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5483-2015 标准扭矩仪技术规范

JB/T 5483-2015 标准扭矩仪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6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0 15:27:44



相关搜索: 标准 jb 扭矩 技术规范 5483

内容简介

JB/T 5483-2015 标准扭矩仪技术规范 ICS19.060 N74 备案号:51562—201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483—2015 代替JB/T5483—1991
标准扭矩仪 技术规范 Standard torque meters-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6-03-01实施
2015-10-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5483—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符号、单位与说明. 4技术要求 4.1环境与工作条件。 4.2扭矩仪的分级 4.3# 指示装置. 4.4 扭矩系统. 5检验方法
5.1 检验条件.. 5.2 检验用仪器. 5.3 扭矩仪的检测 6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6.3 判定规则 7标志与包装 7.1标志. 7.2 包装...
表1符号、单位与说明,表2扭矩仪级别划分和各项允许误差 JB/T548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5483一1991《标准扭矩仪技术条件》与JB/T5483一199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符号、单位与说明(见第3章):增加了标准扭矩仪的分级,并规定了各级别的充许误差(见4.2):增加了标准扭矩仪指示装置的技术要求(见4.3)增加了零点相对误差的检测和计算公式(见5.3.1.6); -增加了示值相对误差的检测和计算公式(见5.3.1.7):增加广进回程相对误差的检测和计算公式(见5.3.1.9):增加了方位误差的计算公式(见5.3.1.10);删除了温度修正的计算公式(1991年版的4.4); -删除了示值长期稳定度的检查方法(1991年版的4.5);删除了扭矩仪灵敏限的检查方法(1991年版的4.6);删除了质量保证期(1991年版的6.6)。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昆山市创新科技检测仪器有限公司、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测
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孝修计量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泽成、袁松、乐小龙、马孝修、刘智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5483—1991。
II JB/T54832015
标准扭矩仪 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扭矩仪的符号,单位与说明,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本标准适用于扭转试验机检验用标准扭矩仪(以下简称扭矩仪)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6147一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符号、单位与说明
表1中的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表1符号、单位与说明
单位 % % %FS
符号 b E J. me mr m mm Rot F XD Xpmax XDmin Xmax Ximin X Xs Xormax
说 明
示值重复性示值相对误差零点相对误差施加扭矩前,扭矩仪指示装置的示值卸除扭矩后,扭矩仪指示装置的示值扭矩仪在每个测量范围扭矩的下限示值扭矩仪在每个测量范围扭矩的上限示值方位误差扭矩仪指示装置的分辨力该级扭矩下同一百分表3次示值的平均值该级扭矩下同一百分表3次示值的最大值该级扭矩下同一百分表3次示值的最小值 0°方位上,3次测量进程示值的最大值 0°方位上,3次测量进程示值的最小值扭矩仪在0°方位上第一次测量进程示值与其他各方位上进程示值的平均值施加的标准扭矩值扭矩仪在0°方位上第一次测量进程示值与其他各方位上进程示值中的最大值
N·m,mm,mVV,V,Hz等 N·m,mm,mVV, V, Hz等 N·m,mm,mVV,V,Hz等 Nm,mm,mVV,V,Hz等
%
N-m,mm,mVV, V,Hz等
mm mm mm
N-m.mm,mV/V,V,Hz等 N·m,mm,mVV,V,Hz等 N·m+mm.mV/V,V.Hz等 N-mmm,mV/V,V,Hz等 N-m,mm,mV,V,Hz等 JB/T5483—2015
表1符号、单位与说明(续)
符号 Xoanin Xoo. Xog.2 X" X X D
单位
说 明
扭矩仪在0°方位上第一次测量进程示值与其他各方位上进程示值中的最小值 0°方位上,第一次测量进程示值 0°方位上,第二次测量进程示值 0°方位上,3次测量回程示值的平均值扭矩仪在0°方位上第一次测量回程示值与其他各方位上回程示值的平均值 0°方位上,3次测量进程示值的平均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N·m,mm,mV,V,Hz等 N-m,mm,mVV,V,Hz等 N·mmm,mVV,V,Hz等 Nm,mm,mVV,V,Hz等 Nm,mm,mVV,V,Hz等 N-m,mm,mV,V, Hz等
