的结构通常不应使内接线、绕组、换向器、集电环等类似零件及一般绝缘与汕脂或其他类似物质相接触”(见7.10)。 删除了原标准中9.1.3“冲击电钻、电锤应作试冲检查”、9.1.4“电刨应作空载运转检查,时间不得少于5min。”、9.1.5“角向磨光机、砂轮与保护罩应牢固可靠,运转时不得相擦”。 一增加了“产品应能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正常电压下起动”(见9.1.3)。 一增加了“产品应安全运行、动作正确”(见9.1.4)。 一增加了“正常起动条件下,如果产品有过载保护器,应不动作”(见9.1.5)。 一增加了“包装箱上必须标有中文制造商的名称、地址和产品名称”(见9.3.3)。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8)归口。
II JB/T7086—2013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惠娟、陈辰、张磊、陈建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7086—1993。
II JB/T7086—2013
手持式电动工具装配工艺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持式电动工具整机装配用设备和工具、装配前的准备、装配工艺过程、调试、质量要求、注意事项、例行检验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电动工具)的整机装配和部件装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83(所有部分)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JB/T2571电动工具产品包装技术条件
3设备和工具
3.1压床(油压、气压)
压力能均匀调节,上下压头移动灵活、稳定,压头工作速度调节方便,压力适当。 3.2机动旋具
具有一定脱扣力矩,能正反向转动。 3.3校验工作台
装有电流表、电压表或电参数仪,并能均匀调节电压。
4 装配前的准备
4.1装配工作场地及工位器具 4.1.1装配工作场地 4.1.1.1装配工作场地应宽散、明亮,有适当的照明及合理的操作空间。 4.1.1.2应有良好的发散噪声的环境与设施,以及良好的通风。 4.1.1.3 装配线应有可调节节拍的装置,必要时,某些流水线上应配有适当数量的压床。 4.1.1.4产品例行试验场所应有良好的隔音设施。 4.1.1.5 装配工作台不应损伤待装零部件表面。 4.1.1.6 工作场地应具有防止电击等安全措施。 4.1.1.7 应有足够的空间合理摆放待装配零件。 4.1.1.8 各工位及相关区域放置标志明显的不合格品贮存器具,用于存放发现的不合格品,使之能被隔离,避免混用。
1 JB/T7086—2013
4.1.2工位器具 4.1.2.1工位器具应使用方便、周转灵活、重量适当,能有效防正待装零部件的硫碰,能起保护零部件外表不受损伤的作用。 4.1.2.2根据零部件的外形不同。工位器具应有不同的型式,不应使用不适当的工位器具。 4.1.2.3工位器具应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4.1.2.4工位器具应按规定的使用范围及零部件的安放数量正确使用。 4.1.2.5常用的工位器具:
a)定转子类: b)轴类; c)齿轮类: d)通用塑料盘、箱; e)专用工位器具。
4.2待装零(部)件的质量 4.2.1 所有待装零(部)件(包括外协、外购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检验合格。 4.2.2 涂覆后的零部件表面应无损伤。 4.2.3 塑料零件的表面应无损伤及其他不应有的缺陷。 4.2.4金属零件表面应无锈迹。 4.3装配用工装 4.3.1 设计原则 4.3.1.1 为保证电动工具的装配质量,在部件和产品装配时,应具有必要数量的装配用工艺装备(以下简称工装)。 4.3.1.2 :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应能保持零部件的准确度,不得损伤零部件。 4.3.1.3 工装应操作方便,能保证零部件的装配质量。 4.3.1.4需要时,工装应能与压床等设备正确配套,有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减少误操作时的伤害。 4.3.1.5 工装应具有足够的硬度与耐磨性,能较长时问地保证其精度。 4.3.1.6工装应尽可能设计成上下对中心的结构型式。 4.3.1.7装配用工作台的设计应在产品装配过程中不可能损伤零部件的表面质量。 4.3.1.8压装使用的工夹具,应尽可能使用导柱、导套结构 4.3.2必备的工装种类
必备的工装种类如下:
传动箱轴承压入工夹具:中间盖轴承压入工夹具;转子与中间盖组装及轴承压入工夹具;轴类压入工夹具:
一管型刷握压入工夹具。 4.3.3工装的使用 4.3.3.1在工装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工装是否完好,如有缺损或异常,则严禁使用。 4.3.3.2 在正式使用工装装配零件之前,应用工装试装1个~3个零部件,经确认所装零部件合格后,
2 JB/T7086—2013