%
技术要求
4.1 环境与工作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扭矩仪应能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在10℃~35℃的范围内; b)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周围无振动、无腐蚀性介质和无较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中: d)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在额定电压的土10%以内。
4.2扭矩仪的分级
表2给出了扭矩仪的各种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并以此来划分扭矩仪的相应级别。不同级别的扭矩仪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扭矩仪级别划分和各项允许误差
测量范围
最大允许值 %
扭矩仪级别 下限示值 零点相对误差 示值相对误差 示值重复性
示值进回程差
方位误差
fo ±0.005 ±0.010 ±0.015 ±0.025 ±0.05 ±0.10 ±0.15 ±0.25
E ±0.01 ±0.02 ±0.03 ±0.05 ±0.1 ± 0.2 ± 0.3 ± 0.5
b 0.01 0.02 0.03 0.05 0.1 0.2 0.3 0.5
Rot 0.02 0.04 0.06 0.1 0.2 0.4 0.6 1.0
m 20000r 10000r 7000r 4000r 2 000r 1 000r 700r 400r
U
±0.02 ±0.04 ±0.06 ±0.10 ± 0.2 ± 0.4 ±0.6 ±1.0
0.01 0.02 0.03 0.05 0.1 0.2 0.3 0.5
4.3 指示装置 4.3.1 数字式指示装置应能实时连续地显示检测过程中的扭矩值,并能显示示值范围的零点和最大值。 4.3.2数字式指示装置的分辨力应为:在零扭矩的情况下,如果示值变动不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分辨力为其末位有效数字的一个增量。如果读数变动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分辨力是变动范围的一半。 2 JB/T5483—2015
4.3.3数字式指示装置应有扭矩方向的指示(如“+或“_”)。 4.3.4指示装置应具有调零和(或)清零的功能。 4.3.5对带有数字式指示装置的扭矩仪(或其他带有供电系统的扭矩仪)通电预热,一般预热时间为 0.5h~1h。如果制造厂有规定的,预热时间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3.6模拟式指示装置标度盘上的刻线应均勾一致,指针尖端的宽度应近似等于刻线宽度。指示装置的分辨力r应为指针宽度与相邻刻线距离(刻度间隔)的比值,推荐比值为1:2、1:5或1:10。要测定到标度盘分度值的十分之一,要求刻度间隔不小于1.25mm 4.4扭矩系统 4.4.1扭矩仪经施加不小于额定扭矩110%的扭矩,并保持(1~2)min后,其性能应符合4.2的规定。 4.4.2扭矩仪在正常使用中,每次卸除扭矩后指示装置的示值应回零,零点相对误差应符合4.2的规定。 4.4.3带有模拟式指示装置的扭矩仪在同一级扭矩下的示值重复性,在小于额定扭矩30%的扭矩点上不得超过0.5%,其余扭矩点均不得超过0.3%。
5检验方法
5.1检验条件
扭矩仪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检验: a)应满足4.1规定的环境与T作条件: b)室温在(20土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80%,检测过程中室温变化不超过1℃; c)检测前,应将扭矩仪放置在室内8h以上,以保证扭矩仪的温度和室温一致。
5.2检验用仪器
检验用仪器应包括: a)检验各个级别扭矩仪的扭矩基(标)准机或加荷装置的扭矩值扩展不确定度,原则上应优于被
检扭矩仪示值误差指标的1/3: b)温度计,湿度计。
5.3扭矩仪的检测 5.3.1带有数字式指示装置的扭矩仪 5.3.1.1扭矩的检测范围一般在额定扭矩的10%~100%㎡0.1级(含0.1级)以上级别的扭矩仪检测点应不少于8点:0.1级以下级别的扭矩仪检测点应不少于5点,各点应均匀分布。 5.3.1.2应对扭矩仪在将要施加扭矩的方向预加3次额定扭矩。施加扭矩的方向改变时,应在新的方向重新施加3次额定扭矩。 5.3.1.3每次额定扭矩的保持时间应至少为30s。额定扭矩被完全卸除后,应等待至少30s,再记录零扭矩时的读数,根据需要可重新调整零点。 5.3.1.4完成一个方向(如顺时针)检测后,按照相同步骤进行反向(如逆时针)的检测。 5.3.1.5如果进行转角检测时,将扭矩仪绕其轴线依次旋转,均匀选取0°、120°、240°或0°90° 180°270°的位置。 5.3.1.6零点相对误差的检测。
在扭矩仪上预加3次额定扭矩,扭矩被完全卸除30s后,读取零点读数。 扭矩零点相对误差f按公式(1)计算。
3 JB/T5483—2015
_mr-m×100%
(1)
o
mn
5.3.1.7示值相对误差的检测。
按选定的检测点以逐级递增的顺序平稳地施加扭矩,直至额定扭矩。 需要进行转角检测的扭矩仪,其示值相对误差E按公式(2)计算。
E = Xr=X×100%
(2)
Xs
不需要进行转角检测的扭矩仪,其示值相对误差按公式(3)计算。
X-Xs X x100%
E:
**(3)
5.3.1.8示值重复性的检测。
需要进行转角检测的扭矩仪,其示值重复性按公式(4)计算。
Xo1 - Xo-,2
X x100%*
(4)
6元
不需要进行转角检测的扭矩仪,其示值重复性按公式(5)计算。
b = Xmx_Xri ×100%
(5)
X
5.3.1.9示值进回程差的检测。
按选定的检测点应先以递增扭矩再以递减扭矩对扭矩仪施加扭矩来测定示值进回程差。 需要进行转角检测的扭矩仪,其示值进回程差按公式(6)计算。
Xi-Xr×100% X.
(6)