方可使用。 4.3.3.3在工装的使用过程中,根据所装零部件重要性的程度,除做必要的首检外,还应做适当次数的抽检,以确保装配件的质量。 4.3.3.4工装使用完毕后,应妥善保管,较长时问不用的工装,应有防锈、防潮措施,以避免工装损坏。对于使用电源的工装,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4.4装配前的辅助工作 4.4.1除全封闭轴承外,滚动轴承在使用前,按设计要求填充润滑脂,再妥善地放入工位器具中,并保持清洁。 4.4.2电源线应按图样的规定,做好联接的准备,接线端头联接件规格不可错用。 4.4.3开关应按图样的规定,开关扳机操动应灵活,按规定方法操作后能回复到初始位置。 4.4.4定子应按图样的规定,预先接好联接件,钎焊接头应饱满、光滑,不得漏焊、虚焊。 4.4.5检查润滑脂等辅助材料的质量要求。 4.4.6清洁产品外壳时,禁止使用含腐蚀性化学成分的清洗剂。 4.5 装配工 4.5.1装配工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4.5.2装配工应熟悉每个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有关工艺文件的内容。 4.6工艺文件 4.6.1产品装配工作必须具备的工艺文件:
a)工艺装备明细表: b)装配工艺过程卡片、装配工序卡片: c)零部件及产品检查规范; d)装配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守则: e)工艺附图、装配系统图
4.6.2产品装配工作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的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变更或修改,如确有必要,须经有关人员同意后方可变更。
5装配工艺过程
5.1产品部装准备
新产品装配前,应由有关工艺人员先介绍装配工艺方法及注意事项,装配工人应事先熟悉装配工艺及其质量要求。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发现不合格零部件时,应予以剔除,并存入不合格品存放器具中,防止误用。
产品总装一般采用先部装后总装的工艺方法,如为流水线装配,则需要选择合理的节拍。 5.2产品部装 5.2.1中间盖部装 5.2.1.1轴承压入中间盖时,都必须使用工夹具。 5.2.1.2选择好合适的压入压力,避免损坏轴承和中问盖。
3 JB/T7086—2013
5.2.2转子部装 5.2.2.1风扇应在转子校平衡前装到转子上。 5.2.2.2转子压装轴承和中间盖组件:
a)必须使用带有限位装置的工夹具:以免转子变形: b)工夹具结构型式可变更,但不应造成轴承损伤和转子变形; c)轴承压入转子的压力必须适当; d)轴承工作面不应承受装配压力。
5.2.3机身部装 5.2.3.1定子装入机壳内时,不得倾斜,要装配到位,要注意不得压到定子引线。使用压床压入定子时,应调整好适当的压力和工夹具的准确度,保证定子位置正确。 5.2.3.2管型刷握压入机壳时应使用工夹具,以保证两刷握的同轴度和刷握的压入尺寸,并有工夹具保证刷握座不会变形,以便电刷的顺利安装。可使用适当胶水,固定刷架,使其不得在正常运行中松动。 拧入刷盖应用定扭矩的螺丝刀。 5.2.3.3电容等电子元件安装应按图样规定。对于X型联接的工具,不应直接接在电源线上,对于I 类工具:3脚电容或电感也不应接在接地端子上 5.2.3.4电源线与护套安装时应牢固可靠,接入开关的电源引入线应尽量短对于Y型和Z型联接,可以采用焊接、熔接、压接及类似连接件来连接外接导线。对于II类工具,导线应放置或固定:不是仅仅依赖锡焊、压接或熔接将导线维持在其应有位置上,例如采用焊接工艺时,在焊接前已经钩住。 5.2.3.5各类引线应按工艺文件规定布置到位。 5.2.4齿轮部装 5.2.4.1齿轮与轴的部装可分为有键配合和无键配合两类。 5.2.4.2齿轮与轴采用无键过盈配合,在组装时应注意:
a)使用专用工夹具: b)保证齿轮与轴的正确导入; c)控制齿轮与轴压装时压床的压力,以保证配合到位,并防止轴产生弯曲变形。
5.2.4.3齿轮与轴采用有键配合,在压装时应注意:
a)半圆键与键槽的配合应为过渡配合,不得有松动现象; b)键入键槽时应平整到位,不能影响压装的进行; c)压装时,装入轴上的键应与齿轮的键槽中心对准,以防损坏零件; d)轴用挡圈必须安装到位,以防止齿轮滑动移位。
5.2.5产品总装 5.2.5.1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部装件不得投入产品总装。 5.2.5.2各连接螺钉应拧紧,拧紧力矩按螺纹直径和强度等级确定,根据被连接件的形状和螺钉、螺栓的分布,设计拧紧顺序、分次拧紧(初拧、终打)。 5.2.5.3总装时产品部装件应准确到位,不应有明显错位等缺陷存在。 5.2.5.4总装时严禁使用铁锤敲击零部件,以免损坏零部件。 5.2.5.5总装完成的产品需经自检合格后才能送试。
6调试
电动工具总装自检遇到问题时,产生原因及调试方法按表1判定产生问题的原因,如果不能通过简
4
上一章:JB/T 7599.10-2013 漆包绕组线绝缘漆 第10部分:180级聚氨酯漆包线漆 下一章:JB/T 7083-2013 低压电器冲击电压试验仪

相关文章

SD 243-1987 交流电动机定子模压磁性槽楔装配工艺导则 SD 243-1987 交流电动机定子模压磁性槽楔装配工艺导则 JB/T 5353-2013 电动工具 绝缘处理工艺导则 GB/T 32800.1-2023 手持式非电类动力工具 安全要求 第1部分:非螺纹结构紧固件用装配动力工具 JB/T 11402-2013 手持式电动园艺用吹屑机、吸屑机及吹吸两用机 JB/T 7165-2014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JB/T 12287-2015 电动工具环境意识设计导则 JB/T 9601-2013 电动工具用单相串励电动机转子的平衡精度和工艺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