不需要进行转角检测的扭矩仪,其示值进回程差按公式(7)计算。
Y"-X X
x100%
(7)
D:
5.3.1.10方位误差的检测。
需要进行转角检测的扭矩仪,其方位误差按公式(8)计算。
Xomax - X omin ×100%
Rot.
(8)
X.
5.3.2带有模拟式指示装置的扭矩仪 5.3.2.1带有模拟式指示装置的扭矩仪的准确度级别为0.3级以下。 5.3.2.2扭矩的检测范围一般在额定扭矩的20%~100%。检测点应不少于8点,各点应均匀分布。 根据扭矩仪上标记的旋转方向确定施加扭矩方向,对扭矩仪施加3次额定扭矩。每次卸除后检查百分表的回零,并重新调整零点。 5.3.2.3分别将两只百分表调至零点(或作为零点的起始位置)。 5.3.2.4按选定的检测点以逐级递增的顺序平稳地施加扭矩,直至额定扭矩,然后卸除至零点,分别读取并记录两只百分表的示值。 5.3.2.5取两个百分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之和,作为扭矩仪相应扭矩的示值。 5.3.2.6各级扭矩下每只百分表的示值重复性按公式(9)计算: 4 JB/T5483—2015
XDmax - XDmi ×100% .
(9)
6
XD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出厂检验项目应按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进行检验,产品取得合格证后方能出厂。 6.1.2出厂检验主要项目的实测数据应记入出厂合格证中。 6.2型式检验 6.2.1型式检验项目应按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6.2.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定型鉴定时: b)产品正式生产后,其结构设计、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查时: e)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3判定规则 6.3.1对于出厂检验,每台扭矩仪出厂检验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100%方为合格。 6.3.2对于型式检验,当批量不大于50台时,抽样2台,若检验后有1台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当批量大于50台时,抽样5台,若检验后出现2台或2台以上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
7标志与包装
7.1标志 7.1.1扭矩仪应有铭牌,其内容包括:
a)型号: b)名称; c)额定扭矩值; d)扭矩仪的级别: e)制造日期、编号: f)制造厂名称。
7.1.2对于执行本标准的产品,应在产品上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标明本标准的编号和名称。 7.2包装 7.2.1扭矩仪的包装为防水、防潮、防锈、防震组合的复合防护包装。 7.2.2扭矩仪的包装应符合JB/T6147一2007中5.6.1、5.6.2、5.6.4和5.6.5的规定。 7.2.3 3包装箱上的收发货标志和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JB/T6147一2007中第6章的规定。
n
上一章:JB/T 5496-2015 振动筛制造通用技术条件 下一章:JB/T 5400-2015 仪表轴尖用钴40稀土合金丝

相关文章

JJG 557-2011 标准扭矩仪 JJG 557-2011 标准扭矩仪 高清晰版 JB/T 6258-2018 扭矩标准机通用技术条件 JB/T 6258-2018 扭矩标准机通用技术条件 JB/T 6258-2018 扭矩标准机 通用技术条件 Q/SY 1291-2010 套管钳扭矩仪技术条件 SY/T 7009-2014 套管钳扭矩仪技术条件 JJG 1146-2017 工作扭矩仪